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山、甪直、千灯
这次旅游的渊源十分长远——

一,首先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这部书被誉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一,是1980年代在中国大陆出版单行本的第一部日本推理小说。讲述一对夫妇,利用交通工具交叉时间的衔接,制造南辕北辙的假象,掩盖自己杀人罪行的故事。
P.S.
手法是这样的:宣称坐火车从东京去札幌,实则乘飞机提前4个半小时于16点到达札幌飞机场→17点20分到市内→17点30分到札幌火车站→17点40分乘上一列慢车→18点44分到达小樽作案→19点51分乘上“球藻号”快车→折返札幌,让接站人以为他从东京开始就在“球藻号”上。

 

我对这本书一直念念不忘。近年来筹划旅行,总想着如何对书中的行程规划效仿一二,把旅程设计得严密精确、环环相扣。利用市内和市郊公交,一段一段地换乘,一个镇、一个县地向前“蠕动”。

 

二,其次是一位中国践行者的发展性继承:据《京华时报》综合报导——  
       『从上海到四川德阳,横跨大半个中国,这趟家怎么回,先来看看“换乘达人”的路线:上海虹桥→南京南→(湖北)麻城北→汉口→荆州→宜昌东→(四川)达州→成都东→德阳。如此折腾下来,一共买了8张票,要换乘7次。设计出这条路线的小王,是一位27岁的小伙子,正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博士。
     这条路线看上去麻烦,但实际上速度更快。“以前从上海到成都,只有‘K字头’的车,一趟要30多个小时,今年新开了‘Z字头’的直达特快车,但也要29个小时。我这条路线,虽然7次换乘,但在车上的时间只有17个小时左右。”
     这一路购买的8张车票一共640元,比“上海→成都→德阳”的传统路线贵了100多元,不过在春运路上,一寸光阴一寸金,用小王的话说,“就是多花100元,换回了13个小时。”
     小王告诉记者,在购买“南京南麻城北”的这张票时,他专门在网上“蹲守”,一有票放出,就立刻行动,才成功到手。“此外,其他的七张票都比较‘冷门’,很顺利就买到了。”
       而对于“晚点风险”的困惑,小王表示,其实现在90%的火车班次都不会晚点。他还向大家推荐一个网站:www.yupiao.info。“这是技术达人制作的一个网站,收集火车班次的数据,分析出每一趟车的晚点概率。我在购票前,都会登录该网站,这一路,选择的路线都是晚点概率极小的。”由于这次转车回家要经历5个客运段担当的列车,他在微博里@了这五个客运段“求保佑”,希望他们的列车都能准时准点到达,不要耽误他的行程。
  小王透露,他在上海读书,而女友人在福建。每次两人相会,如果从上海坐直达车,就要花很长时间,而且都是晚上到。“为了两人尽快见面,我就开始研究通过换乘,减少路程时间。”为此,他会在前一天夜里出发,中途到浙江的杭州、金华、宁波,有时甚至转到江西。如此看上去虽然麻烦,但他第二天中午前后就能与女友见面了。从换乘中尝到“甜头”的小王前两年过年回家时,他就开始自己设计路线了。』

 

三,还有一位的壮举则直接成了此番我尝试“接龙游”的催化剂:据《京华时报》综合报导——
       『从浙江杭州到山东临沂,足足660公里,这样长距离的回家路,今年27岁的山东小伙徐政国却用坐公交车的方式实现了。他前后共花7天时间,转了35趟公交车。不寻常的回家路,引起网友的围观,他被网民“膜拜”为“公交哥”。
       为完成这个任务,徐政国在设计路线上就花了一周时间。“从网络找各个城市的公交路线,看得头晕眼花。”徐政国说,为防止意外,他还买了一本厚厚的中国地图。他原先预计这次回家要花10天时间。
       他说,火车票不好买,之前特别羡慕别人骑车、搭车环游世界,所以希望通过坐公交车的方式完成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自己正在经历的艰难创业路找些动力。
       旅途之初,路上很顺利,“南方交通发达,很多公交通到了村、镇,基本都能连上”。然而,这样的幸运仅持续了两天,当他过了长江之后,回家路就变得坎坷起来。公交班次少、不连贯,在不少地方他不得不徒步。“路连不上的时候,一天得走十多公里!”
       这一路,徐政国共辗转了35趟公交车,共花掉车费140多元。另外,住宿和伙食费400多元。』

