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我在参加老牛公司的庆典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针对CEO写了一篇策论,又拟就一篇与职工漫谈的发言稿。不过最后都没有用上。鉴于这些文字都是我思维的结晶,不忍浪费了,所以贴在这里。

                                                                                           Ⅰ.面对主管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务虚。要在两个问题上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一.确立民艺产业化的思想——眼光要放开
我于2007年与金龙老弟商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文化研究项目的产业化延伸》。他认为我的思想超前。10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文化人都在趟产业化之路,所以这个大前提已经不再需要重申了。

现在的要务是让所有员工,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把文化产业化理念引入本部门的具体工作中,从而形成和确立民艺产业化的思想。

二.构筑一种盈利模式——思维要发散
当务之急是,着意开创并走通一条民艺自救-壮大-繁荣的路子,从而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强。“永远做偶像”是一种理想境界,至少在事业开展的初期,更多的是需要盘算怎样“平地抠饼”。

我家附近有东北人开了一家商行,居然还在采用预售、会员制等商业模式。结果很快就门可罗雀了。

在民艺市场上也有着同样的问题。@侯杨方说:『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以老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地卖着从义乌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这条街在北京叫作南锣鼓巷,在上海叫田子坊,在杭州叫河坊街,在黄山叫屯溪老街,在南京叫夫子庙,在扬州叫东关街,在成都叫宽窄巷子,在厦门叫鼓浪屿,在武汉叫户部巷,在西安叫回民街,在重庆叫磁器口,在桂林那条街叫西街,在青岛叫劈柴院,在天津叫古文化街,在长沙叫火宫殿,在拉萨叫八角街,在丽江叫做丽江古城……』

所以,怎样改进宣传导向,使得民艺从业者在市场上改弦更张,把生意做开、做常,是接下来的首要目标。

此外,本公司还可以借纪录片的宣传广告作用,择优介入某些民艺产品的市场开拓,从而使自己新增一个经济实体。

三.提拔一批子弟兵骨干——标准要单一
指望外来的和尚念好本地的经,殷切的期望往往是要落空的。过去我管理学年论文的做法是让各人提出论文选题,选定、认可其中的三分之一;让已经建立的题目的提出者作为第一作者;然后,由TA招聘2至4名合作者;论文完成后,按写作质量给予相应的评分;对第一作者的评分,则比论文等级高出一档。

在团队管理中若推行类似的规则,那么在两三个项目实施后,就不难物色到出类拔萃的中层干部了。
                                               
                                                                                             Ⅱ.向员工的漫谈
金龙老弟命我谈谈文化与市场化;我说题目太大,就谈论你们现在的事业——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吧。我对这题目没有专门的研究,就站在一个理性的、小康的消费者之立场上,把平日零星思索形成的心得断片集合起来,做成一篇引玉的“砖”,促成大家一起研讨这个题目,并澄清一些观念上的谬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同心合力的团队去实施;我是一介书生,没有经营知识和经验,具体的事情不会做;我力所能及的,只是宣传鼓动方面的工作。

我观察、思考民艺产业化的问题,兼具三种身份:一是有一定批判精神的文人;二是一个生活践行者——“生活家”是我晚年的人生目标,但差得太远,不敢自居;三是我曾经的专业方向之一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走向的观察。

我说话、写文所表达的全部基于我自己的理念,不引用别人的“理论”(是打引号的)。你若觉得我愚者千虑尚有一得,照刘谦的说法:给予5秒钟的掌声。还可以@我,咱们共同继续探讨。

一.民艺依托市场
关于艺术样式,西方有许多说法,比如把诗歌也算作一种艺术门类;一般公认的,有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后来电影成长为一种强大的综合艺术,人们承认了它的地位,称之为“第七艺术”。再后来,具备多媒体特征的电视成为了第八艺术。

在1950年代以后的中国,学习苏联,把工艺美术独立出来,列为一个单独的艺术样式。这个观念我是存疑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了民间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门类,虽然地位和身价日渐抬高,但很多工艺品被“艺术”二字所绑架,抛弃了实用的属性,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民间土壤和市场环境,一味攀升进入象牙塔。这一把虚火,把民艺的根子烧掉了。

民艺切记不要因一个“艺”字而沾沾自喜,也不能供在象牙塔里饿得半死不活,要让它们重新冲过市场这一关,焕发第二春。当今天下之势,连文化都要实现市场化,甚至通俗化——像交响乐团唱《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遑论你本来就土生土长的民艺作品了。至少,大多数民间工艺种类依托市场、突出其商品归属,是必然的趋势。

考古成果表明,中国在5千年前已经编织出象牙丝的凉席,其工艺、花纹与现在做得并无很大差别。试想,如果不是那些勇于变革的工匠师傅放下身段,舍弃了象牙抽丝的绝技而尝试用蔺草、芦苇、竹篾、藤皮等材料做出大众化产品,那么最晚到1991年,连富翁也用不上象牙席了——那一年,中国全面禁止了象牙贸易。至于平民,夏天我们就不得不睡在褥子、铺板、炕砖(没有炕席!)、席梦思或尼龙棚上!

