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的“生活方式定型”,到2014年的“拾遗补缺”,再到2015年的“奠定精细生活”,今年2016年过完,我觉得我家的生活已可以用“宜居”二字概括。借用一个网络词组,就叫小确幸——虽小,却是明确的幸福。

要形成这样的生活方式,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尚可,所谓“未免拮据,从无积欠”。二是采买渠道要通畅,需要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即刻就能网购。我自开始网购以来,至今年12月31日,总交易数已达到816单。三是人勤手巧,善于捣鼓。我虽不才,现在勉力在做。

随着年龄大上去,几年前许的愿,比如改造卫生间,有的已是“原动力不足”了。所以,今年致力于那些不易失败、容易做出成绩的事情,以及举手之劳却收获颇丰的举措。期望每个计划执行完毕后,都会增添几分满足感、荣耀感和自信心。
1.年底最后一项工程——“水牙线”和为之安装的置物架。
1新装.jpg

2.茶壶与加热底座之间经常粘住,经研究发现是少量药茶从壶嘴淌下去,烧干后变成“胶水”(好几味中药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给壶嘴加个“围脖”,就基本解决了。等几天后围脖变色了,再换一个。
2-400.jpg

3.润肤乳很稠,甩半天才能倒出来,索性将它一直倒置。
倒立.jpg

如今在我家,基本上可以保证:任何遇到过的冷门问题(比如抽筋、便秘、痛痒)都有对策;任何具有危害性的突发事件都有预案(比如《预防中风前兆的七条注意事项》就贴在电脑位旁边离眼睛30公分的柱子上)。此外,还储备了充足的用具(比如胰岛素注射器)、配件(比如大小灯泡、管道接头)和专用工具(比如带放大镜的焊接台)。这样,一旦有需要,我不用出门,也不必临时网购,马上可以动手排除故障,没有停工待料之虞。

今年做过的值得记载的具体事情,依据平素的零星记录,归纳成以下十四个方面——

一.兴家型消费
某天,夫人向我“借”私房钱,问派什么用,她这才告诉我:已经在启东的国际滨海度假城买了期房(3年交房);马上需要交二期预付款。这本应是我做的差使,夫人代劳了,甚慰。
img511.jpg

最有意思的是月月:月爸告诉她恩奶买了海景房,她结合全家到意大利度假的经历,马上很内行地问明:“是租的还是买下的?”这么懂事的姑娘,令夫人很开心,说起来就笑。

二.饮食
食品我主张适口为珍,凡能“进口”的,什么都要尝尝,某样食品吃得舒服,就将其加入“家庭常选食单”;对于食后引起反应的食品,我会针对性地决定取舍。比如食油,我从60岁以后就笃行一条原则:外面食肆的“重油水”基本不碰,家里炒菜尽量少用油,肥肉以“杀馋”为限度,面食保持清汤(没有油星、清水咣当的汤)。

网购这事,大大开拓了我的食品消费面。有一些品类是以前在外地吃到过的特产,比如遂昌的黄米粿,记起了,就买上两块。又有一次,忽然想吃脆豆腐,就网购脆豆腐干解馋——结局我已说了:崩掉半只牙齿。
黄米粿.jpg

三.尝新
趁着现在牙口和胃口都好,继续寻觅好吃的。比如各种地方风味食品,不少品类是我过去不知道的,后来从各种信息来源受到启发了,若觉着售价还算合适,就买回试吃。适应的,就延续下去,比如喝咖啡;有些引不起特别兴致的,就浅尝辄止,比如威士忌加苏打水、味美思(或金酒)加汤力水……  

时近岁末,探索出一种咖啡的新喝法:买1磅浅度烘焙的和1磅中重度烘焙的(同为哥伦比亚咖啡,不同品牌),再掺和起来,以便同时品尝两种风味。
二合一.jpg

四.食补
以家常便饭为主,偶尔吃少量水果(我素来不喜吃水果,现在则不能多吃)。夜宵已戒除,基本上每天夜里吃一只鸡蛋当点心(主要是为了抗饿)。

七月下旬,觉着身子有些“软”,夫人买了一只甲鱼给我桨补,过几天也就复原了。按照传统说法,伏天里的“蚊虫甲鱼”是没有多少滋补力的(最好是春季的“菜花甲鱼”和秋季的“桂花甲鱼”),但是即使不是时令补品,也很见效,说明我的吸收能力还很强。

五.药补
泡酒的补药,浸泡两三年后更新。过去我是捞出晒干后磨粉,掺到药茶里;这次图省事,改成用破壁机直接打成浆,装瓶密封,保存在冷藏室里。由于没有经验,开始时每次烹茶舀2茶匙药浆到茶壶中,五六天以后,口腔内的“天花板”上突然爆出一个血泡。以往也有过血泡,不过最大不超过枣核;这次,数秒之间已是半个“新疆骏枣”大小!我大惊,迅速反思,马上怀疑这几天是不是滋补过度了?当机立断,改饮单一的茶水。果然,再没有血泡孳生。以后,把补浆降为小半勺,就没有过激反应了。

六.生活规律和健康状况
宏观情况甚好。盛夏也不午睡,顶多闲暇时坐着打几分钟瞌睡。整天站立弄电脑,精力始终充沛。

今年意识到的新问题是:要关心夜间气温了。过去,每年在季节交替时,会有几次夜里冻得抽搐或者热出一身汗的事;随着抗病能力的下降,这样的“险情”再也不能听任它发生了。

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是上床时间。我把午夜12点就寝戏称为“2400高地拉锯战”,365夜中的大半是到了午夜还拖拖拉拉不肯上床的。

关于心理健康,我有很现实的见解:生于浊世,想要“无忧”岂可得哉;只能是明哲保身,尽量“减忧”,至少不可自寻烦恼!

七.服药
在医生指导下,在常用药品中筛选一两样对自己的病体最有效的药品,并且通过精准控制剂量来减少用药。比如我服用的高血压药,依伦平和络活喜都有效(能使血压下降20mm汞柱),但前者片形比较大,容易切成4瓣,我就留下它,而把其余的都淘汰了。

减少用药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副作用。比如格列齐特缓释片,医生说可以早晚各服2片;但我早晚各服1片,就有强烈副作用:脚部会发出红点,奇痒难耐,继而患处表皮开裂、剥落,极似脚癣症状。于是只好把这药的用量减为每天1片(等存货用完,就不服了,改为晚上加服一片反应较小的罗格列酮)。

所谓“精准控制剂量”原则,用在降压药上,就是:上午9时和晚上10时测量血压,根据即时数值决定服用1片(现在极少需要整片的)、1/2片(达到150mm时)还是1/4片(高于140mm时)

沈潋现身说法:德国的医生对于新戴帽的糖尿病病人只给予二甲双胍一种药,而且很管用。在他的劝导下,我试服了两个多月。后来因血糖逐次升高,便停止了试验。总算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一条真理:国产药品远远及不上德国货啊!