*     *     *

出发时附带做了一个试验:带一把山寨货“瑞士军刀”和一支新买的“战术笔”(兼有峨眉刺作用的原子笔),看看是否犯禁。事实证明,经过一次火车和一次地铁的安检,都没有受到任何留难。

 

夫人晨练完毕后我们才启程。将近11点,笃悠悠地坐上K字头列车,票价才11元。这车虽名K(代表“快速列车”),但售票员却呼之“慢车”——“要高铁还是慢车?”33分钟后抵达昆山(高铁开行只要19分钟),正是饭口。马上问讯,知道1路汽车有“奥灶馆”站。于是半小时不到,就吃上了奥灶面。阔别8年,奥灶面依旧保持了往年的水平。我们买的是两客双浇面,一客盖爊鸭、爆鱼,另一客选爊鸭、大排。两个人换着吃,等于各享受一碗三浇面(有一年暑假,到昆山用江苏的中行卡取工资,也吃奥灶面,回家后仿佛也有同样的记叙,只是不知是否贴出过)。

 

吃到爊鸭时,我有了新的感悟:“奥灶”二字,在江南很多地方(包括上海)的土话里是“肮脏”的意思;用在这里的用意则颇令人费解。我相信,这是记音者犯的错:这两个字似应记做“爊、糟”,指的是爊鸭烹制的两道主要工艺——夫人和我都辨出其中有较浓郁的糟香。

 

从昆山出发,若论顺理成章,下一站当数巴城。但是在这个季节,我可不想去充当阔佬们的反衬,所以直接无视了。上海菜场里平均2两重的小蟹,3元一只,也颇壮实;我们经常吃,并不觉得寒酸。考虑到“出路”(我不打算返回昆山后再前往下一个镇),故而第二站定了甪直。

 

出了奥灶馆,走一站路到亭林公园,就是109路汽车站,5元车票直达甪直。但我为了备受吹嘘的采莲街,硬是扛着行李,拐弯抹角地往回走去(问过两次讯,都说不远,但是没有公交车可乘)。走到半程,夫人没兴趣了(真有先见之明!),在河边坐下玩手机麻将;任由我一个人去把当上完。我败兴而归后,我们再次返回奥灶馆,然后走到亭林公园。为何说“上当”?因为采莲街可谓网上传言不可信的典型例子——不知谁信口开河的不实之词,经过辗转抄袭,变得“舆论高度一致”,实则是一错全错:一条窄窄的马路,几十家还在装修的店铺,即便将来完工了,充其量也不过是半条“华亭路”而已。
高压小心.jpg
高压の小心

 

另一个同样性质的例子是亭林公园的门票:网上好几人谣传此处免票,而实际是收费的!夫人说,我第三次来了(我是第二次),无论如何要进去一趟。所以买了老年票,去重温了一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典训。都说这八字格言是顾炎武语录,但也是讹传,其实出自梁启超之口。顾炎武(号亭林)的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昆山的公交线有三大好处:一,通用上海的公交卡(但老人卡不能用);二,城内(我不讲“市内”)线路票价1元。第三点最人性化:到达各镇的线路,票价有5元或以上的(网上说的,我没有乘过,具体不详)。但对于持卡的乘客,设立“上下车各刷一次卡”的规则,根据实际里程计费,同时给予名目不同的优惠。听人说上海的公交卡不享受折扣,可是下车前刷卡后知道,照样是六折优待!

 

车到甪直。下车后,不敢招惹三轮车夫。问清了路,走过几百米就到了古镇的后门。我们议决先把它贯穿一遍,大致打个样,同时物色好住宿处。说实话,游古镇有如吃鸡:无论黄焖清蒸,它总是“鸡”。若说甪直,感觉经营得不错。它有两处显得与众不同:一是在持续扩建,新修了多条带长廊的仿古街;此外还造了一个商业味尚不非常浓厚的“江南文化园”——可惜它不能完全免俗,进门所见的大型雕塑是三枚铜板支起一个球!

