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题从一部电影的片名化过来:《有本事来抓我呀》。要指向的,是MH370客机失联事件。此前,我对这事的态度和我家月月一样:“不要听、不要听!(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月月最爱飞机)”;现在事情演变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在马方宣布飞行“终结”于海上之后,又传来强烈的危险信号。对此,我来说几声。

P.S.
美国电影《有本事来抓我呀》,又名《我知道你是谁》、《猫鼠游戏》、《神鬼交锋》、《逍遥法外》。

信号之一:据2014-03-25《凤凰视频》——
       『马来西亚防长称中国卫星数据误导搜救部署
       “我想告诉各位,我们也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卫星数据,包括在南中国海发现一些可疑的物件,这导致我们整个搜救的重心有了偏移……”【按:此段系笔者根据现场汉语口译记录】』

信号之二:据2014年03月27日《新华网》——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和来访的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26日在五角大楼记者会上表示,关于马航客机失联,在掌握更多信息之前,尚不能完全排除恐怖主义、政治暴力等任何因素,两国将继续协助搜寻工作。』

看到没有:眼看“冤头债主”有可能找不到的时候,某些“条约”、“组织”开始出来吹风了。他们的狼子野心,显然是要找一个孤掌难鸣的替罪羊!这“羊”是谁?难道还不清楚吗?“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这也难怪——那些多党政治的国家做任何事,首要考虑是执政权、是政党利益。尤其像马来西亚这样小而乱的国家,怎可能真正地把人权至于一切之上?!

对此情势,美国政府就有充分的认识和清醒的判断:远远地、不动声色地看着,时不时地抛出一些信息对你拨乱反正,并不指手画脚,只是自言自语,但决不相信你的话;而马国政府,反而一次次地哀求他们援手。为什么是这样一副局面?因为美国人对马国政府的无能早已心知肚明——据报道:『马来反对党:马总理接妻子电话后才知飞机失踪』。

更有甚者,据《八一军事网》——
       『24日晚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出的画面显示,在被问到马来西亚当局的公开声明是否可信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主席霍尔的回答显得毫不客气。霍尔说,很遗憾,马来西亚政府没有能力处理这起调查。』

好,说罢美国人,再来看看我们这边的处置方针:一,据《京华时报》——
     『前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航MH370航班已落入印度洋南部海域。当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即派我国政府特使前往马来西亚,同马方进行磋商。昨天上午,国务院也要求有关部门要要求马方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继续协调国际社会力量全力搜救,吸收中方专家组深度介入事故调查工作。』

瞧这事儿做的,让炎黄子孙十分气馁——谁叫我们是“炎黄”而不是“蔚蓝”呢?!

二,赶紧的,某些人在另“某些人”的指使下(决不可能是“自发”的!),火线成立一个“马航MH370乘客家属委员会”,继承街头政治的优良传统,向马方发起“乒乒乓乓”外交攻势——
       『马航MH370 154位中国乘客家属声明
       3月25日22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毫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向马航MH370乘客家属发出了关于马航MH370最终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的声明。
       自从马航3月8日宣布MH370失联至今18天来,马航、马政府、马军方不断对事实真相极力进行拖延、隐瞒、掩盖,企图欺骗乘客家属,企图欺骗全世界人民。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不仅愚弄和摧残了我们154位中国乘客家属的身心,同时误导、拖延了搜救行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丧失了最宝贵的营救时机。如果我们机上的154位亲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生命,那么马航、马政府、马军方就是杀死我们亲人的真正刽子手。
       在此,我们154位马航MH370中国乘客家属对马航、马政府、马军方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并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追究马航、马政府、马军方不可饶恕的罪责!!!』

照顾到抱告(有兴的读友不妨自己查一下这词的意义)的情绪,我就不说他们什么了。只是我有一丝疑惑:这154个家庭里,难道个个都是“红脸汉子”?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

或曰:你“明白”,那你有什么高招?我答道:鉴于目前我国的国情(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专业人士),我方必须本着少说话多做事的宗旨,实行“双手分搏”的策略——一方面“阳奉”:你说什么我信什么,你指哪里我搜哪里。反正“船”不空手,即使捞不到什么,顺便把水文情况摸清了也够本了,下次核潜艇出海就多了几条航道。另一方面,就如标题所示:你有本事自己去找他。虽然技术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方有人海战术啊(网上评论,我方出动的军力,相当于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海战——发现疑似漂浮物,第一时间命令我方舰群疾驰到达;一旦发现靠谱的证据(而不是死鲸鱼!),当即晓谕全国;随后通知马方。他们爱理不理,不是中国的事;只要手里有真凭实据,就朝南坐着,等“大”马来求我!
posted @ 2014-3-27 21:20 Thursday sslab 阅读(511) 评论(0)
昨晚,与夫人走在市中心,去同沈潋会合。在山西路上过马路时,汉口路上明明没有机动车通过,然而那边的绿灯却久久不转换。我们和一大群行人被红灯拦阻,在马路牙子下焦躁地等候。我对夫人说:“这当口就需要一个带头大哥。”果然,“大哥”挺身而出了——两辆助动车,瞅准空子,一前一后地闯红灯而去。接着,不言而喻,所有的行人便高度地“舆论一致”,在横道线前方的灯光变绿之前,全部“抢渡”成功。

我忽有所悟,想到一个社会学的命题:政府应该把道路通行权上升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看待,从而千方百计地提高这种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有一个例子可以用来进行类比:每个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另一种社会资源——无线电频率的利用、分配和管控。

上海现在的交通体制,应该可以改进得更加顺畅一些;若不思改进,就是一种无形的、然而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浪费,其罪魁祸首就是机械化的红绿灯系统——不管交通情况,闭着眼睛控制车流走走停停,因而让路口经常出现纵横都无人、无车通过的“空等时段”。在这种前提下,能怨得了行人乱穿马路吗(虽说这有点强词夺理^_^)?

在现阶段,假如大规模推行智能红绿灯系统有难度,至少应该进行一些重点实验,以期将来推广。目前我想到的有两项:一,利用现有的路口拍照监控系统,加以升级;然后有选择地在一些横道线两端设置手动绿灯按钮。规定电脑程序为:在收到通行请求后,根据干道实时车流情况,以及距上一次开放的时间间隔后,经过加权计算,决定何时换灯。

二,沈潋夫妇有一个关于城市物流的宏大设想:在公交车辆的车顶上,搭载标准货箱,并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上设置“收发站点”,以电脑化、全自动的运行模式,承担货物的市内运输和调配。这个设想如果付诸实施,将收到两方面的功效:首先是市内货物运输车辆的数量得以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了交通资源的消耗。另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系统赚得的利润,可以转而作为红绿灯系统改造的投资。
posted @ 2014-3-25 22:33 Tuesday sslab 阅读(560) 评论(0)
【前言】
先解释贴出这篇“2.0版”的前因后果:我在微信中读到一篇转发的《国学常识200题》,发现其中充斥了谬误;遂写了《〈国学常识〉大起底》一文,摘出并分析了那篇文中所列200个“常识”中的29处错误或不足。惊讶于差错率如此之高,遂上网查核。此文在各论坛、文库和搜索引擎中盈千累万,随机抽查了3篇,套用一句名言,可谓“错误的选家,各有各的错法”。我注意到这个问题,便在已有人改过答案的3题之后加注:【按:本题答案在一些网站上已得到改正】。查核完毕,于3月17日刊发。随后,维昌兄留言,提出质疑:“读完不禁纳闷,博主是否碰到了李鬼?正版书即便有错,也不至于狼狈如此?”

