今天是5·16,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出台的日子。48年前的此日,“十年动乱”正式开始。今天的新闻很多,但越南反华示威、俄国火箭爆炸,北京海波嫖娼等,都缺乏可读性;反而是一条不起眼的新闻透出一点意思——

 

『日前,新疆阿达克草场一只领头羊,在百米高的山崖上看到呼图壁河干渠里有水,带着羊群准备下去喝水,突然七八级阵风袭来,领头羊不慎坠崖,结果后面的羊也跟着“跳下”了崖,44只当场死亡,15只重伤。动物学家解释,领头羊做了什么,羊群一定跟着走。』【按:配图有真相,恐难造谣。】

 

@新闻哥:『寓意深刻的新闻啊,哥就不多说了,请大家自行联想。』

 

@[zhforestcrazy]:『这个不仅有生物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雷克小流氓:『说的是纳粹德国吗?还是文革?』

 

@鄙人:都给他们说完了。

posted @ 2014-5-17 0:15 Saturday sslab 阅读(571) 评论(0)

【题解】:老鬼,念lǎo jù,沪语谓经验丰富者。

 

有位朋友在微信上评判自己:“好吧,我老了,爱看潜伏余则成。”我看了,心中微微起一点共鸣;喟叹之余,有几句话要一吐为快。

 

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标准是相对的——人当办事员,我升主任科员级副科长;人看南斯拉夫电影,我凭“内部招待票”见识好莱坞的;人挤公交,我开波罗乃兹(先富起来的北京人所购的首辆家轿,多为此牌车);人蜗居北房,我住三居室;人买散装茶,我喝“汪裕记”;……由于处处超越别人一头,因此他们很快乐、很自豪。

 

我对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绝对品评准绳。我认为好的,才是真好。凡不符合我心目中那个尺度的东西,都引不起我的兴趣去采摘,遑论追逐。在我眼里,波罗乃兹、三居室、汪裕记……都平常得紧,犯不着舍着命儿去求它(《红楼梦》里所说的世人对功名的态度)。得于侥幸不足大喜,失之交臂不足大悲。

 

对于精神产品的鉴赏,也同此理。我自己是文科出身,多少懂得一点怎样鉴定文艺作品的实际水准和观赏价值。那些耐不住寂寞、放弃自己的见解和理想、向快餐文化的潮流屈服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粗制滥造品也无非属于“波罗乃兹”之流,为稍具眼力的识者所不屑。具体到电影、电视剧,不在于“邪教粉丝”(北岛在香港的一个讲座上谈到粉丝时,曾不客气地说“有些像邪教”)怎么疯,而是要看客按照艺术规律,自己去发掘其中蕴含的真实价值。

 

中国的文艺人,以我的眼光衡量,能确立圈内领袖地位的,委实不多。其他方面的以后再探讨;当代小说家,我只认可金庸和郑渊洁;电影演员,没有;大陆导演,只有姜伟一人。或问“姜伟何人?”告诉你,他就是《潜伏》的导演兼改编。我认为,《潜伏》是唯一一部在整体艺术质量上超过时下国产电影的电视剧——不止是谍战片中的翘楚。我的学生牛金龙在凤凰台高就,我们曾经探讨过为他的同乡兼校友吴印咸筹拍传记片的话题。我力推的理想中的导演,就是这位姜伟。

 

所以,爱看余则成,不代表自己老了,而是反映出看片看多了以后,老练了、“老鬼”了。

posted @ 2014-5-16 23:39 Friday sslab 阅读(664) 评论(0)

我以前发过《一句话点评》,这一篇忘了是第几“句”,以后总盘帐时再查明吧。

 

网上流传一篇《崔永元转基因纪录片中的科学错误》。文章的小结是:『崔永元拍摄的这部纪录片,从宣传上看是成功的,而从科学的角度看则是失败的。在宣传上,神奇的个例、丰富的个人体验和对一些转基因支持者激烈的反击,让这部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煽动性,但其背后,不管是从被采访者的构成、所表述的观点,还是论述的科学性上看,无不流露着刻意选择的痕迹。这也许与随同调查的是一名著名的转基因反对者有密切关系。从全片看,由于调查取样的偏向性,使得本片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客观。这样一部无法保证其自身科学性的纪录片,是无法让人们科学地认识转基因的。』

 

我对这篇找茬儿文字的观点是:那是“在读博士”在无的放矢——崔永元拍摄那部纪录片的初衷并不是做一篇视频版的科学论文;他的『目的是初步了解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情况,还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崔永元说:『美国人民已经“放心地”吃了近20年转基因食品——这是肘子们编造的天大的谎言!实际上是部分美国人稀里糊涂地吃了十年,然后明白觉醒要求标识甚至游行,还有部分美国人至今不知道转基因是怎么回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崔永元的策略无疑是聪明的:我不跟你在有害或无害、大吃或免吃、科学或伪科学、有资格还是没资格等问题上纠缠不清;我一口咬定一个关键点——对方作为嘴仗武器而抛出的一个欺骗性说法,加以澄清,从而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至此,我的点评就是:你不妨照你的方法也去拍一部“没有煽动性和偏向性的、客观的、有法保证其自身科学性的纪录片”,以证明美国人民确凿无疑地已经『放心地吃了近20年转基因食品』。

 

【后记】:前几天因着赶进度的缘故,改稿的力度弱了一点,导致这篇的一处出现了述说不清的硬伤。贴出后经维昌兄指正,我不敢怠慢;再三推敲,重新修订。并在此表达我诚挚的谢忱。

posted @ 2014-5-15 20:29 Thursday sslab 阅读(567) 评论(2)

从前打工、教书时,承蒙别人问起“忙伐啦?”我总是老实回答:“不忙。”——我这个人怕乱:人多、事儿多,都令我头晕;所以不愿多事,怎么清净怎么来。再则,我缺乏“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根本是个“忙”不起来的人。实事求是,没什么必要摆华容道抬升自己的地位。

 

又想起念书时读过的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元素的故事》,里面提到“戴维教授”是怎样勤奋工作的:他准备了好几台实验,一个实验做累了,就换一个继续做……我一直艳羡这种科学家的素质,可惜自己不具备。顺便说一句,刚才搜索这本书的免费下载,但各网点都告以『近期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淫秽、色情、低俗等相关内容的集中排查,在此期间我们会暂时关闭相关服务,排查完成后恢复正常使用』,或者『很抱歉,该内容正在审核中,无法访问』,空余我跌足长叹,徒呼奈何!

