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话】所住的小区在“平改坡”。每天早上(大约7点起),就听屋顶上传来乒乒乓乓的敲击声和灌浆声。震耳欲聋,终日不息。民工们很勤快,下雨天也坚持上工;周六那天,大概是有“双工”可拿,他们做得更起劲了,不知哪里涂开了油漆。我就是一早被呛人的气味熏醒的。这里的涂料不像德国的:进月月家新房子,没有一丝刺激气味;这里的各种涂料(屋顶防水的、外墙的、内墙打底的、镶玻璃的……),毒气四溢,只要吸进几缕,就喉痒肺疼(应该是胸膜疼吧?肺里是没有神经的),痛苦难忍。没法子,背上电脑包,带几颗润喉糖,就到3站路外的新泾公园避难。这篇文章就是在公园的长椅上改就的。


周六是阴天,公园里随处可以坐下。我到一条岔路旁选了一处坐下,打开电脑写起来。无奈不远处“卖亏劲”的老者播放的口水歌和粗鄙不堪的臭聊,令人心烦不已。说“粗鄙”,举一个鲜活的例子:不知扯到什么配方,一人脱口而出:“大蒜苦干……”旁边的老头大约也听不过了,连忙同声纠正他:“若干,不是苦干!”无奈,只得退避三舍,逃到角落里找一条缺板少钉无人问津的长椅坐下,得以免受干扰。


老头,以75岁为例,1949年那年11岁;但凡肯要,都不致有幼而失学之虞。现在落得个半文盲的收成结果,不怨天地社会爹妈,怪只怪自己少小不努力,老来常脸红。


以下是正文——我们先从一项“政策”说起:上月,上海自贸区成立,国务院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这意味着,有关当局正式解除了对于游戏机的禁令。禁止游戏机的一场瞎折腾,持续了13年,终于抵不过历史车轮的碾压,至此寿终正寝。解除是解除了,可是中国人应该可以赚到的、由这个行业派生的几百亿产值,也同时拒之门外。事情至此,依靠众多“专家教授”抱台脚的“文化”官吏们,一刻不肯消停。脑子里依然充斥着“电子海洛因”之类奇谈怪论的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活。


这次中枪的倒霉蛋,是一部动画片——
       『10月12日《新闻联播》:我国动画产业快速发展,但个别动画片如《喜洋洋》、《熊出没》等,暴力失度语言粗俗,个别危险情节还被未成年人效仿,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制片方表示出于更高行业制作标准共识,已拟投入千万改剧集。』


首先表示我对《喜羊羊》的评价。电视剧一播放,我就说过:这是一部简单粗糙的“马甲”儿童片,它处处暗含成人情结、主要以青春期小儿女为诉求对象,所以才有“嫁人要嫁灰太狼”之说。严格来说,这种所谓的儿童剧是“儿童不宜”的——要杀要煮;碰碰亮出平底锅,还有敲牛排的木鎯头;这些不是在向儿童宣扬暴力吗?我给它八个字的评语:“资质平庸,无足轻重”。


可是,由于运作得法,其在播放之初竟然获得了言过其实的赞誉:曾几何时(2009年01月21日),《央视网》是这样吹捧的——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月21日播出):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活泼新颖的动漫电影在各地热映,成为贺岁档影片的“新宠儿”,赚得了人气爆棚的好彩头。

       ……《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多部中外动画片集体抢滩。其中,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从中脱颖而出,北京、上海、南京、长春等地的各大影院,都出现了几小时内电影票销售一空的场面。

     除了生动的动物形象、幽默的情节对白,影片还巧妙地融入贺岁元素,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

     《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映短短三天全国票房就已突破3千万大关,全国投放拷贝350多个。』


同一家央视,大概不是同一班人马吧——4年半了,也该换换了——现在翻脸不认人的原因,我猜测可能与一桩悲剧有关:据《中国江苏网》报道——
       2013年『4月6日……,3名均不足10岁的男童在一起玩耍时,模仿起一部动画片中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其中一个孩子将另外一对亲兄弟用绳子捆在树上,随后点燃了两人脚下的杂草,两名被捆儿童由于一时无法逃跑,最终被严重烧伤。目前尚未度过危险期。』


当时,网上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把《喜羊羊》当成教唆犯指责。可是,问题真有这么严重吗?儿童犯错的罪过要全部归于一部电视剧吗?以我在德国的见闻,认为完全不是这回事儿。月月房间的门上,贴着一张彩图,是她观赏过的一部儿童音乐剧的海报。恩奶进进出出从未注意过;我因关注儿童教育的问题,第一次看到就端详了一阵。我发觉,这张图片若是出现在内地的什么地方,肯定会引起不小的喧哗和七嘴八舌的“教诲”——它画的是:两个孩子被结结实实地捆在树上,而老妖精正在捡柴禾准备烧烤呢!

