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在江宁任教的第三年。那时,对“民办高教”的整肃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一个小老板一手建立的“南方摄影学院”照样招收本科生。只要是本科,就很吃香;招生时去哪儿哪儿都有中学校长套磁拉关系——这种不入流“大学”一下子提高了他们学校的本科入学率,有用得很。在这种形势的鼓舞下,我的老板有些忘乎所以起来。在一次“战略论坛”上,他抛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扩展计划:把现有的6个系,扩充成8个分校,然后先在长江以南找8个城市把分校牌子挂起来,大规模攻城略地。在“吃下”南方以后,大踏步地渡过长江去,在北方再创办一批分校……

 

对于这种梦呓般的肥皂泡计划,在座的系主任们雀跃欢呼,差一点就弹冠相庆——要升校长啦,眼看就有“冠”可弹喽!在座的人中间,我是少数真正做过系主任的“内行”之一,知道水的深浅和弄潮的艰难。不过我虽不敢苟同,却懒得唱反调(这春梦根本做不起来,且让他们高兴片刻吧),就只提醒了两句话。一句是:“一步登天不现实的,不如一步步登天吧。”另一句是:“要以‘郑州亚细亚’为鉴,不要玩空头”——那年月,这家百货公司在崩溃之前曾经盲目扩张,在全国“孵化”了百多家分公司。在“癫疯”时期连驻店代表也派不出,竟只剩管厕所大姐可以任命。

posted @ 2015-4-27 9:55 Monday sslab 阅读(537) 评论(0)

在我的观念中,把孝行分为四个方面,每方面的分量差不多重——

一.如果上人在养老保障方面发生了变故,作为长子长孙,要带头,包括一力承担,妥善解决经济基础问题。为了赡养费而闹到“柏阿姨”那里去的家庭,实质就是糊涂爷娘生养了一群枭獍!先母晚年因病卧床不起,我与夫人不事声张,每月补贴500元护理费。那时节,500元是我半个月的工资。

 

二.把“顺来”和“顺受”的交集扩展到最大——如果认定自己的父母是善良的,那么也应当相信他们的“顺来”之举都是出自他们的关爱(此处不讨论“逆来”之举)。要尽量“顺受”。不要计较方式,不要以自我意志作为拒绝的理由。我在年青时没有千方百计地接受先父的建议去学习印刷;后来经常有一丝歉疚之意。

 

三.在主要由自己创造生活基础的前提下,下人要活得平平安安、过得兴旺幸福。下人如果活得好了,不但让上人免除了担忧,还让他们在人前有自傲的本钱。而这,就是对长辈的最大孝行。我和沈潋通话时,经常相互叮咛的一句话就是“大家都硬硬朗朗的!”

 

四.下人把自己的下一代养好、教好,是最能投合上人心意的孝行!雍正之即位,坊间有各种演义;但大多数议论者都忽略了黄四子最高明的一着棋:养了一个好儿子,使得老皇上心甘情愿地要让弘历登上大宝。这才是康熙皇帝遗诏的核心精神之所在。

posted @ 2015-4-27 9:47 Monday sslab 阅读(517) 评论(0)

去年我有感而写了《此生唯饮松阳茶》,今年春茶上市之际,我守诺在网上挑选了一种标价100元的“高山土茶”,买了1斤。先说质量:这茶是切碎后炒制的,还原叶片的长度,约为2至3公分。我推测,大约是二摘、三摘的混合品。再说我唯一的考量点——香气,两个字:失望。按照5分制打分,去年我自炒的土茶假如打4分的话(我当然希望找到更香的商品茶),这茶只能打2分。而且,这2分是给予茶叶固有的草木香的;我所追求的花果香,很遗憾一点也闻不到。

 

看来,松阳的茶农们,并没有理解“香茶”二字的精髓,因而忽略了身边的一宗宝物——空气中散布的本地特有的茶叶发酵菌种!说说我们自己制茶的过程:当地姑嫂们清晨上山采茶,塞在蛇皮袋中;我们近午时分收购来,塞在塑料袋中;在下午炒制前,这茶叶经过了两次缺氧发酵。所有的奥秘肯定就在这两道发酵工艺上:一定是有益的菌种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繁殖,从而分泌了液体和气体——而这些,正巧是茶客所梦寐以求的花果香!