 

镇内有一家旅店,双床标房60元。我们不急着投宿,就再往前走,先看古镇的佑护神兽甪端要紧。甪端广场在镇的正门内,参拜完毕,我们就走到正门外的新街上四处打量。见不远处马路两旁面对面各有一家宾馆。我们走在马路的右边,就先进到右首的这一家询价。老板娘报价120元,但我看价目表上写的是118元。既然是“模糊数学”,就小小挥上一刀:“今天不是双休日,一百吧,也省得我们再问别家了。”老板娘略一沉吟,答应了。

 

这里的标房也可算得低档宾馆格局,基本设施都有,只是嫌小,没有回旋的空间。不过它胜在一个“新”字,比那些快捷酒店要清爽多了。要说“新”的程度,有事实可证:首先,茶杯底部的合格证还贴着;其次,客房内没有电蚊香而墙壁上没有一处蚊虫血迹——出门人都会对旅馆墙上的蚊血“装潢”印象深刻。未来先说:入夜后,蚊虫来袭,我和夫人只好在脸上手上涂搽白花油,驱蚊效果倒还不错。

posted @ 2014-10-31 21:58 Friday sslab 阅读(564) 评论(2)

前几天,有个教授-博导-专家委员强XX在中纪委网站的访谈中『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宪法”。』

 

教授-博导-专家委员大谈『法理』,“七格里盘、八格里缠”,把一些人绕了进去。我受党教育少,讲不出大道理;不过从党和国家帮我建立的“党纪国法”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我可以判断,上引呓语是P话——无论实情如何,从字面上讲,有关宪法的事宜,总归有人在“代表”我参与。你说『要把党规党法和其他的社会规范全部纳入到我们法治建设里面』,换句话说就是党章要管老百姓。那么不敢动问,参与『我们党的』党章修订、执行、监管的民选代表是谁?我们这些党外人士能入选吗?你硬说谁谁是的话,他与我又有个毛线关系!别忘了:开一个涨价听证会,还要找自家人呢。

posted @ 2014-10-30 10:08 Thursday sslab 阅读(542) 评论(0)

前天,香港执政和学联各派代表,就政改问题举行对话。一夜之间,网上已有详尽记录披露,还加了一个不对头寸的大帽子『世纪对话』。我觉得好笑,但无兴批判——在一个非理性的氛围中讨论高度理性的命题,是何等的不合时宜!故此我不予置喙,只把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总结成几条观点,以为一家之言。

 

在一个运转正常的社会里,少数先驱者负责制订规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执行规则,全体社会成员在规则之下,受其制约和庇佑。若是一些新的规则出台了,而有些人不服,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你爬进订立规矩者的行列,自己去制订或修改合乎民意的规则,然后颁布给专业人士去贯彻——像下述第21个修正案。

 

街头行动的本质,是破坏了多条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则。这是破而不立,除了一个“乱”字,不能带来任何进步。这种现象恰恰表明该处地域的民主还处于混沌阶段,没什么可学的。有的人向往台湾的“民主”,那只是不开眼加上饥不择食的效应而已。回眸中国历史,虽偶有一时成功的“逼宫”,但那只是因为朝廷出了大毛病。

 

放眼我所听闻的民主国家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动乱,参与者反对的,皆是执行的偏差,而不是规则本身。这些国家的规则是非常稳定的,绝对没有街上一闹事议会就改法的因果关系。以美国宪法为例,在1933年之前,总共只有7条正文和19个修正案。自1933年至1992年,美国经历了多次国内动乱,但并没有哪一次促成了某项修正案的产生——
       第20个,1933年1月23日,规定总统任期、国会议事程序 
       第21个,1933年12月5日,废除第18个修正案【1919年的禁酒令】
       第22个,1951年2月27日,总统最多连任一次 
       第23个,1961年3月19日,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指派总统选举人的办法 
       第24个,1964年1月23日,选举权不受税收限制 
       第25个,1967年2月10日,总统与副总统的继任规则 
       第26个,1971年7月1日,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 
       第27个,1992年5月7日,规定议员薪酬改动后的生效时刻【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修正案】

 

有意思的是,第23个修正案规定了一个特区的选举办法,这对现下的香港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可是,无论是“对话”的这一方或那一方,都没有提及——足见大家都热衷于“鸡同鸭讲”,谁也静不下心来思考民主的真谛。

posted @ 2014-10-23 11:36 Thursday sslab 阅读(709) 评论(0)

我曾经很喜欢吃花生酱,凡有采购任务到麦德龙,就买一大瓶(1000克)。玩着电脑,嘴里没味了,就去找块点心,抹上厚厚一层花生酱,杀馋兼激发文思。后来发现,花生酱含有大量的油脂,并且使用了很多食品化学的加工手段。我通过艰苦的忌口,脂肪肝没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了巩固这个好的苗头,我果断拒绝了花生酱的诱惑。

 

