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较曲折的故事。故事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我用惯了的“华宇紫光输入法”很是脆弱,大约每隔一个月就要崩溃一次。我一直怀疑是“谁”欺负了它;首要的嫌疑当然是安全软件喽!来德国没几天,它又坏了一次。一番激动以后,在沈潋的撺掇下,我先卸载了360安全卫士,只让忠实的avast!继续默默效力;然后重装华宇紫光V6.9。今天刚才开机,发现语言栏又受到了破坏,华宇紫光输入法再次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余,先为360安全卫士平反(它很可能是无辜的),将其重新请回。然后,再重装华宇紫光输入法。


重启后发觉,桌面上多了一个名为“360U盘小助手”的对话框。它不但显示各个外接储存器的状态,下边还有“U盘查杀”、“U盘鉴定”和“误删恢复”三个选项。我马上想起:几周前,夫人打开PAD上的拳操音乐时,误删了2段练功18法的口令。沈潋上网寻找误删恢复工具,发现都是收费的。我表示意见:一,家里的拳操专用播放器中,这两个文件是有的,现在不是非要找回不可。二,我弄这两段东西可是费了一番手脚的:先在网上找到这两段视频,使用Total Recorder工具(这软件能截取其他程序输出的声音),录下它们的音轨,才得以大功告成。为了避免麻烦,只好请恩奶克服克服,回家后重新使用播放器就没事了。现在,凭空掉下个“林妹妹”,我当然要试他一试。


试用过程非常简便:指定盘符,它帮你搜索,把以前删除过的,包括“陈年宿古董”的文件名,都列举出来。然后,它会将你指定的文件恢复到指定的盘符中(它提示:为了安全,不要在原来的盘中恢复)。我找回了这两段MP3音乐。由于这几周中多次增删文件,致使其中一段遭到了破坏;而另一段则完好无损。所以,下次再发生此类倒霉事,不必慌张,只要马上调用这个工具,应该是手到擒来的。粗心的电脑玩家这下有福了!


我曾经找过不下十款软件试验误删恢复功能。结果是:免费的搜索不到,能找到的张口要钱。最最(我极少连用两个“最”)极品的敲诈行为是,有一个软件,它显示给我看:全部找到了;然后要钱。当时我还有好几款免费工具可玩,就拒绝了它。接下去的发展是:所有别的软件(包括此前已找到误删文件的收费软件)的搜索结果都是〇——我猜想,它是把所找到的我的文件名都加了密,或改了属性……这天杀的软件,它的编写者一定是一条咬人的流氓狗!


P.S.
我曾经冷看“3”与“Q”恶战。其实我对他们都无好感;但投在哪家门下,与好恶没有关系,只看谁家更“争气”(而不是争风)。“3Q”事变后,我头脑一热,卸载过safe360,改投“金山卫士”,着实便宜了“渔翁”一回。2013上半年的某一天,它的“延迟启动”功能毫无征兆地失效了——不能延迟不说,它还死抓住那十几个启动项,根本不让它们启动!一气之下,我重新回到360“羽翼”之下。迄今为止,用得很好。

金山么,“卫士”卸载了,WPS也不再请入新机。现在还安装着备用的是“词霸”,这是他们起家的法宝之一,再做不好,那就天理难容了!紫光输入法弱不禁风,时不时的莫名其妙地损坏,几次都想甩了它,只因没有同样优秀的替代品,只好耐着脾气一遍遍地重装了事。

posted @ 2013-7-25 4:06 Thursday sslab 阅读(567) 评论(0)

我总结德国人的生活,可以概括为:精致的家、简单的吃、丰富的饮、闲适的“坐”(座驾)。沈潋肯定了我的说法,告诉我:德国人在衣食住之外,最舍得花钱的,一是汽车,二是业余爱好。这里先讲轿车。


我在这里,窝在家里很少出门,所以看到的轿车有限。以我粗浅的印象,是宝马占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宝马的总部就在慕尼黑。以下的排名大致是这样的:欧宝>奔驰>大众>奥迪>法国车>福特(似乎美国车只有这家进来的)>日本车>意大利车>韩国车。只在市区看见一辆VOLVO。没有一辆中国车;好容易见到一辆外型熟悉的323型,却非海马生产而是马自达原装的。


