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12个词组,假如足下能用地道的上海话正确地念出来,那么恭喜你:你可称得一个标准的老上海!

1,甴曱
2,费孝通
3,塑料和化纤
4,落魄
5,餐厅
6,京戏的词儿
7,硕士
8,栅栏门
9,毘卢帽
10,甲醛

11,奶油烙鸡

12,鍚荼壸

 

【附答案】
1,“促掐”
2,“肥”孝通
【注:费姓的起源很多,其中有单独的一支,传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之后。这一支的费姓读作bì。据说其后代有个特征:小趾甲盖只有半爿。】
3,“素”料和化“先”
【按:现在除了个别老上海,一般都念成“速”料、化“千”。】
4,落“箔”
5,“穿”厅
6,京戏的“策”儿
7,“石”士【按:同理,华硕应念成华“石”;可惜要说到华硕这个词儿的人,大都不是老上海。】
8,“煞”“蜡”门
9,“避”卢帽
10,甲“妻”【按:现在的沪语播音员很少能念对。同理,《杜诗镜铨》的“铨”,也这样念。】

11,奶油“各”鸡【按:这道菜是过去“红房子”的招牌菜。上海滩的老克拉点菜,必须把“烙”字读白了,才能证明他不是“洋盘”。】
12,“阳涂昆”【按:同你开玩笑的:这三字不是“锡茶壶”。】

posted @ 2014-4-18 13:36 Friday sslab 阅读(522) 评论(0)
日前张家辉摘取金像奖影帝,勾起了我的一丝惆怅——香港电影界,过去有刘、梁、张、陈四位家辉。我以前曾突发奇想:谁有本事约齐他们四人同场献艺,必定别有风味。可惜刘家辉作古已一年。如今这个梦圆不了了。
posted @ 2014-4-17 21:31 Thursday sslab 阅读(536) 评论(0)
140412,趁着沈潋在沪,对通讯格局作了一些调整:微信帐号“让给”PAD,专用于阅读月妈在微信上发的照片。本想用恢复Google Talk(原来的那个,被某清扫软件以“不用也会消耗资源”为由,卸载了),作为应急联络之用;但沈潋说Talk在中国运行不太稳定,要紧要慢的时刻可能会连不上,所以帮我装了一个Line——恐怕这是中国IT用户共同的命运:到哪里也躲不开360的魔手!
posted @ 2014-4-15 14:49 Tuesday sslab 阅读(621) 评论(0)

2014年3月,感觉电脑越来越慢;尤其搜狗浏览器,有点廉颇老矣的迟暮感:同时开6~8个页面还能凑合,但若同时关闭3~4个页面,就坏事了:浏览器一动不动,慢慢地磨啊磨,有时要磨好几分钟。想关闭浏览器进程,却连任务管理器也进不去——CPU能力和物理内存都用完了呗。

 

试着打开360浏览器进行横向比较,觉得最近360“稳”多了:少了往昔的那种张狂和折腾,学会了以不变应万变——我估计,这也是微软决定与360合作解决XP后续安全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比较之下,至少从心理上说,360的速度似乎稍微快点。于是决定,革故鼎新,改投360!

 

权衡一下得失:360中没有搜狗搜索引擎,这是一大损失——毕竟,在土产搜索工具中,只有搜狗方可有资格与百度比肩。幸好,360有“综合搜索”的工作模式,集合了360、必应、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不让某一家专美于前;如此,我也不必刻意回避百度和X道了(理由我之前已讲过)。

posted @ 2014-4-15 14:30 Tuesday sslab 阅读(575) 评论(0)

【题解】008是我手机号的末3位,这里用来指代我自己。

 

刚才在看一个片花,内有一个老旧的段落:侦探被困镜子阵里,对着四面八方显现的嫌犯镜像,莫辨真假,连连开枪却一再放空……我突发奇想,给自己设计出一个简单可行的破阵方法,试图攻破这个蛊惑了无数影迷的“西洋阵图”:万一遇到此种情境,我会立刻把随身携带的老花镜戴上。这样,看稍远一些的景物,就会产生重影——以我的100度老花镜为例,戴上后,看1.5米以外的电视屏幕,就有双影;看4米外穿衣镜中的自己(经过镜子折返,即实际视距8米),更是叠影重重。准此,我若陷入镜子阵,只须戴上老花镜,然后咬住一条:最清晰的那个像,就是嫌犯真身。径直开枪,保险一打一个准。

posted @ 2014-4-15 0:22 Tuesday sslab 阅读(579) 评论(0)
 话说主持人的语言,必须纯正,不容许任何不规范的杂音入侵。现在,由于做主持人的门槛低——说相声的、唱滑稽的、卖货的,都能来“锲”一脚(沪语,硬要加入其中的意思。本音念如沪语“茄”。本字不明,暂系一“锲”字)。造成主持语言越来越芜杂,听来让人很不舒服,就像上馆子吃到苍蝇一样。这种乱象严重侵害了官媒的纯洁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我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主持语言的“不正之风”。以下列举三方面的问题。