我曾经也喜好掼奶油,每逢亲朋中有人过生日,若能施加影响,总要引导他们到红宝石等名店去订生日蛋糕。寿宴结束后,会装上一大块带回来,分几天享受上边的奶油浇花。自从确诊了糖尿病,几经挣扎,终于理性占了上风,这一份口福也被迫放弃了。非但不打包,席上的生日蛋糕也改成夫人和我分享一份:她吃奶油,我吃蛋糕底板……

 

前几日,突然思念花生酱,于是立刻动手DIY:找出一包花生,在微波炉里烤熟,然后粉碎。由于普通料理机的力道有限,打出的是较粗的花生粉。这离“酱”的形态也太远了耶,于是想到了“杜做”(土制也)掼奶油:在不锈钢杯里放入60克牛奶、30克黄油和3片代糖片,略加热,使黄油融化。再用手持式料理机间歇搅打5分钟。由于配方和工艺都不正规,因此“反应生成物”没有起泡,只是半杯糊状物。加入刚磨好的花生粉,搅成“沙粒型”的“奶油花生酱”,解馋佐酒,倒也颇为杀瘾。

posted @ 2014-10-22 21:11 Wednesday sslab 阅读(762) 评论(0)

网上有一篇《上海市消防安全专家来培训,段子比郭德纲还多》的帖子,据说《新民晚报》记者还专程造访了上海市消防局的专家求证。我读了很感慨:单靠“说”,能把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讲得这么好玩,这殊不容易,我们常说的功力,就体现在这里!这位演讲者,凭他的口才,做一个金牌销售员是绰绰有余的。以下分析我所欣赏的几条——
1,今天讲三点,首先是如何逃生/没来听的同事以后就只能靠运气了【为什么中间用斜杠隔开?下面会讲到】。

 

2,火灾发生了要快逃/有谁因为跟公司感情深选择不逃的吗?没有?很好。

 

6,丝袜非常可怕,被烧了会和表皮紧紧粘连,只能把皮肉全部割了扔掉,所以火灾时女同志记得第一时间脱丝袜/男同志平时也要克制自己的特殊爱好。

 

9,你们知道吗,云梯最高只能到13层/所以啊,今天谁没来的又住低层,你们去和她换一下房子住。
P.S.
这条是信口开河。专家证实:『上海的云梯车大多超过50米,最高的达到99米。』

 

10,逃生的时候怎么跑,大家一起跑还是自己跑?要不要叫上领导/很好,我看到有人摇头。

 

11,楼梯里起火叫烟囱效应,人是不可能从起火的楼梯里活着逃出来的/圣诞老人可以。
P.S.
这条存疑。直筒的空腔才有烟囱效应,比如电梯井。

 

文中最末3条,有广告和形象推广之嫌。受访的专家说:『他特别提到要两三百块,还让人不要嫌贵,并指明要去实体店买。这个培训专家很明显带着推销水基灭火器的任务。』我同意这一判断。只不过此君的推销寓“推”于教、寓教于乐,不像叫卖“八星八箭”的侯总那样声嘶力竭,所以一般受众不大注意到其中残忍血腥的私货。

 

这些对我而言是叵耐的东西,就是拿死人和伤者出噱头——计有第3、第5、第7、第12、第16、第18,共6条,占全篇的三分之一——全文说事的也就是18条。多年前,日本的一家保险公司拿空难罹祸者的惨烈图片出来为航空保险做广告,引起有识之士的批评。至少在厚道长者的意识中,这种“吃死人不吐骨头”的推销手段是缺德的。

 

最后,总结本文主要的幽默制造方法。在上列较精彩的6条中,把斜杠前的话看作老师在讲课;那么斜杠后边的,就像学生在接嘴。所谓接嘴,就是说话人的话音未落,另一人就紧跟着轻声咕半句,或附和或反诘,务必竭尽滑稽之能事,以求卖弄自己的“嘴讲来得”。某个玩幽默的名人(大概是冯导吧,我记不真切了)说自己的功力就来源于儿时上课的接嘴。

 

接嘴现已成为阅读类幽默(不是相声)的重要创作手段。试举几例——
1,生物老师提问:“父母都不患这种遗传病,孩子却患病,那么最有可能发生了什么?”标准答案是“基因突变”,但后排阴暗角落响起低沉的男声:“外遇!”

 

2,语文老师说:其实黄鼠狼是不吃鸡的。曾经把一只鸡和黄鼠狼关在一起,第二天你们猜怎么啦?后排阴暗角落传来一句:“鸡怀孕了!”