 

这一周来一直感冒,时间正是夫人回沪之后。但愿这只是偶然的巧合,而不是缘于她从香港带来了“X流感”之故^_^不知怎地,越是身体有恙,越觉得忙忙碌碌——忙得揩鼻涕的工夫都没有,只好用2个纸卷,抹了薄荷膏,把鼻孔塞住。等纸卷被清水鼻涕浸润了,再换2卷。维昌兄推荐阅读的一篇文章放在桌面上半个月了,还没有读完。自问在忙些什么?却答不上。于是我索性停下手来,把正在手边排队的事情盘点一番;然后事无巨细,据实记录——

 

1,3月下旬,偕夫人和沈潋去朵云轩为半半定制“状元笔”(胎毛笔),嗣后一直没有通知取件的消息过来(说好电话通知的),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越来越觉得心神不宁——留的是家里座机和夫人手机的号码;夫人出门去,我怕错过电话,每天没有要事不敢出门。有时为买菜、买面条,迫不得已跑一次菜场,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座机上显示的missed calls(未接来电)……给夫人去电询问,知道她的手机也未收到通知。她回家后,我再也按捺不住,请她拿好发票直接去查询,方知这支毛笔在湖州加工好后,已送至店中。只因那些文化商人办事颟顸,才害我好几天白白地“吊心筋”!

 

2,沈潋在沪买了一本电脑教材;打包时感觉太重,我就自告奋勇答应帮他扫描成jpeg文件传过去。全书412页,厚厚的一本,直接扫描是不可能完美的。而我自己改造的“厚书扫描仪”已寿终正寝。于是在征得同意后,裁掉书脊,拆散,一页一页地扫描,所得图像果然工整无暇。我又利用EPSON扫描仪的选取框可以左右拉动的优点,制订了一套连续扫描单数页、双数页而无需重新选取的工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扫描到210页,机器罢工了。我只能从检查机械入手,希望侥幸碰到的是简单故障:把机器拆开,在导轨上抹油。手边没有硅脂,只能用锭子油代替。夫人在一旁边看电视边钩绒线,看我一眼,嘲讽道:“百会百穷;不会,做相公。”我知道这肯定是我先岳母的“闺门训”。记录下来时,为避免误读,给它加了句读。

 

继续扫了几十页,又故态复萌了。无奈,我只得查阅各家报价,并与沈潋讨论,预备从速购进新机恢复工作。

 

次日下单前,还是不死心。我把USB线插到笔记本的2号接口。发现它又能“拖”了。立刻抓紧“弄掉”了几十页。午饭后停了半天;再开,又不行了。心知这肯定是“电子”的问题,已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只好反复重启,总算又活了。这次不敢怠慢,一口气扫完。让这台机器也能有一个堂皇的谢幕。

3,最近没有闲书解闷,脑子有点“空”。在网上找小说时,发现了一个以前全然不知的作家“白天”。此君独创的“帮派小说”尚可一读,加以它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能把书页转换成电脑文本文件)时相对认真,错字较少,所以花了四五天时间下载、编辑,然后拷贝到PAD中,抽空读几页。

 

4,药茶将饮罄,购齐青钱柳、杜仲、桑叶、黄芪、罗布麻、菊米等6味中药,配以茶叶,新“合”(念如“葛”)一大包药茶。这方子是我自拟的,数年间几经加减,“最新版”是2个月前酌定的,还不好说效果;但夫人和沈潋都肯定它“香”,还有一股甜味(青钱柳特有的),不难喝。我盘算着再喝半年,待9月份体检后观察“三高”情况。但凡有所改善,一律归功于这副药茶。到时把方子传出去,也是效法神农尝百草的功德于万一。
 
以前,生药都是委托卖家粉碎,但他们过于卖力,帮我打得太细了,饮用时难免有细渣“拉”喉咙。现在我添置了小钢磨,可以掌握粉碎度,打成像雨前茶叶一般,最好。

 

5,我组装的便携式空气滤清器已制出样机并经过主观检测。当此春夏之交季风强劲之际,应再做几次实测,然后及早发布,给广大重视自己肺部健康的网友多一个选择。

 

6,我每个月的备份文件分别存入“X月事事存”(在外置SD卡上)、“X月成文存”和“吉光片羽X月”(专存博客发表稿)3个文件夹。以往这些文件夹都在闲置的旧电脑和旧硬盘中做多重备份。今年以来,一则以这些地方都“塞满”了,二来我已把它们存入360云盘,所以让它们暂时栖身在我的U盘上。这次痛下决心,把手机中从未用到的8G记忆卡撤出,拿来顶替PAD中的16G记忆卡。这片换下来的16G卡,就改作备份文件永久存储之用。

 

7,在枫泾和金丝娘庙拍的照片,已上传到360网盘上储存。其中有些3D照片和视频,沈潋可能用得着。要给它一个密码,让他自己去提取。

 

8,连续2周的《电脑报》都在“留中”状态。须赶在下一期报纸到来之前,快点读完。

 