 

老板在发货时,在每一单茶叶中赠送了一小袋红茶(标明了的)作为“饶头”。昨天拿来烹成一杯,品之觉汤味寡淡、香气全无。由此可证明,松阳的制茶人其实还没有掌握茶叶发酵的奥秘。做普通红茶都有名无实,遑论乌龙、普洱。与金花黑茶比,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至于绿茶变身香茶的窍槛,我怀疑早已失传;于今只剩下一个动听的名目在诱人。

 

我期待着松阳能出现邱寿安、邱翰章兄弟一样的奇人(兄发明了榨菜,弟继而发明了切细小包装榨菜),抛开现成的制茶规程,去探索“松阳香茶”发端之时的炒茶工艺。特别要探索发酵的时刻、时长、环境条件等参数,把我无意间揭开一个小角的秘密彻底揭示。到了那时节,“香度”4分、5分的松阳香茶唾手可得,岂非天下嗜茶人的幸运?

posted @ 2015-4-26 20:08 Sunday sslab 阅读(649) 评论(0)

据《新华网》:诗人汪国真去世,终年59岁。

 

汪国真大红大紫(这不正常,就像其他“名人”的暴发)之时,曾在南京路书城举办过一次签售。我那天无意间躬逢其盛;但因自己喜欢的诗风与他的不是同一个“频道”的,所以没有上前“与有荣焉”;不过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在现场拍了一张照片留念。听到快门声,他抬起头看看我,我向他颔首致意——真正的一面之交。

 

近来知道习大大引用了他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品味这话,说得还有些意思。最后,在当今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在表达悼念之前,我先要弄清一个关键问题——他得的是什么病?倘若是“天妒英才”,那么没得说,祝这位“老友”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取得他应有的才名(包括诗、书、画、曲)和清誉……

posted @ 2015-4-26 20:05 Sunday sslab 阅读(584) 评论(2)

【题解】:这句话是相声包袱,是“黄河尚有澄清日”的一种玩笑说法。

 

网上有一部论说性的视频《盗火者》,主题是为中国高教唱丧歌的。关于这部政论片的得失,因题目太大,我暂时不加评论。本文只就其中一个观点做一点天马行空式的遐想——有个校长说:“【211】他一提出来我就说是吹牛。中国没有资源,也没有需要办这么多的重点大学……连延边大学都进了211……”这话究竟有几分正确,就要看延边大学争不争气了——你把延边大学办好,办成名副其实的重点大学,这人的屁话就不攻自破了。所以,接下来我就学学王大奎,为延边大学的校长借箸代筹,看这所被人瞧死的大学能不能以微薄的家底、匮乏的资源,倾十数年之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一所实打实的名校。有一点要强调:我以下设想的各项举措,无一不是属于“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性质,没有一点弄险的成分。
P.S.
王大奎:弹词中的一个小人物,演绎了一段“懒汉拾到一只鸡蛋便幻想做富翁”的故事。

 

我的计划以5年为一期。学校划出一个教学革命(不是改革、改良)的“特区”,每一个五年计划要在全校各系中竞选出10个专业,各招收35名学生(一个班级),作为“试验田”,纳入特区。5年之后,共有毕业生2届,计700人。在这些“新概念毕业生”中,只要有若干人达到出类拔萃的程度,延边大学就名声在外,再也不是今日被人嘲弄的低三下四辈了!以下所讨论的,都是在这个特区里将要发生的事。

 

一.学生资源
生源是大学最重大的资源,当本地中学的数量有限的优秀毕业生都争相“心向天安门”或者“孔雀东南飞”时,神仙老子也扶不起这里的大学来。但是,如果把每届中学毕业生的优秀率提高几倍,本地大学就有足够多的生源可供挑选。头5年每年选拔350名“尖上尖”,是绝对有保障的。

