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张杰来,赠我一条2G的台式机内存条。我用它替换下Intel双核机上的一条1G的,这台电脑就有了3G内存——这种落市货没有“双通道”的概念(好像),所以“翘脚”内存并无捍格。

还有一事更令我感怀:此前我买了两条4G的DDR3低电压内存,上机一试,在东芝笔记本上可用(不过浪费了,因为win7系统只能识别3G多一点),但索尼笔记本却不认!查网,得知以前产的索尼笔记本确实拒绝低电压内存条。

这次小张带来了自己的笔记本,把他的两条4G内存(普通电压的)换给我。我又把更新下的两条2G内存换到东芝机上——这是阿大、阿二、阿三穿新衣故事的注脚。

为了检验这三台电脑升级后的绝对性能,做了一次“重负荷”的试验:开机稳定后,用比较耗费资源的搜狗浏览器,一连开启20个大网站的页面;通过“360加速球”查看资源消耗情况。以下是实验记录——

       机型                     启动后资源占用    开20个页面后资源占用    页面全开的用时    停止波动后的资源占用
       Intel双核                       42%                       90~98%                     100秒                        75%
       AMD双核(东芝)     31%                       90~98%                       65秒                        78%
       Intel i3(索尼)           22%                       90~98%                       28秒                        45% 

接着,趁着心情愉快,又把前一阵罢工(花屏)的AMD四核台式机搬出来。放弃核显,加装了一块旧显卡,修复了。这机器暂时放着,以后作为玩3D图像软件的专用机。

以上几件事,过于琐碎,说多了怕惹人厌,故而我一笔带过。比较有点意思的是第五台电脑——旧东芝笔记本。这机器是奔4处理器、512兆内存;要命的是,它只有一个内存插槽。我惆怅了几天,昨天突然想到:它不是有PCMCIA扩展口吗?找一片这种规格的内存就圆满了。又想起,我正巧有两片IBM的PCM内存,现在存在愚园路旧居的八宝箱里。以后去取来,就又有新花样可以玩几天了。

顺便说一个常常泛起的感想:很多小区门口都有收旧家电的摊子;每当我看到有居室洁癖的主妇们以16元一斤的菜皮价(!)贱卖高大上的品牌台式机乃至笔记本时,我的心都要碎了!
posted @ 2016-9-27 20:11 Tuesday sslab 阅读(577) 评论(4)
我试喝咖啡已将近一年,经过各种探索,至此可以作一个总结了。

一.咖啡品种
意式咖啡有焦火气,我喝不惯。为了准确证实这一点,不受劣货的误导,我特地选购正宗美国代购的星巴克咖啡,试喝的结论是我确实无法喜欢上这种口味(没办法,就是这样OUT)。

又买来1磅蓝山风味咖啡,感觉大同小异。这个试验的结论,就把深度烘焙的咖啡品种全部否决了。

云南咖啡鲜有优种;有的话,都卖到天价。这使我从云南咖啡豆联想到东北小种大豆——都敌不过进口品种。若说二者有不同的话,那恐怕是:外国大豆有转基因的,咖啡豆还没听说。说实话,我反正喝不出好坏,因此不想平白做云南优种咖啡“粉”。

哥伦比亚咖啡是公认最标准的品种,售价不菲。网上现有号称“进口原产地生豆”的国内烘焙哥伦比亚咖啡,标明的成分是“AA级哥伦比亚咖啡豆”、“阿拉比卡咖啡豆”、“中美洲(或拉丁美洲)产”……姑妄听之,选择其中采用中度烘焙工艺的(也有轻度的和深度的,直接无视)一一试喝——还只刚开始,需要长期实践。

此外,有时有新鲜的摩卡咖啡(三四个月内的),标称“埃塞俄比亚摩卡咖啡豆”。我也姑妄听之,间或买来换换口味。

二.烧煮工艺
我怕麻烦,所以网购时一定会注明,请店家代为磨粉。

有些人喝咖啡也不甘于衣锦夜行,因此生发了许多名堂:从产地、品种、制备方法(比如猫屎、象屎)、烘焙方法(美国式、日本式)、研磨方法、单杯用量、烧煮方法等等,花样经百出。其实我看到的喝咖啡众生相,以西部电影中的牛仔喝得最沁心入脾——黄昏的莽原上,生一堆篝火,支一个洋铁壶,煮一壶咖啡;从小扁壶里“吱”一口私酒;抱起尤克里里自弹自唱——这情景,别是一种状态、另有一番人生。这样的“咖啡时间”,比起英国上流社会的“下午茶时间”来,不遑多让!

