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30821《看中国》——
       『经济不景气,意大利商人动脑筋找商机,发明了“出租丈夫”业务,专门解决住家问题,修理百叶窗铰链、漏水水龙头和更换轮胎通通包办。……在意大利约有90家“出租丈夫”公司,而类似的服务已经在欧洲蔓延,上网搜寻最邻近自己的“丈夫”,拨电话预约,然后支付每小时20到30欧元的薪资,就有人到府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根据统计,拨打电话向“出租丈夫”求救的85%是女性,其中未婚和已婚者各占一半。最常见的任务依序是调整百叶窗的铰链、修理漏水水龙头、解决水管阻塞和换轮胎。

       来自巴多瓦的葛瑞塞托说,“我的酒庄生意下滑,为了弥补收入,我和同事决定推出‘钟点丈夫’。这是随机想出的名字,实际上我们的第一个客人是大楼管理员。”

       济里亚堤说,“我很会修东西,我太太的女性朋友常说,希望借我一用,现在‘钟点丈夫’真的成了我的工作。”

       一名住在米兰的太太告诉《共和报》,出租丈夫帮她钉好墙上架子、粉刷了厨房的墙面,“我很满意,这些事情都是我现实生活中的丈夫做不到的。”

       一名刚和男友分手的年轻女性说,“有次我的车在路上爆胎了,我妈给了我‘出租丈夫’的电话,不用拜托任何朋友就解决了问题。”

      社会学家沙拉西诺指出,这个现象和家庭组织简化缺少亲戚互相援助无关,只是反映了实际上许多男性根本不擅长修理东西或是没时间。』


游过慕尼黑以后,我的判断是:这种服务在意大利等国或许能推得开,但在德国根本不行;因为在德国,自家丈夫就足以修理百叶窗铰链、漏水水龙头和更换轮胎!反之,倘若有哪个呆头呆脑的男人不会做这些,那么太太的电话肯定不会打给“出租丈夫”,而是要打给情感顾问、心理医生或者婚姻律师了……
 

我这次去德国,有很多由头,如衣锦“不”夜行、给小辈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最主要的,是要在月月家搬新房子的时候,去搭上一把手。其间通过亲身感受和贴近观察,我体会到:在德国,做个合格的男人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德国男人不大会听任自行车沉尸池塘,所以起先我怀疑是有人骑车滑了进去.jpg

 德国男人不大会听任自行车沉尸池塘,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有人骑车滑了进去

 

做不煞
德国人大都人高马大,“吃自家饭”的匠人师傅们干起活来,“马力”也很大。为月月家搬场的员工说,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然后就下工,几个人数着1千多欧的现钞,喝啤酒去也。而且他们没有磨洋工的恶习,做生活出手很快。月月家算是很齐全的一份人家(除了自家的家当,还有朋友撤离时馈赠的旧物件),他们如同事先计划的,只须3小时就把家具拆散、搬空;花1小时路上开;再用3小时卸货;最后在3小时内又全部装拢。


吃不饱
在电视里看到,有的泰国男人为了例行的“夜课”(夜间修行),是不吃晚饭(包括年夜饭)的;德国男人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吃午餐。


这次搬家过程中,上门服务达到整天的,有两家公司。我冷眼相看,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本不吃午饭。装厨房设备的那一批,月妈买来巨无霸和煎肉排请他们吃,结果三人中只有一人吃了一只汉堡,其余两位在美食面前硬碰硬“不受诱惑”。搬家的那一批,接受了月妈馈赠的2包维也纳肠,好像嚼巴嚼巴便也将就了。


买不烦
德国人没有“搭浆”、“度死日”、“苟延残喘”的概念,也没有备一只“百宝箱”(专门盛放废旧器材,供拆件回用)的习惯。平日在家中安装或修理,一旦需要用到某种零件或辅料,只要到OBI(欧倍德)之类的大卖场去一次,保证不会空手而归。举个例子:你要买一段铁链,货架上有几十种不同规格的,找到粗细合适的,扯到需要的长度,到货架铁腿上配备的专剪铁链的大力钳上剪开,便成。


但是,有购买狂的男人是不满足于零打碎敲式的购买方式的,他们喜欢“趸买”(只有趸卖,趸买是我自己创造的词汇)。比如你需要3只木螺丝,考虑到日后的便利,可以买一整盒。月爸富有远见,索性一买就是600只一大盒。

搬空.jpg

 建材大卖场倒闭贱卖,适合DIY的各种规格的木方全部被买空

 

修不辍    
德国男人,简直可以说,他们血管中流的是汽柴油,神经里跑的是高频波。说到他们的肯做、能干,只要看看我随机拍摄的一位退休工匠设在地下室的工作室,便可一叶知秋。

“地下”工场.jpg

“地下”工场

于是我也效法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旧利废。总计有:修好打气筒并为9只轮胎打足气; 调整好电动缝纫机——受赠以来就一直塞在地下室角落里。原来的主人发现机器绞线,“修”不好,就送给月月了。我调整了各部件的压力和张力后,好用了。

 

建设性的事项更多了,择其大端:客厅和两卧室的窗帘架,还有15盏灯大都是由我打下手、沈潋安装的。附注,德国的工价是:窗帘架、大餐桌,装一具要100元。装灯具,则是每盏5元加上工时价(每小时100元,按实际用时折算)。

P.S. 20131011
以上均以欧元计价。


在航空博物馆,我们眺望了为志愿者专设的维修车间车间。我还看到一个展室,专门陈列“德律风根”的无线设备。我真心盼望,上海何时能有一个无线电博物馆,也附设维修车间,我去报名做志愿者——我自信,修理老式电子管“无线电”和晶体管“半导体”的手艺还没有荒废。