金龙老弟在微信中写的三句话,我认为讲得很对:“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贵司全体同仁在弄潮过程中得到的领悟。

二.供品回归产业
事物有很多属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上,需要彰显其不同的属性。比如抗战时期,文学、戏剧、曲艺等,都要突出民族性,要编演《花木兰》、《文天祥》。现在,更强调党性。至于民艺,它一直是相当中性的,实用性、商品性是它最主要的属性。

在电视直销中经常能听到八个字,叫“收藏价值、升值空间”。意思就是说,花了成千上万买一柄折扇、一把茶壶之后,你别扇风、别冲茶;十袭珍藏,把它供起来,有朝一日传给后代,或转给下家……当然这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无可厚非。

但我始终认为,同一个品类,除了高端的供品,也需要有实用价值的商品。举一个例子:几万几十万的美玉有的是,但那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玉有各种特质,重要的特质之一是颜色,我们可以把这一项作为主要诉求。现有一种廉价的墨绿玉料,论公斤出售。此物黝黑无光,貌不惊人;做成镯子也不过是一个“黑圈”,但是,若用手电照射,却能看到通透的绿色,令人怦然心动。于是我就有了一个计较:在手镯内圈上开槽;另定制一种细条蓄电池和发光体,嵌入槽内。平日充电,戴上后至少能点亮24小时,晶莹滴翠、光华闪烁,而售价不到好玉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再比如“一根藤”工艺,地位很尴尬:它不是收藏品,但也不实用——一扇窗上的盘花由几百截小料手工制作、镶拼,费工费时,日久必定开裂。除了古建筑修葺和富翁造别墅,想不出谁会青睐它。其实,只要售价合适,有条件有品味的家庭拿来做古典式装潢,肯定别致。那么怎样把售价降到普通人家也用得起的程度呢?很简单:大块木板加数控铣床,又高效又美观又牢固!到了那个境界,徒弟的产量成千倍地超过师傅;而师傅的心思只需放在打样上!

三.市场重新细分
营销学教导供给方要细分市场,也就是中国人讲的“百货中百客”;但是在网络经济领域,你们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百客”中有很重要的一大块,那些有情怀、有钱、有消费冲动的老年人,竟然被排除在外!我的做转口贸易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规划市场时,是把60岁以上的人群直接忽视的——都是急功近利,都想赚快钱,谁也不愿意从扭转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去一步一步地培育市场!

具体到民艺作品,由于乏人问津,大多数技艺连产品也称不上,别说是市场了。即便你真是艺术品,也必须卖得出去才能谈“价”;否则只不过是敝帚自珍,把压在自己手里的东西视作无价之宝。以这个认识为前提,我们拍民艺的纪录片也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预定的销售对象。当然,这其中牵涉到一个经营宏旨的大问题:我们拍片主要为了什么?这是需要你们内部研讨的,我不宜置喙,所以就谈到这个份上。

举个例子:假如我来拍一部关于制茶的片子,我不会泛泛而谈,而要针对老年群体,做一部《红黄绿白黑》,把五大茶系的妙处一网打尽,加以分析、比较。最后获得的效果,就是不管那些老茶客以前喝什么茶,看了我的片子,立马想把这五种茶都买齐,一一试味和品鉴……好,片子放完,急不可耐地打开我们的《商品系统图例》,看到“五色茗茶套装”,“静荷牌”的,当即下单!