9,夫人专用的FM无线耳机用的是7号电池,更换太勤。用普通直流电源,又会沾染交流声。要组装一套使用5号电的4.5V电池盒,以便利用电子血压计更换下来的旧电池。

 

10,过去所在多有的D版碟片,现在都被取缔了。费尽心机,终于发掘到两家藏得很深的店铺,在卖5元一张的3D蓝光碟片。但那选购过程堪比毒品交易:店家给客户另外提供一个菜单链接。打开链接,见到目录。精挑细选了150多元的片目,提交后,获得一个订单号和一个新的链接。我试图到新的页面上去结帐,却发现打不开。一场空心汤团式的购物就此夭折,已经足足浪费了我半天时间。

 

11,天气虽然乍暖还寒,小飞虫却已惊醒。防蚊的门帘和窗帘已烦请夫人找出,要抓紧安装了。

 

12,夫人在旅游中跑坏了一双鞋,命我修理。我不久前曾用百得胶粘过一次鞋掌,没走几步就掉了。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改用热熔胶修理。请夫人试穿,看效果好坏,再决定那双没补好的鞋是否也照此发落。

 

以上,就是我这几天自“作”其乐的生活的快照。

posted @ 2014-5-11 20:53 Sunday sslab 阅读(994) 评论(2)

据《京华时报》——
       『复旦投毒案死者父亲拒绝接受学生联名求情信
       2月18日,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一审判决之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
       另一位签名的学生认为,从人情的角度来说,黄洋的离开已经让他们非常难受,他们不想再失去林森浩。』

 

我不知道这名学生是不是复旦法学院的学生;假如他是的话,那可以确信:中国又将多一个缺乏教养、漠视法律的讼棍——为什么“不想再失去林森浩”,说是因为“难受”。奇哉怪矣,这里边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照他的意思,灭门惨案中,一家子被砍了六口,岂不是更难受?莫非更“不想再失去”凶手?!

 

把这个混帐逻辑推广一点,假如有汉奸说:“从人情的角度来说,钓鱼岛的离开已经让我非常难受,我不想再失去安倍。”中国人,有人会认同吗?

 

P.S. 20140522
综合网络消息——
       『犯下北捷首宗列車殺人事件的「殺人狂」鄭X,今年21歲,是東海大學環工系2年級學生,他是板橋高中第65屆畢業生,曾就讀國防管理學院,但念了兩年就被退學。他落網時口中不斷重複說:「我從小立志要做一件大事!」
       當得知兒子屠殺捷運乘客致無辜民眾4死21傷後,鄭X父母痛心疾首,直嘆全家一輩子都毀了,不知怎麼為兒子所犯下的錯【按:是罪!】道歉賠罪,鄭父六神無主又希望向社會道歉。』

 

我不禁想问复旦的那些个糊涂蛋:“你们是不是要把那份混帐求情信复印一张,改填郑X的名字后寄到台湾去?!

posted @ 2014-5-8 14:43 Thursday sslab 阅读(650) 评论(2)

沈潋在沪出差。每天从宾馆到甲方车间都要经过一处巍峨宫殿;某天对之凝视了几眼,不料当日诸事顺遂,项目验收一举通过。又一周,他邀请恩奶一道,专程前往还愿谢恩。回家后告诉我一些信息:这“庙”叫上海太清宫,原名钦赐仰殿,又名东岳行宫,主供神为东岳大帝,是执掌人间祸福和生死大事的泰山神。而沈潋还访得,民间另有一说:该殿最早为祈避蝗灾而建,称金四娘殿。他认为“金四娘”乃某鸟所化之神祇,后讹为“钦赐仰殿”。

 

我把这个见解列为可能的解释之一;另外贡献一个猜想——

 

首先,金四娘殿的正名应为“金丝娘庙”。据程XX(沪上三大亨黄XX的管家)的《见闻》:『头头是三十六股党的另一个头子,叫马XX。他手下养着不少徒弟,专门干收赃、窝赃和销赃的勾当,聚集地点在浦东对岸东昌路码头附近的“金丝娘庙”内。』

 

然后来说说平湖市的金丝娘桥。这桥纪念的“金丝娘”是实有其人的——『据《盐溪渔唱》载:“丝娘桥上姓名香,妇女行人事迹详;利济万年凭十指,市人犹乐道金娘。”其传唱的即是建造金丝娘桥的故事。据传有位姓金的姑娘,自小学得一手好刺绣,大家都叫她“金丝娘”。她想到村北盐运河上没有一座桥,行人到对岸不便,就把省吃俭用积蓄的银两捐出资助造桥,当地百姓在她的感召下,也纷纷出力出钱,终于造好了一座三孔石桥。人们为纪念这位热心公益的带头人,桥取名“金丝娘桥”。』

 

所以,我认为,浦东金丝娘庙供奉的金丝娘,极有可能与捐造金丝娘桥的金丝娘是同一尊神祇。她在沪苏杭嘉湖地区农民(尤其农妇)中得到的尊崇,可能相当于妈祖在沿海渔民中所受到的膜拜。

 

太清宫告谕:『旧时,道观常于东岳圣诞(农历三月二十八)时,举行祭祀,以禳灾祈福。道经称:东岳大帝属下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及靖庐福地仙宫,为主管人间祸福之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信众敬香祈福,祈求东岳赐福。东岳圣诞期间,道观免票开放三天。』沈潋建议我届时也去瞻仰一番。顾虑到双休日必定拥堵,便把朝拜的日子定在25日(周五)。

 

早晨起床的情节同游枫泾的那次大同小异,故不再重复。只是有一个细节要交待:出发之前,夫人就教导我:“阿拉娘讲呃:势利和尚贱小人,这碗面侬还是覅吃了,兜一圈就回来吧。”其实我本来就没有打算去“共沾神恩”、叨扰一客赠送的东岳寿面,所以按照常例未用早餐;计划11点之前完成祭拜,避开施斋高潮,早早回家护送夫人到车站(去香港旅游)。