所以我秉持一贯的态度:喝自己的咖啡,让别人去说吧!

我现在喝咖啡的定式:400ml水,18~20克咖啡粉,电磁炉90度(实际90至100度)烧4分钟,得2茶杯(我属于牛饮,咖啡杯不适合于我),上午和午后各一。

在煮咖啡的同时,我可以穿插执行洗衣程序:在厨房,把咖啡煮上,定时4分钟→到卫生间,将已用酵素洗剂溶液浸泡了几小时的衣物脱水,然后取出,浸入一大盆清水→回到厨房,咖啡煮就,滤出一杯→咖啡端到洗衣机旁,边喝边进行余下的工序:脱水-第二次漂清-脱水。

日前买了一把摩卡壶。这玩意儿做得太小了,有点像玩具:加水190ml,只能得到约170ml的一杯,问题是,这种壶的原理是用沸水瞬间流过咖啡粉,把内含的成分一股脑儿萃取出来,所以用摩卡壶冲泡的咖啡带有一丝苦味。反复比较,我决定还是守拙,因循我的简陋工艺;摩卡壶则作为摆设(说实话我家全是实用品),有暇时(其实没有)从盒里拿出来煮一杯,玩一个新鲜。

既然如此,添置蒸汽咖啡机的愿景就只能忍痛放弃了!

三.辅料添加
我试过焦糖味糖浆,感觉这个只适用于奶制品。后来确定了“太古咖啡调糖”,飨客专用。但这塘似乎焦味还需要做得更浓一些——相比之下还是我自己熬制的够味。      

香料的选择更费周章:先试烘焙中用得很多的“朱师傅香草粉”,闻之,有一股明显的化学味,理所当然地首遭淘汰。香兰素倒是闻不出化学味,但有一股奇怪的气息;我凝神苦思了良久,终于想到了一种类比:洗净烘干的婴儿尿布!

最终选定了英国的“瑞娜香草精”和美国的“味好美香草精”。二者都是纯天然食品,安全可靠;最大的卖点是咖啡馆里不供应!招待客人时偶一添加,面子十足。

沈潋根据网络资料,推荐我用肉桂粉作为咖啡调味,说有降血糖功效。我立即买来美国的“Kirkland纯肉桂粉”,每杯添加,连试喝也不需要——我家煲汤,十三香的用量好好叫要大唻。
posted @ 2016-9-27 15:40 Tuesday sslab 阅读(620) 评论(0)
新闻报道说:『一声巨大的轰鸣声响起,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扶摇直上,直刺苍穹。』读到“扶摇直上”这个成语,我觉得有点刺眼,显见这位写手对它的意思是不清楚的。

这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通常的解释是『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可是这个“抟”字作何解呢?

现在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庄子》司马注说:『抟,圆也。周飞而上,若扶摇也。』意思是:大鹏鸟盘旋而上,像暴风。

二,有人按照“抟”的另一个释义“凭借”,说大鹏鸟是凭借扶摇之力直上九万里。

三,一说“摶”(“抟”的本字)是假借字,正字是“搏”,意谓大鹏鸟拍击暴风。

然而,以上三种解释用在庄子的另一段话上就无能为力了——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这段话里的“羊角”是不是显得非常突兀?所以愚意以为,首要问题还是必须查清“扶摇”究竟是什么。

《庄子·在宥》有——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李颐说:『扶摇,神木也,生东海。』原来扶摇不是暴风,而是神话传说中的树名!好,现在我们可以通顺解释“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了:大鹏展翅,绕着扶摇树盘旋而上,飞行轨迹像羊角一样,直上九万里高空。

我是属于学术谨慎的文人,不敢胡乱发挥。换作那种民科,他们直接就把羊角给你解释成龙卷风了——当然咯,莘莘学子,倘若真的找到了羊角就是龙卷风(说实话,这个可能性非常大)的证据,还请有教于我。

回到火箭上来,说它直刺苍穹,写得好;若加一句扶摇直上,就让人糟心了——咱又不是金三胖家的产品!
posted @ 2016-9-17 20:56 Saturday sslab 阅读(599) 评论(0)
去年曾与三弟相约:等他伺候孙子有了接班人(亲家)、能空出身子后,邀他陪我去旅游。8月底他告诉我可以践约了,于是我们商定到近段走一趟,看看他能否适应我的旅游习惯。正值我在研究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所以把目的地定在华亭。