四.专注系统供给
在消费领域,我一贯宣传配套成龙的重要性——你提出一项功能要求,再根据这个要求开列所需的软硬件条件,然后就遴选满足我的条件的产品构成系统。要做到一部片子后便紧跟着一条产业链。

我玩3D影像,就体现了这个方针:我们sslab要涉足立体照片和立体视频,就针对3D图片和图像的拍摄、存储、传输、播放、显示诸环节,一一加以考核,选购适用的硬件设备,创造够用的软件环境,终于组成好用的两套系统(普及和中档)。不但各自能够拍摄和观赏立体影像,还可以通过云盘在异国之间交换大规格的3D文件。可以断言,放眼全世界,也未必有几个用户花与我投资额相同的钱就能把3D影像之美体味到如此有整有零的地步。

顺便说一个延伸的命题:正由于厂商忽视了系统供应这一要诀(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包括过去一直倡导系统供货的索尼);懂得自己配套的用户又寥寥可数;致使上一波3D影像的浪潮最终没有掀起来。今年,VR产业拉开了序幕,我认为,倘若不解决这个系统配套的大问题,VR同样落个起大早赶晚集的下场,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系统供给是“供给侧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人命我做一篇《临海三日游》的规划,我不打格楞就能完篇。为什么?因为上次金龙老弟送我回去,在道别时我就说:这几天你对我的接待,让我享受了一次高规格的“三日游”。我们来整理一下——
       1.长城+天台宗渊源;
       2.古渡+鉴真故事(要具体到哪几级台阶);
       3.清、新、精的菜肴点心,尤其海货;
       4.地产饮品或酒或茶水;
       5.应时水果品鉴;
       6.等日出,阴天则早茶+纪录片,下山后逛早市;
       7.第二晚营火烧烤(第一晚早睡);
       8.吃、喝、走、看、摸(摸奖)、带(买回家)、买,要齐全。

说回到茶叶,以上谈的茶叶套装,是最小层级的,它归属于文房系列。文房系列里还有什么?多的是啦:多宝格、书桌、笔墨纸砚、瑶琴围棋、茶具茶叶、养生补脑药,乃至于带有触摸屏的棋桌……此外还要“文房清玩”(又叫文房清供)系列,比如把玩件、警器(公平杯、金声玉振)、水族箱……

那天在国清寺,金龙老弟和我又议了一个“礼佛系列”。最后谈到,只要你买一个基本套装,我就赠送一部专门摄制的录像,教你怎样行各种礼。

五.树立单一品牌
要组织货源自己经营,还要有自己的单一品牌。如若不然,你就只是一个介绍人,帮制造商吆喝卖货。刚才说过,我看“静荷”二字就很有亲和力么。

六.确定主诉求点
诉求点,或曰闪光点、兴奋点、卖点。最近,有一篇推介某笔记本电脑的软文,这样说:『表链式转轴是该机的显著标记,也是高贵象征。表链式转轴造型拉风……注定了该机必然定位高端。』观察一台笔记本,把目光集中在它的铰链上,一惊一乍地滥加赞美,这就是没有抓住主诉求点的例子。

讲中国菜的成系列纪录片汗牛充栋,在诉求上几乎都是一个路数:都是说食材十分难得、工序不厌其烦、火候殊难拿捏……而最最重要的卖点——口味,却语焉不详。我在外地吃到的各地名菜,大都名不副实:有的肥甘,有的寡味,或极端,或怪异……其实,让一道菜常吃还能觉得好吃,那才是饮食产品的基本诉求点——偶尔吃一次老挝菜,你也觉得好吃,那不作数的。

曾经有人同我商讨怎样开设美食节目,我回答:做一个《倒呒啥》杂志类生活节目,下开《还可以吃吃》栏目——到了像我这种年龄,你把不起眼的东西吹嘘得像花儿似的,他只会暗暗贬斥你少见多怪。见过、用过、吃过的人,说话是这样的口气:“这样物事倒呒啥”——倒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挑剔的。讲到某酒店某菜肴,带着一丝怀旧感,说一声:“还可以吃吃”——与六十年前初次品尝时的味道相比,还下得了口。

我在临海紫阳街上看到杆店铺开发旅游品“称心如意”,觉得大有可为——柳州的小棺材尚且卖得那么好,这种寓意深刻的精品秤必定会有广阔市场的。接下去的课题,就是要你们帮这个产品大力宣传,把这四个字的文章做足;通过信息渠道传播出去,无远弗届;接着,就是网购跟上。也许要不了多久,临海又增加了一样享誉世界的民艺精品。

七.强化理性诉求
要针对不同的的潜在客源,采取不同的诉求方式。对普通消费者,或许疲劳轰炸就能起作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前几年都会表演一个动作【科】,什么呀?脑白金!那广告片子淘汰了好几个创意,有的还是外国公司的。为什么?就因为它能打动某个层次的消费者的心。但是,对于知性对象,还应以理服人,分析它好在哪里、为什么特别适合你:不能一味地歌颂“就是好啊,就是好”。
  
据说贵司的职工中间正在流行冬瓜茶,我就来回忆一段冬瓜茶的情节:新加坡电视剧里,生产冬瓜茶的老板要拍一部广告片,创意人员提出了一个有品位、有情调的构思,老板极不满意,还威胁:“你们不能拍,我就找别家公司了!”这时,一个小人物出来救场,即兴发挥:“别急嘛,这个不好,我们还有——天热,大家心急火燎,都涌进店里买饮料,‘我要冬瓜茶’,‘我也要冬瓜茶’、‘我们都要冬瓜茶’、‘冬瓜茶’、‘冬瓜茶’!”老板一听转怒为喜了:“这才对头嘛!你们有这么好的case为什么不拿出来?是不是想拿我一把?”