我不敢怠慢,花了一天时间,再度查阅——这次的搜索更加全面。经反复比较,发觉整个问题十分复杂,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经过重新校勘,认为全文还是重写一遍为好。

这次,在不知凡几的卷帙中,终于在《百度文库》找到了一个订正得比较好的版本。文首的告白说:『学常识200题合集(含答案)。在这里邱老师要向各位道歉,对不起了!前面的100题有三题的答案是有误的。现已更正,200道题附上。以本帖为准,给大家带来不便,还请谅解。谢谢。』查这位老师已改正的各题中,我不必再加批驳和评述的有6题(题号为49、63、76、87、89、90),所以我先把这段公案了结了:把他们从上一版本中删除。此外,鉴于79题和82题的答案也已改正;此处仅留下几个关键词,以供有兴趣的读友延伸阅读:古今四座无字碑/泰山无字碑/李清照《如梦令》与韩偓《懒起》/陆游海棠诗。

我在查核之时同样也很“纳闷”,并且不断地问自己:那篇东西为什么会错得那么离奇?深入(说实话,也并不见得有多“深”,因为我一贯的路子是普及)思考一番,我决定“拔出萝卜带出泥”:由表象倒查下去,直至查到“老根”为止。

一,首先是转帖惹的事。我在思考:转贴,往简单处说,就是点一个虚拟“按钮”的问题;弄复杂点,也无非是“剪刀加浆糊”的事儿——一连串机械的“CTRL+C”(拷贝)和“CTRL+V”(粘贴)的过程,怎么可能会导致谬误百出的?原来,网上有一批热心人,或自作聪明,或好心办坏事,在转发帖子时凭着无知又无畏的素养,擅自改动。结果呢,是“扶得东来西又倒”,毛病未见减少,有的还弄得刚打补丁又添窟窿。比如105题,[杏林指代的是:]/[医学界]。原题的答案本是正确的,然而上述那位叫人“为准”的人师,把答案改成了[教育界]!于是,此君的画蛇添足,便成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最好注脚。【按:指代教育界的,应是“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修建的。而杏林,则是三国时的名医董奉留下的典故。】

二,往“下”查,还有字幕组的“功劳”:这篇东西的原版,按情理推断,应该是根据一次或几次《国学常识竞赛》的字幕整理而成的。我们电视台字幕员的那点肚才,实在是火烛小心;至于责任心,更是粗放得很。中文字幕的差错率排名,肯定远远超过中国足球的国际排名——举例来说:他们具有把《檀香谜案》打成《檀香面》的本事。这班“舍弟舍妹”撤一撤烂污,不知要害苦多少莘莘学子并连累他们的夫子。比如62题,[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附录的答案是(B)。这道题错就错在,在“舍弟舍妹”与“息弟息妹”之间,漏掉了一个序号“C”。【按:根本没有“息弟息妹”的的说法。查日语还保留“息子”一词,指亲生儿。中国古代有“息女”一词,指亲生女:『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三,再往根子处查,这笔帐还得归在始作俑者头上。“始作俑者”是谁?自然是出题者——某些吃“国学”饭的文人,既囿于见识、更疏于查核;结果,给出的题目先天不足,东北人叫“胎里坏”——他们罗列的各条备选答案都是错的,善良的转帖者改了也是枉然。比如171题,[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晨]。附录的答案是(D)。问题在于,汉语中何曾有过“一日之行在于晨”的话?

P.S.
不排除有少量极好的题目。如11题,[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附录的答案是(C)。 从出其不意的角度出题,考核学生的诗词知识,有很高的水平。

【以下为重写的正文】
日前看一篇《国学常识200题》——后来才查明,这是几场“国学”比赛题目的综合。我本来的目的,是想快速地测试一下自己的古文程度和百科知识,看能否处于及格线以上;不料没浏览几题,就发觉不对头——时时有错误的“常识”出来,挑战我的知识结构和克制能力。越看越恼火,终于再也忍耐不住了。我决定花点时间,揭穿一伙国学啃食者的画皮。为此,把出错的答案以及少数出错的题目,罗列于下——

【凡例:数字序号为原题号。[]/[],前一括号中为题目,后一括号中为答案。】

7.[“床前明月光”……“床”指的是什么?]/[井上的围栏]

关于“床与井床”,这是一个“白马非马”的辩题。我已另有文字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只是,《国学》的炮制者也相信『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其所举的典故就是“白马非马”(在后文),为何正当需要他们明辨时,却不“名”了?

8.[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胡适之]

不确。“孙行者”的贴对是“王引之(清代国学大家)”或“祖冲之”,陈寅恪的标准答案即为此。答出“胡适之”的学生很有才,但只能算是二流的——“胡”对“孙”,需要转一次弯,联想到“猢狲”,方能成对,这毕竟比较捍格了。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相当于:]/[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这种“国学”问题,谬种流传,错误解释已近泛滥,充斥于几个网上百科引擎。我不得已查了《维基百科》——
       『《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
       明·张自烈《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一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

答案很明白了:一仞是“中人”两臂张开的长度,“成年人一臂的长度”的说法错绝。

22.[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欧阳洵]

欧体明明是唐代欧阳询及其子欧阳通所写的字体。那个欺世盗名的“欧阳洵”又是谁?

24.[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黄河流域]

我只肤浅地阅读和考证过大禹,不敢贸然立论。但是对上引答案,我表示根本怀疑。以下用最新的资料予以驳斥——
       据中国新闻网2014年03月12日电
     『人大代表话现代版大禹治水:还碧水给现代城市。
       “作为大禹治水之城,浙江绍兴将紧抓产业和水这两个关键问题,用治水来倒逼改革。”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市委书记钱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绍兴将重构产业、重建水城。』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左雄右雌]

这个答案没有意义。理由有二:一,是进门人看去,还是出门人看去?没有这个前提,论左右就是“公婆都有理”。二,至少有一位堪舆家提出:“放石狮子要配合收山出煞的方向,不可随便放。”何谓“收山出煞”?我不懂,想来“国学”们也未必懂。大家都不懂的问题,糊弄谁啊?!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查“结发”,知至少还有两种解释——
       『当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然后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
       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

这种没有可靠答案的问题,还是不要为难可怜的学生仔们了吧。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熟【当为“孰”。整篇中白字不断,此为其中一例】乐?]