八.锻炼
惭愧,没有锻炼的习惯,连每天下午的散步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思来想去,还是顺应性格吧;以后多多旅游,也是一种替代。

九.旅游
经沈潋和张杰提议,我曾设想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大体的构想是:以三国和孔夫子(以后视身体状况谨慎地增添新主题)为主题,拉上我三弟,到山东和中原,探寻古迹。火车往返,到达第一个目的城市租车,游过几个地方后,异地还车,然后回家休整。

但是三弟咨询了知情人士后,否定了这个方案:租车行的陋规为外人所难以想象,里边黑幕重重,最好不要去招惹他们。

看来,还须另谋出路。希望在明年的年终总结里,我能报告买车的消息。

十.摄影装备
沈潋以前送我佳能400D单反相机和人像头,10月底又托人带来300mm长焦头,这样,“穷人三宝”(连带挂机的小变焦)算是聚首了。为此买了一只小型双肩照相包,以示庆祝。还想配得更齐备一些,热切地计划再添一只原厂广角镜头。一数私房存款(夫人借走后余下的),顿时泄气,推迟到明年再说吧。
摄影包.jpg

十一.今年的“电气化”
在微信上看到沈潋转发了一篇《买了以后最想推河里的20件鸡肋》,我转贴,并加按语——
       【文中点到名的】我家现在有6样,其余的,不屑置办、不知道好处(压力锅)或用过而自然淘汰了。
       其中,迷你电动扫地机、烤箱和空气净化器用得很好;冰淇淋机是新买的,能做啤酒霜,妙极;原汁机被破壁机替代;面包机送人没得逞,要扔河里了(快去河边买门票!)
       我们都习惯于耳食,听到风声就冲动消费。其实,若对某事某物了解透彻了,往往就“拆穿西洋镜”(沪语,谓底牌露出来),不会跟风赶潮。我是“音像博士”,所以我家里没有大音响。
       若说粉碎机这个大类,倒是要细分的。我家一直在用的,有:手摇粉碎器(剁菜馅)、手动摇肉机(做肉馅)、普通干/湿粉碎机、手持粉碎机(南瓜粥、西瓜盅)、小钢磨(粉碎阿胶等)、原汁机(已换下来)和破壁机。术业有专攻,不可僭越。我是反对一机多用的——用电饭煲烤蛋糕,总觉不是那么回事。以前在专栏答复读者时,我说这种心理就像个体小老板,不让打工妹兼几个差使就觉得亏了!
       我对小家电勇于尝新,厨房里的三大件(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自不必说,还多了一台吐司炉。里面放不下的排在外面:电饼铛、热风炉、豆芽机、煮蛋器、烤蛋器、蒸汽清洗机。除了豆芽机(不用添加剂实在不好吃),其余都常用,都舍不得推河里[呲牙]
P.S.
不过后来我专门买来不锈钢小碗,试用煮蛋器炖蛋羹,大获成功。

我们年幼时,“老一辈革命家”对共产主义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某日,我好奇地数了一遍我家大大小小的用电器(就是上列统计表),醺醺然觉得自己已经提早踏进了共产主义^_^

十二.电脑和网络
我家把原来的阳台扩建成一间书房(不隔断)。我在这里布置了3台电脑——
工作主力:索尼笔记本,素材准备:双核台式机。写作时两机全开。由于“家庭组”组网繁复且不知安全性如何,所以相互间采用U盘交换文件。今年索尼笔记本已升级到USB3.0接口,明年再改双核台式机的。

东芝笔记本作为备机。此外,这台机器能够可靠地登录VPN,现专作翻墙之用,所以严密维护它的win7系统,也不再加装任何应用软件。

索尼上形成的一切成果,除了本机保存和在另两台电脑上贮存外,又在增设的“私人云”中备份,等于再加一道保险。

扫描打印一体机可以在素材准备机和东芝笔记本两个平台上使用。这设备购回八九年了,扫描部分先后录入了多部书籍和图册,可算是用出本钱来了。

一部平板的网络联接功能甚好,专供微信和墙外网站阅读。另一部主要用于旅途中查询离线地图和写作。

两个充电埠,一个系夫人专用,充她的两部手机;另一个充我的手机和所有电池。

一套无线音频/收音机,起先是夫人“独享”电视伴音用的,后来小厅里新安了一台51吋电视机,她不必听伴音了;但那机器在脖子上挂出感情,不愿放弃,就专门听广播用。

沈潋向我推荐的“空中飞鼠”,我买来,加上先前买的一条MHL线,就构成了一个可遥控的-让手机信号在电视机上播放的小系统。

有时折腾笔记本电脑,卸、上螺丝是一件累活,不由得想起从前见识过的一种手压式螺丝刀(英文叫Automatic Spiral Ratchet Screwdriver 自动螺旋棘轮螺丝刀)——刀头对准螺丝槽,往前一推,就能卸下或拧上。马上登录无所不包的淘宝,找到了。不假思索,立刻下单。到手一看,出口货,全英文标识;再一用,知没法拧笔记本螺丝(刀头不够细小),反之对付粗大螺丝,估计是休想了。不管怎样,圆了一个梦,当作玩具(自奉和给孙子)也不赖。重点是不贵:带5个刀头,全套才14元,还包邮。

十二.与百度、360彻底决裂
我在所有电脑上把百度分割后,也不觉得有十分的不便:一般知识,搜狐可以应对;单字、词语、典故、诗词,有《汉典》和多部专业词典(如“书法”、“音韵”、“方言”等);涉及敏感内容的,就翻墙出去查维基百科和google.com.hk。

本来对百度公司还有一丝牵挂:我关心它的无人驾驶汽车何时能成,但自从爆出“码农人肉测试”事件后,就把仅剩的这个“频道”也关闭了。

下半年的360云盘关闭通知,使我的“决绝对象”又增加了一个。现在其他瓜葛都已割断,只剩下回传资料一项。等明年全部(或者至少最重要的那些备份)下载完毕,360于我,也就成为了历史——这也就是我搭建自己的“私人云”之缘由。

十三.社交软件
早已删了几乎所有微群,只剩一个新疆老知青的圈子,我时常潜水看看不谙网事的他们,所发的简单朴素的话语。9月底,这个群里有人贴出一首议论诗《活着真好》说得对——
       极端的话,
       不要放在这里烦人。
       上帝给我们的时间,
       真的很短。

有一阵傻根的花边新闻在外面汹涌澎湃,我的朋友们却无一参与扮三八——本来嘛,他钓鱼抑或鱼钓他都没理明白,还咬过来咬过去的为了坐实一个“贱人”的名头吗?

这让我很欣慰:我的朋友圈里都是***的朋友——用星号是因为我在斟酌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思索良久,最后决定:用老上海的赞语“有资格”

十四.校友会
中学的、大学的校友聚会,以及退管会组织的活动,我能推则推。我的强烈感觉是:大多数人自出校门(毕业或退休),再也没有开过眼——TA们的认识能力和处事能力,还停留在拿证书(毕业证、退休证)的那一天,在当今社会里,着实OUT了。

*     *     *

有一个我不屑于与别人争执的旧议题:潇洒是什么?反正我自以为,我现在这样,就是活得潇洒了。
posted @ 2016-12-30 11:28 Friday sslab 阅读(542) 评论(2)
                                                                              塘栖古镇
我们乘坐的汽车穿过塘栖镇,快要驶出市区时,驾驶员问:“你们要到哪里啊?”我说要找去超山的车子。司机指点说那就赶快下车,后退一些路就是319路发车站。找到车站,问调度员,得知是10分钟发一班,我们就此放心了。接着问去古镇要乘几路车,答道就在附近,不用乘车,走过去就行。

