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贴了一道题目,原因是上一位转发者质疑:『出题的意义何在?』我针对“拍成照片”这个答题要求,写了一段导语:『我说TA没见识:凡记得《超级变变变·乒乓球》的家长,只要动动脑筋,就能拍出同样的照片!这才是真正的“拼爹”!』——事后发现,其实我这个“爹”也是拼不起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35077eac578ly1g0s9r9k0eej21hc0u0qg4.jpg

嗣后,沈潋觉察出我的浅陋,遂作了如下提示:『连生贵子图。先要明白图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我记得家里有一本讲解宇称不守恒的科普小册子,里面就用到了类似的图画。』

对他的留言,我有两个方面足以自惭:一是不知道“连生贵子图”这个典故,二是自家的书居然没读过或者读过忘了——我一直信奉的良性读书法是把书越读越薄——对其中的精华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永志不忘。显然我做得还很不够。

于是赶紧补课。

“连生贵子”采用了中国画中常用的“谐音寓意”方法,用莲、笙、桂、子四物(这里把小孩子也归为一物)入画。不管观画者是雅或俗,对画作的主题都能一目了然。这类画里面,有宫廷画,
350.jpg
也有各地年画,
35051716AFA8AE1BF4A7E3FC1D3C587A674.jpg
还有杨柳青年画,
35056C13A26FF04267BF0F37CB56D74C8D2.jpg
以及工艺美术画。
350se2091524.jpg

接下来解释我为什么联想到《超级变变变·乒乓球》(由于一时找不到gif格式的这段视频,只得依靠屏幕截图得到一张场景图)。
350平视变顶视.jpg
图中,两位选手和乒乓桌都向前倾倒了90度,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球台上方,采取顶视的视角,俯瞰比赛场面。

受此启发,又仔细分析过“福娃”的姿态后,我断定可以用“视角造假”的方法仿拍此照——让娃们侧躺在一副白被单上,拗出各种造型,镜头在正上方拍摄,就是一幅“酷毙了”(《超级变变变·乒乓球》节目当场主持人的评价)的“十子图”(图中头是五颗,而身体有十段)。

下图是我在没有任何静物拍摄设备的条件下,用手机随手拍成的《飞天芭比》(后期用PS剪裁)。
400飞天芭比.jpg
posted @ 2019-3-7 21:24 Thursday sslab 阅读(748) 评论(0)

用普通手机拍照,最大的问题是背景难以模糊。前日拍《春色》,为了避开后方杂乱的树丛,想抬高机位作45度俯拍;无奈我的身后没有可以立足的制高点,故只得作罢。

曾经考虑过“卡片机+独脚架(或旅游手杖)”的办法,但是最后因“看不到取景画面”这个坎,只得放弃。

自拍杆和高档手机问世后,我重新审视了这个课题,觉得有了解决的可能性。以下披露我的思考。

对于业余玩家,若想用简单易行的办法实现高机位拍摄,有两个关键点要逾越——

一,承托设备
毫无疑问,我们所能拥有的,只是自拍杆。对于自拍杆,虽然我讽刺过说拿着它像在“捉狗屎”,但在我的方案里它承担的不是自拍而是“他拍”(向前方拍摄)任务,所以违和感就大大减轻了。

何况更多时候,我们都采用竖直拍摄。十四五年来,我持续鼓吹掌握竖构图的必要性;当此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竖拍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正在动员我那些开办影视公司的学生们,争取拿下“首部竖拍片”的桂冠。

下图是我想象的一种高机位自拍杆:靠近手柄的手机(称为B)担任监视和遥控任务,拍摄者通过它操纵顶端的相对高级的手机(称为A)进行拍摄。
400想象图.jpg

本方案不像“斯坦尼康”那样配备专门的轻型监视器——须知在没有现成组件的条件下,不值得另起炉灶,因为代价太大了。反之,现在手机的更新周期短,大多数人的手里都有淘汰手机。因此,我的方案并不增大花销。

二,双工遥控设备
本方案需要从A传输监视画面到B,并从B发送“按快门”信号到A。

2015年就听说小米要发布遥控拍照新品,可惜迄未应市。老实说,我怀疑跳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卖点——关键还在于他们的研发部没有我这样有思想的总监^_^

搜索软件解决方案,发现很久以前(2011年)就有发布。可惜我现在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都衰退,不敢贸然立项;为此吁请各位微友:如有研究“手机遥控拍照”的心得,请不吝指教。

Camera Remote 遙控另一部機進行拍照


Camera Remote App 可以透過一部 Android 裝置控制另一部 Android 裝置進行拍照。使用這個 App 和朋友出外時,只要有兩部 Android 手機就可以更加方便進行拍照!