“优秀率提高几倍”是不是一句空话?当然不是!全国有多所著名中学,每年每校“产出”的过一本分数线的毕业生多达七八百人,有的甚至超过千人。说延边没有这样的名牌中学?扶持一个就是了——选择富于雄心大志的中学校长,向他所在的学校每年注资1000万,10年一贯。可以预期,其办学效率虽未必及得黄冈中学、临川中学、巴蜀中学,亦不远矣。

 

二.氛围资源
营造一个让学生安心读书、研究的氛围,也是大学主要的资源之一。只要肯做、敢做,学校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学富五车之富)起来”。在上面提到的特区里,实行宽严相济的管理法则:不必要而非上不可的课程压缩到下限;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强化那些有利于作为“立身之本”的重点学科。前一类人人心知肚明,不举例了。后一类可举外语的例子——现在到处都有怨声载道的学生在放野火,要求解除外语等级考与学位之间的捆绑;我(写着写着,主语变成“我”了!)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解除,相反要在外语等级考(基本应在小学和中学里完成)的基础上增设口语和第二外语。通过兴办外语电视台、全天候语音室、原版片电影院,让学生从这个方向有所突破,率先同国际接轨。

 

再一方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应该大力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让全世界大学生能享受的一切待遇在本校的特区中都能享受到——你足球踢出名堂(延边嘛),我就重奖;你们要接办长春电影节,我全挺帐……两个学期1000万,够这些学生“造”的了啵?

 

三.教师资源
根据我在比延边大学还不如的“大学”里观察所知,有两个渠道可以解决眼前对于高质量师资的迫切需求:首先,从各上位大学礼聘退休教授。根据近两年的行情,每人每年20万,是“拿得下”的。其次,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都有“退休教授对第三世界义务支教”的组织;只要积极联络、虚左以待,何愁没有“入流”的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以上教授共聘请100位,每年花费2000万(用于外籍义务教师的开支比照中国返聘教授)不致捉襟见肘了吧?

 

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接血”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造血”机制。我将召集各“试验田”的主管教授成立一个猎头机构,通过校友、朋友的推荐(以及担保),遴选100位硕士,给以10万年薪和“直通车”待遇——与上述100位教授结对子,每年一轮换,要求达到把课程“接过去”的程度。3年之后,只要独立开设3门课程,就免试晋升副教授。这项造血计划,每年又是1000万的开支。

 

四.教学资源
根据本人的测算,在一所大学里,平均每个学生拥有价值10万元的教学资源作为后盾,事情就有得做了。这里所说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教具、图书、实验器材、实习基地……准此,我需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四年里每年为新增的350名学生筹集3500万资金。

 

五.财政资源
每年平添8500万的“创名校”支出,说少自然不少;说多呢,“多乎载不多也”。只要有一位长袖善舞的校长,钱是会“无中生有”的。这里我就来“轧轧头寸”,看哪里有可能会变出钱来——

1.化缘
任何一个老牌大学,都有许多毕业生在中央和地方上担任要职、主政企事业、开办实业。只要舍得老脸去求告,总是会有收获的。我在溧水校区时,学生都到南京市区消费;但学生社团每次办活动,都能从溧水县城的店铺拉到赞助。我在南京的老板建了小半个(3洞)高尔夫球场,把部分使用权让渡给围墙外的一个时尚小区,马上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2.鬻名
上海的一批大学在松江、安亭搬迁或增设新校区,靠的是房地产老板出钱:花9亿(数目待核实)为交大盖一个校区,工技大新建校区花了大约3亿……老板们何以如此慷慨?皆为了周边的房地产增值。还是我这个南京老板,在万达广场预购了一块(只是一块!)广告位,等项目交付时转手倒出,净赚800万。延边大学乐得在校区边上划出一块地皮,交给房企去造“书香府邸”,然后盘活,坐享升值之利。至于少掉的那些面积,那不妨事,我在校园的另一边再购一块就是了。

 

3.卖房
学区房之贵,众所周知。我们搬到愚园路时,虽在学区中,沈潋依然转学无门;但是这个只能怪我们自己孤陋寡闻、不知经纬,浪费了绩优股。现在学区房的身价更不可同日而语了,北京、上海都有花8万一平买学区房的报道。你想,很多地方都有“死城”,把那边的房子盘下来,让你扶持的名牌中学到旁边去开办一所附属小学和一所附属幼儿园,这一片就是如假包换的学区房。每年卖掉8000平方(只是百把套而已)不在话下,算算这样净赚多少钱?