类似的事例是“太阳神”饮料的广告,跑到香港照旧唱“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香港人一看,“那是给打工仔喝的”,于是扭头就走。

我在第三节中已提到:民艺的纪录片要针对预定的销售对象,有的放矢。这里就包括了诉求方式的选择。在现今的广告中,我最点赞的是莫斯利安。我的贸易界的朋友说:莫斯利安卖什么?卖的是故事。它应该成为一则典范。30秒的广告能达到的效果,十几分钟的纪录片更应该打动一大批受众。

八.传承也要变革
只要有条件,人们都是喜新厌旧的。想想梁羽生、金庸、古龙的一次次求变便可明白。过去我们《音像世界》杂志有个共识:不变是等死,变是作死;与其等死,不如作死。其实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个文化实体的座右铭。

变革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扬弃。扬弃,就不是局限于原有的框架搞“深化”、“细化”,而是要发扬一部分,又舍弃一部分。有个说法叫“坚守一种文化传统”,我认为这需要甄别:传统是不是值得照单全收。

比如日本寿司,大城市里早已使用机械制造;在一些小地方的寿司店,宣扬他们的“文化传统”:鉴于女人的体温比男人的高,所以寿司必须由男人做,从而使得做好的寿司适应口腔温度——这种吹毛求疵的炫耀,你不反感吗?

另一方面是吸收,而且是兼收并蓄。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是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那个模式怎么办?碰到“玻璃天花板”了又怎么办?这时候,跨门类的学习借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杂交”有时会产生独特的优势。韩国女子为什么比朝鲜的漂亮?有人说因为韩国的整容业发达,不对的!研究表明,混血儿的第二、第三代是最漂亮的。

九.创思推动提升
金龙老弟说:“以重设计、创纹样等方式活化艺术形态,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我同意。而且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创思,在提升产品内涵方面下一番功夫。

创思是我建立的一个概念,它是对旧体系的发展、突破,乃至颠覆。要建立研究所,把心怀大志而又熬不出头的小匠人请进来,帮他们建立工作室,给以风险投资,让他们潜心钻研“五改一降”。五改是改变或改善原材料、工具、结构、工艺和造型;一降当然是降成本咯。

还以窗花为例,一人说要铣削“一根藤”,我赞成;又一人说要铣出层叠的富贵牡丹,我也赞成;还要一人说要走“曲木家具”的路线,把木条煮软以后弯曲成型,我更支持;总之一句话:你们八仙过海,拿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来就行。

再举一个饮茶的例子:我曾经写过一篇《余生唯饮松阳茶》,说的是在遂昌自己炒制新茶。回家后,把那一袋土茶密封在茶叶罐中,许久没有泡饮。过后在青黄不接之际,想到了那“私家茶”,便冲了一杯。在开罐之时,已然大惊大奇:经过几个月的贮存,这茶竟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说“浓郁”,是因为它比掺入香料的茶或酒还香得多!泡开后,香氛依然氤氲透骨……后来我查“松阳茶”,发现标准的称呼法是“松阳香茶”,足见香茶之名实早有定论,只是现在已经失传了。如果年轻三十岁,我一定要成立一个“松阳香茶研究室”,探索工艺路线,把当地得天独厚的微生物条件重新利用起来,创制一种独步天下的名茶。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石清虚》,说的是一座案头摆设,是块玲珑剔透的石头,峰峦叠起,秀美异常。每当天将下雨时,石头的每一个细孔中,都有云烟生出。我在这里出一个题目,大家想想怎样巧运创思,把故事中的清供变成一件实实在在的商品。

十.理念需要灌注
至此,我们的经营理念已经逐渐成型了。怎么表述?我想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口号:“我们提供给你量力而行的精致生活”。好,这个理念首先要在我们内部弘扬。为此有重要几件事要做——

首先,展开一场广泛深入的大讨论,统一思想和行动。在此基础上,大家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着手把你们的事业做强。