答案无错。但关于这句话的读音,原文不敢染指;因为它有四种不同的读法,而且主张者都说自己正确。以下引两种言之成理的观点——
       『1.独月勒,与人月勒,孰勒?
       2.独勒月,与人勒月,孰勒?(据说这是《四库全书》中的标注。)』

40.[《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政治地位]

这个问题问得好白痴!编《百家姓》时,要顾及押韵。若是真要按照“政治地位”排列,哪里还有闲心管它韵脚的事?在整部《百家姓》中,只有一个“赵”姓得到拔擢(《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到第二第三个,就不对了:“钱孙”——可不是吗?人人都是钱的孙子。这算什么“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按:当为“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

这题的答案没问题。但是,题目中除了夹杂白字外,还出了一个篡改史料的有意的差错——据《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欣赏》载:这副对联的原文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张鹏翮题大殿)』。显然,“国学”们是查也不查,张口就来,贻笑大方。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我把《中庸》通读一遍;细辨与“天”、与“人”同时有关的,有两处。主要的一处是——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诗经》说: “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的道,从普通男女开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与整个天地相通。】』

这是孔子反用《诗经》的诗句来阐述“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的道理: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另一处关系不大的是——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此二处虽同时讲了“天”和“人”,但并无“天人合一”的意思。准此,说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丝毫没有依据。此不知是哪个陋儒的一家之说。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不确。@小粉丝猪猪:『由于青衣扮演的人物有很多都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上很困苦,穿的服装也非常朴素,所以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苦条子旦角。』

准此,请问以“苦条子旦角”应工虞姬,合适吗?

@京剧陈朝红认为:『《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从行当来说仍属花衫。』

查花衫。《维基百科》说:『京剧原来没有花衫行当,后来,王瑶卿将青衣、花旦、刀马旦三者加以综合运用,唱念做打并重,这类旦角类型被称作花衫。京剧花衫代表人物有《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

我遵从这一说法。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李清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不知这算哪门子国学?

77.[唱念做打……中“做”指的:]/[舞蹈动作]

不确。据《百度知道》:『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我接受这一说法。此外,我个人有个观点:“做”泛指各种艺术样式的表演。像:做戏、做书(如“迪搭我就不做了”)、做乐曲(如“迪格听客要紧的,迪只《三六》要好好较做”)等。
   
81.[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

太笼统。据@boris提供的资料,唐代的“傳驛”网络的运行,是由尚书省→兵部→“駕部司”掌管的。负责人是驾部郎中和驾部员外郎。

83.[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白居易]

错。白居易在西湖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被称为“白公堤”。据《历史春秋网》:『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

有些“答案”改选李白,则更错——李白到过杭州,也留下过一首诗。但是,“潇湘诗社”说得中肯:『李白时,杭州西湖一带多为淤泥,彼时确没有什么景致,直到李白离世后10年,白居易来到杭州任职,率领当地百姓对西湖开淤排污,杭州美景自此而来。可以说杭州是白居易发现并缔造的。』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法律条文]【按:备选答案中也有“圆规曲尺”条】

错。来看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精妙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圆;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理念,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由此可以知道:一,规矩就是圆规、曲尺。二,说到“意思”,孟子是以规矩、六律作比喻,来阐述仁政的关键作用。而孟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要求当政者推行仁政: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都与“法律条文”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111.[“成吉思汗”的意思是:]/[大海]

不确。据《百度百科》的“铁木真”条:『汗号成纪司汗,旧译“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成立纲纪主司四海的可汗”。』——读者可两相对照。

1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李广]

不确。据@PlayAgain:『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卫青李广,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读者可两相对照。

【我评】:这本是一个翻案的好机会,可惜他们孤陋寡闻,错失了。

133.[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品德高尚]【按:备选答案中也有“子孙成群”条】

不确。据《百度文库》:『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善终】……后来由于避讳等原因,“五福”也有了变化,如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终命”更改为“子孙众多”,因此,后来的“五福”也就变成了“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了。』

【我评】:都是读书不多、查书不勤惹的祸!就不能玩些高雅点的差错吗?
   
【结语】:写完这篇教人防骗反骗的长文,我的全部感慨反而很短:似这等半瓶子晃荡的“二货”,也敢出来冒充高人骗钱骗“声望”,真正岂有此理!我给下一份判词:这篇《国学常识200题》毒如砒霜,一个虔诚的学子倘若中了它的毒,会因在正规场合和有知识的人面前屡屡露怯,而一辈子抬不起头、开不了口!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文人,我有责任把由那些浅薄的媒体、媒体人和“国学家”们共同挖掘的陷阱标示出来,以警示有缘者。此外,我还要代普天下的赤子恳求他们的父母:“21世纪,‘国学’早已薪尽火灭!哪怕杀了你,也千万不要凭着对某些招摇过市分子的信任,把亲生儿女往伪‘国学’的火坑里推!切切哀告!”
posted @ 2014-3-23 23:23 Sunday sslab 阅读(525) 评论(0)
综合网络新闻——
       『日前,国家商务部发布了国家商务部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出一套交易纠纷解决机制。』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以下略】
       这一规定其实是新增了冷静期制度,赋予消费者在网购时的“后悔权”,旨在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对此新补规范,网上议论不少,大体纠缠在“冷静期”的长度、卖家的权益、拆了包装算不算无理由退货、使用过的商品折旧费用如何计算……然而我想到的却是:这个冷静期,它最终“冷静”在谁的头上?换句话说,它实际损坏的是谁的利益?我先说日前看到的一则真人见闻:一个中国人到德国超市买奶粉,因支付出了问题,没买成。然后……然后店员就把这盒奶粉作销毁处理了——奶粉为儿童食品,一旦离开货架,就可能有安全威胁;不买,就不得不销毁。这种买卖不成的事在兲朝恐怕也是天天会发生的,但是这里有同样的机制吗?当然不会有——还不是前脚退货回来,后脚就转手卖给下一个倒霉鬼!所以,无理由退货也好、“后悔权”也罢,它们的实行必须有广泛而坚实的前提,那就是:成熟的消费人群、成熟的售货制度。

先谈第一个前提:成熟的消费人群。新规范客观上降低了那些缺乏诚信和理性的小人贪便宜、耍无赖的成本,屡买屡退、再买再退的事,以后会“见涨”。进而言之,买卖双方的矛盾,今后将更尖锐、更难以和平解决,令人头痛不已的搞轧将此伏彼起:商家必须抓住“不影响二次销售”这根稻草,才能活下去;但是这个飘渺的“标准”根本无法掌握和调停——首饰、衣服、手表穿戴过一个“新头”,算不算影响二次销售?树脂唱片买回后被播放一遍录入磁带,还能不能退(30年前,这是发烧界人尽皆知的伎俩)?此外,对于仗着“后悔”的权力趁机谋求折扣的刁蛮顾客,又该如何应对?总之,这个形左实右的规范的制订者,最终可能无奈地看到:幼稚的消费者根本无福消受这种高度文明的交易机制。

再说“成熟的售货制度”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卖家建立相适应的售货制度之前,单相思式的“保护买家”措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它是一把双面刃:在保护一部分买家的同时,也会损及另一些买家的利益。进而论之,今天受到了保护的买家,谁知哪天就无缘无故地被伤害了!我举个极端的例子:过去,啤酒瓶实行回收再利用的流转策略;有极少数无良的烂仔在空瓶里吐痰、小便。这些瓶子经过洗涤后,灌进新酒又卖给顾客。总有一天,那个曾经污染过空瓶的造孽者会喝到用另一个孬种撒过尿的空瓶灌的啤酒……在我购买过的所有网店中,易讯是最早推出《二手特卖》卖场制度的:其中的每件商品都标明“未使用过”、“使用过”或“维修过”三个属性,供买家明明白白地消费。这次核查论据,发现新蛋也开了一档《二手宝库》,并且根据旧货属性,开辟了《开箱品》、《厂家更换商品》、《返修品》和《使用品》四个货区。其余的店家,只能认为他们奉行的是左手退来、右手发给下一家的策略。

准此,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头脑清醒的善良顾客的消费信心,网上购物恐怕真会变成名副其实的“百思买”——要思考一百回之后才下得了决心购买。至少像我这样谨小慎微的顾客,因为害怕买到别人的退货,从此肯定会大大削减“有所谓”的商品的购买。凡电器,必将加倍谨慎地出手,更倾向于向设有“二手货专柜”的店家下单。当然咯,现在的网上消费者,没心没肺的不少:他们不怕失败,有闲工夫和闲心纠缠。而今既有法令保护,顿失后顾之忧,客“大”欺店的事肯定会层出不穷。谓予不信,不妨请检查检查:《旅游法》以主席令的形式颁布将近半年了,坑害游客的事儿是不是已经绝迹了?