出门之时,心里正在思辨“德”、“道”(老子的《道德经》包含《德》经和《道》经)与社会面貌的命题。坐在公交席上,忽然不道不德的一幕跃入眼中。唉,看来社会真应该发起一场人人诵读道德经的大运动!
1.jpg

 

在地铁入口,见女职员很敬业,一声声“包请安检”,语气近乎祈求。进车厢,靠壁站稳扶好,环顾三面。我第一次发现了“低头一族”也有好的一面——TA们不论在看什么内容,脸上都是有表情的:或惊喜,或激昂;时而感动,时而嘲讽……反观那些正襟危坐的或者闭目养神的乘客:好的,脸无表情;可怕一点的,面露狰狞!而趁空修炼内心的,恐怕百无一人。

 

7点半左右到达“源深体育中心站”,站内的指路牌上标明:4号出口离太清宫最近。可是我找不到4号口,便就近从3号口上来再说。甫一出站,已望见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光芒。我在1980年代来过这一带,当时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三处——一条文登路(以前叫“坟墩路”,一度改谐音“文登路”,现名东方路);一处简陋体育场,在源深路上;还有一座废祀的庙宇(就是眼前这座),当时不知寺名。

 

记忆中,我好像是第一次参拜道观。30年前游览崂山时,是否专程朝觐上清宫,现已记不起了。所以先环顾一下,熟悉环境。但见大门外一条横幅,上书[東嶽聖誕唱戯酬神] 。下面公告牌上写明:请滑稽剧团来唱戏三天。进殿后,但见信女善男们早早地占位静候,等待着“東嶽聖誕祈福大會”和滑稽演出开始。

 

观中的偏殿分成好些间,供奉的神道甚多。与我目今的生活离得较远的,我就行一个举目礼表示谦恭之心了;但是文曲星和药王爷这两位神仙,是必定要参谒的——我晚年企望活得长寿点、写得精彩点,就托庇他们保佑了。

 

三清殿边上有一座碑廊。其中的一块“道”字碑很有创意,我喜欢。另一块碑刻上的语录选自《庄子·大宗师》:“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生命的获得,是因为应时;生命的丧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论得失,安然处之;不以得而喜、不以失而悲。】这话表达了一种师法自然,顺应变化的觉悟。我想,这才是老庄思想的精髓。

2.jpg

 

最后进得三清殿,依次向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叩头礼拜——这里需要说明:三清殿中,玉清居中,“他”的上首(左边)是上清、下首(右边)是太清。我因尊崇老子(相传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亦即老子),加之几天前刚查阅过他的生平;所以拜过玉清后,次拜下首的太清。

 

我没有研究过道教的跪拜礼仪,按自己的理解,在每位天尊坐前行了一跪三叩礼。为了有别于佛教的双手合十礼,叩首后长跪(即跪直了)时,双手垂下。事后查看优酷网上的《道教跪拜礼仪》,发现我的动作基本合规。  

 

起身放眼四周,才发现三清殿是真正的“清”——冷冷“清清清”,三张供桌上连一份供品也没有!偌大的正殿,除了我,只有一位值殿的小道长。这也难怪,芸芸众生到此,都想求个家给人足,为求清修而来者如同凤毛麟角。信众的高度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令人为之气结!

 

看到眼前鲜明的对比,我觉得味道不对。加以祭拜的客人越来越多,惹得心烦。9点左右,就打道回府了。后来在Line中告诉沈潋时,他误会“味道不对”的意思是我吃了施面而觉得味道差,还劝我:“这种免费的面,能吃就好了。”这里我就借用一个时髦的词语换一种说法:“觉得‘气场’不对就早退了。”或者简单点,用我们二人都听得懂的话来说:“抽签了(梨园行话,指中途退场)。”

 

全部游程花了一个时辰不到点的时间,可谓“飞”马看花。不过,我现在旅游都采取当场勤拍照、过后慢慢对照着照片“反刍”回味的办法。所以,若把读照片的时间也算上(这是理所当然的),那就是一两天了。

 

哲人说:“快乐是最大的财富”,可是俗人要攫取世间一切锦衣玉食方觉“快乐”。于是,释、儒、道三“教”皆曲意逢迎——佛教告诉信徒:只要苦修,下辈子一切都会有的。儒学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车马多如簇、有女颜如玉……”

 

从这次短暂的拜谒,大致上捉摸到一点道教的真谛:修今世、重生活。不过,现时道教所渲染的,已不是庄子的“曳尾涂中”式的生活,而是一种自在、张扬、精彩、风光的“新生活”。它直截了当地告诉信众:礼拜诸神仙之后,马上便可兑现一切声色犬马和荣华富贵!

 

其实,荣华富贵,伴生着很多诱人堕落的苗头和因素;它并不是每个人都消受得起的!沈潋告诉我,他经常想想杨乃武的下场,借以警戒自己。这话表明他头脑清爽、三观无差,我对此甚是赞许,因而觉得:道观在向村夫蠢妇许诺神仙生活的同时,也应教导TA们『钟板常住』(『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比如唱戏酬神,何不就近到川沙沪剧团请一台《全本杨乃武》来演他三天呢?怎么也比唱滑稽更有教化功用吧?!

