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等时段

昨晚,与夫人走在市中心,去同沈潋会合。在山西路上过马路时,汉口路上明明没有机动车通过,然而那边的绿灯却久久不转换。我们和一大群行人被红灯拦阻,在马路牙子下焦躁地等候。我对夫人说:“这当口就需要一个带头大哥。”果然,“大哥”挺身而出了——两辆助动车,瞅准空子,一前一后地闯红灯而去。接着,不言而喻,所有的行人便高度地“舆论一致”,在横道线前方的灯光变绿之前,全部“抢渡”成功。

我忽有所悟,想到一个社会学的命题:政府应该把道路通行权上升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看待,从而千方百计地提高这种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有一个例子可以用来进行类比:每个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另一种社会资源——无线电频率的利用、分配和管控。

上海现在的交通体制,应该可以改进得更加顺畅一些;若不思改进,就是一种无形的、然而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种浪费,其罪魁祸首就是机械化的红绿灯系统——不管交通情况,闭着眼睛控制车流走走停停,因而让路口经常出现纵横都无人、无车通过的“空等时段”。在这种前提下,能怨得了行人乱穿马路吗(虽说这有点强词夺理^_^)?

在现阶段,假如大规模推行智能红绿灯系统有难度,至少应该进行一些重点实验,以期将来推广。目前我想到的有两项:一,利用现有的路口拍照监控系统,加以升级;然后有选择地在一些横道线两端设置手动绿灯按钮。规定电脑程序为:在收到通行请求后,根据干道实时车流情况,以及距上一次开放的时间间隔后,经过加权计算,决定何时换灯。

二,沈潋夫妇有一个关于城市物流的宏大设想:在公交车辆的车顶上,搭载标准货箱,并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上设置“收发站点”,以电脑化、全自动的运行模式,承担货物的市内运输和调配。这个设想如果付诸实施,将收到两方面的功效:首先是市内货物运输车辆的数量得以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了交通资源的消耗。另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系统赚得的利润,可以转而作为红绿灯系统改造的投资。
博主上一篇:«有本事去找他呀!
博主下一篇:»《国学常识200题》大起底(2.0版)
posted @ 2014-3-25 22:33 Tue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