最后来说说评话(扬州评话、苏州评话中都有)中的一个小段:武松打店后,施恩收回了快活林酒店。这小伙有脑子,他接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命伙计把浸泡过蒋门神娘子的那缸酒抬到门外,旁边立一块告示牌:“此酒浸过一名妇人。不介意的老客可以自由沽饮,不取分文。”不多时,一缸酒被抢完,众人心里再无疑惑,快活林才重新开张。

P.S.
一位京东“铜牌会员”对所买电压力锅的评价——
       『煮饭、煲汤功能都很不错,就是锅到手时,两内胆边缘的涂层被刮坏了,估计是别人用过后退回去的。上次买的也有这问题,退了,买了现在这个,还是这样。懒得再退了,退了还得再买,也许京东根本就不会有新货。
       购买日期:2014-02-28』
posted @ 2014-3-21 15:33 Friday sslab 阅读(542) 评论(0)
刚读到一条新闻:『马航发布第20份声明 美国官员怀疑飞行员』新闻来源是:中国新闻网。文中写道:『此外,声明宣布,失恋航班和机组人员的家属可以致电……』

我悲悯地提醒那个执笔者:新闻这碗饭不好“触祭”的啊!当心“失恋家属”的怒气全部发泄在你的头上,对你饱以一顿老拳!


P.S
据2014-03-27《东方日报》——
       『网民上载图文显示,昨日上午七时十八分三十二秒,标有「新华网」字样的网页,在报道一则关于中法发表联合声明新闻时,文中称习近平为副主席。该网页不但被大陆网民疯狂转载,连海外异见组织的网站也不断转载。本报记者昨日下午登入新华网查证时,发现上午七时十八分三十二秒的报道并无出错,而网站也没有更正声明。事件是否新华网出错,或有人恶搞,暂时未有答案。』

posted @ 2014-3-17 12:35 Monday sslab 阅读(590) 评论(0)
据《东方早报》——
       『800棵濒危红豆杉落户申城“治雾霾”
       昨日是植树节,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向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捐赠800棵红豆杉,总价值150万元。……
       2010年,红豆杉被上海世博会誉为“改善城市环境新树种”。经过针对性研究,专家发现红豆杉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PM2.5等方面,功效远高于其他树种,称之为“治理PM2.5最有效的树种”。』

我看完消息,莞尔一笑。只有一个观感:这帮会来事儿的帮闲扔下本职工作(管住黄浦江上游的死猪)不作为,却来弄这个花巧!世间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崔永元说:“在我看来,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北京市城市雾霾的影响,就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的小区里放了个屁。”我则想追问一句:“据查上海有5000多个小区;假如每个小区有若干个居民放屁,靠这800棵‘最有效’的道具,吸收得完吗?”
posted @ 2014-3-13 19:32 Thursday sslab 阅读(558) 评论(0)
第三阶段:自2000年出走上海至南京“插队”以后的6年——我原稿写的是“巴拉巴拉”。上网核查,发现这个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的说法(指到日本打工)现在基本无人知晓了,遂改。

那时候,心境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在老板手下教书,有能力也要用到明处(或曰搔到痒处),偶尔剩一点余力,只能“小摸摸”,用来改善艰苦的生活条件——

1,就地取材的剃须刀:有一年,沈潋回国,返回德国前留下一套用过一个月的Ⅲ代剃须刀。当时我还有十几个Ⅰ代和Ⅱ代刀头可用,不打算升级,故而这刀架以及剃须泡沫和整包刀头我都送人了。“白得”一个尚可使用的刀头,留着。2年后又如此。这两个刀头不想一扔了之,就选了个木衣夹,略加工,刻出止退槽,插上刀头。一试,甚是好用。
1.jpg

2,废物利用的肥皂缸:我退休后,夫人和我还在溧水农民家租房住了半年。那时的条件就更不堪了,连一只肥皂缸也要自己设法,因陋就简地解决:用饮料瓶开个口子,凑合着用。

3,“远程”无线上网:溧水校区我住的宿舍楼开始没布网线。我嫌到办公室上网不自在,就买了无线HUB,放在办公室窗外一臂之远的地方发射——只有那里能勉强与我房间的窗外形成直视!个中艰辛我记得已有记叙,将来把它移到这里来。

上次在沈潋的新家时,他为了解决搬家后开初几周的上网问题,用一部装置3G·SIM卡的三星手机作为转播机,使得在一楼的各处都能Wi-Fi上网。当他端着手机四下寻找高场强点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激动——这与我当年在宿舍窗外来回移动USB网卡定位置时的情景,何其相似!

第四阶段:老来躲进小楼成一统。按说这是发挥余热的好时机。但我的懒筋已养成,做事的热情急遽消退了。这些年来,除了“【其他】”中提到的那件事,基本上只剩修旧补漏的精力。

1,水暖工:刚退休时比较“年轻”,我竟还有这样的本事——电热水器的三角阀漏水了,我试着去紧一下。不料那东西是下脚锌“合金”料做的,轻轻一扳,齐根断开。我怕夫人责骂(要关闭总水阀修理,诸多不便),趁她外出,整整一个下午,用螺丝刀凿、刀尖剔,活生生地把断在墙里的那段残余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最后,找出一截铰有螺纹的水管,在端口锯一个小三角口,拿来代替螺丝攻,彻底清除接头纹路里残余的金属屑。这件事,大概可算我老来最伟大的业绩了!  