从地铁下来,先向东步行,穿过庙前街(东岳庙前),来到谷阳路中山路口。我在《宋方壶籍贯考》里指出:华亭县是松江府的府城。在今天的松江老城,府城已荡然无存。不过松江府城本不在我们的考察计划之内,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只是到此向空凭吊一眼——据推测,这里是府城西门(谷阳门)的所在地。

然后回身西行,去寻访华亭县存留至今的遗迹。首先是华亭老街。问了两个人都是外地的(在很多城市里,在外面活动的大都不是当地人),第三个是中年本地人,他居然回答不知道!后来请问了交通警,才知道我们脚下在走的这条焕然一新的宽阔马路,就是改造后的华亭老街。于是我们再往回浏览了一段。

走不多久,觉得甚是乏味。我们说不如去找“云间第一桥”和“大仓桥”。刚才那位交警巡逻过来了,我们不好意思再次打扰他,就到横街去向一位看来颇有修养的老者打听。我们觉得云间第一桥的名号估计比较响亮,所以拿来问讯,不料老人家竟说不出。三弟脑子灵活,就问附近有没有大桥。他答道:往西有大仓桥(!),“老大老大,有五孔桥洞。”随后咕一句:“云间第一桥就是这座桥……”

往西约三里路,是旧时松江府的漕运仓城(城墙包围的大型粮仓)。“大仓”之名即源于此(桥的本名是永丰桥)。大仓桥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古桥之一,跨于古市河上,全长十六丈,宽一丈五,高两丈四,五孔。
1.jpg

今天是用手机拍的照片。在阳光下,无论顺光、逆光,屏幕上都是一片白,只好盲拍并并一次重复几张。又因我用的这架三星手机镜头布置在后面板的左上角,因此今天不止一张照片拍进了手指!为此得到一个教训:以后有机会选购手机,除了关注通信质量、内存大小和相机功能,还应对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提出严格要求。

从地图上得知:云间第一桥还在大仓桥的西边,但我们找不到通路,遂向一位垂钓者打听。经他指点,方知从大仓桥往西,河北岸被一片“滨水住宅”巧取豪夺过去。要穿过一个花坛豁口和停车场,七拐八弯,才能找到岸边(本应是市政便道)。 

云间第一桥在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西路玉树路西,初名安龙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此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一次龙舟赛,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据《搜狗百科》)
2.jpg 
3.jpg
过桥,向一位老妈妈打听“仓城街”怎么走,她不打隔楞就回答:“往东。”走完一条小街,问了几次讯,仓城街就是深藏不露。我们怀疑它会不会也被房地产侵吞了?于是二人左右包抄着寻找,终于不约而同地在这条街上会合了。

我们非得找到仓城街的原因是,这里的20号是一座沈氏老宅。已知江南的沈姓宗族出于湖州竹墩(见我的《竹墩寻根“一日”游》),从情理推测,这里应该是沈氏先祖向上海迁徙的第一站。令人扼腕的是,这所宅子现在的主人是位老媪;估计再过几年,沈宅就要名不副实了……
4.jpg
沈氏宅门头内侧的题字

主人的儿子热情接待我们,并告知不远处有一座庙宇——他把我们当普通旅游者了。告辞后,我们过庙门而不入,开始找饭轍。乘4路,两站,再回华亭老街,相中了一家“城隍庙小吃”。看到店堂、座头都很整洁(我差一点仿照《水浒》写成“齐楚案头”),我们决定在此用膳。我们点的是面筋香菇和咸菜笋丝双浇,面条用的是龙须面,苏式风味,宽汤,吃得十分满意。

我因店名,记起在资料上看过:过去上海县没有城隍庙,乡民都是到华亭城隍庙来烧香的。于是又找到两位老者问讯。他们一致说华亭没有城隍庙,只有岳庙。我知道他们都错了——所谓岳庙其实是东岳庙;东岳庙是東嶽廟的简体字。也就是说,这是一座道观(参见我的《金丝娘庙闪电游》),不是岳飞祠堂。传说『太山【按:即泰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朔说东岳大帝是“百鬼之主帅也”。大约从汉朝起,在江浙一带,每年的香期和节日,信众有到东岳庙进香的传统习惯。