兩部 Android 裝置都安裝了 Camera Remote,一部選作為遙控模式,一部選作為相機模式,再經過簡單的藍芽配對,就可以用作遙控影相。

相機和遙控模式
開啟 Camera Remote,就可以選擇模式 Camera Mode 或 Remote Mode(圖左),選定後進入另一畫面,就可點按那個類似 “分享 Share” 的圖示進行藍芽配對(圖右)。一部機選[Pair Device],另一部機選[Make Discoverable],等一下就可以選擇裝置配對。

1.jpg2.jpg

跟著你就會在 “遙控器” 的手機上看到從另一部機不斷傳來的鏡頭影像,讓你看清楚相機是否對準主角,跟著就可以按相機圖示進行拍攝。拍攝的影像亦會即時傳至遙控器讓你觀看,亦可按下載按鈕將圖像下載。

手機 Tablet 示範
下面的 Youtube,我們利用了一台 Tablet 和一部手機進行示範。

首先設定兩部機的運作模式。後面的 Tablet 會作為相機模式並對準了水族箱,而前面的手機就會作為遙控器。跟著就進行簡單的藍芽配對,完成後就可以看到 Tablet 鏡頭會不斷傳至 “遙控器” 手機。

只要在 “遙控器” 手機點按拍照,Tablet 就會進行拍照,相片預覽亦會即時傳至 “遙控器” 手機。


posted @ 2019-3-4 2:09 Monday sslab 阅读(622) 评论(1)
上海人用到的一个表示“快”的词汇“ao sao”,值得探讨一番。

我见到的,有从俗到雅的三种说法——

一,民间说,往灶膛里添柴,手过于接近灶火了,赶紧缩回来,结果手上的汗毛还是被烧焦。这种速度就称为毫烧。

二,文人说,完成一个过程,用时极短,像毫毛之末梢。所以认为应写成毫梢。

三,史家说,ao sao由毫曹转音而来。【我说,转音只是可能性之一,或许sao本来就是曹的本音,亦未可知。】

毫曹是古代名剑。《吴越春秋》:『王以毫曹示薛烛,烛曰:“夫宝剑五色并见,毫曹暗无光。殒其光芒,其神亡矣”。』

【越王让薛烛鉴赏毫曹,薛烛说:宝剑应能同时反射出五色光芒,但毫曹暗淡无光。没有光芒的剑,它的神灵功力就差了。】

又《越绝书》:『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莫能相胜【哪一种光芒也不容许胜过其它光芒】。毫曹已擅名【盗名】矣,非宝剑也。”』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其一,薛烛讲的并无道理——金属材料的质地与其表面的颜色光泽并无对应关系。比如被称作工具钢的1095高碳钢,韧性极好,经特殊加工后硬度极高,且价格适中,是制作刀剑(像美国的卡巴军刀)的好材料。但是,这种钢不耐锈蚀,用它制作的刀具表面必须以各种涂层加以保护;若非如此,则“卖相”估计比毫曹还不济。

其二,假设ao sao所指的确是毫曹,那就需要解释一个疑问——剑者,大致上把把都“快”;为什么独独用“非宝剑”的毫曹来与“快”绑定?*

*对此,我倒是有一个假说:吴地有俚语“快来邪气”,而毫曹又名“胜邪”(见下文),因此前人有可能由快联想到胜邪;久之,“毫曹(即胜邪)”也就借势成了“快”的注脚。

P.S.
常州话,快点叫“毫点”。

【艰难选择】倘若有确切的史料可以明证ao sao由毫曹而来,或者退一步,至少能证明毫曹的本音确实是ao sao,我会接受第三种说法。而如果以上两点都没有证据,那么我宁可相信民间传说。

400.jpg


【延伸阅读1】关于欧冶子手造宝剑的传说

欧冶子,约活跃于公元前514年前后,即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越国人。中国古代造剑鼻祖。或曰是龙泉宝剑创始人。

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诸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欧冶子的冶金技术高超,铸造了一批绝世名剑。他还是第一批铁剑的打造者,是中国冷兵器的开山鼻祖。

相传欧冶子在铸剑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鼓橐【拉风箱】,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

有一种说法:古代有十大名剑*:胜邪、纯钧、湛泸、巨阙、鱼肠、泰阿、龙渊、工布、干将、莫邪。其中,前八把宝剑由欧冶子(或携干将)造就;这八把中,前五把是为越王打造的。

*史上关于宝剑的记述甚多,比如“十大名剑”的另一份排行榜是:轩辕、湛泸、赤霄、泰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