要是落到无事生非者的眼中,那还了得!.jpg
这要是落到无事生非者的眼中,那还得了!


我家月月从未对这张图片发过微词,也从未因它而做过噩梦。可见,只要学校、家庭、一切担有儿童教育责任的机构(包括《喜羊羊》的出品方),大家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儿童自会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成长;个别不适宜、不适当的言辞、情节、画面,还不至于对他们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危害。
  

最后,以我的小心眼,提出一个疑问就教于高人:如今在一个完善的家庭里,以前想要看《喜羊羊》的小观众们,只要条件许可和爸妈批准,多半捧着一部PAD,全神贯注地对付“小鸟”和“水果”去了。当此动画片销路大不如前之时,拿这部过气的《喜羊羊》出来说事,其真实用意,到底是批评呢,还是小骂大帮忙的营销活动?

posted @ 2013-10-31 1:17 Thursday sslab 阅读(601) 评论(1)

@杨X:郎朗,你好!我是杨X。恭喜你成为联合国和平使者!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我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联合国


@60±:杨X,你好!我是60±。恭喜你成为“天下女人”中国女性栏目和社区的老板!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我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那些大多数家庭买得起电视机,却严禁中国卫星电视节目落地的国家里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新泾镇

posted @ 2013-10-30 22:16 Wednesday sslab 阅读(510) 评论(0)

近来网上因一个人的猝死,而将对于一处叫作“冀宝斋”的地方的辩论大大升级。我不关心藏品、文物之类的问题,只觉得『夏朝的瓷器,周朝的铜十二生肖……青花五彩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盘,永乐年间的』等匪夷所思的“宝贝”很好玩,颇能解乏,所以闲来也瞄上一眼。7月,针对一个对手,一位“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副主任”写了一篇驳论。驳论本也不关我事,只是此人在个人根基方面表现暴露出来的低级的硬伤,顿时使我怀疑“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是个什么玩意儿,也为那些听信于他的爱玉人士暗暗捏一把冷汗!——他说:『施耐安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在明代加工成小说的,不是他凭空创造的,实际上在宋以后民间就有传说流传,怎么明代就不能在瓷器上表现出来,宋代的瓷器,元代的瓷器上有可能就有了,施耐安可能还是看到这些瓷器上的内容改成小说的。』


说“施耐‘安’【引号是我加的】可能还是看到这些瓷器上的内容改成小说的”,这话能够成立,我倒也愿意相信;但是,这一切都与明朝那个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且来推理一番这个副主任所说的施耐安的履历:90后人士,到冀宝斋从瓷盘上翻印了108幅青花五彩水浒人物,日夜观摩,直至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看到画上的人物都手舞足蹈起来,于是开写了一部《水浒N次元》,遗憾的是尚未出版(甚至可能已经“太监”)……好吧,我就等着拜读这部缘起于瓷盘上的大作吧!有人为副主任开脱:“人家是玉器委员会的, 不懂瓷器可以理解”;我不以为然:他可以不懂瓷器,不懂施耐庵便不可理解了。还有人评论:“一群口吐脏话的老头在痛心疾首中国文化的缺失”;我以为还不到位,应该说:“一群缺失中国文化的老头在痛心疾首地口吐脏话”!

posted @ 2013-10-29 16:42 Tuesday sslab 阅读(507) 评论(0)

我是珍惜人生的,所以在五十出头的年纪,已开始谋划退休的事了。本来,按照针对特殊工种(我在高温车间做过11年)的“政策”,我是可以提前5年,于55岁光荣“赎身”的;奈因年青时打工的那家玻璃厂倒闭,找不到原始凭证,没办成。有司说,只要当年的工资条上有“炉前”字样的工种属性,即予承认。夫人倒是帮我找出了几张,只是上面写的是“制棉”!尽管老厂的留守干部出具证明,说制棉那帮是制造玻璃棉,属于高温工种;但人家吹着空调的社保官吏死活就是不认。我们也只好认命了——当然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2003年至2008年之间,工资涨了几次;设或我提前5年退休,拿到的那点钱必定是十分可怜的。