我们向古镇靠拢,估摸着在车站与古镇的中点下榻——离开景区过近的话,房价恐怕会水涨船高。

住下,然后上街溜达。见一家自吹得很结棍的点心店,就说明天的早餐到这里吃汤包吧。未来先说:这家的东西很糟糕,不但没有特色,甚至连咸淡都没有“合”准。

还有一个插曲:次日早晨在前往这家店的途中,见一家食店的门前放着一只猫食盆。我不免怀着小人之心猜度:这只盆子是猫咪专用的吗?别怪我多疑,现在的饮食业,委实让人放心不下!记得王少堂的《武松打店》说:施恩收回快活林后,对扔进过老板娘的那一缸酒犯了难;高人指点:千万不能无声无臭地倒掉,否则食客要犯疑心的。不如搬到店外,插一牌子,上书:[这缸酒浸过一个妇人,过路君子如不忌讳,请自己取饮。]不多时,酒缸就舀空了^_^
21武松打店.jpg

继续走,在桥上见到一块“河长”责任告示牌。关于河长的消息,前几天刚从新闻节目中听闻。就我意识到的,此中颇有深意——历朝历代保举、提拔官员,有两种履历最过硬:军功和河工(兴修水利)。我猜想,最高当局这样大规模地将地方官与“水”捆绑在一起,估计是要遴选一茬地方干部进中央了——不知地方上有几人将这任务看作进身之阶而不是额外负担的。
P.S.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它是在太湖蓝藻暴发后,无锡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的举措。无锡市委、市政府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行动不迅速、措施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对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公布。规定:在部分省区市近十年实践基础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我国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
22河长.jpg

经过一个超市,为了抚慰一下酒瘾,进去买一瓶2两装的红星二锅头。然后找饭辙。这里有“大食堂”、“1号饭堂”等自选餐厅,方便、实惠,客人还不少。我们选了4只家常菜,荤素搭配,花了32元。我在餐前先喝几口,回到客房再用辣鸡脚佐酒继续喝,喝掉半瓶——三弟不喝酒。

酒酣饭饱,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倒叫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本来计划好要去广济桥观灯的,结果留下了遗憾。第二天在景区向保洁员打听,说是桥上灯光每天下午6点到次晨5点都开。可惜了。
cd005185b2b4667a.jpg
广济桥夜景(向新华网借图)

当晚又与沈潋微信交谈。
——已在塘栖旅店里。今天是大转移,先到南浔,找班车,难以衔接,因循到下午1点多到新市。原汁原味的古镇是怎样的?要去看新市。新市非常好,反倒是三个古镇中最有看头的。现在已不要门票了。以前100元太贵,但收三四十的话,还能接受。
——居然还有你愿意出钱看的地方。那真的是不错了。
——明天早上吃汤包,然后游古镇,再去超山。超山下来乘车到临平北,到了那里总有办法的。超山看情况,也许在外面浏览一歇就撤退。

一宵无话,次日早晨的电视新闻播报:住建部规划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后来在杭州火车站,也看到大幅广告:[德清 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
P.S.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小镇共有127个,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我按: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也名列第一批特色小镇之中】

塘栖古镇只有一条横街、半条直街。虽是一个小去处,以前也有收费处。此地人似乎不愿提起苏轼的诗句“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木兰花令》),大约句中缺乏揄扬之意。
23售票亭.jpg

没有“看”的,只有以臭豆腐领衔的小吃。据说这里蒸糕、煎包和粽子的名气很响,5元钱买一小袋蒸糕试味,觉得很一般;而“七孔桥煎包”则没有找见;粽子有点“庞大狂”,一看就饱了,因此没买。今人陈国明有诗云:“斯文满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穷。解得人间真味道,米家书画汇昌粽。”我称赞他的人生态度,但不看作是在为粽子背书。
25粽子的体形.jpg

还有一种“细沙羊尾”,据说发源于湖州,现在浙江省很多城市都有。它的实质是油氽夹沙(豆沙)糯米团,不同之处是制作外皮的糯米粉里加了蛋清。大概因游客寥寥,店家舍不得开油锅,所以只卖半成品。听说要带回家自己“煎”,三弟兴味索然,我因在临海尝过,也无所谓,所以我们就没买。

沿河的一排店面原是一家所有,都姓沈。
24沈家.jpg

游罢,回旅店,退房,然后兵发超山。
                                                                                  超山
超山,曾是江南三大賞梅圣地之一。我从《风萧萧》中知道它的名声已有50余年,而查清楚这个地方,才五六天。

319报站清晰,我们很顺利地在超山下车。问明景区方位后往里走,来到入口处。门公见有人来,愕然,坦白地讲:梅花还没开,要等正月里来。在这样的情势下,假如他说一句“进去也没有什么可看的”,进而劝阻,那我们会称赞他有良心;可是他不,居然还诱骗我们买半价门票(也要一人30元)。

我们当然不会做这“黄瓜儿”(杭州俚语“刨黄瓜儿”等于沪语“斩洋葱头”、“斩烂山芋”),就沿着“山寨”(如今天下名山都是官和商在占山为王)右边的小路往里走,意欲领略一眼梅山的冬景。

里面是一个村庄,尽头有很宽的豁口。走进去,已是在“山寨”里面了。我们判断,这里有农民的自留山,“寨主”不得不留出通道供他们进出。
27由山门向里延伸的大路.jpg
后方就是刚才过其门而不进的入口处

回想起1980年代初,我们路过苏州邓尉的梅山。当时山上已经荒废,所有梅树在“破四旧”中被兜底掘起,早已枯死。同行的王造国兄却喜不自禁——他爱根雕,而梅桩是极好的材料!

在那个年代,超山的梅树肯定遭遇过同样的劫难。后来究竟是补种还是改弦更张,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看到,周边山民人家的门外路边,种的都是经济树种:主要是枇杷树,此外还有杨梅、柑橘和蜜桃。
29蜜桔.jpg

三弟在小区里栽种了一棵枇杷树,正好向果农讨教侍弄的诀窍。我在考虑:像我以前所设想的那样,在“山寨”外建设一个面向江浙沪的婚庆外景基地,不但是一条出路,而且能抢得不少购买果品的客源。

《淮南子》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今日我们是睹万枝秃而知腊之未至。但是,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三弟突然发现:在一望无际的梅树丛中,竟然在一根枝条上有几朵花儿抢先开放了。我们根据树形、花色、植保状态,基本上吃准它们的的确确是梅花。古人有不少吟咏早梅的佳构,比如张谓的诗——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由此得出结论:第一,早梅确实不是非常罕见的特殊花信;第二,给我们观赏到了,这是何等的幸事!

26梅树还在休眠.jpg

梅树还在休眠

28早放的腊梅.jpg


心满意足地出山,回到公路,乘上同向的319,到达临平北站。这时我犯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重大错误:相信网上查得的“杭州城站(火车站)坐动车,54元到上海南站”的指导,搭乘338,换3路,吃辛吃苦到杭州站。
P.S.
据20160927《搜狐焦点网》-——
       杭州地铁三期10月将获批 临平北要通地铁了
       12345市长信箱于9月20日正式回复:杭州地铁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十月初能够正式获批!这对于一直苦苦期盼杭州地铁三期的市民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好消息。

登上3路之前,在站台看见一家“味町(ting)鲜”,就进去用午餐。我点了片儿川,感觉汤头和浇头都甚好,但最值得称道的是面条——这面条有绒线针粗细,但很轻,好像是“泡沫面团”(我瞎琢磨的)做的,咬断不粘牙,还有入口即化的感觉。面条竟可以这样做,我过去在徐家汇奎元馆好像也没有吃到这样有特色的面条,莫非是这家味町鲜馆子独创的秘技?真可谓学到老学不了!若要说改进的余地,则是欠缺了一点气氛。最好培养两位杭帮“响堂”(高声招呼客人的服务员):“老客要片儿川,格搭哩是虾爆鳝……”余音绕梁、近悦远来,该有多火爆!
P.S.
片儿川面是奎元馆的招牌面之一,荣登“中国十大名面条”榜单(2013年评)。面浇头为笋片、雪菜丝、瘦肉丝。据说这三样材料要在沸水中汆一下,所以恐怕写成“片儿汆”更恰当一些。