北京爷们开车喜欢响警笛:“唔吽”一声,够精神,够刺激。而且天子脚下,谁也摸不清你是哪家的二世祖,苏州人谠话头“黑踢麻踏,吃俚勿煞”,所以保险得很。在德国街头,我连一记喇叭声也没有听到过,遑论鸣笛。但是,牛叉的豪车(阿斯顿·马丁、宾利等)车主倘若不想衣锦夜行,就要在闹市区专待车子拥堵时,猛轰油门,发一声牛吼,引人注目(以侧目为多,少量回头率)。


大多数德国人买车还是丰俭随意的。而且很多人开着一辆旧车,照样安之若素。用沈潋的话来说:“没事,就一直开下去。”这也难怪:德国车呢,质量确实好,开个十年八年,漆水照样很新,发动机依然好使。请看这辆插标待售的欧宝:1996年购进,两厢,1.8 16V,自动档,天窗版,76,000公里,标价是区区950欧元(约合RMB7,700元),相当于我2个半月的积蓄。说实话,若在上海街头看见,我一定会买回来,练练手也是好的。二手车.jpg
看得出开了17年吗?

P.S. 20130921

后来还看到一部1994年的福特天窗版,行驶12万公里,标价200欧元,还奉送2只轮子。在中国,买来供我这种“候补马路杀手”转正,倒不错。开到几时抛锚了,往路边一扔,也不肉痛。
posted @ 2013-7-20 4:46 Saturday sslab 阅读(632) 评论(2)

这两天在帮沈潋一家搬家。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栋四联排洋房,首先关心的是它的建造质量。房子的牢靠程度,可以从安装技师打墙洞(用的是顶级的德国电动工具)时费劲的表情上和尖利的噪音中领会到。能让外行一望便知的毛病,极少极少;我就从细节处着手吧。我在离开上海前,还在为4平方的进户线“扩容”到6平方而殚精竭虑,所以就重点考量一下德国营造师做的隐蔽工程。


首先是进户电缆【图1】。如果照片反映不出它的实际粗细,我就来打个比方:它看起来大约像一根较细的克皮甘蔗。

1.jpg
图1

图2所示的,是通向各楼层的电缆。每根护套线都有我小指的第二节这么粗,我敢保证它们绝对不会少于6平方!

2.jpg
图2

此外,每户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壁龛,是这一层的水电中枢。我乘盖板还没盖上(小区还要过几天才能通电),抢拍了一张照片。我是看得两眼一抹黑,将来沈潋可能要花点心思学习,才学得会怎样关闭和打开……

3.jpg
图3

posted @ 2013-7-19 4:22 Friday sslab 阅读(671) 评论(0)

近日有一个吃法律饭而不懂法(至少不懂刑法)的2B青年易XX,在其微博替李XX律师辩护时大言不惭地表示:『即便是qj,qj陪酒女也比qj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在遭到网民质疑和抨击后,又把话改成『qj良家妇女比qj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紧接着,跳出一帮操蛋的逐臭者,从多个方面、各种高度进行帮腔,试图让他这些陈腐而无知的话能站得住脚。比如一个@评论员李X说——
       『从实质正义上来说,qj妓女与qj良家妇女,对被害人的伤害程度大不同。


这个李X,不但其“评论”让人震惊,而且他的挑战也何其嚣张:『这无需多解释,只取决于你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装逼的人。装逼犯来喷吧』!我不会“喷”他;倒不是怕被烂崽污蔑,而是真心怜悯他——2013年都过去半年了,可是他的思想水平还停留在19世纪。此人,我若是教过他,肯定会把他逐出师门,也会把他供职的传媒拉入黑名单;但是为了点醒他,我还是会令其去读一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来对照自己。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表达了许多中肯的观点,比如@郑旭Richard告诉我们『美国联邦证据规则412条规定“qj盾牌条款”』的权威性和意义。@浩子Steve则重提了2012年两位总统候选人对众议员Todd Akin的奇谈怪论(后者提出所谓“正当qj”的言论)的批评。还有@赵楚和@旁观者马勇指出:『以受害者身份来讨论犯罪的危害,这是一种纳粹逻辑,一种奴役的逻辑,其前提性假设是:针对某些人群的犯罪,甚至杀害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益的……这个逻辑非常可怕。现在只说危害小,下一步推理就是“有利于”』。