据网载——
       『月薪5000延迟退休5年 每月养老金多约900

       经北京青年报记者计算,延迟5年退休,确实会使个人养老金的计发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多缴的5年保费都会在不超出3年的时间“回笼”,之后就全部为多得,延迟5年退休似乎并不是本亏损的“经济账(我一向用它的本字‘帐’)”。』


好,我们不再纠缠于过去的错失而不能自拔,且把目光放到这位“青年”所亮出的胡萝卜上来——假设我们把其余各项因素冻结5年,单就这多发的900元而论,我是“亏损”了还是赚进了。在算帐前,先要确定一个年龄上限:『综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内地男女性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引自《SOSO问问》)


我60岁退休,还有11年可活,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数为11(年)×12(月)×5,000=66万。


万一我听信了蛊惑,再死撑5年引退,那就只剩下6年的活头,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数为6×12×5,900=42.48万。


假如我不死心,也想领满66万,我“应该”活到几岁呢?660,000÷12÷5,900≈9.3(年)。或曰:74岁半而已,你们都活得到。可是足下想过没有:到了74岁半,正常退休的我,已经到手87万元了!


进一步的演算——何时追平、几岁超过……那劳什子叫什么“逐次逼近法”,反正我就不会了。希望高中时数学老师(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数学还没有全忘光的青年同学,算出个结果告诉我。


P.S.
1,最近,网虻们又在喧嚣:『“七成网友赞成‘数学滚出高考’”。理由是,进入社会之后,“只有数钱时才用数学”,“学会加减乘除就足以混社会”。』这样的脑漏青年,“逐次逼近”的自然只会是白痴境界,所以我不待见他们。

2,我用数学老师教的数学,列了个一元一次方程式,虽不能反映出逐月逼近的具体情况,但可以算出:经过漫长的27年9个月又10天零8小时以后,推迟退休的我,终于将拿到1,966,647元,到开晚饭时,就追上了正常退休可得的1,966,650元。93岁高龄的我,终于可以凭借这多出来的900元,度过更体面、更幸福的暮年……

posted @ 2013-10-29 11:58 Tuesday sslab 阅读(597) 评论(0)

据2013-10-20《新华网》报道——
       『近日,南京一家书店在店堂内举办“裸体阅读”图书展。图片主角是两名长发裸体女子,她们在书店内“裸体阅读”,手里的书恰到好处地遮住了敏感部位。在提出“裸体阅读”的书店内,从一楼到三楼都被裸体美女的照片占据着,成功吸引人眼球。

       作秀炒作还是提倡关注阅读?

       “裸体阅读”让年轻人害羞了

       “好在来到店内的读者反映都还挺平静。”

       相比之下成年人对于“裸体阅读”则有些无所谓。

       争议:类似车展用裸模

       负面声音中,孩子的家长占据主要群体。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形式,竟然会运用在阅读上,很让人不能理解。”

       书店:只想让读者关注阅读

       “其实裸体阅读并不是我们想出来的,在欧美国家早就有这样的行为艺术出现。”美国一个名为“户外女生半裸通俗小说鉴赏协会”的组织,每年5月,协会女成员们都会赤裸上身,手捧通俗小说,在城市公园或都市广场,或站、或坐、或卧,旁若无人地专心“读书”。』


摘录至此结束,以下谈几句我对这条新闻的看法:区区不才,炎夏在家也朝朝裸体——我不喜吹空调,宁可无拘无束的,任他汗流浃背……不过,当要读书或写作时,必定先打开冷气,然后去洗澡、更衣,待擦干双手之后,才敢怀着敬畏之心翻开书本或词典。这种爱书、惜字、尊师的优良习性,是我六十年前就养成的,终生难以改变。倘若在如此庄重的读书时刻,我自己竟然裸裎袒裼,或者身边有个裸女在玩“行为艺术”,那就是玷辱先圣前贤,余不为也,亦不齿也,此即所谓“不欺暗室”者。


古时文官不知有无裸女侍读,至少我在书籍里是没有读到过;无聊之至的,也不过是“红袖添香夜读书”。而且这不过是旧时那些荒唐子弟亵渎斯文的陋行。真正的读书种子,该读的书一辈子也读不完,谁有工夫玩这等无聊的形式主义?!何况,要盼望“书包翻身”而苦读的,多为贫穷少年,读书阶段,何来红袖在侧?比如读书人都敬羡的范仲淹,少时生活十分贫困,无房无业而寄寓寺庙之中,靠“断齑画粥”度日。但他仍以读书为根本,终于“跳过龙门”。他的事迹,想必大家都读到过。