回家后再搜索,终于为这个悬案搜到了答案——据《搜狗百科》:“华亭县城隍庙,始建于宋政和四年(1114年)。经过历史变迁,现存砖雕照壁……砖雕照壁原为松江府城隍庙山门外的影壁,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虽经历战事,但照壁完好无损,于1978年开辟方塔园时,迁至园内。”

时间尚早,我请三弟陪我到醉白池一游——看官听真:倘若时间不富裕,这种游园的事是最先可以被精减的。关于园名,这里要依照历史脉络厘清一个误会:宋朝,与范仲淹并称“韩范”的韩琦,景仰白居易,曾在故乡安阳建筑了一座厅堂“醉白堂”。后来苏轼还有《醉白堂记》。故此“醉白”二字与李白实在素无瓜葛。

【延伸阅读】下引的一首豪气干云的《鹧鸪天》,相传为韩琦所作——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
       琉璃盏内柴胡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豪气在。
       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醉白池本是简陋平庸的一个小园林,乏善可陈。倒是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二十八块《云间邦彦画像》石刻,镌明、清松江府属各县乡贤名士百余人之画像,弥足珍贵。可惜石黑(拓印的墨迹也)而光暗,连一个字也看不清!

华亭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陆逊-陆抗-陆机、陆云这祖孙三代、董其昌、夏完淳等。这里总结一个史实:上海历史上共出状元十四位,仅华亭一县就贡献了三位——
       『据《云间志》记载: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出生华亭的许克昌,字上达,以籍贯拱州(河南濉县)之名,考中状元。后来因他己有官职,降为第二……
       据《松江府志》记载:“在南宋时,华亭有状元卫泾。卫泾字请叔,号后乐居士。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卒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状元。”
       钱福,字于谦,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庚戊科状元。家住松江鹤滩附近(即今金沙滩)。』(以上关于状元的史料引自吴永甫的《寻访上海状元史迹》)

放眼历史,由于对状元的清规戒律太多太深,因此状元往往是没故事的。文末翻译一则《华亭令戏惩武秀才》,介绍一位小官,以供各位上海同乡一粲——
       江苏人崇尚文学,鲜有人习武;然而武举又不能废止,因此逢到考试的年份,往往搜罗练武之人充数。乡间无赖侥幸博得一个功名,不求上进,每每横行一方。不但乡邻苦不堪言,就连地方官也对他们深恶痛绝。
       有一天,有个武生揪住一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许县令讯问缘由,说是农民进城担粪,不小心擦到武生,把他的衣服弄脏了;已经有过路人出头排解,吩咐农民负责清洗并备礼物谢罪;而武生不罢休,定要把他痛打一顿。县令问清后,拍案大怒,说:“你这低贱之人,竟敢弄脏秀才的衣服,按律应当重责。”农民苦苦哀求了许久,县令才说:“好吧,就饶你这一次。”
       又叫武生坐在堂侧,而命令农民向他叩一百个头赔罪。叩到七十几个,许县令忽然问道:“我差点忘了,你这个秀才,是文的还是武的?”回答说:“是武的。”县令笑起来说:“我弄错了,文秀才应叩一百个,武的一半就够了。现在他多叩了二十几个头,你理当还给他。”
       于是又吩咐农民高坐,而关照武生叩还。武生不肯,县令就命令则令衙役挟持住他,并把他的头硬摁下去,叩还二十几个才松手。武生敢怒不敢言,悻悻地走了。许县令拍手大笑,县城的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无不大笑称快。这个处置方法虽然有歪曲法典之嫌,然而松江人都传为美谈。
posted @ 2016-9-16 19:48 Friday sslab 阅读(628) 评论(0)
我患痛风,啤酒是第一大忌。现在啤酒在我家已上升到香槟的地位:要遇着分外令人高兴的事情,才“冒死”喝上半瓶。

沈潋在微信上贴出一张他自制的啤酒霜照片,引得我食指大动。经咨询,知是用一种软性的冷媒杯做的。夫人和我同时想起:家里有一只雅芳的赠品冷饮杯,也是夹层、充冷媒的;所不同的是它是硬性的,想来制冰霜时应该不停搅拌,否则就有变成一坨冰之虑了——软杯则需要不住地捏几分钟,道理是一样的。

把“雅芳杯”置于冷冻室24小时,取出,倒入在冷藏室预冷的啤酒,加一个临时做就的简易盖子,然后把筷子从预留的孔中伸进去搅拌。5分钟以后,啤酒还是啤酒,杯子却明显回暖了。再看杯子内外壁上,已凝结了一层霜。由此得出两个教训:一,雅芳杯的制冷能力不足(估计是冷媒的数量、质量问题);二,啤酒的预冷温度还需要进一步降低。