说实话,这也正是我所害怕的地方:当我获悉易XX的奇谈怪论后,首先想到的是,从今往后不知要有多少猥琐男,会高举易XX的旗帜,把“危害性要小”的“理论”发扬光大,成为“qj此种人无害”乃至“qj彼种人有功”——只要能“证明”该女遭qj是“罪有应得”…… 


P.S.
云中岳笔下的活阎罗是某些人的祖师爷。他说:『一个公主与贫贱人家的弃女,天生就注定了不同的命运,尽管两者都是一个人。同样地,一个操生杀大权的强者,不可能与一个穷滥的乞儿相提并论。
       你不承认也不行,因为这是事实,任何强辩也无济于事……
       不要用你佛门弟子的众生理论来强辩,那种一只蝼蚁与人同具佛性的论调,改变不了事实』。

posted @ 2013-7-18 4:13 Thursday sslab 阅读(602) 评论(0)

沈潋留学前的数月,我经常同他去采购一些用品。有一次在一个柜台里,看见一种橡皮糖(后来有人叫它QQ糖),标价4元。我对他说:“格倒蛮便宜的嘛!”卖货阿姨大概备受骚扰不胜其烦,抢先“铳”了一句:“看看清爽,是4元一两!”我有点火冒,心说又不是4元一克,你犯得着这样狗眼看人低吗?!沈潋见状连忙推我走,说了一句宽慰的话:“下趟我带拨雫吃正宗的。”于是这几年,他们每次回国探视,总还不忘给我们带几袋橡皮糖。


月妈的博客曾经多次提到月月得到小熊糖作为奖励。这次在药店里,我看到营业员会在口袋里放一些小熊糖,遇见家长带着小朋友,就给一块联络感情。我好奇,上网查询小熊糖与我们口中的橡皮糖是不是一回事。综合Mancy Tsai、小芸的介绍——
       1920年,工程师汉斯·里格尔创立了一家公司,生产一种纯果汁制造的、小熊形状的橡皮糖(弹性软糖)。企业以他的名字Hans Riegel以及波恩的城市名Bonn,这三个单词各取其第一个音节,即Ha、Ri、Bo,三者连在一起而得名HARIBO。今天,HARIBO成为糖果业中的巨人,绝对是全球销量最好的橡皮糖。2008年,它还被全世界公众评选为糖果行业的最著名品牌。

P.S.
落笔前再查一下,知在德国,小熊糖就是指HARIBO;但是美国的儿童营养补充剂糖果(据说现在国内有条件的父母都给孩子吃)也叫小熊糖,却不是一路货。

HARIBO在路演.jpg
HARIBO在路演

某天下午,月妈带我们去超市旁边的广场观摩HARIBO的路演,并告诉我们:旁边的售货点有优惠价的小熊糖卖。然后她去忙别的事。我们逛了一圈,到得货架前,见琳琅满目的几十个品种,从各色水果到蓝精灵都有,唯独没有最传统的“小熊”。我和夫人挑花了眼,正在用上海话商量。从旁闪出一位促销员,问我:“English?”我回答Now,他有点气馁,就开始“用事实说话”。挑出一包:“Neue(德语‘新的’)”,我信任他,很随和地认同:“OK!”。于是他连拿了6种。我想,回家后把这些好东西送出去,自己就没得尝新了,所以,伸出2根手指比划:“Each Double”。加上我们自己起首随手拎起的4种(我不想露怯再扔回去),总共买了16袋。每袋200克,€6角4分。就这样,他作成了一笔不小的生意,高高兴兴地带我们去帐台,还特别奉送了一袋。


几点补白:一,过了一会儿,夫人觉得实在是合算又有用,就偕同月妈又去买了一批。二,其中一种新品种是一只只的可乐瓶,里面灌装的竟是液体可乐!三,夫人思绪灵动,把HARIBO念作“哈尔滨”。一笑。四,几天后在一家商店看到一种“面条”状的HARIBO,觉得挺有意思,也是200克一袋,标价0.99欧元。我憧憬着自己叼上一根,慢慢地往嘴里嘬……就又买了2袋。

posted @ 2013-7-17 3:38 Wednesday sslab 阅读(612) 评论(0)