3路汽车的行车路线,有很长一段在沈半路上开。想当年,沈潋要给他儿子起名“沈半”,出于谨慎,上网搜索有无意料之外的歧义。结果是没有,只杭州有条沈半路,连接沈塘湾和半山路。没有什么不好,于是便敲定了。

                                                                                 杭州站
在杭州站的遭遇一言难尽:在车次显示屏上没有D字头的客车,G字头的列车也没有座位。请教问讯处,说动车都在杭州东站发车。我们便下地铁,到东站。再一看,几乎令人昏厥:连无座位的车票也一张没有!没奈何,再原路乘回。在这一次的徒劳往返中,只注意到地铁列车的拉手很有质感。
发IMG_20161217_144239.jpg

我们商量好:到了这个份上,顾不得许多了,不管什么车,能回就行,站也不过站两三个个小时。排队买票,对售票员说要今天到上海的。结果……结果真是不赖——晚6点半的K字头,温州过来的,关键一点:居然有座位!  

我们图清净,就到室外候车座消磨时间。逐渐发现这里也不是好去处——来此吸烟的人川流不息,这些烟民!后来在车上,我身后还有缺德的烟鬼在偷吸,2个多小时至少点了10支烟。

眼看吃晚饭还早,就到小超市买一包怪味花生,翻出剩下的半瓶二锅头,就着花生和五香豆慢慢品。

打开WLAN,有好几个“XX免费”或“XX Free”。点开一个,很快显示“已连接”,但迅即闪断!我们怀疑这些都是“渔夫”设的“滬”(“沪”的繁体字,捕鱼的竹栅)。

谈及这次游览,我说:普通旅游者大都吃名气;像我这样纯为探幽访古的人,肯定极少。回去后倒是可以把4个古镇串起来,总结一篇“最佳攻略”,突出各自不同的风情。三弟说,你这个叫曲高和寡,不会有人人响应的。假使真的有人照你这样旅游,回去肯定要骂:“X雫,一眼也呒啥白相”……

*     *     *

旧时民谚到七八十年前还在流行:“六十不借债,七十不过夜”。现在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是,出行条件有了长足的改善,普通人旅游也已没有劳顿之苦。我这次得到三弟的百般照拂,三天的行程一晃就过去了。掂量自己的体能和精力,感觉再延长一两天也完全可以。

前天与沈潋视频通话时,他展示了为我买的晕车药。我告诉他:前几天我也找过抗晕车商品。见淘宝的现成搜索条目中有“晕车吸”一项,就点开,看到具有缓解晕车、晕船功效的“泰国八仙筒鼻通”,就买了几支。

最后添上一笔:气象预报说这三天的天气晴好,所以我压根儿就没带雨衣。  
posted @ 2016-12-26 15:31 Monday sslab 阅读(611) 评论(2)
                                                                               震泽古镇
抵达震泽后,已是下午3点多了。先在古镇附近找旅店安顿下来,然后去“踩盘子”(吴语所谓“打样”也)。未踏进古镇,先看见售票处,可见这里曾经也是收过费的。
1贴.jpg

走在长条石铺就的住宅区街道上,不知怎么就从心底里认定它有“江南味”。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特色;尤其历史上所标榜的“吴头越尾”,一点没有体现出来。三弟说,他认出来了:这里曾来过,是跟团去别处旅游时作为“饶头”一带而过的。
2贴.jpg

老街叫宝塔街,古塔、古寺、古桥、古巷、古宅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可惜太短,总长只有368米。更兼冷冷清清,有点令人失望:所有开着的店铺,一律下午4点打烊。发现一家“仁安轩茶点”的水牌上,写着[特色蛋黄馄饨],我们决定明天来此吃早点。

5贴.jpg

单孔拱形的禹迹桥,是康熙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建。在桥上,面对慈云寺塔,想拍出“慈云夕照”(昔年震泽八景之首)的味道。无奈过往匆匆,没有仔细琢磨,这张照片拍坏了;但我依然把它放在文中,以志纪念。

4古寺夕照.jpg


当晚,震泽旅店里的网络很通畅,我与沈潋微信交谈。
——我在震泽。客房里的wifi出奇的好。可惜这次7寸平板没带(它设了VPN,作为备用的,效果非常好,我就把其他软件都卸载,只派这一个用场了)。
——那里有啥可玩的?
——说实话,真没有。黎里还有一些小点心吃,震泽什么都没有。文昌阁是围起来卖票的,不想被宰。明天到震泽老街吃早饭,然后借道南浔到新市。新市可能马上退出来,关键看它100元的门票是否撤销了。想起一件事:你们明年回来时,多带些抗眩晕药(我记得是口香糖是伐),给我留一点。常年不坐车,偶一为之,居然晕晕的。
——那个东西跟晕海宁是一个道理,吃完了犯困,给小孩用的,好在路上安静睡一觉。带是没问题,不过合适不合适就不知道了。上车前在肚脐上滴些风油精。在路上安静睡一觉。上车前不要太饱,不要太饿。我也晕车得厉害。不过有一个办法,似乎可以缓解,就是意在丹田。不要想自己的胃,那是最难受得地方,把意识放在肚脐以下部位。还有就是不要阅读一切读物,眼睛看看窗外。特别是看手机,要命得很。
——是的。过去乘火车带四五本电脑报,这次也带了,却根本不想看——幸亏没看。

后面的行程里,我从善如流,全部照办。只是没有风油精,改用万金油搽。

次日尝过蛋黄馄饨,感觉颇有特色:鲜肉加咸蛋黄的馅儿,又鲜又香,碗里撒上葱花和蛋丝飘马儿,扑鼻的是猪油香气。回家后告诉夫人,她第二天就买了馄饨皮试做。结果很成功,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包的馄饨中,蛋黄略微过咸(买来的咸蛋)。我对美点的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按照这个价钱加两成,到上海还有生意,那就非常可以了。不过咸蛋馄饨已经叫价15元,再贵就难做了。

此外没有什么可口的吃局了。被吹嘘为“进呈茶干”的“黑豆腐干”,我们的评价是三个字:“难触祭”。羊肉店倒是有几家,但不知何故不以羊肉面的形式售卖——难道要旅客手执一大块油腻腻的“炭烧”羊肉(酱色比红烧的还要深),边啃边逛街么?

也没有什么可游玩的,唯一的收获是新识了一个字:頔塘河的“頔(dí)”。

状元桥和文昌阁算是比较突出的景点,但一排栅栏挡住了游人——其实同时也挡住了文运。我不禁批评:当地有司的眼珠是方的!与其收些小钱,不如大度开放,在文昌阁上招徕学子操演祭拜魁星仪式(收费),并售卖文昌糕、状元饼之类应景点心。好好经营,这里说不定还能成为震泽的新人文景点。
6状元桥.jpg9文运.jpg

我说“挡住文运”,是有根据的:震泽没有自己的名片诗,照片上的这一首诗,经查是抄的梅玉荣的《雨里西塘》。
7新诗.jpg

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不虚此行。墙上的纹章正好符合我的心态——至少是带着小小的充实感离开震泽的。
8唯吾知足.jpg

回旅店退房,奔向下一个目标新市古镇。从震泽到新市没有直通车,需乘长途车绕道南浔。震泽到南浔10公里多些,长途车的票价5元——相比于黎里-平望(8公里多些)的1元及平望-震泽(15公里多些)的1元,这是最不划算的一趟乘坐。

离开车时刻还早,我们到汽车站周边溜达。看见一辆电动车停在路边,车主把一个很大的皮绳圈狠狠地甩向草丛。我们不约而同地诠释:“肯定是后座上绑着的一大包货物在半道上掉了,到了集市边上才觉察,不知有多少懊恼哩!”