 

【附录】沈潋的微信
周日清早起来游玩浦东的太清宫。只因为上下班路上时时经过。有一天,看明白观名叫“太清宫”,结果是日万事顺心,遂发愿游观。

太清宫地处闹市,方寸间倒也殿阁巍峨,楼台重叠,勾心斗角,香烟缭绕。

该观最早为祈避蝗灾而建,称“金四娘殿”——窃以为此乃某鸟所化之神祇。后讹为“钦赐仰殿”。现供奉东岳大帝。

早春细雨清晨,信步观览,别有闲趣。忽仙乐起响,如入深山幽林,难辨岁月古今。复又见苏州常州香客如云,一时吴侬土音,盈盈于耳,不知身在何乡。须臾间时空恍错,逍遥自由。又得赠言几句,深得我心。人不可欺天,信夫!

posted @ 2014-4-30 22:11 Wednesday sslab 阅读(1490) 评论(3)

我曾对朋友说过:“我很老土,旅游都是往乡下、山野钻。对“名胜”无甚兴趣;国外更不想去。”这次原单位的工会让“蚊式”旅行社承办枫泾一日游,正中下怀。收到通知的当天下午,就烦请夫人去工会(在仙霞路校区)递送报名回执。4月21日,在手机、PAD、旅行闹钟的三保险之下,准时被唤醒。头天夜里睡得早,12点就上床了;不过仍然没睡够,所以眼闭瞌chong【目字旁一个充字。这字是Unicode编码,本系统无法显示】地出了门。

 

一上88路,就听得一声沪语报站。那播音员在念“请配合从后门下车”时,把个“后”字读成“厄-候”,着实刺耳。想到这声物事在今后相当长的日子里不知要戕害多少万万乘客的耳朵,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叹一口气。

 

车上的移动电视中正在播放韩国沉船的搜救进程。向左一抬眼,瞥见仙霞路上新开了一家“韩国烤馍”。我不禁陷入沉思:这么糟糕的一个社会,竟有那么多的国人钦仰追随、趋之若鹜;这些人的生存状况(不是单指经济条件)要多么的不如意,才会甘入“韩流”酱缸?!

 

到仙霞路校区,离上车时间还有半小时,我就在校园里闲逛。见到不少晨练的老者,正在埋头苦练。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惑:过去说,用杀菌药物治病是一个悖论——你在扑杀体内有害细菌的同时,捎带着把对于人体有益的菌群也剿灭了。现在再来想想锻炼的事,不也是一个悖论吗:通过锻炼,人的活力固然发挥出来了;但那些致病因素是否也会被激励得更活泛了呢?——当然这只是我一个懒人逃避锻炼的歪理,不足为训。

 

我今天出门连马夹袋也没带一只,因为根本没有购物的兴趣。这里的特产是丁蹄和特加饭。曾经当了我十年责编的丁夏是纯正枫泾丁氏族裔;有一次他惠我一只真空包装的丁蹄“黄篮头”。我打开切片下酒,却发现那是变质的。从此我发誓再也不碰这劳什子了。至于金枫特加饭,也已被我已列入购物黑名单,前已有记。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吃局是值得我希冀的。

 

开车后,导游照例要背诵一篇导游词了。再三吁请“大家静一静,不要讲话啦!”然而“下面”(以我在讲台上的视角)的女教师们都好像经过角色掉换当起了小女生,嘁嘁喳喳的私房话不绝于耳……这也难怪:像她们这种老资格的旅行家,谁耐烦听同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导游词?换了我这种虽不见多识广,却有一点点文字功底(我曾给先岳父撰写过导游词,获得广泛的好评)的人,至少要把其中的陈词滥调过滤掉百分之九十九!

 

在群雌粥粥中,我忽然回忆起在江宁时听到的一个说法:老板向我提起,他宁可发交通津贴,也不愿添置校车。他的理由是:“我岳父告诉我,校车是造成一个单位人心涣散的罪魁祸首——都在车上说长道短,最后就会把议论集中到领导身上!”我想,现在这个问题很容易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前天在乘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司机热情地告诉沈潋,他的车上有Wi-Fi热点【后来一查,只需一具便携式3G路由器,插上3G卡即可广播】,可以上网。我想,但凡有眼光的老板,大可在自家的通勤车上增设上网功能。这样做的首要好处,是让员工没有工夫张家李家地闲聊了。

 

西方的大学和研究所有在喝咖啡的时间里开展自由学术讨论的传统;待到脑子里灵光闪现时,很多人会把一瞬间想到的金点子记在桌布上。这些单位大都有规定:招待员非但不得阻止学者们的写划,还有责任把这些在外行看来像天书般的涂鸦妥善保管起来。沈潋曾经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在同济大学旁边开一家咖啡馆,收费公道,教授免费。学生可以向教授请益,老师可以发布自己的学术冥想。公示约定:在此处发表的一切论说、资料、图样和电子黑板后台存储的历史信息,都将辑录成多媒体期刊,有偿发行。按照这个思想,若在通勤车上建“群”组织讨论,连发行的环节也省略了。

 

“小女生”们纷纷扬出自己的拍照利器——以手机、PAD居多;然后夸耀自己发布在微博上的“作品”(在世界各国旅游景点的自拍照)。@ITkiller有篇博文写得很煞渴,这里摘录一句:『凡勃伦曾在《有闲阶级论》中,探讨了房子、车子、手表、坠饰的炫耀性消费,如今怕是要再加上一条:自拍(Selfie)。』我对晒生活、做屏奴无甚反感,但对拍摄用具有些先入之见——端着PAD(甚至10吋的)有模有样地拍照,以及虎口上套一挂手串,是我最嘲笑的两大时髦怪相。

 

言归正传,说旅游。我欣赏任何艺术品(包括古建筑)都不愿意依附于流俗。以我的文艺修养,眼力必须要高出大众的审美观;藉此发掘出许多独具观赏价值的“个性化”景点来,从而让自己游得意兴盎然。所以我一向强调:苟能见微知著,何须舍近求远;有一副好眼力,便能看好景致。以下就是由我自己开采的沧海遗珠串成的游记(这就是我起“显微游”这个题目的缘由),看看能不能打动读者诸君,而让你将枫泾列为“平生必到的一百个旅游胜地”之一——

 