我曾经肯定了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论新闻的嗜血性》,因为我相信,新闻从业者最期盼、最兴奋、最愿意利用的,就是带有血腥味的事件。通过传播此类灾难信息,媒体和报道者都会得到现实的利益和职业的荣耀感。嗜血,可以认为是新闻行业的一种职业劣根性,有人将之称作“消费灾难”,同样一针见血。


余也愚钝,做不了新闻业。因为从小学历史课上听到活人殉葬的罪恶开始,我一向都对枉死者寄予无限的同情。此后每逢灾难发生,我非但没有见猎心喜、跃跃欲试的冲动,相反会坐无数次地在一个冷角落里,默默想象遇难者在生命尽头的痛苦、骇怕和绝望;至于两个罹难的女学生见到一个中层干部,会睁大眼、笑眯眯、跳起来的鬼话,则连做梦也没有想象到。然而——可怕的然而——还真的有记者是这样想、这样说的。


最新(但不能保证是“最最新”)例子是7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记者庄XX《花谢旧金山》一文。该文名义上悼念在旧金山韩亚航空客机坠机事故遇难的两名中国女孩,但要害部分是一段不伦不类的无耻发挥——
       『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X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


呜呼,这个没心没肺的女记者为文真是天马行空!嗜血兼舔肥,一事两顾当。想来她的本事是从“坏事变好事”的中国式灾难报道路子中得来的。没准那个歌颂“做鬼也幸福。亲历死也足”的王前辈,还教授过她们新闻写作课亦未可知。另一方面,我不知蔡X是怎样一个人:是来得正好呢,还是自感躺着中枪?换了我,我一定对她痛加斥责:“我从吏爬到的努力和艰辛如今被一笔抹杀,你把我的中国梦也毁了!尼玛老子又没有痔疮出血,你选中我狂舔算啥个浪一出?”

posted @ 2013-7-15 16:03 Monday sslab 阅读(612) 评论(1)

见到一段PPS,制作得很认真,是做学问的样子。标题《罂粟花》,开宗明义说——
       『罂粟花,又名英雄花,也名虞美人,系二年生草本植物。罂粟夏季开花,花朵大而艳丽,有红、紫、白、粉等色,花朵向上开放,很有观赏价值。花落后,结球形果实,内有众多细小种子,种子里含有吗啡、可卡因等俗称“鸦片”的物质……』此大谬矣!这个一本正经地貌似传播“科普知识”的东西,实实在在是一篇心浮气躁的伪科学劣作。


我对罂粟没有研究,但知道“英雄花”这个别名的出典——在我们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低年级时,有过一篇语文教材,是前苏联的一个庙堂文人写的,题目叫《罂粟为什么开红花》,说一位民族英雄被拷打后押赴刑场,沿途洒下鲜血,后来滴血处都长出了开红花的罂粟。所以,英雄花云云,只是共产主义宣传的一个有毒产物(开红花的植物多了,鬼知道他为什么挑上了罂粟),并非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名称。


因为至今也不懂罂粟,所以我只好扬长避短,从相反的方向论证:虞美人与罂粟花根本不是一回事。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由我来阐述——那位会写诗的前外交部长,多年前已经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反驳记者指控时澄清了。他说的是正确的,不能因为他是兲朝的官,就把他的话一律掉转一百八十度来看待。


我在溧水的时候,第一次看见一种鲜红欲滴的花,在抛荒的农地里到处生长。东北来的教师说:这不是大烟吗?!于是我上网搜索,知道这种花叫虞美人,是罂粟科罂粟属草本植物。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区别是:罂粟开花后,它的子房会涨得很大,取其中的白色乳汁(不是“种子里含有”!),熬制后即成鸦片。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也是鸦片中的主要成瘾性物质。书上说,吗啡经化学加工后产生的衍生物叫海洛因。究竟是鸦片一步提纯出海洛因,还是先炼出吗啡再深加工成海洛因,没有讲。


鸦片刚传入中国时,名叫“阿芙蓉”。上海人叫它“阿片”,高档华人自诩雅士,故称作“雅片”,后为了贬低它,根据其乌黑的颜色,改而唤作鸦片。但是“雅片鱼头”没有跟风。海洛因北方叫白面,上海叫白粉,山西则称之“老海”。