 

3,校长作思想报告:“……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后排阴暗角落:“我是中国人民!”

 

4,地理老师讲某个棉花产地,抒情地说:“一到秋天,遍地都是白~花花的……”后排阴暗角落:“银子!”

 

5,老师说:“老板就是老板着脸,老婆就是老婆婆妈妈,老伴就是老陪伴着你……”后排阴暗角落:“老师就是老湿的……”

 

6,@贺江兵 :真事:昨天某全国重点高中校庆,北大、清华大学、211的招生办主任都去了,清华大学的招生办主任讲话很长,讲了六点,最后他想跟高中生们互动下,他说:我们清华近年培养了三百名高官,你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吗?台下数千学生齐声高呼:“贪!”(20141002)

posted @ 2014-10-21 15:42 Tuesday sslab 阅读(578) 评论(0)

之所以敢取这个吓煞人的题目,是因为以下要介绍的食物是我独创,没有列在中国人的食谱之中,外国人自然更不会涉险——因其比皮蛋难看多了,而皮蛋是外国人认定的可怕中国食品的第一名——故而有此断言。

 

夫人择蕹菜。这蕹菜大概有不同的品种(也有可能在不同成熟期上市),致使有的适宜吃绿叶、有的以食嫩茎为佳——我曾在筵席上吃到讨口彩的“通菜”,就是清炒蕹菜茎。最近我家买到的蕹菜,则都是肥叶老茎。夫人摘下叶子,准备把不能吃的“梗”全部扔掉。我在旁看着觉得可惜,就说不如“送给我”,我来研究新菜品。

 

长茎切成2寸长的段,用一只大碗盛起,加半茶匙盐腌好,在屋角搁着(不加盖,暴露在空气中)。7至8天后,一碗硬梗变成了黑乎乎、软塌塌的半碗。滗去卤水,清水冲洗一遍,上蒸锅蒸得透熟。浇上香油,趁热上桌,味道着实不差。唯一的欠缺,就是不像“海菜果”那样“臭发鲜”。

 

隔了几天,夫人为了支持我“研发”,同时买了蕹菜和品牌盒装臭豆腐。我先给臭豆腐洗了个澡,再把洗下来的“臭卤”浇到腌制中的蕹菜梗上。又经过七八天,吃上了“改良版”的“蕹菜果”,果然实现了预期的口味效果:又咸、又鲜、又香、又臭(略微),废食材就这样脱胎换骨,变成家庭饭桌上的至味。

 

P.S
不但宁波人爱吃臭货,全国各地都有“逐臭之夫”。比如皖菜就有臭鳜鱼。又如粤菜有五滋(香、松、臭、肥、浓)和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说。关于五滋六味,各家说法相异,我采纳的是新雅粤菜馆的版本。

posted @ 2014-10-17 19:56 Friday sslab 阅读(530) 评论(2)

马云靠着呆男痴女们的开店狂热发家;但网上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很多店铺终年吃白板,无一文钱进帐。于是,淘宝店主们的法宝——价格战,现在有愈演愈烈之感。我因闲得出蛆,一旦起意要添置某样东西,就翻江倒海地淘。不怕耗费时间,务求把锱铢必较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近日买了几件拾遗补缺的小物品,都便宜到“煞根”。闲来无事,晒晒它们不可思议的低价——
1,16A明装插座(墙上不必开洞),前已记叙过,此处不展开。售价3.9元包邮。

 

2,佳能58mm镜头盖,山寨货,传统式样(两侧捏开),做工不毛糙,与我的镜头甚配。售价8元包邮。

 

3,佳能58mm镜头盖(中间捏开),山寨货,配防丢绳。售价5元包邮。标价后边紧接一句话:“店家哭了”。

 

4,不锈钢表带,三折式,为一块大兴表配的。奥地利·海奕施上海专卖店出售,售价每条5元。

posted @ 2014-10-16 15:25 Thursday sslab 阅读(527) 评论(0)

【题解】一,这篇不是软文,而是我人到晚年的一次顿悟。二,“余生”不是“余生也晚”的余生,而是指剩下的岁月。

 

我在《遂昌休养记》中讲到自己炒制新茶的轶事。回家后,把那一袋土茶密封在茶叶罐中,许久没有泡饮。前几天,自配的药茶用完。青黄不接之际,想到了那“私家茶”,便冲了一杯。在开罐之时,已然大惊大奇:经过几个月的贮存,这茶竟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说“浓郁”,是因为它比掺入香料的茶或酒还香得多!泡开后,香氛依然氤氲透骨……

 

后书先说:我在查“松阳茶”时,发现标准的称呼法是“松阳香茶”,足见香茶之名实早有定论,不是我敝“茶”自珍!