2,台盆龙头应急修理:塑料材质的手柄开裂了,便从百宝箱中找出一段铝材,打个洞按上,继续使用。事情虽微不足道,但自我感觉良好:信手拈来,皆成妙谛,仿佛已然步入化境。
2.jpg

3,“电脑角”:为配合“立姿办公”,专为笔记本装设了键盘照明和面部照明(视频通话时使用)。这两样装置保障了我能全天候、多功能办公。
3.jpg

4,最不起眼的发明:我使用带密封条的食品袋,要先把前面的袋口剪去一块。这样,用右手拇指肚一摩,就可容易地捏住后面的那边;再往外一翻,左手二指又可容易地捏住前面这边。往外一扯,袋口就开了。你去开开“薄胎”的密封袋试试——横分不开,竖分不开,往往会气得你想学《世说新语》中的王蓝田,把整袋食品扔在脚下“以屐齿蹍之”!
4.jpg

5,对付奸商:网购一套由个体户出产的棉毛衫裤,发现严重偷工减料。穿上后,后腰露出一大块。我只得在上衣的后下摆和裤子的后腰上,分左、中、右钉上3颗揿钮。穿时,让它们连起来,组成“脱卸型连衣裤”。

6,不露怯的杂配:为着便宜,买回一个“全裸”U盘;又没保护,又易丢失。我于是拿一条小挂件(另一位淘宝店主送的)系上,再剪一截奶茶吸管套上。非常实用,而且看上去比原配的还精神。
5.jpg

7,电子设备的“修理”:如今的修理,就剩下唯一的招术——拆下电池,揿几次开机钮,然后放置半天,等错误记忆消失后再装拢。好就好,不好就拉倒。动烙铁的修理,已经力不从心了。照片所记的,则是一个小故事:破手机的电池突然坏了。为了把“机内”存储的部分电话簿信息转到“卡内”,焊一块规格不符的电池上去,最后一次开机,倒出数据;然后请它圆寂。
6.jpg

【其他】
前几年,我倒是还有几件绝妙的小发明,都具有深远的市场前景。它们的每一样都已做出了“验证样机”,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我藏在箱底,将来作为精神遗产,传给孙辈。

【后记】
维昌兄在留言中对我的评价,高抬我了,那会“折了小人的草料”。我不免反思:是否一不小心把自己写得过于“高大全”了?再三复看,确实未见无中生有或者言过其实之处,这才放心。

本文在两年前已拟就草稿,在此番修改、成稿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一记:其一,随着记忆的闸门开启,很多在草稿中没有提及的事由、情节和细节被不断地回忆起来;所以本文在贴出后,仍一再加以补充。其二,我一直在开小差思考一个庸人自扰的问题:倘若把这部自传拍成一套电视剧(咱先不管有没有观众要看),应该取个什么名字为好呢?思之再三,觉得《杂家平传》很称我意——我毕生杂七杂八地随性学艺,宛如“鼫鼠五技而穷”,到头来,未能铸就一个足以出人头地的专业卖点,致使一生没有显赫的机会,只能平平而过。“平传”二字于我,再贴切不过了。

不轰不烈的一生就这样被我自己支配殆尽。如今能让我聊以有点阿Q式胜利感的,就剩下一句“硬扎台型”的自我评价:“在会修收音机的人当中,我文章写得最好;在会写文章的人当中,我修收音机的技术最高”……

拍电视剧在当下自然是南柯一梦啦——一百年以后的观众,或许会怀着考古的心态,想看看“上一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生活、学习和消遣的”,彼时也许会有人把我的这部“历史剧”拍出来,亦未可知……不过《杂家平传》四个字舍不得暗投,所以我用它来取代原来的篇名(《科技普及和动脑动手》)。

【敬告读友】:这篇回忆录杀青后,我将有一段时间要搁笔:先接待沈潋(出差回国),继而出外踏青。诸君请于“江南草长”之时,再屈尊来看我的游记吧。
posted @ 2014-3-13 14:53 Thursday sslab 阅读(577) 评论(0)
从我30岁那年跳出工玻二厂起,以后的年月都可总括为我的后半生。细分起来,大致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书和纺织局就职。值得一提的事有——
1,拍摄3D照片
大约在1980年,我在复旦分校和几个同学经营一个摄影社团。为着要在这行门道上寻找一个突破口,有一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我开始探索立体照片的拍摄。我自制了一个拍摄架,把照相机拧上后,能让它左右滑动,滑动距离65mm——等于常人的瞳距。拍摄时,先向右拉足,拍一张;接着照相机向左平移到底,再拍一张。如此,就能获得分别模拟左右眼所见场景的2张底片。

由于拍摄的全过程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所以只能用于拍摄静物。我经过周详的思考,做足预案。认为没有问题后,戴上校徽,来到四川路的第七百货商店。在“日立牌录音机”的展览橱窗前,二话不说,架起设备就一阵猛拍。时有好事之徒到里面“报告”卖好,引得负责人出来询问。我不慌不忙挺一挺胸,示意校徽,然后平静地说:“我是复旦大学的”(我们的校徽上只有四个字)……话音未落,他客气地说:“老师是伐?好好好!”我趁机冒一记:“阿拉要拍一些教学资料,介绍百货公司的橱窗布置。”那领导不是刁钻之徒,所以很友好对他们的特色加以介绍,就退回去了。

半个甲子悄然过去,那些3D照片可能已归在写有“化给我”提示的大箱子里了。我怕引起自己对于青春流逝的伤感,这几年一直没有勇气去翻动它。将来,等到哪一天我的思想更加达观了,能彻底勘破死生之关时,再来开启这第七个“潘多拉之盒”吧。

2,现在,我已经十几年没有添置和穿着西服了,原因很简单:“我老早穿过了——我是文革以后中国民间第一个穿西装的人。”那时我在纺织局,眼见官长出访可以到“友谊商店”定制西服,心里有点不平衡。正巧参观了国际纺织博览会,见识到那一年国际流行的西装款式。回家后一时兴起,参考中山装的裁缝方法,十几天后就把最“潮”西装穿上了身。此事还有一段尾声:我到和平饭店去联络一位纺织部官员,向一位服务生询问电梯的位置。那小伙子用极度疑惑的眼光打量了我一阵,才给我指了方向。

第二阶段:自教书以后至2000年。头几年,主业上需要占用心思和精力的地方太多,几乎没有业余时间供我支配。3年以后,主业走上正规,不甘寂寞的我,开始大肆挥霍业余时间,用于一些杂务。“杂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1,首先是《音像博士》专栏的撰稿。我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坐定了主笔的位子,以“包版面”的形式,恣意命笔。除了个别词句的调整,所有观点和阐述都不曾被责编驳回过。这是我一生中最享受的第一段真正的自由写作——还有第二段,就是如今在Emlog上自己的园地里的尽情“扒拉”。

2,其次是写了两本技术普及的著作。写书中的艰苦卓绝,我以前已有述说,此处不再赘言。但那两本书是我心血的结晶,现在偶尔翻看,还不免感慨:“想不到我沈某人能把枯燥的技术问题写得那么精彩!”我最大的愿望是:十几年以后,虽然书中讲到的技术和产品都已过时,但我的孙女和孙儿还能读得津津有味。

3,还有就是赚点外快,为沈潋准备一点攻书资本。那时的大学文凭还属于“平粜”,无须家长伤筋动骨;我赚了多少钱已忘了(是真心话!我这人与财帛无缘),大致每学期支取数千元,以贴补家庭的教育开支之不足。

“外快”只有一项,就是帮朋友的公司做音像工程。彼时我正值壮年,学习能力还很强,举凡设计、选型、安装(带领技工和小工)、调试、交验各环节,我都把它们弄通了,并且由我一人负责。我主导的大工程有4个:上海绳网厂的宾馆礼堂、青岛“心跳”夜总会、上海工商联礼堂和上海工商联新楼多功能厅。也怪我当时考虑不周,几十万、百多万级的工程,居然都没有存照,那是极不应该的,也是很遗憾的。