至于可卡因,与罂粟风马牛不相及,它又名古柯碱,是从古柯树叶中提炼出的白色结晶。有一种说法:可口可乐的配方“Merchandise 7X”中,唯一保密的那一味,就是“失效的古柯叶”。


虞美人的子房里是没有浆液的,但据《维基百科》说:“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成熟后的种子很细小,盛在花茎顶端的小“钵”中。我曾采集了各种颜色的虞美人种子,初冬时撒在花圃的泥缝里;来年春天,就开出各色花朵,有鲜红、红镶白边、粉红、白、白镶红边等花色(依稀记得还有黄色)。开花这年的秋天,第二代种子自然洒落在花圃里,次年还会开花,但只剩下一种鲜红的了。

随处可见.jpg
在慕尼黑,不但地头有,连油菜田里也有虞美人

最后有几句话告诫年轻人:科普,也是做学问,是要静下心来做的,此所谓“板凳需坐十年冷”;科普虽“普”,也切忌向天虚造,即“文章不写半句空”之谓也。

posted @ 2013-7-12 5:25 Friday sslab 阅读(572) 评论(0)

写下这个题目,我仿佛回到55年以前:春游、夏令营过后,必定要写一篇《难忘的一天》或类似题目的作文,然后交上一篇“流水帐”……


周六那天,以上海的标准,这里大致是初夏的天气,倒很适合游玩赏景。沈潋带着我们开车赶路、停车卡位、转乘U-Bahn、苦等“吊笼”(升降电梯,因我们带着半半和婴儿车,乘电动扶梯不方便),终于在11点钟声奏响之际,赶到慕尼黑市政厅广场。相传历史上在一场瘟疫之后,官民合力建造了市政厅,并在钟楼上布置了偶人表演。沈潋记得确切的,就是周六上午11点的这一场。

1.jpg
虽说没有明信片拍得好,毕竟是出于自己手下

广场上正在举办的大型活动,是为城市的公益事业做宣传。看到这个蓝色的主题,就明白这是某家自来水公司在路演。我们正觉口渴,见有免费苏打水供应,就上前讨一杯。叵耐一个亚洲小子(不是小东洋就是小菲。我就这么吃煞他了,怎么着!),不顾大家在排队,隔着两三个身位,从旁伸出2根爪子,像招小厮一样索要。招待员刚放好一杯,沈潋说:“覅睬伊,应该是侬呃!”于是我就端走了。

2.jpg
广场一隅

尽管是著名旅游区,但绝无中国式的“酒池肉林”,格调很是生活化,比如在上海已无缘屦及的“弹格路”,这里只翻新不更换。还有物价,也贵得适可而止,据沈潋说,不超过别处的2倍。连最“行巧”的上厕所大事,也只要花5角小钱即可办妥。

3.jpg
整旧如旧

然后,沈潋带我们到“餐饮一条街”喝啤酒、吃夹肉面包,并品尝著名的白肠。从前民间没有冰箱,为了保证食品新鲜,当地人都习惯于在12点之前食用白肠;我们也正好在最后一刻买好,按照正宗吃法蘸甜芥末食毕,避免了被内行视作“外国洋盘”。

5.jpg
外国排挡

这里为过去在此卖艺的几位民间艺人树立雕像以誌纪念。上面这张照片,背景中的老人便是其中一位。新一辈的献艺人则花样百出,像这尊由真人扮演的“塑像”,一动不动;你投几个零钱,他就“活过来”与你握手、寒暄。我家半半都看呆了。据此,我和沈潋对什么是“好的职业”得出了一致的定义:自己热爱、让别人过得好、人家肯给你钱!

4.jpg
猜猜他为何这般身材

酒足饭饱,逛逛自由市场。沈潋告诉我们:看中什么告诉他买。最后我看中的是比半半拳头还大的无花果,花3元钱买了2只。夫人买了几张风景明信片,以待回家后在适当的场合陶醉地回忆一番。据说,在这里买中国人心目中的名牌货,还是很划算的;但我们没有“下家”,买回去也出不了手。夫人早就想要一块手表,但品牌旗舰店里的手表动辄数千数万,还是到小店去淘淘看吧。