 

4.旅游
我一直主张学校应该开办假期旅游。无论大中小学,把教室改成简易宿舍,各校之间对口交换学生——这边一个学校的几百名学生到那边旅游,那边那个学校的同等人数到这边来玩。惠而不费,各方得利,皆大欢喜。

 

大学就更有条件“做大”啦:腾出学生公寓,就有几千个床位。夏天办个登山节,冬季自是冰雪节。迎来送往,那家伙,赚老鼻子钱了!

posted @ 2015-4-25 23:16 Saturday sslab 阅读(691) 评论(0)

【前言】:最近以来,积压的难做题目有好几个。在这些文章完篇前,我剩余的精力只够写一些短文作为过渡。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现役”的一台东芝笔记本时不时地出现花屏。先前都是一过性的——显示屏眨一眨眼,然后自动恢复;顶多三五天后再来一次……可是昨天的病症就凶险了:花屏→蓝屏→自动重启→重启不成功,请求进行[启动检测]。过不了几分钟,再重复一次全过程。看来,这次又要证明“国产电脑两年必坏”的“真理”了^_^

 

好在已有一台备用机等在那里了,所以我赶紧趁着病机还能间歇开启,把所安装的两个浏览器上的链接、收藏,以及正在手上的文稿,按轻重缓急“驳”到备用机上。全部工作预计月底完成,5月1日将庆祝乔迁之喜。

 

这样,又将有一段时间没有精力写长文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就像适当运动能舒筋活血一样,难得几次高强度、密集地使用脑力,对防止早老痴的发生应该是有益处的。

 

闲言少叙,这次讲一件雨衣的趣事。这件雨衣是我在去德国之前买的;买来后先用花洒浇水,试验防雨效果;再浸洗,去除一些防水涂层的异味;最后,吹干、打包。

 

在德国3个月,愣是没遇到下雨天非要出门的情景,雨衣一次未用,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在此后的18个月中,每次旅游我都是带着它的,可是只有一次在旅途中遇雨——就是在平湖遭遇的那场猝不及防的夜雨。而那晚我出旅馆时,根本没料到会有大雨迎客,所以把它留在了旅行包里。

 

本周一,学校组织退休教师去西沙湿地参观。事先从天气预报中知道这天有雨,头天夜里又听了一夜的风雨声,我很兴奋:这次终于要穿新雨衣了!憧憬是美好的,现实却喜欢与人开玩笑:早上醒来,觉得头昏脑胀,一量血压,180以上!我在预定出门时间到来之前,用两只血压计轮流测量,却总不见转机。无奈,只能放弃了这次春游的机会了(过几天再去退管会认赔因我缺席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怀着无限失落的心情,默默地把已经挂在衣架上的雨衣摺叠、装袋……

 

在接下来的梅雨季节中,看来我有必要到哪个无处避雨的乡间去唱一首《雨中曲》了。

posted @ 2015-4-22 23:41 Wednesday sslab 阅读(577) 评论(0)

电视屏幕上跳出一档节目预告,说下一辑的话题是《四喜烤麸真与杜月笙四姨太有关吗?(当场默记事后默写的,容或稍有差异)》我很怕,不知是不是会听到“四姨太喜欢吃的,所以叫四喜”的蠢话,所以还是退避三舍为妙。

 

遥想杜“先生”气焰熏天之时,假设有个帮闲,到他面前“夹嘴舌”(沪语,搬弄是非之意),说既然四姨太欢喜的,就叫四喜烤麸吧……你猜那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会落得个什么下场?看过电影《开枪为他送行》吗?还记得黑老大对欺师灭祖的徒子徒孙怎么处置的?对,捆扎好了以后扔到黄浦江“下馄饨”!