航空博物馆的维修车间.jpg

航空博物馆的维修车间

二战时的机载无线设备.jpg

二战时的机载无线设备 


烤不厌
德国住宅区的空气很清新,但是,不时飘来的烧烤烟气除外。月月家新搬的小区,还有大批房子在建;在工地上,每天下班后,工人们都围在一个自焊的大烤炉旁边,点燃废弃的木料(工地上不就这点有近水楼台的便利吗!)熏烤各种美食,然后喝着啤酒,尽情放松。


有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外出游玩,留下月妈看家。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吃烧烤,月爸就往家打电话,说要先弯去超市采购,晚些回去。月妈说不用,答应由她去采办。回到家时,各种荤素烧烤料和调味品都已备齐,月爸就搬出电热烧烤炉,到门前去“野炊”。


不料,隔壁的男主人已先一步把他们的柴禾烤炉搬出来了。接着,再隔壁那家,不知是“有预谋”的还是临时起意,也搬了一个出来。一时间,“营地”里是炊烟缭绕、食香袅袅。等到把全家人都喂饱后,老爷们开始悠闲了,一手擎着啤酒瓶,一手把冷却了的肉菜“回炉”加热。吃得兴起时,聚拢来交流几句,还用啤酒瓶交颈“碰”一下……


这次家庭烧烤筵的最大收获是:月爸痛感电热烧烤炉的火力不够,准备置办烧炭的烤炉!

posted @ 2013-10-10 12:19 Thursday sslab 阅读(697) 评论(2)


大概是幼儿园老师要求学生用画作来诠释“家”的概念吧,月月画了这幅画。她心目中的家是这样的:地球上(好大的气魄!)有一幢房子,旁边种着几棵树,树荫下排着小圆桌和靠背椅。我相信,要是她会画的话,一定还要画上手端啤酒杯的月爸……

月月心目中的“家”.jpg

 月月心目中的“家”


我见犹怜
小女伴家邀请月月去住一夜。她隔天开始整理“离家出走”要用到的衣箱。各种吃的、穿的、玩的用品备齐后,还不忘拎来一件月爸的T恤衫,说:“我想爸爸呃辰光,就拿出来闻一闻。”诶,有女如斯,一切辛苦一切忙,都值得了!

”擦皮鞋小童“.jpg

 等待妈妈送她去女伴家,像煞一个街头“擦皮鞋小童”


人体构造
幼儿园毕业前的最后一组课程是认识人体,系统地讲解了表皮、肌肉、骨骼、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学完后,月月就画出了如下的涂鸦。我看着,觉得很像动脉和静脉。

月月画的“人”.jpg

月月画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巴伐利亚女性的特点之一是丰乳肥臀;月月大概很欣赏她们的天然美,就把兔子玩偶塞进礼服,把自己装扮成大胸美女。

“大胸”.jpg

 “大胸”


“犀牛”嬉水
有句成语叫“犀牛望月”;可是月月自己就喜欢把大家扮成“犀牛”——她摘下几片树叶,也不知怎么弄的,在老爹、爸爸和自己的鼻尖上夹住,做成“犀牛角”。于是,她嬉水;而我们则成了望“月”的犀牛。

“犀牛”嬉水.jpg

 “犀牛”们望月


洒脱
幼儿园肯定教过餐桌礼仪;据说有的外国家长把幼儿绑在椅子上强制灌输坐姿;据说德国人很忌讳中国人的吃相。但是老爹认为,中国人吃饭,就讲究一个尽兴。礼仪什么的,点到即可,不要因“礼”废食。在外面用餐,月月吃得兴起,直接用手抓进嘴里,我们都没说什么。

洒脱.jpg

 “两双半”


顶撞【这个就不配发照片了】
可是有一次,事态有些失控了:月月和恩奶、老爹在家用餐,吃得高兴了,竟把双脚翘到餐桌上。老爹批评她,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她居然不买帐,坚持要把脚搁在那里,还说“我就要搁!”老爹说:“作为一个淑女,应该……”话没说完,月月关门落闩:“我不要做淑女!”老爹生气了,责问她:“老师有勿有讲过,吃饭辰光可以拿脚搁在台子上?”她格楞也不打一个,反唇相驳:“但是老师也呒没讲过不可以拿脚搁在台子上!”


老爹耐心地对她说:“格是因为老师从来呒没碰到过介结棍的小姑娘。”接着老爹比划给她看:“吃饭辰光,老师要求雫手臂这恁(用小臂)搁在餐桌边上;假使这恁(用肘尖)搁,可以伐?”月月转入思考,没心思生气了,回答道:“勿可以呃。”老爹趁机说理:“侬想想:连臂膊也不可以撑在台子上,脚搁上来允许伐?——好了,不多讲了,侬自家再好好想想。将来侬会明白:老爹是为侬好。”接下去的半个多小时,我偷看了她几眼,她也偷看了我几眼(我眼睛的余光发现的)……然后,双方都像没事人似的不再提起哪个话头——这场争执算是过去啦!

posted @ 2013-10-8 15:39 Tuesday sslab 阅读(576) 评论(0)