然后,要对候选的合作者宣传你们的理念;谁接受,我与谁合作,“有钱大家赚”的号召才可能变为现实。

还有,将来创办的传艺培训,也要让这个理念和一系列的举措深入学员的灵魂深处。

最后,要让它深入我的诉求对象(也就是推销对象)的内心。

十一.双一一〇准则
“双一一〇”也是我建立的概念。我提倡,做一切事情,都应该以百分之一百十的努力,争取百分之一百十的效果。我注意到诸位构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团队——我提到了《红顶商人》,那么第二天就已碰撞受理研读了。这样的团队,是注定要做大事的;所以我期待着你们创造出新的辉煌,成为业界翘楚!
posted @ 2016-10-25 12:02 Tuesday sslab 阅读(467) 评论(0)
若论通行的文章格式(有“文格”一词,鲁迅就用过;但那毕竟生僻,很多人不懂,有的还以为鲁迅提前几十年预言了十年浩劫^_^故而我用了它的上一级的词语),严格来说,这一篇算不上游记,只是一段遭遇的流水记录而已。

老牛邀请我和夫人去参加他们公司的一个庆典,并为我们预订了火车票。我因夫人没游过临海,就盘算着活动结束后陪她到天台和台州转转。

过安检,X光员(女)告诉复检员(女)几个字,大约是“包里有刀”之类。复检员要开包查看。我包里有一把美工刀——我每次坐火车都会带几本《电脑报》,读到需要扫描的页面就用美工刀裁下来。美工刀是别在报纸上的,所以我和她都一眼看到这一把。她坚持不能放行,我只得卸下刀片了事。

回家前整理行李,忽然发现“杂物袋”(我分类归置的,还有“药袋”、“电脑附件袋”等)的底部居然还有一把带自锁的折叠刀,那是我“别驾”(别人驾驶)旅行时要带的,这次忘记剔出了。也是X光员交待得过于简单了,使得美工刀用自己的牺牲搭救了这一把违禁品,算是赵氏孤儿故事的重演吧。遂连呼侥幸!

我们在两台机器上取票,分别看到屏幕显示,不约而同地呆住了:显示的目的地是南京!我冷静一下头脑,回想起老牛前天的微信显示他在南京。由此认定“临海”云云只是我想当然耳。又鉴于订票员不会无缘无故地把我们发配到南京,就压抑下打电话确认的冲动,径直登车,以免露怯。

票订的是商务座,夫人很满意。
1.jpg

“列姐”来送饮料,夫人替我要了苏打水,“姐”打招呼:“推车上没有,等一会上货后再送来。”后来果然没有“放生”。

我留意显示屏信息,看到列车的最高时速是308km/h。一分价钱一分货啊:当年我们为了节约,专乘绿皮车,24元,全程要坐5个多小时;现在最快的车次1小时13分即可抵达(不是我们这趟车)。

老牛和许义来迎迓,入住酒店,不提。酒店是5星级格局,夫人也很满意。她随即在微信上发照片,月妈评价:“像领导出访”
2.jpg3.jpg

进客房,第一印象是:电视屏幕上打出的欢迎对象不是我。令人英雄气短!
4.jpg

这家“新华传媒粤海国际大酒店”,自诩是『按照国家星评五星级标准全资兴建』,但小毛病不少:
       1.踏出电梯就闻到走廊里的烟味;房间里烟味更重,我们只得把窗户大开,又开了送风,后来一直开过夜。最严重的是餐厅的包间,“宿烟”加上新呼出的,基本上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
       2.夫人要一客云吞面,打送餐电话没人接。坚定不移地拨号,起码半小时以后才打通。
       3.USB电源供给的电流过小,以至于PAD长时间充不满。
       4.Wi-Fi的带宽不敢恭维。在微信上打开一张照片大约需要2秒钟。后来,网络电视又卡壳了,跳出告示:[网络繁忙,请您稍候]。
5.jpg
       5.台盆的水龙头装歪了。
6.jpg

这次庆典是为一个“Hi手艺”纪录片栏目上线举行签约仪式。纪录片的宗旨是为了弘扬“匠人精神”。说实话我对此不抱厚望——虽说制作者从本质上领悟到了中外劳动者工作态度的差别,但正如伟大舵手所断言的:“改也难”。
7.jpg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贵宾室的显示屏

不说扫兴的了。这次听从张杰的建议,带了小型电烧锅和新鲜饭团。酒阑席散,回房后夜里10点钟泡粥喝,榨菜过过,邪气适意。

还有两件事值得记录:一是头一次注意到:盥洗室的化妆灯很明亮,直透过头发,照到头皮,看镜中的自己,这才知道头发已是何等稀疏。

二是夫人在场面上很“充得出”(不露怯也)。这家酒店的电梯,上到10层以上是要刷房卡的;有一次我们两人在外面,她先回房,忘了向我索要房卡,她也没有大惊小怪;正巧在她前头进电梯的一位客人挥舞着房卡求教怎样刷,她就趁势拿过对方的房卡现身说法,收一石二鸟之功^_^