本来,凡属非功利性的读书行为,应该是松弛、闲适、自由、惬意的事儿;可是浮躁的当代社会连这件硕果仅存的雅事(人世间的雅事早已所剩无几了)也不放过,不给它抹上一层香艳的色彩就不死心。至于说“在欧美国家早就有这样的行为艺术出现”,更是无力的申辩:怎么人家那么多优秀的、先进的文明他们不学,偏偏相中了一搭痈疽,还把它吹嘘得艳若桃花?!作为对照,请看我在萨尔斯堡见到的一个“广场流动图书馆”:租上一部书(有偿的),找个自己喜欢的位子,坐着、靠着、躺着、趴着……就开读了。

广场上的读书种子.jpg

广场上的读书种子

posted @ 2013-10-27 22:06 Sunday sslab 阅读(593) 评论(0)

今天是我家半半1周岁生日。除了吃面庆祝之外,老爹再发一篇半半的“隐私”,以示关爱。

 

中佣
在德国探亲,假如不侍弄婴儿,那么等于到中国的乡下隐居。月月家的吃、穿、住(房饰和床铺)都是中国元素,与在家时并无二致。不说双休日,平时出门就是在镇上的一角兜一圈,看看外国人造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有的像上海郊区见到的“暴发户三窟”,很“亲切”。

 

可是现在有个一岁不到的孩子(而且正在出牙前夕),那就麻烦了——我们笨拙地服务于小祖宗,他妈妈省出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转到为平添的两张嘴采买、烹饪上,没有轻松几分。而我们呢,做“中佣”(仿“菲佣”而造),围着“小皇帝”忙碌,可谓甘之若饴。

中佣.jpg

中佣


“坏习惯基因”
人类一定有许多造成坏习惯的不良基因——这是我从半半无师自通的噴馋唾动作得到的启发。也不知为了什么原因,他会突然撅起嘴,用力往外喷气,还夹带着馋唾水。我们能感觉到他是在自得其乐,没有冒犯别人的意思,所以并不讨厌那模样,反而觉得挺可爱的。

“噗~”.jpg

“噗~”


口味
恩奶喂半半饭讲究“塞”的。但也不是什么事物都塞得进。恩奶总结说:“面包吐出来,白粥打恶心,火腿片来者不拒,鸡油菌一尝就爱不释手——手不停地指着要。”


《苹果日报》的报道:『英国女童3岁还不会说话 吃一公斤奶油起士【按:中国一般叫“起司”】叫妈』。说一女童,『……因患有脑血管屏障葡萄糖输送缺陷症,目前仅能通过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疗」帮助恢复。……3岁大都不会说话的Taylor终于在接受该种食疗方法的后开口叫“妈妈”了。……医生表示,……如果运送葡萄糖的载体产生异常,就无法顺利将葡萄糖运送到脑部,因而造成脑部病变,患者必须持续吃高热量的食物,让身体产生能量,来取代缺陷的葡萄糖载体。』

“费城牌”起司.jpg

“费城牌”起司


老爹看附图,见小宝宝“服用”的起司是费城牌的,正好是月妈常买的那种。于是偷偷地告诉恩奶:“假如他欢喜吃这种起司,就刮一点给他尝尝。”


一生中最胖的阶段
托恩奶的塞功之福,7、8两月,是半半长得最胖的时候。在天鹅堡皇宫,月爸把他抱起,与雕像中的Beby“比赛”,看谁腿上的褶皱多。

“合肥”.jpg

“合肥”


我们回国后,恩奶每次看到新贴出的照片,都要遗憾地嘟囔:“哦哟,瘦脱了!”话说回来,胖并不可取,把长胖消耗的能量用在长高上,那才可喜呢!