一,观音庙

观音.jpg
先说说小“庙”的纪录——绍兴在拍摄《阿Q正传》时,曾重建过一座土谷祠。我和沈潋在绍兴旅游时,慕名前去找寻;问讯,人家说:“就勒夯诺呃背后。”转身一看,我的土地公公!那“祠”的大小怎么形容呢?比半部QQ略小(这是现在重新比拟的,当年的类比物大不敬,不提了),无门。阿Q竟能在这样的螺丝壳里安身,诚大丈夫也。

 

更小的土地庙我没有亲见,是我的一位中学老师讲的:他们部队操练,他接到的命令是去5公里外的某某村,到土地庙的菩萨像下面找到下一阶段行动的命令。他兜兜转圈找了好几编,根本没有什么土地庙。延误了军机,连长要处分;他不服,连长带他到庙门前问他还有什么话好说。他真的没有话说了——所谓土地庙,是在地头整出一方平地,用3块砖砌一个拱门,里边供一尊泥菩萨!这叫一个南方人怎么知道啊?

 

这里的送子观音庙之袖珍,估计也可上得纪录册了。不过小虽小,据宣称还是非常灵验的。我若早几十年过来,一定会焚香祝告,祈求一胎生他两三个!

 

二,新泾路
有河道的地方,都会有“新泾”。这镇上有条新泾路,与我们小区门前那条路的路名一模一样。以后还会留意,看别的水乡湖区还有没有同样叫“新泾”的马路——很多马路都是填平河沟后修筑的。

 

三,十二月菜肴歌
院墙上镶嵌了一块没有上下款的碑刻,上书本地流传的《十二月菜肴歌》:『正月螺丝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出洞黄鳝四月底,五月拉司(实为蛤蟆,吴地的叫法为“癞丝胳膊”。为避免食客反感,统一改口称牛蛙。“熏拉司”是本地著名小吃,据说有利于小孩皮肤。)吃不厌,暴子(当为“抱子”之误。抱子虾,是产卵之前的虾。)弯转六月红,七夕要吃肆(当为“四”之误)鳃鲈,八鳗九蟹十鳑鮍,十一十二吃鲫鱼』

 

四,三百园

“三百展”第二进“百篮厅”的灶镬间展区.jpg“三百展”第二进“百篮厅”的灶镬间展区


枫泾的主要景点就是这座三百园。早年建园的主人是为了弘扬诗书传家、仁义为本的家风,取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意思,命名为“三百园”。现时的规划者巧思独用,布置了三个“百字头”展厅——百灯、百篮、“百行”(三百六十行)。创意贴近生活,展品广泛采集,颇值得细细参观。可是,等我拍完三百六十行的展板,本校的老师都走光了。回想我在山海关时,就因着多拍了几张照片,回身找不到大部队,只得单吊做独行客……于是匆忙下楼出门;幸好“副班长”导游还在园门口等候。

 

在三百六十行展厅,见到了范蠡和老子的塑像。展板的解说词中,把老子尊为戥秤的发明人。这有点超越我的知识——据《中国古代科技》:『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请把这个年份乘以2看看!】之间,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而杆秤的发明人,民间相传是范蠡。我觉得这是比较可信的:范蠡经商有道,终成巨富;他发明衡器,是“贴对陆家浜 ”的事。

 

老子比范蠡早出生35年,二人属于同一时代。把秤的发明与老子附会起来,大概是因为“一斤等于十六两”的称量制与老子崇尚的《易经》思想暗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P.S.
一,古人采用十六两制的秤必定有充分的理由——把一斤对分再对分,可以直至一两;而十两制则不能。

 

二,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怎么样”,可是我囿于见识,不知究竟是哪些行业。恰好枫泾的三百园有这一主题的展览,我觉得这些市井掌故值得保存,便飞快地纵览“全牛”,把它们全部拍摄下来。

 

回家后研究,发现他们的分类法过于细微。比如第一个大类“农业行”,把耕田、锄草、脚踏车水、手推车水、牛拉车水、割稻、舂米、磨砻、捉棉花、轧棉花等等农活每样分拆成一个行当。这有点像“景区一日游”凑景点,我难以接受。

 

本来想把原版的每一“行”及其注解都手打成文件贴出;因着我不喜欢,所以这项计划没有开展就夭折了。

 

四,莫乃弄

莫乃巷.jpg
这里是导游的一个卖点——她们告诉你:莫乃弄过去叫摸奶弄,因其不雅,才改用白字。我感兴趣的是:江南被冠以“摸奶”名号的地方着实不少:宣城的摸奶桥被掩饰为“莫奶奶桥”,常熟谢桥有摸奶桥、支塘有摸奶弄,全堂金丝娘桥旁也有一座摸奶桥……

 

关于“摸奶”的出典,有两个说法。一般认为,由于巷子或桥面狭窄,若二人相对而行,交会时都要侧转身子;个别心怀不轨者会对女客上下其手,故得名。

 

另一说法由《金陵晚报》记者在介绍南京摸奶巷时提供,我认为极有道理:『明清时候,这里是南京丝织行业的集中地,以盛产云锦闻名。苏南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蚕花娘娘的庙会。那个时候,未婚男女要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以与异性相挤而感到荣光。不仅如此,未婚的蚕农姑娘则非常希望有哪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小伙子去摸一摸乳房,俗称“摸蚕花奶奶”。习俗认为未婚姑娘在轧蚕花时被随便哪一个小伙子摸了乳房,哪怕只是碰一碰,也就意味着她有资格当蚕娘了,而且,她家今年的蚕花也就一定兴旺。当年集庆门一带居住了大量的丝织工人,当然也有这样的习俗,于是就有了“摸奶巷”的名字。』

 