*     *     *

次日上午,礼成。夫人和我想出去找车,将溧水作为下一站。许义热情地留饭,并说饭后开车送我们过去。于是客随主便。
8.jpg9.jpg

既达溧水的母校(他们二人的),要找的东冬老师上课去了。其余熟识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我们去街上拜访当时关系最融洽的两对夫妻。杂货店老板娘依旧不显老,人也还是那样热络。从她那里得知超市老板被人骗了(承包人“跑路”,那厮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而今一落千丈。我们不想再去扰乱那夫妇俩的心绪,因此过其门而不入。

本有住一宿的打算,但了解到校内的招待所早就撤销,老人马也已劳燕分飞;我们商量说:还是回家吧。于是通过昔日的一位汪主任向校车驾驶员说项,搭车到中华门。然后去南京站,坐高铁回沪。
posted @ 2016-10-22 15:42 Saturday sslab 阅读(578) 评论(1)
网上有一篇帖子《普通游客和摄影师拍的照片,差距也太大了……》。编辑转载于下,略加简评——
       『BusinessInsider网站收集了部分Instagram上的照片,做了对比。
       1.jpg
1.摄影师:意大利海岸边的小镇,丰富的色彩和吸引力      普通人:这就是个小镇
【我评】B的颜色应该更接近眼睛看到的(我没有亲见,不敢说死)。A之所以色彩丰富,估计是用了特种型号的胶片(光学相机)或特定的拍摄模式(数码相机)。
       2.jpg
2.摄影师:亚利桑那州沙漠的傍晚,满天星辰                     普通人:有很多沙,是傍晚
【我评】从A的星轨重叠这一特征分析,应该是采用了“叠加法星轨”的拍摄技术,这需要在后期将几十张照片叠加在一起。
       3.jpg
3.摄影师:迷路的马丘比丘,看上去有很多故事                 普通人:废墟,到此一游
【我评】A的拍摄器材具备极高的宽容度,这是普通相机(无论胶片或感光器件)所没有的。
       4.jpg
4.摄影师:冰岛蓝色泻湖,仙境啊                                       普通人:意境基本上没有了
【我评】B若也拿高档器材拍出来,足可以评价为与A各擅胜场。
       5.jpg
5.摄影师:贝鲁特,耐心等到了两只骆驼,照片加分      普通人:直接被后面的游客抢镜
【我评】“等骆驼”是摄影的基本素养,普通拍照者也可以培养的。
       6.jpg
6.摄影师:法国埃菲尔铁塔,哇,壮观华丽                       普通人:这就是个铁塔
【我评】A得益于创思+得心应手的器材。
       7.jpg
7.摄影师:毛里求斯的这个瀑布,感觉会飞出神龙              普通人:感觉有很多蝙蝠
【我评】守候光线,也是摄影的基本素养。普通拍照者即使有这个意识也没那个时间。
       8.jpg
8.摄影师:印度泰姬陵,华丽并充满历史底蕴                     普通人:也就那样吧
【我评】A刻意求工过头了,变成一幅装饰画或唐卡。B自然而有生意,尤其云彩用得极好,令人记起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9.jpg
 9.摄影师:德国加布伦茨的浪漫场景                              普通人:你应该也拍过这种照片
【我评】B因器材的解像率和宽容度不足,使得主体淹没在背景中。
       10.jpg
10.摄影师:蓝色海浪,白色浪花,悉尼的海滩令人向往   普通人:这种地方多了去了
【我评】我倡导“四要素”:一定距离之外、一定角度之下、一定清晰范围之内、一定的时刻之间。A做到了,B没有。
       11.jpg
11.摄影师:塞尔维亚的西班牙广场,阳光,船只               普通人:怎么感觉像废弃的地方……
【我评】同样的,A得益于创思+得心应手的器材。』

【综述】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个“比”的思路很好。透过对比,确实能凸显摄影师的很多优点。像5A、6A、11A,都有相当程度的艺术创思——毕竟TA们是专业的,推陈出新是其本职。

但是,现在这样比法,却又显得有点卑鄙——比了“人”,却没有比器材。拿普通相机与专业相机比,前者在解像率、宽容度、色饱和度等指标上望尘莫及,明显“输在起跑线上”!业余组中有几张(比如4B、11B),在可看性上的差距并没有“望尘莫及”那么大。