婴儿车
一个老生常谈的笑话:从前有父子俩带一头驴出门,屡遭路人嘲讽,最后只得背着毛驴行路。老爹恩奶带半半出去散步,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他不肯坐进婴儿车。


后来,月妈利用他喜欢出游的心理“做规矩”,收效显著。接着我们发现,他最喜在颠簸中入睡:推着推着,他唱开了催眠曲(同他姐姐一样);唱着唱着,就入睡了。有时我们推得累了,见路边有条长椅,就坐一会,哪知躺车(座车一拉,就变躺车)略一“停运”,他就立竿见影地哇哇大哭;不说响遏行云,至少声震百米——恩奶的记者式的描述是“十条弄堂也听得见”。

 

老爹讲:“再格恁抱2个月,等回去时,老爹要躺在担架里上飞机了。”恩奶不失时机地幽上一默:“担架用不着的,半半的婴儿车借拨侬好唻”!

”我不要坐车!“.jpg

“自行车”


壁虎功
全家人都在等着半半早点学会爬行(而且必须是正宗的“往向前爬”)。自从几周前在沙发(仿亚麻布面料)上为了拿到PAD而朝前爬了两步,后来就“失番儿”了。这一天,半半在床上表演了“高分值”的“壁虎功”,又用背“爬”了两步。全套动作是这样的:先是用脚使劲蹬床,接着做鲤鱼打挺动作。虽说没有挺起来,却借着身子腾空的瞬间,猛地向头顶方向窜了两窜,足有一尺以上。

发功.jpg

发功


啥叫“一蹦八丈高”?
正在学走路的半半突然发脾气,停下脚步,摆好马步姿势,像个大相扑武士。人家大相扑亮相是左蹬一下、右蹬一下;他是双腿用力蹬地(有妈妈拎着),身体一次次腾空。


眼急手快
老爹用过几次的一个成语“含饴弄孙”,你认真想去,方晓得是多么的腻心和不卫生……不过那天发生的一件事,让老爹觉得,若真的“弄”一记,半半也不会反感的:恩奶给半半换好尿布,把换下的尿不湿卷得紧紧的,像一只彩色面包。半半眼疾手快地抢过去,二话不说(抱歉,他还不会说话)就送往嘴边,用牙龈使劲啃……


从小爱沙坑
我现在明白了为何欧洲人坚持使用既贵又费电还洗不干净的滚筒式洗衣机——这里每个小区有好几个儿童乐园,而沙坑是必备的,因为那是孩子们的最爱。等他们玩过后回家,一身沙子,说不定口袋里还藏着一把小石子。倘若使用波轮洗衣机,那不啻是自寻烦恼,用不了十天半月就把轴承磨坏了!

 

第一次带半半到儿童乐园去,他好像认出了沙坑正是“旧池台”,一屁股坐在那儿有滋有味地一个人玩。

沙坑.jpg

独乐乐

P.S.
我的一双新皮鞋,藏了靠十年,这次取出来穿出国;不料久藏之下已变质,那漆皮一片片剥落下来。只得扔了,穿了月爸的一双旧皮鞋回来。后来得空,就清洁、除菌、打蜡,预备下次有“大日子”时再穿。在清洁过程中,发现皮鞋后跟里发出吱吱嘎嘎声音。一探究,共在注塑后跟的空隙中找到21颗细石子(都是儿童乐园里地下铺的那种瓜子爿石子)!

posted @ 2013-10-26 0:44 Saturday sslab 阅读(601) 评论(1)

读到一篇张千帆、蔡克蒙写的《政改与经改不可分割》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017/10874758_0.shtml。文章用大量数据和理论来阐明主题——即文章的标题。言之有物,持论公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读罢尚有一点不明了:不知作者为文的出发点是要打动哪类读者?以我个人为参照系,可以认为,对于普通的草苠读者,如此宏论确是颇有一些感染力的。读后顿觉五内沸腾、豪情万丈,大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冲动,恨不得今天下午“双改”就开始发动。


但是我以为,作者的诉求对象显然不时我们,而是那些手握政改与经改实权的主政者,以及他们手下的诸多既得利益集团。对于这样一个阶层,两位非主流教授的呐喊只怕会落得个徒劳无功的下场。理由很简单:首先,那些人至少并不觉得实质性的“改”有什么必要性和紧迫性,遑论其中很大一批人在内心是反对和抵制任何改革的!此外,即使是那些主张改革、愿意改革的少数派,他们也不会容忍按照“姓资”的模式去改成一个“完全民主”的高GDP国家。


华国锋或胡耀邦(恕我昏愦,记不得究竟是谁了)上台之初,讲过一段话。我听后,心灰意冷直到今;但我相信,在某些大人物心目中,它依然还是不可动摇的真理。话的大意是:我们地大物博,我们人民智慧,我们有这样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经济搞上去。

posted @ 2013-10-24 11:05 Thursday sslab 阅读(528) 评论(0)

