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唯饮松阳茶》的下文

去年我有感而写了《此生唯饮松阳茶》,今年春茶上市之际,我守诺在网上挑选了一种标价100元的“高山土茶”,买了1斤。先说质量:这茶是切碎后炒制的,还原叶片的长度,约为2至3公分。我推测,大约是二摘、三摘的混合品。再说我唯一的考量点——香气,两个字:失望。按照5分制打分,去年我自炒的土茶假如打4分的话(我当然希望找到更香的商品茶),这茶只能打2分。而且,这2分是给予茶叶固有的草木香的;我所追求的花果香,很遗憾一点也闻不到。

 

看来,松阳的茶农们,并没有理解“香茶”二字的精髓,因而忽略了身边的一宗宝物——空气中散布的本地特有的茶叶发酵菌种!说说我们自己制茶的过程:当地姑嫂们清晨上山采茶,塞在蛇皮袋中;我们近午时分收购来,塞在塑料袋中;在下午炒制前,这茶叶经过了两次缺氧发酵。所有的奥秘肯定就在这两道发酵工艺上:一定是有益的菌种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繁殖,从而分泌了液体和气体——而这些,正巧是茶客所梦寐以求的花果香!

 

老板在发货时,在每一单茶叶中赠送了一小袋红茶(标明了的)作为“饶头”。昨天拿来烹成一杯,品之觉汤味寡淡、香气全无。由此可证明,松阳的制茶人其实还没有掌握茶叶发酵的奥秘。做普通红茶都有名无实,遑论乌龙、普洱。与金花黑茶比,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至于绿茶变身香茶的窍槛,我怀疑早已失传;于今只剩下一个动听的名目在诱人。

 

我期待着松阳能出现邱寿安、邱翰章兄弟一样的奇人(兄发明了榨菜,弟继而发明了切细小包装榨菜),抛开现成的制茶规程,去探索“松阳香茶”发端之时的炒茶工艺。特别要探索发酵的时刻、时长、环境条件等参数,把我无意间揭开一个小角的秘密彻底揭示。到了那时节,“香度”4分、5分的松阳香茶唾手可得,岂非天下嗜茶人的幸运?

博主上一篇:«我对孝道的观念和践行
博主下一篇:»哀汪国真
posted @ 2015-4-26 20:08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