 

一句马屁话而已,何至于此?非也!熟悉小书《描金凤》的听客都知道:“四喜”是过去大户人家给家里奴才起名时用得最多的花名——『无非是三财、四喜、五福、六寿之类……』哪个冒失鬼胆敢把下人贱名同尊宠丽人联系起来,却不被人“做脱”(流氓切口,灭口之意),那才是咄咄怪事哉。

 

那么杜月笙听到这话是否应该确知“四喜”之说是在“触伊霉头”呢?当然应该知道——此人痴迷大书(评话)和小书(弹词),是有记载可查的。比如他对陆耀良的赏识,又比如『据说解放前上海闻人杜月笙不听“祁调”他就难以入睡。(引自《穹窿穹窿的个人空间》)』“四喜”这样一个在一部书里出现过几百遍的名字,他怎会木而觉之?

 

最后引述武侠小说《短刀行》(于东楼著)中的一个细节为本文作结:扬州一品居厨子孟小花要去做武林盟主沈玉门的替身,在决战前夜把一份新近捉摸出的做“丸子”的秘方交给小学徒四喜。后来这道菜做出了名,业内就把功劳记在小学徒帐上,将之命名为“四喜丸子”——在满汉全席(从相声《报菜名》间接知道)里,它还傲然在列。

posted @ 2015-4-19 19:18 Sunday sslab 阅读(530) 评论(0)

4月14日,网上披露了一封辞职信。呈交人是河南省的一位中学女教师,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据悉,领导最后真批准了她的辞职。

 

4月18日,一则新闻山寨了这封信,起个标题叫『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内容是关于一个未直呼其名的主持人的行止——
       @谭媛园:【传央视知名主持人已辞职离开】今天下午原CCTV《中华情》导演、中国年度娱乐星锐榜总导演汤礼爆料称:“据可靠消息:央视近日在风口浪尖上的某知名主持人已经辞职离开央视了。”

 

接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一幕:也不知是谁,挖掘出一张西藏大妈的肖像;她与那位主持人,达到了极高的匹配度!

 

做文人想做出头,就要达到这等挖空心思的地步——像前面一则新闻中的教师,像后面一则新闻中的编辑。用当红网络潮人杜甫先师的话来说,这叫“语不惊人死不休”。

形神酷似.jpg 

 

【附告】:一个署名@作业本的网络大V,轻薄邱少云烈士的陋文(发于2013年)曝光,暴露其语出惊人死方休的文品。我紧急排查,发现曾引用此人2段评论;为表示对这个出格网虻的鄙视,决定在修订工程启动后,删除这2段文字。

posted @ 2015-4-18 23:15 Saturday sslab 阅读(548) 评论(0)

自从同时玩上两三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发现:同为液晶屏,显示效果的差别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手边看着最不吃力的是一台老式东芝笔记本,15英寸4∶3,分辨率800×600,磨砂屏幕,查不到是哪家的面板。这台机器只要把亮度设为8~10/10(共10个档位),不需其他调校。一直满意地使用至今,舍不得报废,现作为夫人的“游戏专用机”。后来买了一台14英寸笔记本,又得了一台二手15英寸笔记本,发现不调校都根本无法上手,于是就开始探索液晶显示屏的个性化设置问题。

 

一,东芝笔记本,14英寸16∶9,MVA面板(友达屏)

       亮度5/7,对比度不可调,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
       屏幕分辨率设为标准(1366×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较大(150%)]。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4mm宽,不戴老花镜基本可以辨认,但有点费劲。
       最常用的“记事本”软件调用3号字体,连一个英文句号也纤毫毕现。
       网页放到大110%,在保证有用信息全部显示的前提下,兼顾字体大小合适。
P.S.
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在页面右侧可设置。如果没有[较大]选项,可在左侧找到[设置自定义文本大小(DPI)],打开,即可设置。

 

二,后来改用大宇显示器来取代东芝笔记本的显示屏,17英寸5∶4,TN面板

       亮度100%,对比度80%,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
       屏幕分辨率设为1024×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中等(125%)]。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5mm宽,不戴老花镜能看得很清楚。
       “记事本”软件调用3号字体,小3号字体也合适。
       网页不必再行缩放。