早上出房间,一眼望见客厅里的桌上扔着一片YKK的挂签(夫人添秋衣,在一件成衣上取下的。YKK是日本驰名拉链品牌)。想到我们小时候,上海就有家喻户晓的蝴蝶牌拉链。现在,蝴蝶牌拉链早已影踪全无,在世界,YKK一枝独秀;在中国,“拉链行业领先者,行业标志性品牌”暂时到福建去了。一根简单的拉链,做着做着,为什么会把牌子做坍?答案就藏在所有教人修养的书里——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细节决定成败”。我把它深化一下,总结出两句话:“细节形成特色,特色决定命运”。我在德国时筹划过一篇谈细节的小文,于是决定把它提到前面来修订、贴出。


无数细节,构成了世间万物的特性。在德国,眼前万物呈奇斗妍。同一件事物,常常呈现出与我们在国内习见的形态迥然相异的特征。兹在我观察到的细节中选取8个,加以简单的介绍——其实只须看到照片,即使不着一字,读友也会一目了然,并且欣赏设计者或发明者的匠心独运。


一,“彩虹原子笔”
一套彩色画笔,6色、12色或更多,可是我不曾见过一套多色的原子笔,更没有想过一支笔芯中可以灌入各种颜色的油墨。最妙的是它巧妙地把儿童心理学运用到了商品销售上——幼儿为了把各种颜色都用到,还不要使劲地写啊画啊的?!

 彩虹原子笔.jpg

大人也喜欢的原子笔

二,洗碗机状态显示
新装的洗碗机,竟想出了把工作步序和状态投射在地面上的妙法。这可把我家那个喜欢高科技新鲜玩意儿的半半高兴得无可无不可,趴在地上用手指抠啊抠的。很早以前,还出过一种“夜钟”:躺在床上,伸手到床头柜上按一下钟上的钮,大大的字符就投在天花板上,显示时间。

出人意表的状态显示.jpg

 

出人意表的状态显示

三,玻璃幕墙驱鸟【照片等待沈潋帮我补拍】
有人问:为什么时常会有鸟儿撞玻璃幕墙?综合答案:白天,因为玻璃映着天空让它造成错觉;夜间,鸟儿喜欢向着亮光飞,会一头撞向透着强光的玻璃。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杭州曾经在“爱鸟周”里号召“在玻璃幕墙上贴个图案”:『不管贴什么图案都可以,鸟儿只需要一个提示,就像人们在玻璃门上贴上“小心玻璃”四个字或花纹图案一样。』而在重庆某电视塔,『为了防止鸟类再次撞到玻璃上,工作人员在上面贴上彩条』。


四,自行车进车厢
去年我有了靠自行车锻炼身体的计划后,曾关心过折叠车能否上地铁的问题,查网后知道是不允许的。在慕尼黑,U-Bahn、S-Bahn线路上行驶的列车,总有若干节是准许自行车(而且还不限于折叠车)推上去的,标志就是车厢上印着大大的自行车标记——这里,呼喊“以人为本”的口号像嚼小熊糖一样随便,可有几人能落实到细部呢?

准许带上自行车的轻轨车厢.jpg

 

“特权”车厢

五,破窗器防丢
尽管公交车上配备的破窗器未必有大用,但还是有人愿意偷走。你上车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破窗器要么失踪,要么像犯人一样被封箱带缠绕得结结实实。在德国的一辆大巴上,我发现他们给破窗器加了一条保险绳。这样,应该会拦阻大多数贪小的人萌生顺手牵羊的念头了。

P.S.
我认为现在上海公交车上装置的破窗器,设计不合理,用时使不上力,对它的功效十分怀疑。曾经有位车主,通过他家亲戚的血的教训,告诉我破窗的最佳工具——一把铁榔头。想象一下自己挥锤砸玻璃的场景,你就会认同这才是破窗的利器。

难以丢失的破窗器.jpg

 

难以丢失的破窗器

六,增加一个座位
这个设计的妙处,不经点拨的话很难注意到,我也是在沈潋指点后才看出玄机来的:德国的轻轨同中国的轻轨、地铁一样,其车厢的两扇门之间原本可以容纳6个座位;现在设计师把座位从直排改为弧形排列,硬是增加了1个座位——两点之间,弧线肯定比直线来得长。

弧形排列的座椅.jpg

 

“6”变“7”

七,把牙刷干净
搬进新房子以后,月妈把月月的一个卫生装备装到了台盆的龙头旁边。我以前没见过有人把沙漏装在这个部位的,心想总不至于盥洗时还要摆弄小玩具吧?月妈告诉我:牙医要求小朋友的刷牙时间不短于3分钟,以保证刷得干净。这个沙漏拨转180度以后,上面的沙子流光,正好是3分钟。这样,小朋友就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保证刷牙3分钟的沙漏.jpg

 

小玩意儿办大事的沙漏

八,冻不死的室外龙头
新房子的南面有一片私家花园(月月家在联排洋房的西头,所以房子西面还有一片绿地),为了方便户主浇水和使用割草机,每户的前门旁边安装了电插座和自来水龙头各一个。电插座可以锁起来,以资安全。水龙头则更妙了:它的后部有大约30公分长,然后才是阀芯。这种龙头的好处是,即使室外天寒地冻,由于阀芯藏在外墙的保温层当中,所以永远不会冻住!

阀芯深入保温层的花园龙头.jpg

 

省心龙头

posted @ 2013-10-8 2:24 Tuesday sslab 阅读(615) 评论(1)

【题解】一,“骚年”者,少年也,本系网络语言;用到我以下要敲打的那个色令智昏少年身上,甚切,故偶一采纳之。


二,本文题目是引申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反其意而用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话说昨夜偕夫人在地铁口候车,见一外地人,搂抱着一个姑娘,在她耳边炫耀他的博学多才:“11万人在天安门扔下5吨垃圾,平均每人44斤。中国政府他X的吹牛不打草稿……”我一听,心说不好了,莫非脑漏之疾也具有传染性?!