“8小时”之外忙碌于这些杂事,从事小发明、小制作的机会不多了。我自己满意的成果主要有——

1,便携电脑主机:我和沈潋合作,已经具有不低的电脑装机水平。其最高表现为,我们对市售的电脑部件加以适当利用和改造,把一部486级别的电脑主机“塞”进一口密码箱中。这机器经过了严格的考验——沈潋把这台主机拿到学校,借给他们的一位外教,帮他客服了刚报到时没有个人电脑可用的困难。
便携电脑主机(复原模型).jpg

2,适合扫描精装厚书的扫描仪:我对OCR工具的使用很有心得。在这类工作中,常为扫描精装厚书扫描的艰难所困惑。遂决定“私人定制”一台特殊扫描仪:把扫描仪的一条棱(我的Phantom336机内右部有电路板,须切左边)切去(包括面板的一部分和侧壁的一部分),使得厚书书芯的中缝能直抵玻璃面板的边缘。这样,就避免了一般扫描仪扫描厚书时必然产生的中缝两侧压缩、模糊的弊病。
厚书扫描仪.jpg

在所有上述工作之余,也玩一些电子游戏以调节精神。以前我玩魂斗罗最好,在尖峰阶段可以做到:一上来先主动撞死2条“命”(至于增加到30条命,那只是新手的做派),然后凭着唯一的一条命,一气冲过8关,一路“吃命”,最终以拥有十几条(具体数目忘了,也无法复核了)命而凯旋。

我一贯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理念,沈潋的学习和课余活动我都没有粗暴干涉过。我对他的帮助很少,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只有在他参加一次比赛(主题是“巧用乳酸饮料瓶制作小玩意儿”)前,帮他分析,使他成功复制古代的一种日用器“自动汲水瓶”和一种警器“公道杯”。 

上文讲过,兵不血刃的修理,最能表现了个人的动手能力。有一次指导管理员打开系里保险箱的事,把“兵不血刃”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当时她大呼保险箱出问题了。我告诉她别着急,拿一把椅子,用一条椅腿在保险箱顶部狠敲三下。她照做,再试,果然就顺利开启了!我要她请客,然后海威一番。开场白自然是“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之类的故弄玄虚,然后点题:“毛说,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我的理论就是,里厢的齿轮转动不灵活了,可能回不了零;让侬敲几记,粘滞的地方松开、归零,就可以正常开锁了。”这也属于很难忘的事,是为记。
posted @ 2014-3-12 16:53 Wednesday sslab 阅读(573) 评论(0)
【插话】
昨夜失眠:本应凌晨3点上床的(说来惭愧,这个时刻已经是我从德国回家后自我放纵养成的坏毛病),但睡意全无。只得重新开机,改文到4点。之后强迫自己躺下,但脑子已进入高度亢奋状态。迷糊之际,“腹稿”一段接一段地迸出;我也只好一次连一次地按亮手电,用潦草的字迹快速记下——好得我是每夜都把纸笔、手电放置在床头的。

自我折磨到6点20分,再也躺不安生了,遂起床——房间供暖太足,也有一弊:穿一件绒线大衣就起身了;不像从前住在“四穿”屋里,冬夜常常冻得半僵,蜷缩在被窝中充当“团长”^_^

我人生第三阶段的舞台在社会上,时间横跨动乱的十年。我们这些小工人不是“阶级斗争”的主力,犯不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当时的民谚描写我们这些人是“出去路线斗争,回来线路斗争。”这“线路斗争”又有男女之别:女的结绒线,男的焊电线(自装半导体收音机。但说起来,后三个字都是省略的)。

我在厂里,基本韬光养晦、偶尔小露峥嵘。说两件小事:其一,班组做台帐的铅笔都让给我来削的,因为我从小养成习惯:削铅笔时模仿卷笔刀,能在6条愣上削出6个锯齿形来——即使是圆杆铅笔,我照样每个60度削出1个锯齿。其二,我曾响应“领导号召”,提出发明一种专用工具,让操作工的一个主要操作项目的操作强度降低到原来的50分之一,甚至一百分之一。那个负责审核的技术员也称好,但他对上面的意图心知肚明:就是为了给少数几个人制造晋升的理由。所以他委婉地规劝我:“算唻,当心自家小人拨别人抢得去!”

1968年前后,上海市民掀起一股自制新式煤油炉的热潮。家母看得眼馋,在家父耳边不断聒噪。老爷子大概觉得闭关二十年也足够长了,就操起银花剪刀开始剪锌版(印刷厂有淘汰锌版可买,做手工得天独厚)。谁知更年期尚未来临的母亲又开始扮演她的预言家角色了,只不过这次的标杆人物改成了贵生爷叔。父亲服了,未及重新出山便又关门。从此,他再也不做这无谓的献艺了。

接着的一股DIY热潮是做纳凉躺椅,其时我已上班,做手艺活的接力棒自然而然地传到了我手中。我历尽艰难:竹片是跟着根林爷叔到兰州路码头买来竹筒后手削的,皮带是到安国路荒货市场淘的,铁架则是秤来20几公分一段的下脚料电线管到辽阳路电焊工场焊接起来的。筚路蓝缕,终于不负手上的几处挫伤和血泡,做成一张实用的躺椅。这东西现在不知还在不在,有朝一日找到了,我倒是要好好拍张照片怀怀旧。

手艺这玩意儿,练就了就跟随你一辈子。我到了工玻二厂后,偶见在供电线路改造中拆下的整根电线管,不觉技痒,三弯两敲,做成一把躺椅,作为工间休息用。那躺椅太符合人体工程学了,坐着十分舒服;做夜班时一躺上去就不知不觉地瞌睡起来。有一次被巡查的车间主任发现了,不由分说,抓起来就往窗外的废料堆场扔出去(是躺椅,不是我^_^)。我本来想拍张照片留念来着,可是小组长说,我们这个是“保密车间”,禁止摄影!

“全民手工作坊”里随即流行的另一个项目是8瓦日光台灯。它需要一个底座;手艺好的,自己焊成、锉光,再到乡办工厂去电镀。还需要一根管子;有人用镀铬铁管(好像是听诊器上用的),一般是用铁皮自己卷。卷的方法是:先手工把铁皮包在一段洋元(铁棒)上,然后在水泥平地上用鞋底轻踩着“擀皮子”,直至变成一根浑圆的细管,最后焊接。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车间里“顺”来因堵塞换下的铜管。后来,虬江路有台灯专用蛇皮管卖了,就用不着再涉险。

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是镇流器。我家有一些漆包线,还有多副优质矽钢片,交给熙强兄试验。他用手摇钻代替绕线车绕成线包,插入EI型的铁芯也能点亮(市售的镇流器,采用nu型铁芯)。此外,家里还有几只大的交流电容,所以我也做过用阻容限流的“无变压器”日光台灯。只是这种灯起辉困难,天冷时要用手掌在灯管上“捂”一下,借助人体分布电容来帮助触发。其实,我曾经筹划过用于36V电压的“安全日光灯”,启动不久,因转而复习迎考,把这个计划搁下了。