又,《初学记》:『其後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布,吴有干将、镆铘、属镂,越有纯钧、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再,《史记》:『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

【我评】棠溪不会只是一把剑。因战国时期棠溪(今河南舞阳县西南)地方出利剑,故剑以地望命名之,一如“砀山梨”。刘勰《新论》:“棠溪之剑,天下之铦【xiān利器】也。”

另有四大剑的说法:干将、莫邪、巨阙、辟闾,或者邓师【姓邓的大师】、宛冯、龙渊、太阿——然而这些都显得视野不开阔。

现在回到欧冶子所造的五把神兵。这五把剑,还有“三长两短”之说法。关于它们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此五剑并称越五剑。(《越绝书》)』
       越王勾践有五把名闻天下的宝剑,其名分别为纯钧、湛庐、太阿、鱼肠和巨阙。(今人著述)
       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第二把叫纯钩【以下解释】、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今人著述)
       五把宝剑排名依次为湛卢、纯钧、巨阙、胜邪(又名磐郢和毫曹)、鱼肠。(今人著述)』

据《中华冷兵器·古之雌雄名剑“干将莫邪”,到底是铜剑还是钢铁剑?》论断:『欧冶子铸造了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冠绝华夏。』

【我评】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以2500多年前的冶炼技术,或许可以“铸”吧;但是烧炭的洪炉还不足以把钢材熔化,因此,对于欧冶子,我不沿用“铸剑师”这个称号。

以下分述欧冶子铸造和打制的八把名剑——

湛卢
湛卢一作『湛泸』,又作『冗卢』。

杜甫有诗提到:“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从字面上解释,湛:深也,卢:黑色。湛庐,或言剑身呈深黑色;此二字均有多重义项,如果思路开阔一些,可以解释为明亮的眼睛、可爱的猎犬、可贺的大胜等等。

另一个解释,说欧冶子的冶炼工场就设在『湛卢山中』——这也说得通。

《吴越春秋》:『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此处疑脱一“道”字】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此处疑脱字】而寤,得王湛卢之剑於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胡子而问,……风胡子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湛卢剑厌恶阖闾的无道之行,竟自离去,从水下潜行到楚国。楚昭王正在休息,忽见湛卢剑挂于床头。昭王召来风胡子下问,答道:“越国战败后,有三把宝剑贡献给吴王,名叫鱼肠、磐郢、湛卢。鱼肠剑已用于刺杀杀吴王僚,磐郢剑为他死去的女儿陪葬,现在湛卢剑飞来我大楚。”】

相传后世第一个得到湛卢剑的人是赵王。后来几经辗转流传,据说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到南宋时又传到岳飞手中。岳飞遇害后,湛卢剑不知下落。

纯钧
纯钧一作纯钩。《淮南子》即取此说:“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

但《淮南子》毕竟不是严谨的历史书,故其中还有『山崩而落洛之水涸,欧治子而淳钧之剑成』的说法。

对纯钧的描写是:『观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抓 ,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溏;观其断,崖崖如琐石……』【它的光华宛如出水芙蓉;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剑身的反光浑然一体,像平静的水面;而剑刃就像断崖绝壁。】

勾践说,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

坊间有种说法,认为现代自越王墓出土的[越王鸠浅自乍用鐱],就是纯钧剑。

豪曹
又名胜邪、磐郢。

综合各种记载,似乎可以这样推论:由于此物“非宝剑”,加上有谗言说其中透着恶气,每长一寸,便更恶一分,因此越王把它甩锅给吴王。而阖闾也不上当,先是用它主持祭祀,后又拿去为夭折的女儿陪葬。

《吴越春秋》:『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

鱼肠
又名蟠钢、松纹(均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讨论】剑作为步战的主要兵器,从春秋战国开始,长度不断增加。自东汉后,宝剑的用途逐渐向依仗演化。至汉武帝时,有的剑长超过3尺(约69.3公分)。

古书中并未记载三长两短里的短剑是哪两把。一般想当然地猜想,鱼肠剑既然藏于鱼腹,似乎可能是短剑。但是,现代有记录的黄河鲤鱼王,身长约1.2米;反之春秋时的宝剑都不长,比如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出土)全长仅有55.7公分。准此,说鱼肠剑是短剑,未免缺乏依据。

综观已出土的吴越君王自用剑,都比现代武术剑要短不少。除了上述的越王勾践剑,还有吴王夫差剑(河南辉县出土),通体长59.1公分;吴王光剑(安徽南陵县出土),通体长50公分。