事情源于新浪的一篇微博,用意是评论一则央视新闻:『请国人好好算算数据!11万人留5吨垃圾,5吨=5,000千克,110,000人÷5,000千克=22千克/人=44斤/人,11万人看升国旗,难道每人扛了一袋约50斤的大米去的吗?』我虽老而昏聩,自知尚未彻底痴呆。看到这条,知道是某个狡黠的好事者在捣浆糊,所以便像余则成听到“谢若林卖给我的”录音一样,一笑置之。当时认为,世间“决无”痴如我,有谁会拿这种搞笑算术来“夹嘴舌”(吴语,谓搬弄是非)呢?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了……


这对数字,若做成一道应用题,大概就不会有人算错了:“今有110,000名脑漏骚年,分住5,000垃圾箱。问每箱要装几名?”


顺便说一句,“梁文”(戊戌变法时期士子对梁启超鼓动文章的爱称)确实值得一读。君若有意,在各大搜索引擎,比如《百度知道》中,都能找到。

posted @ 2013-10-6 10:09 Sunday sslab 阅读(532) 评论(0)

月妈发了一张新建淋浴房的照片,配了两句歌谣做解说词:“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么玻璃么老嘎迪”。这是上海的一支里巷俚歌,我们小时候就已存在。它的曲调就是一句“索 米来 索 米来 独 米来”,一唱三叹。歌词中的“老嘎迪”是沪语“老价钿”(价钱很贵之意)的记音。由此回忆起数月前,老友转来一组名为《上海人必看》的讨论上海和上海话的杂文专辑,细读之下,发现值得商榷之处不少,当时便记下一些随感。今天借着这个由头,把那篇草稿整理出来。


我不时有专论沪语口语和写作的短文贴出,本文可算那些文字的拾遗补缺,不成系统。既不系统,先前写过的那些(材料、线索、思想、论断等),就不再在此重复提及。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P.S.
1,我为什么要把讨论范围扩大到“吴方言”,皆因我以下要谈及的一些词语(从上述杂文中引用)中,有若干种可能原来是上海周边的方言。比如“出轡头”【马儿卸下笼头,变成脱缰野马。谓跑得快。“辔头”一词在《木兰辞》中可见】,就是苏州方言。


一,记录
语言学的主流观点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即认定先民是先有口语交流,然后才有一些先进民族会有人去创造文字,从而记录口语。吴方言不是民族语言,只是一个民族的成百上千的方言中的几种。把吴方言的口语记录成文字,有时会碰到有音无字的难题。这个问题大体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来就有音无字,若想“写下来”,必须现造新字,或者借用不会搞轧的旧字。比如表示“你们”的na,就没有一个合适的汉字可用。又如记作“倷”,我认为不妥,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代表“你”意思的“倷”可以同时代表“你们”——苏州方言中,“你”、“你们”分别呼作“倷”和“嗯厾”。为此,我利用字典里绝无仅有的一个既予以收录却又注明“义未详”的生僻字“雫”(一说是“和制汉字”,即日本人所造的汉字,表示下雨、水滴)来代替。


另一种情况,其实不存在问题——过去是有读音也有文字的,只是后来这个字或词汇长期不用,它们的本字也就被遗忘了;现在若要旧话重提,就需要把本字重新找回。比如qiao边(拾掇布料的毛边)的“qiao”,应写作“繰”,过去是裁缝的行话,很少有文人使用。后来“繰边模子”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必要诉诸文字了;有人便写成“撬边”,然而意思完全反了,恰恰应了另两个上海话词汇的意思:一个叫“反繰边”,另一个叫“瞎繰”(帮倒忙)。又比如,表示“另计”意思的沪语,叫ze ve,显然是“在外”二字,如“迪顿饭吃脱两只洋,小帐在外”。不过至今还未见有人这样写过、用过。


最近几年来,使用上海方言的文章有了社会市场(外地方言我不了解,根据网上的一些迹象分析,形势基本相同),不少写手纷纷顺势而动,开始写起了上海方言或吴方言的文字。但它们对方言的研究都不深入,唯按照大陆上“做学问”的路子,连蒙带猜兼抄,因而谬误不断。以下列举上面提到的《上海人必看》专辑中的一些词语,就与我见解相左各点,略加指摘。余一家之言,无足轻重;得失自知,不欲招惹商讨,更回避声讨。


1,赚绩:通常写作“豺孑”,谓这种虫小而凶。

2,精刮:应该写作“精怪”。吴方言精怪的意思谓其人精明过人,算进不算出;与“刮皮”不是同一意义,故“精刮”不通。

3,打抽风:应该写作“打抽丰”。参见《毛选》相关注释。

4,拉三:我写作“奶山”,理由已在以往博文中讲过。“苏州北门外”的人la、na不分,故而产生转音。

5,杂格(咙咚):我写作“什合ge”——什锦掺合之意。此外有“什合乱拌”,谓人瞎讲一通。

6,挖塞:大错。“挖塞”,那是粤人一句“带色”感叹语的本原写法。吴方言中表示堵心的词应写作“淤塞”。盖吴人把淤积称作“淤”,念如“小活儿”的“活”。

7,退招势:我写作“坍招势”。

8,辣辣【“在、于”之意】:我写作“勒拉”。

9,小出老:通常写作“小赤佬”。

10,假姿假眼:通常写作“假痴假呆”(吴语中,“呆”与“眼”同音)。


二,溯源
sxzl说:『查古代韵书,原来崇明方言中不少语音竟是宋人所修《广韵》中所记载的隋唐时代的语音,是迄今一千四百年未变之文化遗产。』他举了许多例子,比如在“勿”字头下,就有『勿局【形势不妙】、勿壳张【不曾料想】、勿着杠【没得到】、勿色头【无妄的倒霉】、勿多歇【不一会儿】……』