在集市里查看物价:慈菇5元3斤,冰糖桔10元4斤,老大一捆胡萝卜只卖5元。我不禁想起茅盾在《子夜》里用过的4个字:谷贱伤农。
10谷贱伤农.jpg

看到一辆私营的家电服务车。
11一手落.jpg

我感觉这是一种售货和售后一手落的业态——我当年若不是因为在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遇到贵人相助,没准也可能会走这样一条路。现时在中国镇区一级的市场上,oppo和vivo手机好像也在坚持同样的业态。依靠线下面对面的服务,以上两个师出同门的品牌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17%的份额。由此想开去,第三产业想要发展,不但服务形态要改变;在此之前,更要转变经营观念——那个女售票员就是反例。


P.S. 20170107
一.SUPERPEP:目前市上唯一的一款晕车晕船晕机口香糖。不需要提前吃,启程后嚼30分钟吐掉就好了。据代购店主试用,可以管四个小时。还有舌头会觉得有一点麻。
400.jpg

二.名片诗摘抄——
       新市古镇
       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宋·杨万里《舟过德清》)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来,水傍太湖分港流。湖上清溪溪上山,人映清波波映楼。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戴表元《湖州》)

                                                                               新市古镇
从南浔到新市的这段路比较长,50多公里路程,中巴车(私人挂靠的)票价15元,还说得过去。但是我们在这里吃了一个大亏:震泽过来的“苏汽”长途车是停靠在公路边的长途汽车站,我们去买下一程的票,售票员答曰要到市区的汽车站去换乘。这里他“省略”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可以乘坐旁边的103路等等两趟公交车过去!我们出得大门,拉脚的私车主便上来兜生意;我们不敢招惹他们,就自己问路走过去。奇怪的是,问路不下5次,其中有两位建议我们“打个车去”,却没有一人提到103路!就这样,错过上一个班次(站务员说“刚开走”),等了毛两个小时才盼来下一班。不过,我出远门,把找车、候车、转车、塞车都视作旅游的一部分,也能从中体味到乐趣,这样想,就释然了。

此种中巴,要走村逛甸上下客。我们不赶时间,权作郊区踏青游。途中有一段,车在善琏镇的大街上行驶。只见这个镇已然衰败不堪,至少三分之一的门面是上了锁的。我内心拿它同曾经议论过的临安比较:都是靠单一性的全国著名特产撑起的地方经济,相差何其巨大!

三弟和我同时发现:我们都来过这里,也是作为大景点(大概是南浔吧)的饶头。 

进镇,迎面就是网上推荐的茶糕。我们照例分享一块,味道很不错。
12茶糕.jpg

街市上有少许古意。
13古意.jpg

但整个古镇的复建局限于吃的方面,至于一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只能遗憾地说一句:“有待恢复”。先说我的族先祖沈铨,这里虽然为他立了铜像,但介绍内容语焉不详,对他成就的肯定也不到位——只介绍他是清代著名宫廷画师;但据他这一支的后人在网上讲:『沈铨是我家的祖先,他是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曾去日本传授画艺,被日本美术界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完全被忽视的还有“五猖司弄”。对于新市来说,这是错失了一个大景点。五猖司弄与五猖司庙有关。相传三国时期,糜竺(刘备妻兄,正人,别学某砖家把他与糜芳混淆了)经商路经新市。那年正遇大旱,镇民遭灾,粮价飞涨。糜竺顿生怜悯之心,遂散钱给附近百姓,助他们渡过灾荒。饥民后代集资修建“五猖司”庙,纪念糜竺的乐善好施。每逢农历八月十一日,即糜老爷生日那天,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抗战前夕。
P.S.
关于五猖司,摘录一些线索,供有兴者参考、发掘。
       『有道人扮成各种判官、牛头、马面等手舞足蹈,以驱除人间邪恶。
       五猖司班,有大头鬼、小头鬼、黑无常、白无常、牛头马面鬼、鬼判官及夜叉,这些都是镇上的渔民扮演。后面上来的是二人抬着收瘟甏,还有二人抬着香炉亭,最后是由八人组成的銮驾队和校尉,簇拥着元帅菩萨的塑像上来了。八人大轿,声势颇大,是整个庙会出巡的压轴。随后跟着的是各坊绅董执事,这些人穿着很讲究,上身是小白纺绸衫,胸前有金链怀表,撑着凉伞,大摇大摆地走着。这游街的庙会,吸引了周边十多里路外的农民上街观会。稍远一点的都是摇着船来镇观看。全镇人头拥挤,摩肩接踵,茶馆酒楼顾客盈门。
       花会上36门的……36位邪神的出处来自“五猖司”和“五谷神”及“五鬼搬运”的“樟柳神”等传闻……《封神榜》里的截教中人,凡是胎生、卵生和化生的鬼魅妖魔……50多个邪神姓名及其妖法。』
16五猖司.jpg

河道上的清洁船,船舵是“线控”的。征得老师傅同意,我们拍下他的工作照。
18遥控.jpg

古镇很小,我们游览了两遍。不羡袍带不羡仙,最中我意的是这一家。
19不羡仙.jpg

有一位童润夫,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先驱,镇上有他的纪念馆。我上前询问要不要门票,守门的几位老师傅大度地说:“老先生肯定70朝上了,不要买票,进去吧。”我说:我退休前是上海纺织局的,对这位前辈很景仰。最好再让我再带一个人。他们“好白话”,一扬手:“进去吧,进去吧。”

镇外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食楼,惜乎关门落闩。我们只能在路边小店胡乱填了一下肚子,东西很难吃。
20可惜.jpg

去塘栖古镇的车票是我们上午来时就买好的。当时为了保险起见,买的是下午4点30分的票;等我们游得酣畅后再回到车站,也只2点半左右。我去售票口询问能否乘坐3点钟的那一班,回答说可以,只要付1元5角的手续费,那很合理!我们没有经验,未提早在检票口等候,结果挤在最后上车。后排只剩一个空位,我让三弟赶快去坐。售票员让一个年轻女客给我让座,我连忙阻止了,自己到驾驶员身后的工具箱上就座。
posted @ 2016-12-24 13:01 Saturday sslab 阅读(600) 评论(0)
关于这次旅游的缘起,我已在《爷有娘有不及自有(上)》里讲了:360云盘的破事,把我搞得身心俱疲,不得不将手中事务停下,出门走走散散心。念头是11月底就有的,但11月28日,铁路乱套(济南范庄工业园一工厂发生爆炸,导致相邻的京沪高铁桥断电,多趟列车晚点)。接着,牙齿崩掉一块(我有文记录),必须休息一阵。紧接着,华北黄淮又发生大面积雾霾,我没兴致躬逢其盛。再接着,一位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作古,我在家等候吊唁的日子。直到12月初拿到800元高龄补贴,等于送给我一趟来回车费,再不成行,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本来打算趁着冬天(当年赤壁大战,曹操就是冬天发兵的),到许昌看看三国古迹。搜集资料编路书,忙了半个多月,才发现收获到许昌没有直达车。大冬天的转车太麻烦,所以决定延后,到开春后再议。后来,又决定到河南商丘。那边有古城会的古城、张飞落草的芒砀山,还有孔子的故乡。