看了标题,您就知道:我是要谈谈炒肉丝,这属于烹饪中的基本手艺。首先从“冥顽不化”的肉丝说起:我经常在两个地方看到炒肉丝的表演:1,卖锅的做菜示范;2,“自动锅”的造势表演。他们炒肉丝都是这样操作的:生肉丝和配料一次性倒入炒锅,翻炒,加盖,片刻后加调味,出菜。每当我看到这种炒肉丝,都会抗拒地转台。因为,我在嘀咕:“这种肉丝也能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会炒肉丝的厨师,并不比钟点工高明多少。所以,以下我就卖弄一下我的嫩炒肉丝的秘笈。

 

插一句:在一些厨艺比赛中,看到选手切肉丝。见TA们像切大煮干丝的干丝一样:片成好多层,叠起来改刀切成丝。主席台上号称“专家”和“美食家”的评委,“胃口”甚好,居然看得点头耷脑,还煞有介事地评议一番……有鉴于此,我这篇帖子就从切肉丝(鸡丝、牛羊肉丝也一样)开始说起。我年青时因着机缘凑巧,在一家大饭店的厨房里,从红案师傅那里偷过师。夫人到现在也没学会我这一手(不愿学是真的——一朝学会,就要自己起油锅了),所以我把平日里“哼哼教导”于她的诀窍记录如下——


1,选上好白肉(最好为里脊),略冲洗,放进冰箱冷冻室,冻到具有一定硬度(要求切到最后一片肉片时,还能用指甲抠得住)。


2,认准肉块的丝绺,务求肉的纤维垂直于厨刀。这样切出的肉丝炒熟后,入口即化,不会嵌牙缝。


3,用具有一定分量的中片刀,依靠刀具的自重去切肉。刀口上肉,掌握适当厚度(根据需要)。先推刀,刀略前倾切下,刀头碰到砧板时停,让肉片的最下端保持一点点“连刀”。然后把刀边往后拉边抬起,同时刀身向外倾斜,顺势把切下的这一片黏在前一片上(第一片黏在砧板上)。待全部切完,一块肉变成斜揿在砧板上的一条“云片糕”模样。


4,刀口再上肉,掌握适当宽度(根据需要)。依照上法切成丝。同理,第一根肉丝黏在砧板上,后边的肉丝继续黏上,最后变成粗细均匀的一堆。


5,切好的肉丝放入小碗,加料酒、盐、味精、生粉、水(蛋清更佳),用五指搅、捏、翻。这是正宗的上浆工艺;北方有“抓炒肉丝”一说,“抓”字出典盖缘于此。我认为,只要肉好、选料讲究(需用白肉,不可用红肉),炒出的肉丝自然足够鲜嫩,所以从未打过“嫩肉粉”之类辅料的主意。


6,空锅加热,然后加油,油量要能淹没全部肉丝。待油温,将上好浆的肉丝投入油锅,快速翻炒(京帮称为“滑油”,很形象)几十秒,待肉色变白,即刻断火起锅。
P.S.
过去,“热锅温油”只有饭店能用——家用的“浸出”食油不熬熟是不能吃的。现在,大家都认准“压榨”油,所以温油炒菜毫无问题。


7,把炒肉丝的剩油倒尽后,油锅不必清洗,倒入各种配料,如笋丝、荠菜,以及葱姜末和郫县豆瓣等,煸熟后,加高汤,倒入炒好的肉丝,加调味,勾芡,出菜。

posted @ 2013-10-21 22:45 Monday sslab 阅读(607) 评论(1)

电视里刚播完《汉字书写大赛》。我有些感想与沈潋的观点不同,故写下,供诸位同好探讨。


汉字书写,属于古时“小学”学问的一部分。所谓小学,可从唐宋以后的另一个称呼“字学”看出端倪——它是专门研究文学的最细“小”基础-字的一门学问,研究的范围是文字的形、义、音。宋朝的王应麟谓之“体制、训诂、音韵”。汉字书写怎么考,那是节目设计者的事儿。但我看到“评判老师”们频频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发掘出很多冷僻的词语让选手默写,顿觉这项动机不纯的比赛变了味儿、错了路子!