 

一,地方台(尤其是港台)的语言形态和风格——

体现了装潢的一个变化(赘词)

请问来自于哪里(赘词)

令到大家都知道(台湾腔)

或者说 (一种陈词滥调,我已批评过)

希望说(赘词。台湾腔)

当他觉得说(赘词。台湾腔)  

(很多人在答应“对”的时候,都要模仿正宗北京人,拿腔拿调地念成“du-waì”。这几乎成了主持界的公害)

所谓的(这是很多台湾名嘴共有的表达法。据《现代汉语词典》,“所谓”的正解是:『①所说的 ②(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大陆文人写了几十年的檄文,一般都采用上述第二种意义;而名嘴们口中的“所谓”,则是前一种意义。比如邱毅说:“那下面就是所谓的‘中生代’了。”——TA们做一次嘉宾要讲若干次“所谓的”,至少我是听得十分别扭。假如让我打分,肯定不及格;要是让我签发通告费,一文也不给!)

 

P.S.

学院派说:『来自一般用于主体,来自于一般用于形容词客体』,我认为太复杂。我的说法很简明:“于”和“自”的作用一样,所以其中一个字是赘余。可改为“来自”或者“来于”。后者使用较少,但也可用。例句:『题3、西周的拘役来于___

 

有人提出:『“截止到”也是同样的情况。』同意。此外,类似的错误还有“而已了”(如:“离保级区的距离只有2分而已了。”)

 

二,重灾区是购物频道导购员口中的广告词。那些推销高手们经常沿用一些“侯总” 特有的的广东腔调和侵略性语言、语气,对受众进行无休止的狂轰滥炸——

给大家带到的

这样的价格你绝对拿不到【货】(紧接着旁边的助手一定要帮一句腔:“根本拿不到!”)

 

三,还有一些大水词,每逢此情此境,都会脱口而出,百“套”百中——

评歌,就说是“走心的”。

服饰,无外乎“百搭的”。

posted @ 2014-4-13 14:29 Sunday sslab 阅读(574) 评论(2)

小郭在微博上贴了一个段子《古诗三句半》,通过对古诗的狗尾续貂,讽谏时事。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有毒』、『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拆』。

 

我因此想起了10几年前的全民(网民)文字游戏《鸡为什么过马路》,感觉到一缕遥远的温馨留存心头。不觉技痒,遂效颦口占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勾兑!”

posted @ 2014-4-13 14:18 Sunday sslab 阅读(570) 评论(0)

我很敬佩那些草根歌手,尤其是“大衣哥”和“草帽姐”。这两位山东老乡,一个把“文”念成wín,一个把“问”念成wìn;我都不以为杵,反而觉得很有乡土气息。不过,若是反之:方言播音员把乡音读错,那会是很不入耳的。

 

现在上海的电视台有了沪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叫舒悦,沪剧小生的底子。这档节目搭载的广告,也是用沪语播读的。起初我以为,沪剧演员讲沪语,应该是“科门里的事体”,还不是水到渠成?可是偶然几次认真听下来(以往通常是听而不闻),发觉他们的上海话竟是十分“桂花”(沪语,意思与“搭浆”同),读错之处时有发现。此外,舒的师傅也有不规范的念法。我本想凑满10个Bug,给他们曝一次光;但日前听到一个不可原谅的错音,实在等不及了,遂写下这篇小文。

 

现把已发生的误读记载于下,供大家辨识。括号中是正确的念法,引号里的字全部念上海音——
1,日新月异/日新月“叶”(“伊”)
2,吸附作用/吸“福”作用(“父”)
3,马来西亚/“麻”来西亚【注:这个“马”,应读如马克思的“马”】
4,作奸犯科/作“监”犯科【注:此字在此处应读作“兼”——这个音十分特殊,还不能念作“鸡”!】
5,欢迎/欢“蝇”(“柠”)
6,褥疮/“熟”疮【注:上海人念“被头褥子”为被头“肉”子。准此,应念成“肉”疮。】
7,腰部还有打裥呃/腰部还有打“戤”呃(“减”)【按:这就太贻笑大方了——沪语中的打“戤”,是指吃得过饱而打饱嗝!】