与三弟接洽好之后,着手订票。我告诉他:“我想乘晚上8点三刻的硬卧,次日7点到达。但19日以后才有票。你看怎样?”——其实这句话大谬:不是“19日以后”,而是“仅只19日那天有票”!结果是,三弟注册12306花掉一天时间,也错过了一个好机会——次日起直到春节,没门路的都别想买到卧铺!到商丘偏偏没有动车,高铁又太贵了。计划只能取消。很遗憾,直叹时运不济啊……

重新检索旅游计划,只能选择近段的黎里、震泽、新市、塘栖四个古镇。沈潋说:“都是很熟悉的地名,确实要看一看去。无论有没有什么可看的。看看当地人现今怎样生活也是有意义的。”此言不虚,正是我此行的宗旨。

P.S. 20170103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我怕12308(长途客运订票网)注册又要出花头,所以亲身去南站购好票。然后微信与三弟约好:15日上午8点15分,在3号线上海南站的站台,头两节车厢的位置会合。

                                                                               黎里古镇
从上海南站到黎里有班车,所以我把它作为头一站。在南京工作时,经常乘长途车回上海,那时300公里坐下来,也没有太大的不适应(下大雪那年还一气坐了十几小时);时隔十年,体质下降了许多,现在我在市内坐公交车也会不舒服。这次车行3个来小时,有比较明显的晕车感。我按惯例带了《电脑报》打发时间,却一页也看不进。

下车后打听去古镇的摆渡车和开往震泽的长途车。摆渡车站内就有。询问长途车时遇到了冷冷的面孔,窗口里面的女售票员颠来倒去只有一句话:“我们不走那条线路的。”幸好我在咨询时扫见了有开往平望的班车,心里已经有底了(从网上知道平望到震泽肯定有班车)。

我在网上搜索旅游攻略时,一贯是输入一句“XX好吃好玩的”,然后在先导者的经验里筛选找我认为别致的地方和吃食,届时一一赏玩和品尝。进古镇时看到“王记”熟食店,记起路书上开列了要买他家的“辣鸡脚”的。三弟不嗜酒也不爱啃鸡爪,我只买两只尝尝味道。吃过后才知道,味道一般,稍微有些泰国甜辣酱的风味,当不得古镇特产主力军的地位。特别申明:网上罗列的各地“名点”众多,如果在我的博文中没有赞赏、推荐,那就是不好吃的。

据说黎里的弄堂很有特色,尤其暗弄(上覆屋顶的)较多——据说此地有明弄15条,暗弄70条(一说99条)。我们细看了其中一条;其余的诸如鸳鸯弄、通风弄、迷魂母子弄……就不去一一落实了。
8贴.jpg

这里闲置的和已建成未租出的房屋众多。我遐想:假如吉屋召租,卧室、书房外加公用大厨房,埠头旁还系着一条小划子供你买菜、吃早点……倘能符合我的心理价位(月租金2000元左右),我每年七、八、九三个月就在这里消夏了。
5贴.jpg
这里原是镇上最早的私立小学

走进古镇旅游服务中心,打听路书上摘录的“用整块石板凿出阶梯的古桥”和“会响的桥”,前台小姐很友善,都认真地回答了。

古镇河道旁原有缆船石几百个,现在都不见了,其中一些搬到展厅里陈列起来。
2贴.jpg

沈潋说:“古镇若是复古的,看一个就够了。大同小异。”但这座服务中心是个例外:它设计得极好,堪称别有洞天。穿过长廊来到后部的一个小花园,三弟说远胜我们上次买票进入的松江醉白池。
4贴.jpg3贴.jpg

我没有参观柳亚子故居的意愿,所以我们去另一处景点“端本堂”转了一圈。小花园很雅静,是个隐居的好去处。
7贴.jpg

去买旅游食品“五香豆”,顺便请教“多肉馄饨”哪家好吃。老板指点方向,说店家叫“家华”,我们记住了。

走到东头,见都是在建的房子,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便按照刚才知道的方向寻找“家华”。一直走到镇外,在大街上找到了。馄饨的味道果然不错,肉馅细腻,应该是手工斩细并且剔除筋膜的。

食饱回镇,开始“走”桥。路书上提到第一座桥就在眼前。
6贴.jpg

我们想了解这座桥的故事,见四下无人,便边细看边等候;片刻后桥堍的里弄里走出一位老者,我们就上前请教。老者的谈风极好,他告诉我们:清中叶,黎里有“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前四姓是官宦人家,民间大户以汝姓为最。这座桥是汝家造的,桥南的这一片,过去侪是汝家的产业。看看这桥造得如此考究,就知道他们的财力有多少雄厚了。

我觉得很投缘,索性再请问“会响的桥”的方位。他详细指点:“走到街的尽头,右手转弯,要走一段呃。我倪子五十四岁了,还没去过。”我们闻听大惊:本地人都不是人人屦及,那要有多少远啊?!

老者还告诉我们:想当初,阮仪三是先来黎里游说兴办旅游古镇的设想,这里的一个负责产业的副镇长一口回绝,说我们要办工业;阮仪三这才到的周庄。后来周庄建起来了,用了八九千万资金。现在黎里也想搞了,计划是15年,150亿!现在才搞了5年,二期规划刚刚开始执行,中心街两头还在拆建……
1贴.jpg

袁枚的《黎里行》诗云:“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我想,阮教授大约从这诗章里体悟到了黎里的人文价值,才来小扣柴扉的,谁知遇到了价值观的碰撞。不过我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这个历史性的错失,却有不同的观点:他们的起步晚,避开了社会生活最动荡的那二三十年;最混乱的社情对他们的戕害远不如“商品大潮先驱者”们所受到的厉害。后来,三弟也一再说这里的人民厚道。

“会响的桥”是这么一回事:它是一座石板桥,因石板没有铺平实,行人走过时会发出响动。当地都把它叫做 “及搁(音如沪语搿屋切)桥”。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这桥可能同一个姓陆的人(捐资的或营造的)有关——吴江地区盛行一种“缩脚韵”,比如某人说自己姓“淅沥索”或“毕沥剥”或“及沥搁”,就暗示自己姓“陆”。
10贴.jpg

回想刚才老者关于远近的描述,我们只能想象一个合理解释:他家公郎从小去外地发展,难得一次回家乡,就顾不上去踩“及搁桥”了^_^

走完桥,黎里的游览大致圆满了。在搭乘前往平望的中巴之前,我把路书再检查一遍,发现还有酒酿饼和菜花头肉团子没尝到。遂复往镇里走一段。卖酒酿饼的这家[紫阳观]里,84岁(我请教的)的老阿婆带领一家四五口女性打理,大家其乐融融,言谈中洋溢着满足感和自豪感。酒酿饼要过十几分钟出锅,我们就先找创新路上的菜花头肉团子。讲述到这里不免要埋怨:网上的博客大都马马虎虎,目的在博眼球。查得的旅游攻略,差错是小意思——找35号[章記糕糰],找不到,问讯,方知应是马路对过34号。