6.jpg
腌制橄榄的品种最全

沈潋如数家珍,告诉我们此处历史上的各种秘辛掌故,以及某家店铺、某种商品的出典沿革。我听得很入耳——不像听导游词,要事事辨明真假,还要时时警惕被赶进黑店受宰。他知道我看景不“吃名气”,所以对那些中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景点一笔带过。比如一群醉鬼暴动的那家啤酒馆,我们只是进去看了一眼而已。倒是慕尼黑大学校门口的水果摊老板,他介绍了一番,并引我识荆。

7.jpg
20多年前,一次民调中,这位草根发表了很到位的评论;以后每逢有事,电视台都会请他置评

上海人把荡马路、兜百货商店叫作“荡百货”(谐音“唐伯虎”)。今天我们带半半来“荡”“奥林匹亚”购物中心。沈潋六七岁时,有一次我带他到南京路开眼界。在华侨商店门口,他不知怎地一来,一定要进去。于是我就有了一篇在我们的家族史上至关重要的《七重天宣言》:“对不起,我现在呒没办法带你进去。将来,你不但要进去,还要带我进去!”

P.S.
华侨商店在新永安大厦内。老上海称新永安大厦为“七重天”,因它的七层楼是一家七重天酒家。


继续讲买坤表的事情。话说沈潋对他妈妈买手表,事先有个章程:选一款“浪琴”(他妈妈名字是“琴”),心理准备是2200欧元,退税10%以后,实际价位2000元,属于舍得戴出来的范围。可是夫人临阵退缩,坚决不要,只想找200元以下的时装表。最后由我做说合人,劝各人退让一步,选一款档次低一点的品牌表。于是一致看中了一款标价449元的天梭表。很漂亮。

8.jpg
下一次要半半为我们导游

今天坐了3次地铁,乘上的都是前一代(上一代、再上一代)的老车厢。这些车厢堪称文物级的古董了:连车门都是手动的,若没人上下车,门就关着。可是车上的报站系统的声音却是清晰可辨。夫人说,别看上海地铁表面上很现代化的样子,但那广播声音含混不清;有机会真的要去提提意见。沈潋说:人家那是根据“心理声学”的研究成果认真设计过的,保证在环境嘈杂的地铁车厢里能听得清楚。不过那样一来,造价就上去了。我说:兲朝那些“壹枝笔”们到德国来“考察”,早就被眼花缭乱的数据和光怪陆离的装潢弄花了眼,不知什么才是“干货”,又有谁懂得声音系统的重要性和高价位的物有所值?

9.jpg
手动车门

经历尽兴的一日游,颂而归。

10.jpg
享受机器按摩

 

posted @ 2013-7-9 17:05 Tuesday sslab 阅读(619) 评论(0)

我烹调的宗旨是:中档食材,“馆子”烹饪。这次来德,我的打算之一是想看看他们家里有些什么特别的调味料(调料和蘸料),可以取经回去。可是还没等我着手“调查”,月爸就在饭桌上说:“我越来越觉着调料是多余的。”此话不虚:我发觉他们炖肉时,居然还自己熬制焦糖色!这就预告了我的这一任务必将以失败告终……

日子久了,发现月月家用的外国调味料果真不多。若论我们以前不曾用过的,更是少之又少。我物色到了几种——
1,Worcester sauce,英国的正宗辣酱油,当年进口时叫作“喼汁”。以后若高兴了,买瓶广东产的,与上海辣酱油做一次比较试味。
2,美极酱油,在上海可以买到“中国版”的。以前我家不用,下次我会把它加入我家的调味料花名册。
3,甜芥末,我们是第一次品尝,用来蘸烤鸡,有新鲜感,不同于我们用的“李锦记沪式甜酱”。议定带几瓶回去,聚餐时唬唬人也不错。
4,月爸还推荐了“大蒜盐”,我们听着就觉得应该会用得着,也决定带些回家,给月月的孃婆婆做油氽豆瓣(她擅长这个)用。