现在,有些人热衷于做索隐派,探究上海话语的出处。其中却混杂着说不尽的繁琐、理不清的夹缠和没来由的自以为是。尤其谈到上海话中的外来语那一部分,有的人便像拳头搠到伊拉的“科门里”,往往以权威自居,讲一些根据不足的“结论”;不但经不起推敲,而且相互矛盾、各不相让。即以“克拉斯”为例,市上就至少有三种说法(class、colour、carat),莫衷一是。

P.S.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复杂,克拉斯就是class,谓人上档次。

克拉斯足:档次高。

老克拉:到了80年代,“克拉斯”们都老了,爰有此称呼。

老ya克:老爷叔与老克拉的合并简称。


我有时因写作需要,也靠猜测来深入探究一些上海话词语。我自以为,只要猜得有道理,不妨聊备一格,偶尔用到自己文章里也不妨。比如,上海人没有阴沟、阳沟的概念,把废水沟统一称作“yāng沟” ——阴阳合璧也。当然有时也会猜错,比如旧时上海小孩玩的“跑冰车”,我曾怀疑是从Bobby Car(一种儿童人力车)演化过来的;后来才知道不是——Bobby Car诞生才41年。

 

又如我与沈潋探讨过老上海的口头语“bi di sen si”(谓一文不名)的来历;我说:“关于bi di sen si,要说两句。以前我一直认为是哪个英语词组的洋泾浜发音,近来怀疑:会不会是苏北话‘不得甚事’啊?”看到程乃姗对“瘪三”一词的寻根,我意识到自己错了。她认为:『瘪三,必又穷又潦倒再加无赖。此字也是外来语,来自A bitter cents,几乎一个先令都没有,够穷了吧?试着将这一组英文快读,就成“瘪三”的谐音了。』——若说这就是“瘪三”的出典,我存疑。但是,她无意中帮我们为“bi di sen si”找到了出典!
P.S.
其实,我有一句刻毒的骂人话,确实要用到沪语快读的——“不要这样!”


三,保存
许多方言,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使用,就因为它们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表达能力。有的方言,在普通话里还难以找到对应的词句,是难以替代的。正因这个原因,我对目前吴方言的迅速流失感到可惜。只要语言环境宽松,它们的生命力理应还能延续;但照目前的趋势推想,不知我们的后人是否还会记得并使用它们!以下举一些生动的吴方言的例子,以引起读友的同感——
    佝头缩颈、引祸招殃、得福嫌浅、牵丝绊藤(或牵丝扳藤)、勒煞吊死(指钱财或话语出来得不畅)、扦跟朵发虎跳(上窜下跳)、活颠活翘(指婴儿在怀抱中倔强)、眉(音如“眯”)花眼笑、彻皮彻骨(现只用于形容孩子顽皮)、缠弯里曲、木知木觉、混枪势、割头换颈根、夜壶弹(上海弄堂游戏“打弹子”的术语,谓手势臭,弹子打不远而飞速自转。又,不知与“野狐禅”是否有关系)、贼形狗势、僧不僧道不道、胆子撤脱(比胆大包天还厉害)、死得格格列列(死“透”了。绝对死了)、到啥山斫啥柴、命里犯在煨行灶走遍天下吹火通(也叫火筒,一种原始的鼓风工具)、照牌头、赤膊小弟兄、吃煞脱(某种人或物)、撞撞木钟、卖野人头、小吃大会钞、添客不添菜(捎带着解决)……

posted @ 2013-10-4 22:50 Friday sslab 阅读(493) 评论(0)

昨日搜寻旧照片时,看到在杭州与月月一家的合影。其中几张在“曲院风荷”拍的接景照,忽然触动了我的一个念头。


据《百度文库》——
       『麴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位于今灵隐洪春桥附近,濒临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植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因名“麴院荷风”。南宋诗人王洧《麴院荷风》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麴院逐渐衰芜、湮废。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玄烨御书品题“西湖十景”,改“麴院”为“曲院”,易“荷风”为“风荷”,遂名“曲院风荷”,并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御碑亭。』


按:此说失于查考。“麴院荷风”的景观名字,不是清圣祖改的。元·冯子振已有“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之句。但是,玄烨题写碑文的事却开启了我的一个疑窦:康熙皇帝,乃是文成武德的千古一帝。他有这个肚才,怀疑是不是宋元的那些士子犯了鲁鱼亥豕的毛病,把麴院错写为曲院?他也有这个资本,把一错五百多年的一桩历史公案翻转过来。或曰,为何你心血来潮要让康熙出来拨乱反正?我答:此实系情非得已也——“曲园”一名,自明朝以后,是指粉头唱曲的地方;清朝以后,更成了妓院的代名词(如:“公子心惊曲院事,低头失色不开声。“勾栏贱质,曲院微姿”)。把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荷与勾栏瓦舍硬装在一起,这等煞风景的不雅之事,你说皇帝老儿同他的笔杆子们,怎么就稀里糊涂地沾上了,还留下了铁证?!

posted @ 2013-10-3 20:52 Thursday sslab 阅读(541) 评论(0)

《人人网》上有一篇《魔都上海装逼指南:看看就好 如果认真你就输了》,虚拟了非上海人想问的64个问题,并一一作答。窃以为有点意思,故借用这些问题,以一个40后上海老爷叔的观念,另作一篇答问。


1、上海人是不是很排外?