时令不对,菜花头肉团子有半年不做了。与老板攀谈,他说他是震泽人,下放过来的——来得正好,我正要核实去震泽的走法!他说的与路书上摘录的大体一致,只是公交已改了线次,网上没及时更新。

返回买酒酿饼,有豆沙和玫瑰两种馅料,我们各买一块,各食半个。三弟喜甜食,他说酒酿饼好吃,那就应该是真的好吃。

小结:就为黎里的两座桥一块饼,也值得到此一游。

最后登上中巴,车费1元。接着从平望到震泽,也是1元。我在途中想到:那售票员是真不知道从平望花1元钱就可以乘到震泽,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宗旨履职?!此刻,我想起了1980年代南东新华书店那位精通业务、有问必答的“麻叔”。

途经平望中医院,见门楣上拉着大横幅,上书[我院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门诊抗生素输液 年底停止门诊输液(儿科除外)]。不知是不是医保制度发生了什么政策性的变化。


P.S. 20170106
为五香豆专门写几句:带回家的小半包“啃”完后,夫人意犹未尽,去南京路办事时,买回一袋高价(12元,300克)的“外销品”(销售给外地游客的),继续“锻炼牙齿”。两相比较,味道远不如“黎里龚记老虎豆”。

我凑趣,索性买了2斤“新豆!正宗上海老城隍庙奶油味五香豆”,来个“豆考”。测评的结论是:这种豆最便宜(1000克,18.6元,包邮),除了豆种略小,其他都很好:颜色青,味道适口,尤其难得的是有较浓的奶油香。

从前,五香豆是唱着卖的。歌词是:“五香豆唻六香烧,蘑菇、香覃么扁尖烤……”唯所倚曲调不雅,是《哭妙根笃爹》的变奏。与我同龄时代的读友,不妨回想黄永生《狗头军师》里的唱句“鹅毛扇子摇唠摇啊,迭只老狐狸,硬要打扮成诸葛亮”——五香豆广告歌与这差不太远。

posted @ 2016-12-21 18:55 Wednesday sslab 阅读(619) 评论(0)
现在,手机的照相单元都具有数码变焦功能。这个功能是如此的鸡肋,以至于厂家自己也不重视它,因此你很难查到某型手机的“变焦倍数”是多少。

数码变焦的实质是“即时裁剪”,那么它与图像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的“裁剪”功能是否有差别呢?一般的说法是,它们是“当场”与“回家”的差别;但其实这里还是有所不同的。

假设手机“看”到一个大的场景,然后拍摄者运用数码变焦,裁剪出其中的一小块。此时机器就通过“插值”的方法,把这一小块扩充到照相单元的额定像素(比如1920×1080)。关于插值方法,厂家肯定采用了最有利于保持画面质量的算法。

在Photoshop上裁剪后,假如图像大小够用了(比如裁下640×360大小),就没有调整大小的问题;如果需要放大或进一步缩小,则有多种算法可供选择。以我在用的CS3版为例,有5种。各种算法的原理我从不深究,只把握两条:裁剪后要放大图像,选择“两次立方(较平滑)”;而如果要进一步缩小图像,就选用“两次立方(较锐利)”

我在博客中贴自己拍摄的照片,不管裁剪与否,一律缩小为400像素宽(横幅)或400像素高(竖幅)。为此,即便使用手机拍照,也不必数码变焦。回家后裁剪出局部,如果横向或竖向不足400像素,基本废弃不用。倘若超过,就选用“两次立方(较锐利)”算法,进一步缩小图像。
posted @ 2016-12-20 15:05 Tuesday sslab 阅读(531) 评论(0)
《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我的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太阳的事,便问原由。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前面那个小孩说理由:“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盘子,这不是符合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后面那个小孩则说道:“太阳刚升起时天气清凉,到了中午时感觉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符合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话他:“谁说你知识渊博来着?”】

提起这个故事,是因为月妈的微信说——
       『昨天和一对德国老夫妻聊天。男的以前是航天方面的技术员,说起地球过多少年就不存在了。月悄悄说,这个人说的是对的;不过那是因为地球每天会向太阳靠近多少厘米,而不是他说的月亮什么什么的原因。
       我真的不知道这回事。』

我自然知道地球终有一天会消亡,只因那是几千万年之后的事,也就未曾细究地球将会是冻死的还是热死的——根据月月的理论,看来地球不是被烤焦,就是被太阳一口吞……

孔子说过“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菜农)”,不知那次有没有感慨“吾不如黄口”?不管他说没说过吧,反正我要说:“吾不如髫年 (tiáo nián 指女童) ”。
posted @ 2016-12-19 19:35 Monday sslab 阅读(560) 评论(0)
沈潋在研究三国野史,所以对阴历十一月份的天象比较熟悉(建安十三年,曹兵列阵长江,曹操大宴众文武,横槊赋诗,正是冬十一月)。他介绍:阴历十一月十五名唤“月当头”,在月光下,直立之物产生的影子会比以往短。

早在两个月前,我已计划好要在这天拍几张照片。昨天是十四日,我带好器材,到近段去预演一番。

傍晚6点,天已黑,但天上大块厚云,月光从云缝中挤出来,委实“不上照”。不过我看到天顶只有零碎的、白而薄的云块,估计有戏;就架好相机,耐心等待,希望拍到“云开月霁”的景色。

开拍时,一位主妇模样的路人用本地话问我:“做啥要拍月亮啦?”我简单回答:“明朝是十五,叫月当头。”她马上反应过来:“奥,明朝落雨,阁唠(土语,所以之意)今朝拍是伐(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我为她的悟性而感动!

回家,有些累,遂休息看电视,没有当即检阅照片。零时过后,忽然起意要看看自己的影子,于是穿好外套再次下楼。现时的上海,要找到一处没有路灯的地方难度甚大;我一直走到午潮港的尽头,才看到自己的身影。改一句电视购物的套话:“看到就是赚到”,至于影子的长短,谁在乎!

刚才挑选照片,发现单反+长焦所拍的照片曝光不准,全不能用。反倒是nubiya9手机的“慢门”裆拍的,颇有可观,就选了一张,只加以裁剪,不做后期处理。
400.jpg
posted @ 2016-12-13 11:36 Tuesday sslab 阅读(593) 评论(0)

沈潋在微信中说自己的新居已经不是“房新树矮画不古”了。我读罢兴起,遂来考证两句。


 这是一句民谣,满清初年流行于北京,全句是“房新树矮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内务府是清朝独创的一个机构,设于顺治初年,用以掌管宫廷事务。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所辖成员达三千余人。这些人当中的上层,一夜致富,新建府邸,穷极奢华;但是没有根基、没有积淀的豪宅,反而泄露了他们暴发户的身份。


 小说家邓友梅的《那五》,起首第一句就是“房新画不古,必是内务府”。


 最后说句笑话:姓房的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取名“新”——遇到读书多的同学,要被窃笑的。

posted @ 2016-12-11 12:36 Sunday sslab 阅读(2037) 评论(0)
这是一套关于家庭电脑应用环境的多部曲。事情的起因是360云盘将不再对个人用户开放(此前是免费的)了。在这个形势的逼迫之下,我不得不把寄存在那里的所有文件收回,自己继续妥善保管;由此还引发了诸多节外生枝的事务。为了掩饰失落感,我努力把事情的全过程写成一个具有可读性的故事;而文章的题目,则反映我对这次受播弄事件的基本心态。

第一部  消极报复
360的失信不啻一个噩耗,相信大多数信赖过它却被严重伤害了的人都会忿忿不平——我已听到一些反侧之意。说到内中的原由,我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大数据”进来了,然后榨取完了,于是就找个借口,把“药渣”一脚踢!