 

三,索尼VAIO笔记本,15.3英寸16∶9,索尼SNY05FA显示屏
索尼笔记本的这个显示屏,似乎不适合于老年人观看——同样是1366×768的分辨率,这个屏幕上显示的网页文字看上去觉得笔画比较纤细。加之它的对比度较弱(大概是为了使显示的图像显得柔和、细腻吧),机器机器刚到手时我几乎无法正常观看。

 

这台笔记本之前曾重装过操作系统,我不知道是否因此影响了显示驱动;想重装的,但该机是在德国购买,在索尼中文官网上没找到这个型号,因而也下载不到任何驱动软件。无奈之下,只得尝试调校,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亮度100%,对比度不可调,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在对γ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后,画面显示效果的改良比较明显。
       屏幕分辨率设为标准(1366×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较大(150%)]。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4.5mm宽,不戴老花镜能看清楚。
       软件调用3号字体。
       网页不必再行缩放。
       此外,针对网页文字笔画纤细、对比不硬的特点(不能算缺点),又在网页属性中修改了两项设置:其一,开启浏览器(以IE为例),在[工具]→[Internet属性]→[外观]→[颜色]里,去掉[使用Windows颜色]前的对勾,然后把[文字]设为最黑,把[背景]设为白色。其二,在[Internet属性]→[外观]→[字体]里,选择两种笔画最粗的字体。由于本机的操作系统不是在中国发行的,因此能供挑选的字体较少。经过对比,[网页]选了Arial Unicode MS体,[文本]选了SimHei体。

 

经过数次精心打造,现在这三块屏幕的显示效果可以称得是“各有所长”了。这个过程完成后,也形成两点看法:其一,不要纠结于显示屏的“出身”。日产、台产、韩产的几“代”面板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只要细心调校,基本都能适合自己的偏好。其二,在台式机时代,一些用户(主要是图像制作领域的)之所以罢黜百家、独尊“苹果”,主要原因是“苹果”电脑前期只选配索尼一家的CRT显示器(后来增加了采用索尼专利的三菱显示器),显示效果既适合于广告、出版业者,又具有一以贯之的延续性。到了液晶显示的时代,索尼笔记本是否还被上述这类专业人士专宠?我没有调查过;但对我这个专注于文字工作、眼光又不济的用户来说,索尼笔记本并不是最合适的。

posted @ 2015-4-16 13:43 Thursday sslab 阅读(663) 评论(0)

夫人开信箱,捡到一封寄给我的印刷品。她抑制不住好奇,拆开一看,是一份邮购目录。邮购不是新鲜玩意儿,15年前,我朋友小D(上次说起的就是他)就参与过邮购业务的筹划;后来大概邮政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境地,这事再也未见下文。

 

我随手翻看;谁知一翻翻出了邮政的老底——内中用整整6页的篇幅,推出了30余种性用品,不但有功能、性能介绍,还有用法宣传。比如:『真人一比一/全实体娃娃/支持20多种做爱姿势/口X、阴X、肛X、乳X』……你想:不是穷疯了,何至于自甘下流至此!

 

我暗暗庆幸:还好是我先发现了,然后用讲笑话的口吻告诉她,大家哈哈一乐,相安无事;假设是她先翻到,戳在我眼前大声责问人家为什么独独把这烂货寄给你(她又不知道客户资料是到处有卖的),我需要怎么自辩才洗得清?

 

沈潋曾经怀念过快递兴起初期的那种“门到门”的快件交递服务。其实现在,邮政爷字辈完全可以回过头去拾起快递业扔掉的这项业务,只要放得下身段——春药也卖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马云设想动员社区大妈完成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邮政大可把这个理念拿过来,扩展成“最初200米和最终200米”:由大妈们取件和递交,由大爷们完成邮政支局(以及便利店)到大楼(以及商铺、小区)门口的传送。如此,凭着邮政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有钱大家赚、用户得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posted @ 2015-4-15 13:36 Wednesday sslab 阅读(511) 评论(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