8,血橙/血“乘”(长)【按:还有一个“盛”字,作姓用时,也念“长”。比如评弹演员盛小云。】 

 

近见高博文也在电视台主持一档沪语谈话节目。他的上海话尚未有错误发现。说书的vs唱沪剧的,这场PK好看了,不知最终鹿死谁手。

 

P.S. 20140501
最近有意识地注意了两次高博文的沪语,发觉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一次,谈到“夯”字,说码头工人“夯大包”。此大错!大包是àng的,我暂时系一“扛”字,待查考。那么夯字怎么用?说人狼吞虎咽,把大量食物“夯”进去——请想象一下,这有多形象!

 

另一次,在十几分钟的播出时间里,出现了两次不纯的沪语:一次是念“夫妻两家头”,那“家”字明显带有苏州口音。另一次是把“棚”字念如“蓬”。

posted @ 2014-4-9 20:41 Wednesday sslab 阅读(598) 评论(0)

沈潋到沪出差,我与他一周有一两次相聚,每次的时间有限:除了进餐,交谈的机会很少。昨天晚饭时,打破了莫谈国是的原则,讨论一个比较发散性的话题——社会。我们谈话的方式是“鸡同鸭讲”:他说他了解的资本主义,我说我所处的社会主义。这篇是饭后回忆所得,不是当场的精确记录,所以全部不打引号。错讹之处,由我一力承担。

 

沈潋说——
官员们认定了要学资本主义。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资本主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全凭自己想象;然后,就向自己想象中的那个社会制度“学习”去了。

 

我顺着他的思路生发开去——
他们以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两极分化,所以一味地袒护一部分强梁富贵先富起来。其实,先富起来的人有的是常人不具备的资源,没人袒护已经了不得了。

 

沈潋说——
资本主义对富人是从不放纵的——赚钱多,就必须缴重税。纳税率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即使在那些被公认为发展较慢的国家,民众也是安居乐业的。

 

我说——
虽未亲历,通过报道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各国的平民,尽管有尺短寸长的差别,但都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权都得到切实的保障。兲朝切勿拿人家学校开枪、贫民窟失火的事例来证明自己“比下有余”。

 

结论——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哪里?应该体现在“管富护贫”这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理应成为全球的楷模,从而证明这种社会制度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贫富差别越来越大的,那不是资本主义;老弱贫病受到的保护严重不足的,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戴厚英有“封建社会主义”一说;根据现在的“进化”程度,恐怕要改称“资本社会主义”了。

posted @ 2014-4-8 21:46 Tuesday sslab 阅读(605) 评论(1)
这个标题起得不太雅,所以假如足下不是裸露双腿起夜、不是在马桶(无论抽不抽水)里小便,则请跳过这一篇。

事情是这样的:在已过去的这个冬天,我的左右膝盖的内侧,各有两次,无缘无故地发出一小块皮疹,如1至3颗饭米粒般大小,初起时红肿、瘙痒,继而发出一个水泡。我试验了多次,最后确定治疗方案:先用毛巾蘸开水轻擦,以收止痒和促进局部微循环之功效;然后涂抹香港产的九七四白药膏祛毒。总要四五天,方能平复,但会留下疤痕。

开始我很奇怪:我足不出户,是从哪里感染到菌毒的呢?于是仔细回忆这个冬天在生活习惯方面与往年有何变化了的地方。结果,还真让我捉摸出来了:我睡觉时,是不穿棉毛裤的;我家有一台电热油汀放在卫生间门口。这个冬天,我为了起夜时不冻着,除了房间里的,卫生间里的油汀也整夜开着。温度一高,马桶水里的细菌病毒就活跃了。小便时,有时会感觉微小水珠溅到膝盖内侧,睡眼蒙眬之中也从未留意过。现在生病了,才惊觉这水珠就是感染源!

从上一次这病治愈后,我裸腿向抽水马桶小便时,采取一种可笑的姿势:脚离得远远的,腿分得开开的,人呈70几度角向前倾倒,左手撑着墙(右手的功用掠过不谈)。在如此严密的安保措施之下,倘若还有溅上水珠的感觉,立即绞一把热毛巾擦拭——虽说这样做可能导致接下去无法再次入睡的恶果,也在所不惜。就这样,我可以说,又堵住了一个可能让外邪入侵的薄弱环节。各位男性读友,如果相信我的话,请引我的教训为戒。
posted @ 2014-4-3 16:05 Thursday sslab 阅读(558) 评论(0)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