这些在特殊年代盛行的制作活动,现在有个洋气的名称叫DIY。若说手艺,我还算马马虎虎跟得上趟,但内心却开始觉得不值。所以在维昌兄和熙强兄纷纷做成极其实用的黑白放大机时并掌握了熟练的照片放大技术后,我并没有“跟进”。同样的,作为“无线电高手”的标志物——用5吋示波管做的“电视机”,我只关注而没有涉足。因为1970年代前期,我正好参观了一个上海工业界内部的“赶超”展览会,看到很多9吋 、12吋的新产品样机;两相比较,觉得天差地远。因之,不愿退而结网,宁肯鹤望苦等。

其实,以我当时的能力,组装这样一台难度较低的机器毫无困难。而且,家父正巧有个关系,直达5吋机的始作俑者肖松林。我们曾登门请教,并得到了几个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没有透露的秘密“关子”。后来,难耐对电视节目的渴望,我做了一架单电子管的电视伴音接收机,效果很好,收听体育转播的解说尤其过瘾。这一招之鲜,一时间引得一些朋友争相效仿。

“半导体”这玩意儿,因为惠而不费,所以群起赶潮的人众多。我家后门有位大叔,也是其中一员。他经常用江西上海话对我吹嘘:“我个朋友,装个‘四管’【4只晶体管搭出的收音机】,一个管勿插【也会响】呃。”【翻译一下:那人为了节约,把推挽放大级的一只管子省掉了,很自豪。至于乙类放大器缺了半边后所引起的不可容忍的失真,他若非不懂,就是不管!】这些人,日后大多变身为“发烧友”,辗转算来,也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我还是很尊重他们的。我自己玩半导体的事无甚可说——零件买了一大批,都为摸索门径而投资。用一堆晶体管和电阻、电容拆了装,装了拆,有时甚至故意用一只坏零件更换下好的(包括“一个管勿插呃”),看会有怎样的表现。至于整机,我只为一位在农场务农的邻居组装过一台。
  
打工后有薪水了,所以舍得在业余爱好上投些钱。我买的第一件电动工具是一把充电式手枪钻。当年是在旧货商店淘来的出口处理品,价99元,相当于现在花2000元买一件二手货。老实说,也就是那会儿,欠思量;换作现在,我是绝对舍不得的——前几天看中一块400元不到的手表,刚想下单,忽见页面上注明:“手机淘宝下单便宜41元,过了妇女节就恢复原价”。我摆弄手机,一时装不上软件。只能牙根痒痒地计划:等沈潋出差回沪后,让他帮我装好软件,然后……然后等五一或十一或圣诞或春节,人家再优惠时,不能再错过了——苍天保佑,希望到时候这个款色(款式和玫瑰金色)别卖光了!
平生第一件电动工具.jpg

我结婚时,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品大爆发”,自己动手做了几样装潢饰品。做得很好,我很自得——

一,窗帘:当时正好有一批“芒竿”遮阳帘在打市场,价格便宜,我们便买了两幅。我嫌外面卖的木头“葫芦”(即滑轮)太粗劣丑陋,便自己用铝材做了一副十分精致的。我们厂里手最巧的蒋长春兄看到,连声称赞。

二,小墙饰
我用边角铝材,做了一只“孔雀”,然后买来塑料花缠上,挂在墙上,寓“雀屏中选”之意。这个小东西因为有铝材,所以现在应该还在哪一个“百宝箱”中躺着。下次我去老房子翻找3D照片(下文详说)时,顺便把这只孔雀也带回来拍照。

三,盘花窗栅 
关于它的来龙去脉,上文已交代。这里就揭晓PS之后的照片。再次声明:除了最上端的那条尾羽按照原来的样子略加修整(拍照时弹回了一点)外,其余的工作就是修底。绝对没有描花插朵,或曰画蛇添足。
再修两处疵点.jpg
盘花窗栅(PS图像)
  
直到现在,即便有了选择的机会,我还是愿意住七八成的旧屋,这样就有了自己动手整旧补漏的原动力;我也喜欢使用七八成的旧货,这样,拿来拆、装、改、拼,就没什么可肉痛的。
posted @ 2014-3-11 15:45 Tuesday sslab 阅读(586) 评论(0)
我的中学阶段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5年,课外科技活动一直参加“气象组”,在家主要是从玩无线电发展到磨练检修收音机的技术,并开始染指半导体收音机。因买不起仪表,查机和装机一直靠“徒手”摸索。

开始我不懂市场,有些器材即使用零花钱能买,也不知哪儿去买。比如自己架设室外天线,需要一对“绝缘子”,这就让我辗转反侧;也有些小东西,即使知道哪儿有卖,我去了,人家也不会卖给我。比如做矿石检波器的“矿石”,有人用中药“自然铜”做成过,但我不敢径直去“万寿堂”(我们那边的中药店)购买,哪怕知道它只须几分钱。幸得我有一个崇尚技术的父亲,像这类东西,他了解后,会不声不响地去觅来,然后不动声色地问一声:“是迪格物事伐?”看着我激动得无可无不可的脸色,他满意地点上一支烟,坐在旁边观察我摆弄。

市东中学的科技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负责人庄索原老师在市教育系统中很有声望。庄老师从教前曾修过钟表,动手能力甚强。此外,我们还有一位同样有过修表经历的数学老师,发明了一台纯机械“打铃钟”,并因此获得市级荣誉。

维昌兄、福钧兄都是航模兴趣组“出身”,在我眼里都是巧夺天工的“双爱”级楷模。维昌兄后来玩摄影,自己调配D76显影液时,熟能生巧,竟能抛开自制杆秤(天平秤太贵了),用一块卡片,在纸上的一堆药剂中准确地扒拉出需要的剂量。福钧兄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两个:其一是他们联合自制放大机时,他负责“皮老虎”部分,研究出用黑卡纸裱上黑布,然后折成手风琴状的皮腔。其二是他后来玩缝纫,尽得“云霞”时装店(当时我们那一带最好的时装店)老师傅的技艺。他曾给我表演上衣的上袖笼工艺:把缝纫机的针脚调到最稀,沿袖笼边缘缝一圈,然后攥住底线头,右手抽、左手“归拢”,三下两下,就把袖笼扒拉成了“荷叶边”。  

杨浩昆仲兼玩摄影和半导体。他们的令尊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有一次在听取他们汇报试验进展时,老娘家勉励他们“再研究研究”。就这五个字,我羡慕了一辈子!以后当我自己做了父亲、做了教师后,也无数次地对儿子、对学生重复这句话。

我平生的第二件手工作品比较“高级”了:是一把用线绕电阻作为热源的“电烙铁”。线绕电阻是一种能够通过大电流的电阻器件,承受功率从5W至几十W。我找出一只2kΩ/30W规格的,做成一把功率约为24W的手枪式烙铁。这作品后来同那份气象比赛获奖证书一起被送出去展览,便再也不见回还。

我还有一段“学工”经历,也值得记录:高一时,我因身体不好,没有随全班下乡“劳动”,而是被派往学校的校办工厂。那里有位自学成才的技师叫乔东陆,靠自己和其他师傅发明的一系列工、夹、模具,用一批简陋的机床,组建了一个制造1匹电动机的生产车间。我很佩服他。受到那里机油味的熏陶,我也学着自己做工具。现在还记得的,有一把“圆规”卡尺和一柄修钟表的小锤。关于这把小锤,还有一段令人难过的故事:我大弟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时,钉了一个木板工具箱给我留念,又把那把锤子带去做纪念。次年,他那边发生财务室被盗的大案,警方根据保险柜的撬痕分析,作案工具带有一个3×15mm的扁头——他抽屉里那边锤子的另一头恰好就是这个尺寸!我大弟在一段时间里被当作头号嫌疑人,直至后来抓到真正的盗窃犯为止。