还有,照相机不但有性能的差别,还有功能有无的问题。专业组的大多数照片不是标准镜头拍的:1A、2A、7A、9A、10A用的是长焦镜,而6A、11A用了大广角镜头。拿来与数码相机或者手机较劲,颇有点不好意思。

不同于摄影师的精雕细琢,我们都是即兴拍照;所以有些技术原则只有我们这些外行用得着。比如“胶片机宁可过曝、数码机要选欠曝”。但是,有一条法则是大家都须遵守的:为了不错失精彩元素,当场稍微扩大一点拍摄范围,回去再慢慢裁剪——在我的体系中,裁剪是合法的,是艺术创造的手段之一。像4B,就有裁剪空间。    

总之,撇开器材高低这个因素不论,业余与专业的差距并没有原编者想让我们相信的那么大,也就是一张窗户纸之隔——当然咯,好器材还要好手来用,不是一操起“无敌兔”就能自然而然地升格为“师”或者“家”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有那个功能等在那儿(比如广角镜头),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来试用。
posted @ 2016-10-14 8:28 Friday sslab 阅读(827) 评论(2)
10月5日,上海宜家家居在商场餐饮区门口张贴了一份《告顾客书》,指称『在商场餐厅内出现了一个非法的相亲群体,这个群体占用了宜家餐厅舒适的就餐环境,长时间占用座位,自带食品及茶水,大声喧闹,随地吐痰,吵架及斗殴,对其他顾客和我们的员工做出不尊重甚至暴力行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宜家餐厅的正常运营和广大顾客正常用餐。经历了多次的劝阻,这些群体也拒绝改善和配合。』

几年前听说一帮人在宜家蹭免费咖啡,因其非我族类,除了鄙夷,也没有更多在意。昨天读到宜家声明,方知这伙渣滓演变成了相亲团体,这不禁使我哑然失笑:宜家,宜室宜家,与相亲、恋爱、结婚这等好事,是多么的贴对陆家浜。反观这群迹近丐帮、每天买10元钱的面包占一副座头的男女,除了ta们自相自亲,哪个正常人会看中其中的一个?

须知相比于宜家琳琅满目的家居用品,ta们就是一堆实至名归的破烂“家生”(沪语,指家具,但这词此前是指人的),ta们若相亲成功,岂不应了上海人的一句俚语:“坏扫帚配破畚箕”?!

有朋友不解:『以前曾经看到有老人因孤独,每天来回坐公交车。但那些人里有人在宜家好多年,除了蹭咖啡,真的是相亲吗?』我答道:“舆论都这么说,但我不厚道地猜测:估计另有隐情,不排除肮脏交易的可能性——顶着偌大的精神压力行这般“败道相”(宁波话)的事,正常相亲的人做得出吗?”

为此想对宜家提个建议:一不做二不休  索性开办婚庆筵席,把那帮人彻底拒之门外……

P.S.
我看赖在棋牌室、地铁站、宜家消磨生命的老年人,多少有点精神疾患(偏执之类)。从某个角度来讲,也够可怜的。我始终有个想法:借慈善之力兴办老年宫、老科站,让老年人真正达到有所依、有所乐、有所为的境界。在现今中国,这是非常需要的;但只要郭MM的干爹之流还像这些老家伙一样霸着座,那又是根本办不到的……

朋友说:『很好的想法,必需有场地。可以借着政府的力量,目前深圳开始重视养老服务,不知上海如何?』我答道:“在中国,重视、落实云云,往往是在纸上、嘴上,我从不指望。”
posted @ 2016-10-13 14:33 Thursday sslab 阅读(588) 评论(0)
我的东芝笔记本,买来时就是学生机级别,性能平庸;另一方面,它又是我用过的最称手、最可靠的一台。日前闲来无事发呆沉思,脑筋转到了它头上——内存已增大,能不能把CPU也升一档呢?

首先查可行性,知本机使用的是AMD的双核APU,型号A4-3300M。它采用micro PGA封装方式,亦即可拆卸的(不是焊在主板上的BGA封装)。又查得淘宝中有一片A8-3520M,四核的,店主说完全可以替代A4。

然后查能不能直接换——不需要设置甚至刷新什么什么的。结果很失望:搜索了两天,没人愿开金口说一句能或者不能。

考虑到A8处理器只售100元(连邮),即使升级失败也不至于痛心疾首,就决定赌一把。接下来在网上(包括AMD吧)寻觅东芝L700D(我的笔记本的型号)的APU更换教程(而不是单单的拆机清灰教程),再一次扑空!