关于专诸用鱼肠剑行刺吴王僚的事件,《史记·刺客列传》已有详载,本文从略;只提请注意一点:鱼肠剑一剑刺穿了三层铠甲。

巨阙
巨阙剑钝而厚重,据说重约五斤。传说巨阙初成时,勾践坐于露台之上,忽见宫中有一马车失控,横冲直奔。于是勾践拔出刚呈上来的巨阙,指向暴走中的马车,欲命勇士上前制止。但就在这拔剑一指的瞬间,宝剑的剑气已将马车砍为两节。

越王又命人取来一个大铜锅,用此剑一刺,便将锅刺出了一个巨大缺口。因此便将此剑命名为巨阙——巨大缺口也。此剑坚硬无比,能“穿铜釜,绝铁砺,胥中决如粢米”【刺穿铜锅,砍断铁的磨刀棒,中剑之处都应声而开如同切米糕(这是我的翻译)】,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

在造“巨阙剑”时,还剩下了一块余料,于是欧冶子用来造就了一把匕首。据说在这把匕首造出来后天降红雨。所以取名“天问”。因其煞气重,后来用于处死朝中重臣(古时相传,大臣乃是星宿下凡,不应受戮于一般刀剑,故让天问担当。

龙渊
相传楚王召风胡子而告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寡人欲因此请二人作剑,可乎?』风胡子曰:『可。』乃往见二人,使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师徒受命后,凿茨山,取山中铁英【铁之精英。我从“陨铁”说】,作成铁剑三支:一名龙渊,二名太阿,三名工布。

《汉书》记:“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剑,特坚利。古龙渊之剑,取于此水。”

据《中国通史》:“河南西平【按,著名的舞阳钢铁公司距此地不足60公里】有冶炉城,有棠溪村【按史称『盛产恶金之地』。恶金即铁也】,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按此处不宜用“铸”字】。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西平棠溪春秋属楚,战国属韩,是当时冶铁铸剑的军工基地,距今已经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

唐人为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因称“龙泉。”又相传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见《晋书·张华传》)。 

此外,关于“七星龙渊”记载也可归于此处:伍子胥逃到长江边,在危急万分之际,请一位渔翁渡他过江。伍子胥千恩万谢,请教姓名。渔翁笑言只称“渔丈人”便可。伍子胥拜谢,从腰间解下祖传宝剑:说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临行又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仰天长叹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却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罢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见于《吴越春秋》。我有博文援引此故事)。

传说欧冶子和干将,凿开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一说:欧冶子来到了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铁英、寒泉和亮石(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有亮石坑),是打造宝剑的三个关键因素。

据说七星龙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铁剑。

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38.4公分,剑宽2~2.6公分,剑脊厚0.7公分。

据推测,七星龙渊随李渊葬于献陵,或者与李世民一起葬于昭陵。

与其他宝剑不同的是,龙泉宝剑被承袭了下来,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龙泉市的沈新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无论贵贱,只要想持有,都能买得起龙泉剑。

有人主张,为了区别于现今仿造的龙泉剑,应把欧、干二匠所造的那把剑重新正名为龙渊剑。

P.S.
我们沈家,为中国文化作了两大贡献:宝剑和黄酒(请回味“沈永和”)。

太阿
又写作“泰阿”,因现在成语“太阿倒持”是正书,故统一成“太阿”。敦煌遗书《王陵变文》提到『太哥宝剑』,疑为泰阿的异名。

太阿是楚国的镇国至宝。当时最为强大的晋国,为了抢夺太阿剑,发兵十万伐楚,把楚国都城围困了三年。决战前夜,楚王下令:明天将亲上城头拒敌;如果失败,自己就用此剑自刎,左右必须拾了此剑,快马加鞭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次日激战中楚王引剑直指敌军,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见于《越绝书》)

至秦朝,李斯将其列为“七宝”之一。 

工布
这把剑神龙见首不见尾,只知它制成时,『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这句话很难懂,可查得的译文是:【剑纹如流水自柄至尖连绵而不断】。

此后,就沉寂于千年历史争斗中了……
  
【延伸阅读2】
钱塘有闻人绍者,尝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锋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铁能为也。(作者:沈括)

【我的译文】钱塘有位叫闻人绍的人,曾经珍藏一把宝剑。把十个大钉子钉在柱上,挥剑砍去,十个钉子都被截断了,留有残钉的柱子平整得像秤杆一样,而剑刃没有丝毫痕迹。如果用力使它弯曲,能弯成钩一样【按,沈括是第一位合理解释“宝剑为什么又叫吴钩”这个问题的科学家】;放开它,剑就发出铿锵的声音,然后直得像弓弦一般。盖因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类宝剑,不是普通的铁所能制成的。
posted @ 2019-3-2 1:20 Saturday sslab 阅读(53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