于是购买了一台家用冰淇淋桶。按照操作指南的要求,把桶体冷冻24小时;此外在制备前2小时把罐装啤酒放入冷冻室预冷。开工时,把啤酒倾入冰桶,打开电动搅拌。8分钟左右,啤酒霜就制成了!雅芳杯也与冰淇淋桶的桶体同时冷冻,不过这次它的任务是作为盛器,延长啤酒霜的保持时间。
贴.jpg
前左为做成的啤酒霜,前右为盛在冷饮杯内的啤酒和啤酒霜

此番有经验可以介绍了:一,为了减少“冷量”的流失,使冰淇淋桶不致很快回暖,我觉得给它穿一件“隔热外套”应该是有用的;二,啤酒的预冷时间是要点之一。在保证不结冰的前提下,温度降得越低越好。具体在不同冰箱、不同室温条件下需要冷冻多长时间,须反复试验再定。

接着网购了冰淇淋粉,做了350克香草冰淇淋。一开始没有设置预冷阶段,调好原料就做,10分钟后还结不起来。把原料倒出,洗净、抹干桶体(必须抹干,否则会结冰)重新冷冻;4小时后把原料移入冷冻室;6小时后重新开工。正如事先估计的,这次一蹴而成,8分钟便做得。
贴2.jpg

前左为做成的冰淇淋


接着试做咖啡冰淇淋——用250ml现煮咖啡代替清水或牛奶),但是没成功。原因是,冰淇淋桶的搅拌部分太弱:当冰淇淋将要成形时,阻力增加,搅拌桨与马达轴之间打滑并且产生“刮、刮”的开裂声。赶紧关机,放弃冰桶,把半成品盛进食盒后移入冷冻室。此后按照冰淇淋粉推荐的方法,每隔一个半小时取出,手工搅拌5分钟;如是者三。6小时后,咖啡冰淇淋做成。请夫人品尝,鉴定为“口味极佳”!


三年前的盛夏,我曾给月月讲解过欧洲人通过将碎冰和盐混和搅拌,制造出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从而使冰淇淋的制作具备了可能。此后一直想有机会演示给她看。几个月前,在网上发现了《科学小实验之用冰块自制冰淇淋》教程,如获至宝,赶紧收藏起来。现在,这个任务可以移交给月爸了:他不妨把冷媒杯和塑料袋工艺(教程里使用的)作一个对比,讲解获取深冷的方法和原理。

1940年代,石门二路上有一家商店出售一种口味独特的冷饮——冰霜,我记得周柏春说过店名叫“恒利”。锡圭兄说,那吃局是因为冰淇淋做坏了,倒叫“发明”了一种特色饮品。我通过这次试做啤酒霜和冰淇淋,怀疑这个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的经过可能是:老板偷工减料,做冰淇淋而想不加牛奶;无意中得之,索性将错就错……

从网上得知,在上海等几个城市,现在有台湾商人在做啤酒霜生意。在淘宝搜索了一番,好像还没有商用冰霜机供应。但我的试验表明:置办一台商用冰淇淋机(可能还需要一些改装和门道),同样能把这门新奇乐的生意做起来。
posted @ 2016-9-10 20:46 Saturday sslab 阅读(624) 评论(0)
我之所以煞费苦心地查考一位670多年前的古人的籍贯,是另有意图的。至于意图是什么,将在文末揭示。

宋方壶,名子正,元代词家。我很喜欢他的词作,所以愿意冠以“著名”二字。他的《山坡羊·道情》为《射雕英雄传》所引用:『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宋方壶是华亭人。华亭即现在的上海松江,那么我们应该说他的地望是华亭,还是松江,或者上海,抑或是扬州(元时华亭属扬州管辖)?显然,说华亭是天经地义的,说扬州就有些冒认亲家公般的滑稽了。至于能不能说松江和上海,我们还需要仔细地掰饬一番。

先来说松江。华亭县是松江府的府城,倘若宋方壶确实是松江府人氏,他也许可以自称“松江宋XX(可惜,我们现在已无从查考宋子正的字了)”,但他肯定不会!因为,陆云的一句“云间陆士龙”已经为日后的华亭人定了调。也就是说,自西晋及今,华亭人都可以自豪地说:在下XX,云间人氏……

慢来,刚才的话里说“倘若宋方壶确实是松江府人氏”,那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不是吗?看官听真:这就是本文的关子——我要证明:严格来讲,宋方壶是上海人而非松江籍!据《百度百科》:『宋方壶……曾客居钱塘,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那么这座莺湖位于何处呢?