 

我顿时兴起,决定买几种遂昌茶叶回来品尝。鉴于我们是在大柘镇上买的鲜茶叶,所以先搜索“大柘茶”。但全网只有一家杭州的店铺在卖,显然不正宗。转而寻找“遂昌茶”,找到了两家卖土茶的店主,标称“明前农家土茶”、“产地平均海拔820米以上”,于是各买了半斤试味。夫人和我品评过以后,一致的意见是:平心而论,买来的两种茶叶都还算香,但比起我自炒的“霉干菜”,明显差了一大截。

 

鉴于遂昌茶叶都在松阳集散。明年春季我将找两家松阳的店铺,依旧挑低档茶买,再试试。买低档茶的理由是:我自炒的“末遍”(晚春最后一次采茶)茶叶都这么香,可见香茶的关键是品种,而不在于叶子老嫩或炒制工艺。当然,更可靠的办法是明春再光顾一次大柘镇,见到有人炒茶就买几斤;如果没有,就买她十廿斤鲜茶叶自己炒(5斤可炒制1斤成品)——不是说笑,真和夫人探讨过这个可能性。

posted @ 2014-10-15 16:19 Wednesday sslab 阅读(548) 评论(2)

首先说明:我到过北方一些地方后,再也不说“炒蛋”了,一直用“摊蛋”来指代这只菜。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炒蛋用急火,得到的是云朵状的嫩蛋块,而摊蛋用文火,做出的是一整块蛋饼。

 

夫人与张杰叙旧,说起有一次在六合的(这里一定要加个“的”字,否则会误读成上海“六合路”)路边店里吃的槐花炒蛋,直说好吃。我对这事已遗忘,那菜的滋味也印象全无。心有缺憾,因此上网搜索“槐花”。经营这稀罕物的店铺倒还不少,但都把它当作药材、饮品或滋补品在卖;我输入“槐花炒蛋”,就只剩下5家了。选了一家声明“未加工过”的商号,买了半斤,预备炒好后请夫人品评,看有没有当年那个味儿。

 

买来的槐花是干货,需要先做一些处理,然后下锅——
1,取出15克左右干花,拣去细梗残叶(这些我都不扔掉,掺入药茶里),盛进大碗中,用清水快速漂洗一遍,再注入滚水浸泡1分钟,滗去余水待用(滗出的水我用来煎药茶)。

 

2,敲入鸡蛋3至4只,加入烧半只菜的盐,打匀。我以前摊蛋不曾用过苏打粉,没有经验,故此处不予介绍。

 

3,电磁炉专用煎锅(便于调温)中放入适量的食油,开小到中火,把蛋浆煎成里边嫩而松、两面略呈老黄的蛋饼,便可装盆。

 

夫人鉴定后,认可就是这个味道。然而同一切新奇食品一样,后续无论怎么用心烹调,都达不到第一次品尝时产生的那种享受感——即便那是在路边店吃到的。

posted @ 2014-10-14 20:39 Tuesday sslab 阅读(538) 评论(0)

@胡XX:『国共内战开始时,国军430万,共军120万,装备差距更大。但战争进程快的【按,白字,应为“得”】让共党都不敢相信,他们原以为至少要打7、8年。对于国军能在极短时间被俘几万人,国统区有人愤怒地说:就是几万只猪,要抓住也不可能这么快。唯一的解释是:当时的国民党完全失去了人心。世异时移,愿中华大地永不再战。』

 

【我评】倒推历史,说易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是,记住成王败寇,顺杆爬就很圆融;难的是,人家“用侬呃拳头杵侬呃嘴”(侬呃:你的。杵,音如沪语“族”,暂系一“杵”字),你怎处?比如我斗胆问一声:远的不说,就讲满清入关吧。晚明固然完全失去了人心,清军的罪行更是令人发指——扬州十日,『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剃发易服,『上千万人因为拒绝剃发而被满清政府残杀』……这个残暴的族类此后又统治中国长达267年,难道它还没有“完全失去了人心”吗?!

posted @ 2014-10-14 8:21 Tuesday sslab 阅读(492) 评论(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