五,“人民公社”和票证展

五分五厘油票.jpg
这里有一幢楼房,是上海保存得最好的“人民公社”旧址。估计旅游规划者都没有经历过“三面红旗”的时代,所以没有把当年的“共产”气氛和时代精神营造起来。不过,里面那个小小的历史展览中却有着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展品,不,应该说是文物——一张面值为五分五厘的油票。展板上说:『此张票证65年发行,根据知情者介绍,商店出售半钱食油的方法是:用筷子沾【当为“蘸”】一下油在盐汤里,供买油人食用,可见当时物资极度匮乏。』

 

“人民公社”与五分五厘油票,结合得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历史性的必然关系?值得后来当政者深思。

 

六,界碑

吴越界.JPG
两块小石碑,分别镌刻的是“越界”、“吴界”。据说,前方那条现在安有水闸的沟渠,过去是吴越两国的界河——换言之,枫泾曾是一个被划分成两半,分属两个国家的“边贸集市”。

 

果然,我的手机收到了浙江联通发来的欢迎信:“尊敬的客户,欢迎您来到浙江,如需帮助请拨打客服热线10010……”

 

七,捐献飞机
广场上陈列着一架米格15战斗机。据介绍,这是抗美援朝时枫泾人民集资捐献的。这事儿在我看来其实没有多大意思——我估计是乡贤朱学范或者想要讨好他的人发起的。但看朱氏故居里,连家具都是从北京寓所里带过来的;为此估计他也没有什么私产。那15.2亿元的购机款(比照常香玉的义演捐款金额。旧币),想来也是摊向桑梓的了。

 

八,枫泾乡音路

乡音路.jpg
在景区出口处发现一条石板路;每条石板上都凿刻有一行或数行文字。细看之下,知是一条别具一格的“乡音路”。我一一辨读,见大都与先祖母的本地话相合。比如:『呒因呒头-无缘无故,告【按:我认为应写作“困觉”的“觉”,音如“告”。】转来-醒过来,几化【按:我认为应写作“几何”。】-多少,吓斋【按:音xia za。不知正字为何。】-聪明……』只有起首第一条是陌生的:『白脚爪-指城里人』。  

 

九,颠倒屋

颠倒屋.jpg
在金山农民画院,见一座头朝下“脚”朝上的楼房即将竣工。我过去拍照,靠得稍近,被门卫拦住,告诉我要4天后才对外开放。无缘登堂入室,只好摘引《凤凰家居综合》的一段报道——
       作为中波友好交流项目,位于金山区枫泾古镇的我国首个倒置屋旅游项目“波兰倒置屋”已基本完工。将于4月25号对外开放。“倒置屋”顾名思义就是倒着的房屋,不仅外观颠倒,屋内家具也都倒置倾斜,游客走进倒置屋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可以带来新奇的体验。记者实地探访:这座倒置屋为二层三开间倒置结构木质房,屋顶着地。倒置屋先建钢结构空架再搭外壳,因此十分安全。屋内并非完全水平面,具有一定坡度,人走进来第一感觉就是天旋地转。屋内所有家具,摆设均为倒置,人站在里面也是倾斜的,“感觉像喝了白酒一样,非常晕……”。据了解,玩一次倒置屋规定时间为20分钟。这20分钟通常是人平衡能力的极限。

posted @ 2014-4-28 22:36 Monday sslab 阅读(674) 评论(2)

在美国名牌电视栏目《Discovery》的启发下,现在不少卫视台群起而效之,开出了名叫《是真的吗》或《原来如此》之类的实证节目;只是,他们所验证的命题,往往局限于自制葡萄酒、料理机豆浆等小打小闹的家务余事。下午看了一档关于隔夜菜肴、激光笔威力等等的节目;刚才又看到一位铁路安全卫士在宣传,大意是:牛皮又硬又滑,万一火车轧上,会导致出轨云云。

 

我天真地问一声:自打有火车以来,真的出过火车因轧牛而出轨的事故吗?老实说,我对这个说法是大大地存疑的——我们儿时,流行一个传说:把一枚铜板放在轨道上,火车开过,能把它压成一把裁纸刀。铜板尚且如此,何况牛皮牛骨乎?我想,不知哪个台敢开风气之先,安排一场实景试验,让我们看得口服心服【声明:必须用已无生命的牛只做试验】?

posted @ 2014-4-26 19:33 Saturday sslab 阅读(549) 评论(0)

夫人不日将陪同她妹妹,第三次去香港自助游。女人们自娱自乐,男人轮不上。我没有资格跻身,但这一点也不遗憾——香港那种“巴子”的窠臼,不去也罢。近日更是闹出了“MK青年大战强国人事件”,令我不禁为她们的安全担一份心事。

 

对上述事件,我不想帮腔瞎起哄,只就事论事地表达几个想法——

 

一,那做母亲的,初时的举止十分文明,是所有的罗湖桥两边的中国人的行为楷模。至于后期的“大战”,那是做母亲的天性使然,足堪赞扬。

 

二,我要批评那做父亲的:你不够爷们——烂人拍摄你女儿的下体,你光“拉胶卷”就够了吗?前有李亚鹏奋不顾身保护女儿的壮举在感召,你咋不学着点?

 

三,以前看让·雷诺的电影,见这位法国硬汉一拳打塌小日本刁汉的鼻子,自惭我没有这股神力;不过关键时刻,几招实用的“少林十三抓”我还是会施展的。

 

四,那恶意挑事的狗东西,只怕就是前段时间冲击军营的嫌疑人的余孽。我十分不解的是:过去不问青红皂白就来事的“人肉”大军哪里去了?!

 

五,事后声称“做番市民责任”的“打横”(北京土语,强出头也)者,所作所为带有明显倾向性,我强烈怀疑他的主观动机(只怕是要在某女面前充一回“仁”)。报道中称其为“MK青年”,太宽容了,其实他们根本是几个NC(脑残)青年!