我曾经拆解过两台笔记本,都因无从下手而半途止步;所以对于“自学成才”换处理器,我连半点信心也树立不起来。既如此,那就等着呗。没准那天无意中发现了管用的教程,再上手也不迟。

一计不成,退而求其次——想到超频了。我DIY电脑将近三十年,知道AMD是把处理器超频作为一大亮点而默许的。一查,果然找到了AMD官方发布的OverDrive。下载安装,不忙试用,先清除搭顺风车而来的几个臭名昭著的软件要紧!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运行[自动超频]。一按[开始],竟然死机了。硬关机,再重新开机,似乎没有什么后遗症。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这次倒是很顺利:倍频从9.5、10.0……步进往上提升;几分钟后,自动定在11.5倍——主频从1.9GHz升为2296MHz。重启,[应用设置],一切正常。为防止过热,把寒露那天撤下的冷却风扇重新垫起来。

在超频过程中,曾点选了[电压提升],结果1分钟不到,就发出告警:[CPU温度超过81℃]。吓得我连忙把它改回来,再从头开始。

用“鲁大师”检测,综合性能从24408飙升到29898,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二强!按照我的考机标准,打开20个大网页,资源消耗不高于72%,CPU温度不高于64℃。

至此,“待处”事宜中又勾掉了一件。往后,潜心收集笔记本换芯资料,争取有朝一日敢于升级处理器……
posted @ 2016-10-12 15:12 Wednesday sslab 阅读(525) 评论(0)
月前,上牙床的瘘管发炎,医生看了一眼就准备预约拔牙时间。我不想拔,就故意夸大血压和血糖指数,让她知难而退,开些消炎药了事。适逢月妈给我们捎来了药物牙膏,就一直进行着保守治疗。

不想拔牙,倒不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的陈词滥调,实在是现在镶牙太贵了。住在静安寺时,弄堂旁边就是牙防所;当时看到镶一颗义齿的费用(中档的)大约是3千多元,盘算着到“将来”决不装满口的假牙——我怕拔牙,比起把一只活生生的牙齿拔下来,更可怕的是一次拔4只!为此给自己定下方针:坏一颗,拔一颗,镶一颗。我也明白邻近的牙拔去后,上一次镶的那颗义齿就报废了;但觉得这样的损失还经受得起。

可是,如今真的到我需要拔牙时,镶一颗义齿的价钱已涨到1万元以上了!我还剩几万元的救命钱,估计全部塞进牙缝还不够……
posted @ 2016-10-8 10:22 Saturday sslab 阅读(604) 评论(4)
我有时为方言注音,需要用到国际音标。因是偶一用之,故而嫌安装专用字库太麻烦。何况,我使用的紫光输入法稳定性本来就差,也怕有喧宾夺主之虞。

曾经在《维基百科》上导出了一张国际音标表,里面的字符可以克隆。但这表是为了讲解国际音标而制,语法信息太多,如『鼻音、爆音、擦音、近音、颤音』之类,选字很是费劲。

刚才需要输入一个æ符号;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反正在表中没找到。查网,最“好”的建议是打一组[ae]替代。正失望之际,忽见一个帖子:『国际音标符号列表(可复制)』,然后就是一连串国际音标符号。

我试了一下,证明确能复制,于是连忙“剥”了一份下来。此君的工作可谓功德无量。为免去各位语言学同好搜索之苦,特转贴于下。诸位可以复制后粘贴于txt文档中。保存时请注意存为Unicode编码。

国际音标符号列表(可复制)
贡献者:“蓥荣荥荧茔”吧主
p b t d ʈ ɖ c ɟ k ɡ q ɢ ʔ m ɱ n ɳ ɲ ŋ ɴ ʙ r ʀ ɾ ɽ ɸ β f v θ ð s z ʃ ʒ ʂ ʐ ç ʝ x ɣ χ ʁ ħ ʕ h ɦ ɬ ɮ ʋ ɹ ɻ j ɰ l ɭ ʎ ʟ ʘ ǀ ǃ ǂ ǁ ɓ ɗ ʄ ɠ ʛ ʼ ʍ w ɥ ɕ ʑ ɧ ʜ ʢ ʡ ɺ ʦ ʣ ʧ ʤ ʨ ʥ i y ɨ ʉ ɯ u ɪ ʏ ʊ e ø ɘ ɵ ɤ o ə ɛ œ ɜ ɞ ʌ ɔ æ ɐ a ɶ ɑ ɒ ˥ ˦ ˧ ˨ ˩ ̩
posted @ 2016-10-4 15:26 Tuesday sslab 阅读(60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