统计给你回帖的人数,算出其中认真、公允、客观、谦和的“良民”所占的比例;用100%减去它,剩下的那个极小的比例,大约就代表了排外的上海人。


2、上海女孩子是不是很作?

在电视剧里是这样。参考上海男人在小品中被丑化的形象。


3、上海交通是不是很拥挤?

50年前大约平均等3趟车能挤进一辆,这几年下降为两趟或一趟。


4、上海人是不是很小气?

也许吧,比如钓鱼岛决不让给小日本。你们大方吗?


5、上海人是不是很崇洋?

上海人崇尚一切真善美的人、事、物。这样的图腾,你说是土的多还是洋的多?


6、上海人是不是不关心政治?

很关心,除了那些残害同类的“政治”。


7、上海人是不是只愿意打工,不愿意创业?

创立现代产业的第一代人,多半是上海人或上海化的外地移民。鉴于他们的下场,上海人在某一个历史阶段中害怕创业。


8、现在上海人最讨厌谁?

一切装B的人,包括部分上海人。


9、世博会放在上海开,上海人真有面子啊!

进过美国馆,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奥运会在北京开过,你拿同样的问题去问问胡同里的板儿爷,不挨揍算你祖上积德。


10、上海的榜样是不是香港?

安徽的榜样是不是江苏?港巴子在你的眼里竟这么伟大?不可思议!


11、上海人常去那儿买衣服?

凡有衣服的地方,都有上海买客,比如城管下班后“龙之梦”门口的地摊上。


12、上海的金鱼缸多不多?

“金鱼缸”三字打引号的话,按照荷兰的标准,一家没有;有的,只是“半掩门”。


13、上海生活成本高不高?

你听说过有活不下去跳黄浦江的吗?


14、不高?

要看你把什么算入“生活成本”。一天两顿XO以及配套的菜肴,那肯定高。


15、上海人是不是自我感觉特别好?

你举几个比上海人优秀的“人”给我看看?鹤立鸡群,我不“好”谁“好”?


16、上海是全国的上海。

你的真实意思是:“上海的钱是全国的钱”!别不承认!


17、为什么上海人都怀念所谓的老上海,被殖民的时代?

因为在那个时代活过来的上海人,都有很顽强的生存能力。


18、上海人有没有全民偶像?

曾经有刘翔,后来被一帮不肖的上海人泼了粪。悲夫!1949年以来的,余纯顺可算一个。


19、来上海旅游的话,会不会被警察什么的刁难?

没事你去招惹警察干吗?警察人称“老娘舅”,其实用上海话讲就是“老仰求”——老是要你仰头求他。你别求他,不就没事了吗?我在上海60余年,除了报失窃(自行车)和迁户口,没有求教过他们。


20、上海骗子多不多?

有也是外地流窜过来的。据我调查,职业骗子的产地离上海甚远。比如,声讯诈骗集团的老巢往往在东南亚。


21、上海治安怎么样?

注意两点,你就有足够的安全感:一,别贪小利,二,远离贪小利的外地人。


22、上海的夜生活怎么样?

跟在外国人屁股后装B。


23、上海人是不是常去南京路和外滩?

去做啥?隧道口买大兴表?


24、我想找个上海女友?

有理想!警惕两种女子:一,刚入籍的;二,整过容的。


25、我想找个上海男友?

有勇气!警惕两种男子:一,从没找到过上海籍女友的;二,被前妻鄙视的。


26、我想和上海男友/女友结婚?

倘若恪守以上25、26条,你拥有上海籍结婚对象的机会微乎其微。


27、我想尝试ONS?

你也在装B了!上海不是玩一夜情的好场所。


28、上海菜是不是份量很少?

上海菜的菜码从来没有北方人“7寸盘、9寸盘”的概念。一般而言,遵循“桌上几个人就点几道菜”的原则,就不至于吃到碗碟朝天。


29、上海菜是不是都很甜?

正宗上海人不嗜甜食。从我奶奶掌厨起,我家的菜肴就是浓油赤酱、略咸透鲜。


30、上海人是不是没什么酒量?

我家前排屋住着一位“老酒仙”,他的纪录是两个人三天三夜喝过18斤绿豆烧。还有一位女知青,在黑龙江以3斤“烧刀子”的海量放倒过满桌老爷们。不知他们二位算不算有酒量?


31、和上海人是不是很难交往?

牢记第8条的回答,就不难。


32、进上海公司的话,升职时会不会有障碍?

不难,但需要做第8条所说的人。


33、进上海的跨国公司是不是很难?

不难,只要你是他们需要的人才并且过了HR的面试。


34、上海的气候怎么样?

这年头,没有空调的话,夏天和冬天各约有三四次-十几天,会比较难过。


35、在上海租房贵吗?

外地人到上海赚钱,吃过用过付过房租,还有余钱想结婚。


36、上海人一般谈什么?

谈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偏见。


37、来上海工作有什么好吗?

来上海工作以后,才开始知道“人”字的写法。


38、为什么讨厌“所在城市车牌为[浙C]”的人?

我不讨厌温州人。靠勤奋吃饭的,都值得尊敬。顺便说一句,我讨厌车牌为[浙A]的城市。


39、讨厌南通人吗?

我最好的学生,在南通和南通周边城市。


40、上海人最常去什么地方消遣时间?