我的脾气是不受鸟气,为此,如同上次清除“百度”一样,此番义无反顾地与360彻底拗断:在用的各台电脑全部把360浏览器替换下来,然后雪藏起来(因为有许多“收藏”,不想转移,所以留中以备查考)。

接着让Win10里的“安全卫士”撤军——当外装的防毒工具撤除后,Win10自带的防火墙和实时保护会自动打开。不料,在这一切琐事尘埃落定后,“碰巧”两台副机(4核台式和双核台式)接连发生了黑屏、自说自话关机等毛病。我倾向于认为:不是碰巧,也不是Windows Defender(Win10防毒软件)的缺陷,而是Win10(最初版本)系统于电脑空闲时在后台自动升级所致,挺一挺,就捱过去了。然而在局势明朗之前,还是暂时安装360卫士以外的防护产品,来得保险一点。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腾讯的“电脑管家”。

其余360旗下的,包括杀毒、看图、手机助手、路由器助手等,一概卸载。至于360云盘,暂时扔在一隅,让它吐出数据,到明年11月7日任其自灭吧。

第二部  自力更生
我曾经轻信过“反水”的流氓;不料它流气复萌,把一众好人逼上梁山。痛定思痛,悟到一个道理:要在数据保存这件事上不求人,就要准备相应的硬件条件。我评估了一下保存在360云盘上的资料,总共360.1GB,算上今后几年产生的文件,添置一块500GB硬盘,应该够用了——我现在每天忙忙碌碌,没有余暇去下载或观看电影。

家庭网盘方案很多,但有的稍稍嫌贵(如NAS),有的则没有实用价值(如“路由器+USB硬盘”方案,有人实测下行速率仅为5kB左右)。同沈潋充分磋商后,决定了我自己的“回迁”方案:在担任“写作准备”的副机中增加一块500GB硬盘,取回云中的备份文件,供我自己的各台电脑共享。我也想过用那台“299元台式机”,加装一块硬盘,作为专用的云盘机。但鉴于“用户”只是我自己的3台电脑,不必考虑常年开机的问题,所以把最终方案精简了。

第三部  千兆传输
在讨论云盘方案时,沈潋还动员我采用有线千兆传输。在剁手节那天,趁着店铺发放5元优惠券之机,顺水推舟,购得八口千兆Switch(交换机)和6类网线,总价109元。然后择吉开工,打墙洞、钉线夹,把设想兑现了。

这款交换机网口设有千兆指示灯;据此,我的调试过程中有了一个发见:两个4核双通道平台都会自动选择千兆传输,但双核平台却都不能。可见,电脑能否进行千兆传输,是与它的硬件配置有关的。

第四部  “熔断机制”
前期连续6天试运转,在3台电脑上分别尝试取回数据(先拷贝到桌面上再说),结果发现只在主机(索尼笔记本)上能持续地运行,其余2台电脑都卡顿、假死,最后无疾而终。

在主机上准备就绪,开始回传时,顿时发现自己处于“IT生物链”的末端——360的劣根性开始暴露了:它根本不能保证基本的下载条件。当遇到两种情况,传输速率马上下降到十几kB或更低:一是待传的文件夹中有坏的文件(但是它并没有任何警示),二是几百MB的视频文件(就我观察到,187.2MB的MOV文件勉强能通过,达到几百MB就休克了)。我的所有电影副本都没有办法下传——这反映了360的良苦用心。问题是,除了电影之外,自己拍摄的视频(尤其3D视频)达到几百MB是很正常的事,这一刀(而且是妖刀)太暴力了!

我的解决办法是:如传输任务中有视频文件,就取消;记下文件名,再到各个存储硬盘中去翻找它的原始存档;找到后再拷贝进去。而假如这些文件本身就是第一手的(如我在德国拍摄的月月毕业典礼的3D视频),那就只好遗憾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工具的断点续传功能太弱。小郭说他是让电脑开过夜的,我的神经没有那么强大,就寝前照例关机;但是次晨再继续时,等待几十分钟,才恢复几kB的传输(而且时断时续)。有一次,有个9.13GB的文件夹,包含11665个项目;我见有它还有几个小时就能收功,只好舍命陪君子,边喝清茶边漫翻网页等候它,一直相伴到凌晨2点55分。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机始终保持五六十至一百二三十kB的速率,不紧不慢不停不赶地“爬”。我让它回传一个一个的文件夹到桌面,等下载告一段落,再用U盘“驳”到“私人云”盘上。我想起了BT下载户头越多速率越快的特性,试着把一些随机选择的文件推到前排,进行人工加速。这方法有时碰巧会生效:速率瞬间提升到几百kB,甚至观察到1.2GB。可惜这样的幸运没有规律可循。

不断折腾,不断调整,总无法解释,也没有找到规律。曾试过把下载改在午夜时分进行,希冀“削峰填谷”,结果却被它狠狠地“白相”了一把:甫一开启软件,就跳出一个提示框,假模假势地说:[亲爱的sslab,夜深了,注意休息哦~]——尼玛要不是你们耍流氓,老子犯得着半夜开机吗?真叫人气不打一处来!

截至12月4日,还有“四座大山”(分别为55.1GB、40.2GB、47.2GB和106.1GB)压在头顶。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心里已被折磨得没着没落,差点患上焦虑症了。我不禁自我解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决心在这件事上面实行“熔断机制”——把手边的一切都放下,出门旅游几天,让疲劳的身心得以恢复。明天开始,准备《路书》,然后就出发,并在12日之前赶回(我在双12有几样优惠商品要买)。
posted @ 2016-12-4 23:45 Sunday sslab 阅读(610) 评论(2)
昨天去看牙,知道候诊时间会很长,于是带一本书去打发时间。我的挎包很小,所以拣了一本小册子。翻阅后,对书中的《地形宜忌》和《宅形凶吉》两章有兴趣,就泛读了一遍。
发.jpg

当晚照例读《留园新闻》,见一篇《青瓦台风水不佳》。我用刚学到的知识加以对照,觉得批评者们着力的方向错了——青瓦台的选址并未问题,“适合葬身不宜居住”云云,殊不可信——青瓦台建于公元1104年,为高丽王朝肃宗王的太子宫。彼时的高丽王朝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非常强大,是唯一打败过辽国铁骑的国家。此外它与北宋是同盟的关系。这样一个强国,难道会在堪舆方面犯一个低级错误吗?

300.jpg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来摘录一段《宅形凶吉》中的阐述——
       『《阳宅十书》中记载的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的主凶宅形主要有:……房屋梁柱暴露在外,称为“露脊房”,房主一家凶祸不断,甚至惹上官司;房屋的门窗过多,称为“漏星房”,房主钱财难守,易招人口舌,儿孙也不孝……主屋被两侧房屋垂直夹在中间,呈“工”字形,称为“工字屋”,房主一家易患脚疾,女子多体弱,平时常生病、受伤。』

还看青瓦台,三凶俱全,可卜入住青瓦台之人,任怎么倒霉也不为过。

追溯青瓦台的历史,曾是日本驻朝鲜总督的官邸,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那里被用作总统府,1990年韩国在该址修建了沿用至今的青瓦台本馆。由此我有个疑问:究竟是谁,唆使打样师,把宅形设计得这样凶险?!
posted @ 2016-12-2 14:35 Friday sslab 阅读(665) 评论(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