“华亭鹤唳502”有一篇博文《樱桃河(莺脰河)与蒋家老宅》。读博文,知道了几个史实——
       一.『位于塘湾的樱桃河,因最初由邢、窦两姓居住湖畔,人称邢窦湖;“湖”北起俞塘,南迄黄浦江,湖面约2平方公里。至明代,邢、窦二姓渐稀,被唤作莺窦湖;至16世纪初,湖面收缩,成了一条长约7公里的河道,称莺脰河,又称樱桃河。』
       二.『在莺窦湖畔(现虹梅南路、东川路以西),男乐于耕,女勤于织,村舍连阡,炊烟错落,一派农耕文明的和谐风光。』
       三.明宣德二年,当地进士蒋性中请求有司把建造进士牌坊的银两造了一座石桥,取名“尚义桥”。
       四.蒋性中告老还乡后组织“莺湖九老会”。又,清代黄家锟诗云:『莺湖遗苑千秋在,要示儿孙克俭风』。此二条史料均坐实莺湖就是莺窦湖别称。

【延伸阅读】
       中国最大淡水湖瘦身 面积1个月缩小三分之一
       新闻来源: 腾讯资讯 于20160908
       9月7日,江西九江,自8月5日长江九江段、鄱阳湖全线退下警戒水位以来,受长江来水量及降雨减少影响,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瘦身”。
       9月7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较8月5日同期已缩小三分之一。
1瘦身.jpg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谈谈莺窦湖的归属。据《上海县志》:『上海旧为镇,……至元辛卯【l291年】,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

【延伸阅读】
       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摘自《百度文库》)
       1928年,从上海县析出上海特别市。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建立新的闵行区。

在搜狗地图上测距,知从尚义桥(后文将报告:我找到了尚义桥)到曹家宅(闵行的西端)的直线距离大于10.5公里。由此可以得出两个推论:确凿无疑的是,莺湖决不可能属于松江;属于臆测的是:莺湖或许就在包括在“割华亭东北五乡”之中。

【结论】宋方壶是华亭人,也可以说是上海人。今网上各百科网页所载“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的说法是想当然兼以讹传讹。

*     *     *

前天的气象预报说,昨天天气不太热。早晨8时,带上挎包和一瓶咖啡(现沏的)就出发,去寻找莺湖遗迹。

交通很便利:196路转虹桥枢纽4路,到莲花南路紫月路。下车后前行一个街口,在江川东路口就见到樱桃河桥。站立桥上,面冲南,见河水向远方的黄浦江流去。
2贴.jpg

转身向北,沿着绿化带步行上溯。
3贴.jpg

紫月路桥下,河道只有这点宽。
4贴.jpg

过了东川路,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区。进校门,迎门一块指路牌,“尚义桥”的名字赫然在上。于是紧走过去,在桥上踱了一个来回。遗憾的是,访问了好几拨学生,都讲不出尚义桥的由来。然而这一次的不期而遇,至少让我自己喜出望外。我觉得颇有理由激动一把——此时我的立足之处,当年曾经印上宋方壶的履痕亦未可知^_^
5贴.jpg

校园内水系纷杂,不知所终。可以这样认为,樱桃河下游的这一段,现起源于华师大校园。出剑川路校门,对面有一条新辟的尚义路。我猜想,这是填樱桃河筑路而成;总算在路名上还依稀保存了一点历史的旧貌。
6贴.jpg

*     *     *

最后披露我的“另有意图”是什么。

八月廿八日(诸葛亮的忌日,我的生日)就要到了;遥望荆襄一带,又一轮争夺诸葛亮躬耕地“所有权”的口水仗开打了!

不知道南阳人闹的哪一出,我只仿佛看到一帮“禹晋永”在那边聒噪,令人叵耐!

诸葛亮,说他是襄阳人肯定对;按当时行政区划,说汉时南阳人也对;说汉时荆州人亦无不可。但是,说是今之南阳人或荆州人就大谬不然了。

【延伸阅读】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后来刘表治理荆州时,把襄阳县从南阳郡分出,置襄阳郡。

posted @ 2016-9-9 12:00 Friday sslab 阅读(71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