这种问题好像是宅男宅女问出来的嘛?


41、月薪两千可以在上海包养大学生吗?

娃啊,你哪个庄子出来的呀?


42、170往上的女生去上海能找到男朋友吗?

不明白这个170具体指什么。你若一天赚170欧元,“单缸”、“双杠”的儿子都会涌过来叮你。


43、人手一个gucci之类?

真的上海人有两句信条:“财不露白”、“道不带铜”。你说的那种人,上海人称之“阿土孙”。


44、哈哈就是普通人有fashion的概念、能接受韩火火之类人吗?

查网;有人问:“韩火火是哪根葱”有人答:“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神人(咳,神经病的神)”某家严重同意。


45、上海人和哪儿的人比较有亲近感?

全世界不装B的“人”。


46、上海人怎么看四娘?

我收回第41条的回答。根据你知道郭XX这一点,你怎么着也应该出自哪个小县城。


47、上海是我见过最排外的一个城市,没有之一。超越香港。

你“见过”上海吗?你“见过”香港吗?


48、香港不太排外,台湾也不是很排外,上海很排外……其实我很想了解的是上海人怎么看河南、陕西这些地方的人……

你“见过”上海吗?你“见过”香港吗?你“见过”台湾吗?后半个问题你已问过类似的了。


49、上海人比较喜欢去哪里玩?杭州?苏州?无锡?南京?……

一般的上海人和你一样,喜欢往人多的地方“轧闹猛”。我只去我想去的地方。举个例子:虎丘后山,我带去的朋友游过后都赞不绝口。那种真山真水的所在,你“见过”吗?


50、上海人怎么看南京和杭州?还有这两个地方的人。

南京:城市不错,人不错。我主动申请到这个城市教了8年书。
杭州:前面说过了。


51、我有个问题:上海人民你们有外地的哥们/姐们嘛?

参见第45条的回答。


52、在上海年薪20W和在无锡10W比,哪个日子过得更舒服?

从以上52个提问所表现的认知水平,可知你娃这辈子没什么机会在上海赚20万年薪(排除通胀因素)了。用无锡话来讲,叫“鼻子尖挂鳓鱼”——嗅鲞(休想)!


53、据说上海人觉得除了上海、东京、纽约,其他所有地方都是乡下?

田中角荣到美国开过眼界后,喟叹自己是“乡下人进城”。

 

54、四娘好像住在汤臣一品啊。那个地方是闲杂人等不会逛进去的。

你的郭XX若是活着住中南海,死了“住”八宝山,你流哈喇子还有点可说。


55、上海跟北京在这方面不是一个档次吧,参考上海的宽带山KDS,少见的国内的专门排挤外地人的论坛。

你人没来上海,眼睛却盯着“专门排挤外地人的论坛”。好白相!


56、上海有啥人少又好玩儿的地儿吗?

告诉你一个秘诀吧,别外泄:乘超市班车,行驶在中环、外环上,看看沿途风光。要把各家超市都蹭到,起码要用掉一年半载的休假。福星高照的话,也许还能搭上个老阿姨要把女儿/儿子引渡给你,那你可赚大发啦……


57、上海的生活哲学真的很他妈苟且!鄙视!!!

阿Q与你志趣相投:他也鄙视赵白眼一家。


58、我只能说家里没钱的上海人真的很会算计……毛7毛8的都得和你计较半天,反正怎么都得占你点便宜。有钱的就大方,但也能花,逛个街手里不到拿不下都不回来的……

到你家附近私人承包的厕所里拉屎,缺个毛3毛5的,看门的老头肯放你拉上裤子走人吗?!至于后半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有钱,哪怕是“算计”来的,只要没偷没抢,爱怎么花,谁管我?


59、【这个问题太蠢,回答则有失我的身价,略去。】


60、关于浙C人。在上海的多吗?

纠结于浙C人,显然你是那边的,似乎心虚了。


61、说实话我觉得排外的上海人内心里都有种害怕被外地人挤下去的恐惧感……

你有什么本钱“觉得”?


62、上海人对浙C人除了房地产还有别的什么印象吗?

怕给上海人留下“什么印象”的男人肯定弱智。怕给上海人留下“什么印象”的女人肯定丑陋。


63、说实话,说汤臣一品不算什么,真的很装逼。我要能住汤臣一品,就算整天被人指着骂是暴发户我也愿意!

没人“整天”“指着”骂你,因为你的左邻右舍也是同你“脚碰脚”的“一品”货。


64、老百姓家的泡饭怎么做的?

你又在装B了!是不是为了引出你在非“老百姓家”的饭店吃过龙虾泡饭、海鲜泡饭的话题???

posted @ 2013-10-2 15:29 Wednesday sslab 阅读(531) 评论(0)

扬XX,女,清华教授职称。此女不久前抛出一个有辱大众智商的奇谈怪论,作为她带头设计的“养老金改革方案”,因而顷刻之间就将自己置于全民公敌的地位:她要劳动者们“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那么这没有养老金的15年里叫人家靠什么吃呢?她告诉你:“退休者不领养老金,而应居家就近参加养老服务,如去养老院做园丁。”区区早已退休,这事儿于我的经济利益并无损害;但其中的道理咱们要掰扯清楚,不能听任一个无知的蠢女人在那里信口雌黄瞎白活。说她愚蠢是有依据的:请看她面对广泛质疑所作的不讲理的回应:“帮老人洗衣做饭有错吗?”