 

P.S
MK:旺角(Mong Kok),港人把出没于旺角地区的不良少年叫作MK仔、MK妹。

 

六,英国贵妇懂得发挥“女仆效应”——出门带一个长相不佳的贴身女佣,在路人的眼中更能突显出主人的美貌。香港人受英伦文化的熏制,竟把饭主当成了女仆使用!

 

七,若问像这次的两男一女一样的装B货色什么时候能消停?别急,等下一场金融风暴来临,他们肯定缝上B嘴,惶惶地排队(没准还要插队)领取救济餐了……

 

八,我尚有二事不明,希望识者(须生活在文明国度里的人士,香港人不要)指教:1,遛狗时,狗拉屎;问狗主人是用袋子候着,还是等固形物落地后再捡拾?2,凡狗,都有在柱形物体(树木、电杆等)上撒尿为记的天性;问你们那边的狗主人是怎么处置的?

 

【延伸阅读】2014年05月04日 《凤凰娱乐综合》——
       『今年3月,杜汶泽多次发表支持台湾反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言论,更被众多内地网民围攻,杜则在社群网站上反击:“不用再说什么‘有本事别来大陆赚钱’,我告诉你:‘有本事阻止我来大陆’!”此外,他更称: “有时候,对于某些内地网友自以为是的言论,大家不用太在意,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本事,只不过刚好够钱去了个网咖而己。”令内地数以万计网友大为恼怒。
       杜汶泽主演的《放手爱》五一黄金周在内地上演,有内地网友再次提起杜汶泽3月的言论,呼吁抵制:“你既然豪气十足的说骂了内地人也不照样挣内地人的钱,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你魅力有多大。”在这种气氛下,《放手爱》上映头两日的票房不足100万。该片发行商前晚在微博发表声明,称选用杜汶泽是“选演员的失误”, 对其言论“我们也表示极为愤慨”。声明称,对于大家的指摘我们也认为确实是我们的失误,用了一个没有艺德的演员。
       有内地网友指出,除非导演全部删去杜汶泽的戏分,否则就会继续抵制有他演出的新片《香港仔》。内地演员冯远征、歌手田震都转发了呼吁抵制的微博,田震更指杜是“遭雷劈的东西”。』

 

P.S.
1,据2014年04月23日《搜狐新闻》:『香港警方还原幼童小便事件:2岁幼童其实是男孩』

 

饶是如此,我以上观点没有什么需要修正的。

 

2,20140423,菲律宾政府向人质事件的受害者及家属道歉,这标志着特区政府的制裁手段起到了作用。香港人不要忘记:在这些手段中,“对菲律宾的黑色旅游警示”也是一记狠招。在看得见的将来,无须发“警示”,但等各地纷纷建立“自贸街”,香港“购物天堂”的名头不免旁落;到那时,还指望单凭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就能吸引每年3000多万人次的游客吗?

 

3,2014年3月“反服贸”之前,有人对台湾的“文明”大唱赞歌。我根本不信——曾几何时,1997年,台湾的社会乱象居于全球之冠。有人说,要说罪恶之源,不用说西西里,台湾就非常合适。仅仅4届“总统”的任期,就能脱胎换骨啦?梦想!换一层皮相还差不多——果然,一不留神,原形毕露了……

 

4,从前有过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谈:当时上海有条虞洽卿路,路名得自于一个海上闻人。某日,虞某燕饮夜归,车行在他“自己的”路上。忽吩咐司机,命找一个有巡捕的所在停车。下车后,二话不说,塞给巡捕大洋贰圆,然后撩起长袍,当街便溺起来——盖工部局有条令:随处小便者罚银壹圆。此谓一烙铁烫平,让巡捕开不得口也。

posted @ 2014-4-22 22:29 Tuesday sslab 阅读(626) 评论(0)

温州苍南灵溪上演了一出悲、喜、闹三位一体的活剧,“剧透”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4月19日上午9时许,城管在执法时与一女菜贩发生争执→一过路男子见状拍照→城管对该男子发起攻击,致其倒地吐血。激起民愤→气愤的群众围殴被警察上铐后控制在中巴车里的5名城管→城管被群众打伤后不能动弹→千人围困掀翻救护车→数百警察赶至现场,施放大量催泪弹催泪弹【注:照片显示,这批弹筒属于“退休回用”(2011年1月前有效),与“临时工”倒是相得益彰。】驱散人群,将被殴城管送至当地医院→城管局法制科长介绍说:“这5名城管工作人员并不是正式城管员工,他们是城管临时叫来协助搬运占道石块等物品的……”→『公安机关已于第一时间对涉案人员进行即时调查抓捕,目前已抓捕十余名现场挑事的涉案人员。(摘自《财经报》)』
 
对此事件,大V们纷纷发表高论。大致浏览了一下,听出的基调是:把他们作为恶法暴政的代表和缩影,认为“恶有恶报”,甚至欢呼『“打得好”!(摘自@五岳散人)』我不会这么幸灾乐祸,只坚持一条箴言:“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现在我们应该盘问剩下的那三个尚未休克的倒霉鬼,问题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谁让你们打人的?”

 

回答可能会有四种,我针锋相对地逐一建议处置的方略(在大清朝,这叫“上条陈”)——

 

一,是头儿的指令
没说的,法办下令的头儿;受伤者按职务负伤处理。

 

二,是看样学样,也想“讨个出身”
那是上岗前的培训没做好,应该查究上面那个法制科长。

 

三,是源于“忠诚”和“觉悟”
这个比较难办,因我没有经验。要么发展他们“火线入党”?

 

四,是一时“手痒”(说明这哥几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
这个最好办:请他们看一场香港电影慰劳慰劳,让其重温那句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posted @ 2014-4-20 23:25 Sunday sslab 阅读(538) 评论(0)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