郑渊洁说,识得500字以上就可以当作家,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自己写的所有文章,其实都可以用500字重新改写而不损文意;之所以现在写得这么花哨,多半是为了博得一个“辞藻华丽”的美名,与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并无必然关系。我从这一目标出发,不但大量使用了现有的词汇,还不时DIY几个以前没人用过的词语。反过来说,“现有的词汇”其实也是古人和现代人DIY的产物——所有弄文的人共同贡献了无数的新词,最后有的废弃了,有的湮灭了,为时代所接受的词汇则被收入了辞典。


话到这里,问题的本质就明朗化了:汉字书写大赛,要义是考察学生对活着的汉字(或者扩展到词汇)的形、义、音之掌握;准此,一本《新华字典》应该够用了——千万别迫不及待地岔上来说这个太简单。不,这一点也不简单!请问当今有几人能不假思索而又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难记难写的字?比如bì'àn、duōnòng、kuí门的kuí、lí牛的lí……

【狴犴、掇弄、夔、犛。请注意:我这里所举的例子绝对都是常用字!】


进一步说,万一我们的参赛者都是甘罗转世、解缙重生,一本《新华字典》竟然难不倒TA们,那也无妨:再加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也就足够了。谓予不信,请做一个小测验——以下所列的词儿,都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字头之下的一些条目(够简单了吧?)我挂个彩头:哪位高人若能一字不差地全部默写出来,我送他一趟“欧洲7国10日游”的大奖。为了挫挫揭榜者的锐气,我首先要声明:这其中的大多数词汇和词组,我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现在开始吧——


1,bù chā lěi shǔ
2,kuāng qí bùdài
3,bùdàn qí fán
4,bù duìchár
5,bùjīn bùyóu(系按照词典注音)
6,bù kān zhī lùn
7,bù kě xiàng ěr
8,bù láng bù xìu
9,bù màn bù zhī
10,bù nìng wéi shì
11,bùnìng
12,bùshíxiánr
13,bù tiāo zhī zǔ
14,bù zàn yī cí
15,bùzéshēng
16,bù dàiyīn
17,bùdìnggēn
18,bùsuíyìjī
19,bùzhībù
20,bù zhōuyán

【1不差累黍,2匡其不逮,3不惮其烦,4不对茬儿,5不禁不由,6不刊之论,7不可向迩,8不郎不秀,9不蔓不枝,10不宁唯是,11不佞,12不识闲儿,13不祧之祖,14不赞一词,15不则声,16不带音,17不定根,18不随意肌,19不织布,20不周延。
注:最后5个专业词汇很难。何况还有词典未收入的,更难。如bulaoren-不落忍……】 

posted @ 2013-10-21 17:02 Monday sslab 阅读(668) 评论(2)

深秋,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前几天买回两种柿子,很讨夫人欢心:一种是桂林大柿子,10元3斤,无核,蜜甜,但我觉得味道中有点儿青草气。另一种是北京盆柿,每斤3元8角——1980年代前期,我在北京买时,是1元3斤;现在涨了11倍半,套用一句越剧台词,叫“wan好啊wan好!”今天乘超市班车回来,夫人命我提前下车,再去买些柿子来。离店门远远的,就听见喇叭里传来促销声,说柿子8角钱一斤。我一看,是一种薄皮、鲜红、中等个头的品种,体型略呈方形,估计是传统土种红柿与北京盆柿的杂交品种。


我闻了几只破皮的柿子里迸出的汁水,味道很正。于是挑大的装了两袋,约20个。一称,才5元9角。但我担心这价格背后的市场规律——难保大量无人收获的柿子烂在地上,“把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最后变成“稀屎衕”(见《西游记》六十七回)!到得来年,柿子“小年”加上果农的积极性受挫,我们准保连10元3斤的柿子也尝不到!我为柿农的劳动价值受贬而感到哀伤,为了尽一己之力帮他们一把,便在现场帮着推销:“多买一点,回去冲一冲,放冰箱冷冻室。冻硬后取出,开水一浇,方便剥皮,然后当它冰冻果肉嗜喱吃,味道瞎赞。合下来只要3角一只,还要哪恁合算法?!”


回家后同夫人分享了4只,其余冻起来。这个品种也无核,吃口甜而无杂味。这个便宜算拓着了。我得陇望蜀,企盼深秋的另一样时令货-大闸蟹也“伤”它一伤,价钱跌到块儿八毛——不说论斤吧,论只也是好的……

posted @ 2013-10-20 21:42 Sunday sslab 阅读(518) 评论(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