在“学工”时用断锯条做的卡尺现在还很好用.jpg

在“学工”时用断锯条做的卡尺,现在还很好用


大弟赠我的那个工具箱是用旧木料打成,按照我的要求,上下两爿一样高——这样,翻开来就成了两个盒子,工具、配件、辅料、螺丝都可以随手扔进去。这工具箱我至今还保留着,用来存放“二线”(不常用的)工具。“一线”工具则转到我托沈潋从德国买来的一个钓客用的“渔具箱”中。从那以后,我不断积累工具和配件。至今,计有6件电动工具、3箱通用工具、1箱线缆(带有各种接口)和各种转接口、1罐(1公斤装洗衣粉的包装罐,以下同)铁螺丝、一罐木螺丝……这些工具、配件和紧固件,足够我后半辈子大手大脚地用的了。

线缆和接口.jpg

线缆和接口


后期从我因病休学开始,经过“文革”直至离校,大约2年时间。其间我忙于帮同学、邻居、同学的邻居们修理收音机的无偿服务。据我自己的维修记录,流水号好像是编到134号,没有一台机器是因修不好而退回的。论机器的种类,有电子管收音机,也有半导体收音机;其中最复杂的,是家父厂里的一台苏联产的“记录牌”黑白电视机。

最贵重的是一台落地式组合机,是上海无线电行业的“国庆献礼”产品。我记得当年有两家无线电厂出品过两款同级别的“概念机”;我经手的是哪一款,已经记不起了。这台机器的主人是一位“领先一步”的爱乐人,花了大价钱买了这台宝贝,用过几年,发现它会冷不防发出牛吼声。我断定这是“中频机震”,是一种防不胜防的毛病。然后通过橡胶垫减震和加装旁路电容衰减等方法,减少了发作的频度;限于先天的设计错误,遗憾地宣告无法根治。

我平生有两件兵不血刃的修理业绩,最为露脸。先说一个不用工具修收音机的故事。那是在马银荣兄的家里,与他的几位邻居闲聊。他们都知道我有修理收音机的技术,其中一位想盘我的底,就吹嘘起他知道修理铺里要用到什么什么仪表,然后问我家里有几件。其实我是连万用表也没有一块的,但鸭子肉烂嘴不烂,为了不输这一阵,告诉他:假如收音机是自然损坏,而且没被外行瞎捣鼓过,那么我用一把“捻凿”(沪语对螺丝刀的称呼)就可以查出毛病来。

也是天助我也:正在众人将信将疑之际,又有一位邻居捧来一台成色较新的六灯机(带有一个调谐指示灯的五灯机),本来是要请银荣兄转给我修理的,听说我来了,赶紧前来求助。他诉说这机器灯都是亮的,就是没声音。我开机一辨,发现不但没有节目声,连轻微的交流哼声也听不到一丝一毫。再看调谐指示灯(坊间一般叫猫眼),分明提示接收到了电台。我已经有九分的把握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便决定“海威”一记——对刚才那位盘道的朋友说:“我现在不要仪表,当场检查拨雫看。”边说边抽出机芯,用捻凿在功放管屏极与铁底板之间打了一个火花。然后关闭电源,再重复打火花的动作。接着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把剪刀,把输出变压器初级的一只滤波电容剪掉。再开机,有意把音量调大些,那机器就“哇哇”地唱了起来,把众人都镇了(我谦虚,不说是自己的手艺镇的)。

这事儿说得稀奇,讲穿了也没什么了不起——收音机没有交流声,就如同电视机“三无”(无声音、图像、光栅)故障一样,其实病因都是最简单的:在收音机,是功放电子管损坏(几乎不可能),或者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断线,或者滤波电容(理论上有改善音质的作用)击穿;于电视机,则是高压包打坏了。也就是说,即使我不作检查,也已经可以大致指出故障点在哪几处。现在深入探查,见功放管仍点亮,说明烧毁的可能性极小;在功放管屏极能打出火花,说明高压(约250伏的直流)已通过输出变压器的初级送上来;此时已有把握断定是滤波电容击穿。再打一次火花,是为了把电源部分储存的电能全部泄放,防止下一步动剪刀时触电。最后,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后来,我做《音像博士》主笔,因为有这点底气,所以十分鄙夷那些连电烙铁、万用表都不会使用,只会夸夸其谈的“发烧友”和他们的玄之又玄的“理论”,视他们为“空心大佬官”。

“文革”初起时,我的休假已结束。当时极不情愿“降一级”(我是病休,不好说“留级”),仍赖在原来的班里。为了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待见我,我就卖力表现。正巧物理老师敏锐地感知了形势,推行“教学相长”的改革(请记住:那是在1966年!),把我推上讲台讲了一堂电学课。此外,他当时接受了一项研制课堂用小型扩音器的任务,转交给一位高三学生和我二人完成。我引以为自豪的是,设计了一个隐蔽式的号角,以增强声音的集束效果——机箱是用航空层板做的(当时校办厂也没有折板机),上面板的左半块可以向上扳起45度左右,这块板与旁边的两块铁片“耳朵”,加上扬声器(朝天放置)纸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腔,能把声音推送到教室后排。可惜的是,不等这台略具科技水平的机器投入使用,全国就“停课闹革命”了……

嗣后,我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广播站和礼堂音响的管理员。当时,中小学的礼堂里装置的,不外乎传统的小功率高音喇叭,声音失真而毛糙;我想加以改善,就利用学生“造反”时“砸”下的一大堆6吋半喇叭箱,4只钉成一组、两串两并,保持阻抗不变。用它们去替换原来的高音喇叭,使得音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了一天安装,到傍晚调试、开声。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维昌兄正巧走过围墙外,惊艳于墙里传来的优美音乐(当时不能放“靡靡之音”,我放的好像是《河欢山笑人点头》),进校来一同欣赏。这些往事,不知维昌兄还记得否?

上文提到的那位帮助给收音机改频的老师,后来得到施老师的介绍,带了5卷开盘式磁带来找我,说是印尼派人送过来的,用他们学校的录音机播放,里面“滋哩咂啦”的不知是什么内容。鉴于形势,怕有不妥,希望我能帮忙鉴定一下。我用录音机试放,同样是“滋哩咂啦”,情知那边用来录音的机器具有4.76cm/s的“超长时录制”档,而国内不曾颁布过这一标准。于是请他给我几天时间,容我想想办法。

我搬出一台报废的“钟声”602录音机,竭尽全力把它修复了。最难忘的是那个磨损了的录音磁头,我用锉刀锉、油石磨,硬是将它“再生”了。由于兹隙参数改变,自然不能与新品同日而语,但毕竟能录能放,而且磁带不会跑偏了。我再通过给从动轮适当施加阻尼的方法,把带速降低一半。这来终于听清了:是广东和尚念的经(后来知道,是为他叔叔做法事的记录。就这样,我也有机会回报了他当年对我们的援手之谊。

posted @ 2014-3-11 0:29 Tuesday sslab 阅读(542) 评论(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