还有一些不合我口味的,就不提了。此外,我们曾在一辆餐车上买一种Döner Dürüm(用薄饼卷成“漏斗卷”的土耳其烤肉)吃,味道不错,可惜不知它用了什么调料。

既然说到“我家的调味料花名册”,我就把上次没讲全的我家的调味料补充几条——

要回味正宗的麻辣味,用“友加”藤椒油(俗称麻椒油)。炒青菜,高兴时加一点“马拉盏”(一种缅甸调料,夫人从香港带回的。主要成分为虾米、蒜头、洋葱、辣椒等)。

生吃茼蒿,用丘比沙拉酱。做蘸料的酱油,则以味事达的味极鲜特级酿造酱油为宜。

迷迭香,做荤菜很香,气味比孜然和缓。我尝试用以浸酒,品之觉得植物生腥气太重,不好喝。试着用这酒解荤腥气,炒了一只五彩虾仁,倒极好。

有些稀罕物,比如藤椒油,还要在外包装上注明购买的店家,以备下次做回头客。

posted @ 2013-7-7 22:15 Sunday sslab 阅读(659) 评论(1)

我对人文环境的定义:所有由社会成员设计和执行的制度和事情,综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了每个人生活于其中的人文环境。
 
绿化
这个国家的镇区,就我所见的几个,基本上都由“三大件”构成——道路、房屋(住宅与商店)和绿化!绿化的覆盖率极高,7层楼至9层楼高的乔木所在多有;庄稼也是绿色的。此外,凡是空地,都有草坪青草覆盖,那些草的种类惊人地一致,我估计是人工播种的,而非野生。

野地散步.jpg

野地散步

儿童乐园和人工湖
德国政府规定:一,凡兴建住宅项目,必须先建一座儿童乐园。月爸说,这其实是对开发商有利的——他们购房前带月月来看房,月月在儿童乐园流连忘返,又看到人工池塘边,一窝野鸭在低飞浅泳(野鸭会飞,连我也是第一次看见),便一眼相中了这个住宅区;于是最终拍板下定。二,工程建设的用土必须认真规划,渣土堆假山、取土的地方最后要建成一个人工湖。月月家南边的假山上有一座观景台(估计将来居民会把这里变成烧烤营),附照是在台上拍摄的人工湖。这样的布局,在兲朝的房地产老板嘴里大约就会“阿姆斯特丹名邸”、“威尼斯风情”的乱攀附。
观景台上看人工池塘.jpg
观景台上看人工池塘(儿童乐园在画面深处)

“王先生乘慢车”
月爸月妈带外面出游,轿车、轻轨、火车都乘过。无论坐什么车,我都不嫌车速太慢——德国,到处都有周到的规划和设计;我身处市中心、城镇、乡村、山区,虽有不同的观感,但有一个感受是共通的——舒服!据说,一对不孕夫妻来德国度过了3个月平静的假期,等回去的时候,已经怀上啦!
走在乡间小路上.jpg
我们在月月小学旁边的小路上徜徉——这仅仅是一条乡间便道!
 
行车

我们有时送月月上学和接她放学,她骑着自己的二轮自行车冲在前面。每到路口,她都会停下,等待大人伴她过马路。其实,假如硬得下心,大人“放羊”,也不大会出事——这里开车的人永远是走道人的“孙子”,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只要遇见到有人和自行车可能要过马路,无一例外的会停车礼让。有几次,我刚好走到路口,其实并无过马路的打算,那车子竟也减速欲停,感动得我连忙打手势请他通过。
 
公交
这里附近有291和292两条线路,我没有细问走向,估计是可以到达“城里”的。非上班时间里,公交车的乘情惨淡:偌大的大BAS上多则几个、少则一个乘客。不过,公交的班次并不见得因此而减少,至少不会比我们家门口的“新泾1路”的频度低——在我们散步期间,总会碰见一两部上行的或下行的车辆在运行。

我有个改良的设想,也许不但在慕尼黑,可能在全世界都行得通:每天,除早晚高峰时段,其余时间租用中巴校车维持运行。这样,公交绿色低碳了、公交公司营运成本降低了、学校也有钱买校车了……好处真的数不完。
 
“商”文化
这里所说的商,是商量、商议、协商、磋商的商。当然也是商业的商——商,是自人际关系直至国际关系的基本面。商业、商业,当然是有商有量才能成业;就像城市、城市,有市才有筑城的需要。

中国人缺乏“商”的精神,除了《镜花缘》里君子国的子民。特别在当代,人心不古,凡事先从觊觎和算计着手,然后开始收买或者侵占,直至不断膨胀的一己私利得到排他的满足。

在这里,我参与了一次跳蚤市场购物,买一件喊价10元的商品,想还价到8元,人家真诚地告知:这件物品原价140元,10元已是最低价了;但最后,还是以9元成交。这还没完,又拣起一件1元的小东西,以“杀半价”买下。
   
