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平传(六)

第三阶段:自2000年出走上海至南京“插队”以后的6年——我原稿写的是“巴拉巴拉”。上网核查,发现这个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的说法(指到日本打工)现在基本无人知晓了,遂改。

那时候,心境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在老板手下教书,有能力也要用到明处(或曰搔到痒处),偶尔剩一点余力,只能“小摸摸”,用来改善艰苦的生活条件——

1,就地取材的剃须刀:有一年,沈潋回国,返回德国前留下一套用过一个月的Ⅲ代剃须刀。当时我还有十几个Ⅰ代和Ⅱ代刀头可用,不打算升级,故而这刀架以及剃须泡沫和整包刀头我都送人了。“白得”一个尚可使用的刀头,留着。2年后又如此。这两个刀头不想一扔了之,就选了个木衣夹,略加工,刻出止退槽,插上刀头。一试,甚是好用。
1.jpg

2,废物利用的肥皂缸:我退休后,夫人和我还在溧水农民家租房住了半年。那时的条件就更不堪了,连一只肥皂缸也要自己设法,因陋就简地解决:用饮料瓶开个口子,凑合着用。

3,“远程”无线上网:溧水校区我住的宿舍楼开始没布网线。我嫌到办公室上网不自在,就买了无线HUB,放在办公室窗外一臂之远的地方发射——只有那里能勉强与我房间的窗外形成直视!个中艰辛我记得已有记叙,将来把它移到这里来。

上次在沈潋的新家时,他为了解决搬家后开初几周的上网问题,用一部装置3G·SIM卡的三星手机作为转播机,使得在一楼的各处都能Wi-Fi上网。当他端着手机四下寻找高场强点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激动——这与我当年在宿舍窗外来回移动USB网卡定位置时的情景,何其相似!

第四阶段:老来躲进小楼成一统。按说这是发挥余热的好时机。但我的懒筋已养成,做事的热情急遽消退了。这些年来,除了“【其他】”中提到的那件事,基本上只剩修旧补漏的精力。

1,水暖工:刚退休时比较“年轻”,我竟还有这样的本事——电热水器的三角阀漏水了,我试着去紧一下。不料那东西是下脚锌“合金”料做的,轻轻一扳,齐根断开。我怕夫人责骂(要关闭总水阀修理,诸多不便),趁她外出,整整一个下午,用螺丝刀凿、刀尖剔,活生生地把断在墙里的那段残余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最后,找出一截铰有螺纹的水管,在端口锯一个小三角口,拿来代替螺丝攻,彻底清除接头纹路里残余的金属屑。这件事,大概可算我老来最伟大的业绩了!  

2,台盆龙头应急修理:塑料材质的手柄开裂了,便从百宝箱中找出一段铝材,打个洞按上,继续使用。事情虽微不足道,但自我感觉良好:信手拈来,皆成妙谛,仿佛已然步入化境。
2.jpg

3,“电脑角”:为配合“立姿办公”,专为笔记本装设了键盘照明和面部照明(视频通话时使用)。这两样装置保障了我能全天候、多功能办公。
3.jpg

4,最不起眼的发明:我使用带密封条的食品袋,要先把前面的袋口剪去一块。这样,用右手拇指肚一摩,就可容易地捏住后面的那边;再往外一翻,左手二指又可容易地捏住前面这边。往外一扯,袋口就开了。你去开开“薄胎”的密封袋试试——横分不开,竖分不开,往往会气得你想学《世说新语》中的王蓝田,把整袋食品扔在脚下“以屐齿蹍之”!
4.jpg

5,对付奸商:网购一套由个体户出产的棉毛衫裤,发现严重偷工减料。穿上后,后腰露出一大块。我只得在上衣的后下摆和裤子的后腰上,分左、中、右钉上3颗揿钮。穿时,让它们连起来,组成“脱卸型连衣裤”。

6,不露怯的杂配:为着便宜,买回一个“全裸”U盘;又没保护,又易丢失。我于是拿一条小挂件(另一位淘宝店主送的)系上,再剪一截奶茶吸管套上。非常实用,而且看上去比原配的还精神。
5.jpg

7,电子设备的“修理”:如今的修理,就剩下唯一的招术——拆下电池,揿几次开机钮,然后放置半天,等错误记忆消失后再装拢。好就好,不好就拉倒。动烙铁的修理,已经力不从心了。照片所记的,则是一个小故事:破手机的电池突然坏了。为了把“机内”存储的部分电话簿信息转到“卡内”,焊一块规格不符的电池上去,最后一次开机,倒出数据;然后请它圆寂。
6.jpg

【其他】
前几年,我倒是还有几件绝妙的小发明,都具有深远的市场前景。它们的每一样都已做出了“验证样机”,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我藏在箱底,将来作为精神遗产,传给孙辈。

【后记】
维昌兄在留言中对我的评价,高抬我了,那会“折了小人的草料”。我不免反思:是否一不小心把自己写得过于“高大全”了?再三复看,确实未见无中生有或者言过其实之处,这才放心。

本文在两年前已拟就草稿,在此番修改、成稿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一记:其一,随着记忆的闸门开启,很多在草稿中没有提及的事由、情节和细节被不断地回忆起来;所以本文在贴出后,仍一再加以补充。其二,我一直在开小差思考一个庸人自扰的问题:倘若把这部自传拍成一套电视剧(咱先不管有没有观众要看),应该取个什么名字为好呢?思之再三,觉得《杂家平传》很称我意——我毕生杂七杂八地随性学艺,宛如“鼫鼠五技而穷”,到头来,未能铸就一个足以出人头地的专业卖点,致使一生没有显赫的机会,只能平平而过。“平传”二字于我,再贴切不过了。

不轰不烈的一生就这样被我自己支配殆尽。如今能让我聊以有点阿Q式胜利感的,就剩下一句“硬扎台型”的自我评价:“在会修收音机的人当中,我文章写得最好;在会写文章的人当中,我修收音机的技术最高”……

拍电视剧在当下自然是南柯一梦啦——一百年以后的观众,或许会怀着考古的心态,想看看“上一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生活、学习和消遣的”,彼时也许会有人把我的这部“历史剧”拍出来,亦未可知……不过《杂家平传》四个字舍不得暗投,所以我用它来取代原来的篇名(《科技普及和动脑动手》)。

【敬告读友】:这篇回忆录杀青后,我将有一段时间要搁笔:先接待沈潋(出差回国),继而出外踏青。诸君请于“江南草长”之时,再屈尊来看我的游记吧。
博主上一篇:«凑趣儿
博主下一篇:»杂家平传(五)
posted @ 2014-3-13 14:53 Thur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