人际关系的终极保障——契约精神,我没有很深的体会,不述说了。
 
体面
这里的人都讲求体面。比如沈潋,不准我们的“睡衣文化”逾越院门一步。我估计,德国人也是很“做人家”的,我就看见人家花园里的自来水,也有涓滴算计(浇水的龙头下置一个水桶,龙头开成“滴水观音”状)的。但是,他们的花园装点得丝毫不比邻家的逊色:各种花草、各种石膏的陶瓷的工艺品,各家的小花园打扮得花团锦簇。而且,常见家里的主人,不分男女(有时是夫妻合作),在精心拾掇花树草坪。
 
交际
早上出门,遇见面熟的,或者对方对着自己的小孩看一眼,彼此就招呼一“Morgen!”或“Hallo!”。如果对方给自己让路、拉门、帮忙,就由衷地道一声谢:“Danke!”。不过我从来不用德国话道别;因为德语“再见”的发音,酷似汉语“去死”,所以我不学。

我在小学校旁边驻足,看男生踢球,马上有三个小球员特地走到栅栏前,向我打招呼:“Hi!”、“Hallo!”,并把手伸出栅栏同我握手。

 
“纯”居住
我认为,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大城市近郊的“镇”的设计,就是成功的典范。这问题先从本地的生育率说起。我们的印象是,这里的学校真不少:有1所托儿所、3所幼儿园(其中一所在建)、2所小学和1所特教学校。由此可证明,出生率应是不低的。这个推测假如正确的话,我认为是得益于于两项制度设计:一是保护妇女儿童的“铁杆庄稼”制度合理有效;二是住宅区功能的单一性,即没有扰人清净的声色犬马。第一项无须赘言;第二项则需要转一个弯——可以用我以前的一位工友的话来做注脚:“吾们拉个辰光,唱江淮戏。不是吹,挂头牌的,‘风流雅生’李X生。每天日夜两场唱下来,累也累死了。现在(‘停产闹革命’期间)不对喽,反正没得事干,就干这个事……”在这个镇上,曾经看见两个老人(同我差不多年龄吧)在超市门口打桩、梭巡,手托2张装裱过的印刷品展示。从未见到有人上前搭讪,不知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慕尼黑绝少类似于兲朝那样的非理性生活的“温床”——没有那些危害桑梓的网吧、自由市场、劳务市场、无证摊贩、红茶坊,更见不到明目张胆的“洗头房”、“大桶大”、温州指压、马杀鸡、陪浴、“波推”、“打飞机”、10元性店……等等等等的,散德性的营生。除此之外,我迄今没有见过一个游手好闲、酗酒闹事、寻衅卖狠、逃夜网游(根本没有“网吧”,拿什么“游?!)的宝贝,也没有见过一次警车出动平息治安事件。至于协警、辅警、城管、“临时工”,更是只配在中文报纸上出现的字眼。

P.S. 20130921
后来终于见到了警车出警,才知警车是涂绿的,而警服是黄胖绿的。

“静”久了,就对各种社区活动的广告十分留意.jpg
“静”久了,就对各种社区活动的广告十分留意
 
垃圾清运
我不满意的是垃圾清运制度,因其设计得不甚合理:住家旁边有小型垃圾筒3只(黑、蓝、棕三种颜色),公寓楼之前则有很大的垃圾中转栈,内设中型垃圾筒。6月天气很温暖,在这些地方堆积的有机垃圾极易发酵腐败。人从旁边经过,总能闻到其中散发的臭气并看到苍蝇的求偶表演。这些臭气,最终还不是污染了周围的空气并影响到居民生活?!

鉴于有机物基本就是厨余垃圾,所以我认为,推广有的国家采用的厨房粉碎机(恕我没有亲见,只好冒称“有的”)是较好的途径。将来中国建设高档小区,宜统一规定:家家厨房必须安装粉碎机,有机垃圾经过粉碎,泵入(不是流入)地下密封的“有机废浆池”;然后像清运化粪池一样,定期派车到街区来抽取。

posted @ 2013-7-5 19:57 Friday sslab 阅读(637) 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