我们首先来驳掉她的“强硬反问”;这话实在不应出自一个理应事事处处讲道理的教授口中。那好,既然她不讲理,我就请出我家辩才了得的月月与她针锋相对——月月的辩术全面,其中有“针尖对麦芒”一招,很适合应对这位穷(理屈词穷的穷、黔驴技穷的穷)极无聊的教授。以月月的辩才,只须用两句话就可以把她“厾瘪脱”:“侬叫阿拉老爹这样只会种葱的老人家去做园丁,不是开国际玩笑嘛?再讲,50岁的Opa、Oma,他们有权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帮人家洗衣做饭有错吗?!”接下来,我们要跟她认认真真地讲道理了。


第一个道理是这个“改革”方案的定性:你让我失去工作机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你谎称“退休”,其实是偷换概念。何谓退休?就是到了法定年龄,你给我养老金,我从职位上“退”出,开始长“休”。你若不给钱,或者不给足钱,那就不是退休而是失业!所以,你的方案根本就不是改革,而是要把我原本就少得可怜兮兮的养老金“革”掉!从1949年以来,当局一直在宣传“生老病死有依靠”(《海港》唱词),不曾想到了2013年,竟有人真的把这话当作唱词,而着手把“依靠”搬除了!


第二个道理是要追问这个方案的出发点是什么?很清楚:是因为害怕养老金发不出!没钱,让政府找辙啊:贪官卷走的民脂民膏、“好官”每年几万亿(官方说法是6千亿,谁信他的?)的公吃公喝公车公旅公出……,大可理直气壮地拿来给劳苦大众发放养老金,何至于要与苦哈哈们为难、强制他们失业、剥削那点活命钱——何况,你剥夺了他的工作权力,令他失业,那就必须要付给他失业保险!拆东墙补西墙,一进一出,你又有多少便宜(而且是血腥的便宜)可沾?!


第三个道理是这个方案的理据是什么?我在工作岗位上做得好好的,你动用公权力叫我去洗衣做饭做园丁。那不叫退休,而是“调动工种”。这样做法在两个方面于理不合。一个是,你根本没有顾及“我”的权力:调动工种,必须事先征得我的同意,我认为不适合,你不能用强;特别是对于薪酬下降的工种,我更有理由予以一口回绝。另一个问题是,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若是能够做得动种花锄草伺候耄耋的杂务,自然也能胜任眼下的工种,有什么必要非得逼迫他们离岗呢?


第四个道理是这个邪恶提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很明白:无非是为了凭一纸法规让劳动者腾出职位。我已揭露过,许多地方盛行私下买卖职位,或者地方政府出钱购买职位的做法。这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职位是一种有价“商品”,而不是劳动者所拥有的天赋权力。至于扬XX,就滑得更远了,她甚至不必靠钱运作,而是把职位视作一种由政府攥着的“社会资源”,说给谁就给谁,要掳谁的就掳谁的。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你们统治下的“苠”,就是这样作“主”的吗?


就对待草苠的态度而言,我看到的社会主义与过去并无本质的区别;所差者,是让你去做某事的借口不同而已:旧时是皇命浩荡、一条鞭法、两丁抽一、五丁抽二……后来是觉悟、义务、CP的号召、革命的螺丝钉……所以,小到一个草苠:当领导要他“牺牲小我服从大我”时,他注定了只有做制度的牺牲品这一条“出路”。大到几千万毕业生:当领袖叫他们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所依据的,就是“你是CP的人”这个理念。现在的清华方案更妙了,连“口蜜”也省却,直接把“腹剑”捅向你,而且那口气,就像是土豪在呼喝家奴!


劳动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我想不明白,有些依附官府的书蠹,为何总是把苠当作统治者的驯服工具和廉价劳动力,妄想自己还拥有发苠夫、造长城、筑皇陵、征番邦的权力!又为何总是要从官儿的利益出发,做圈设套,去刻薄全国的劳动者、去同那一股最强大的力量作对、去冒犯那股既载舟又养鱼的“水”?!每每念及于此,都不禁让人心生恐惧——倘若真有哪届政府一时冲动,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行这个坑爹的玩意儿,其下场,还真不好说是谁“推”谁呢! 


P.S. 20131016
引自zarete的帖子——
『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成果集锦
①胡鞍钢:人民社会优于西方公民社会
②易延友: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小
③杨燕绥:男女推迟到65岁退休,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男的干园丁,女做饭、洗衣
④曾宪斌:房价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丢人
⑤文国玮:外来人口想要落户北京应考试。』

posted @ 2013-9-29 23:24 Sunday sslab 阅读(687) 评论(3)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当今几代中国人暴戾残忍的博文。我隐约感觉,本篇要说的案件,也属于此类性质;但目前的报道语焉不详,为慎重起见,决定将之单独成篇。


据《今视网》——
       『9月22日,南昌市发生了一起惨剧:一对年龄分别为2岁和4岁的小姐妹在家里玩时,不幸爬进了洗衣机被绞死。目前,姐妹俩已被安葬。当地政府表示,如果孩子父母有困难,政府将尽力帮他们解决。』


此类惨绝人寰的消息,引起舆论哗然是必然的。我不从众,只从我自己的视角出发,对事情做一个判断。首先必须明确地定性:这是一个案件,而且是公诉案件。它的发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假如案件中存在谋杀情节,那么毫无疑问,公安局就将会起诉凶手。


二,倘若是洗衣机无缘无故地启动,或者太过容易被启动(不说具备“童锁”功能吧,至少不能被幼童轻易地或者“碰巧”打开),则必须由检察院起诉洗衣机厂,同时国家级质检部门应立即跟进,在世界范围召回同型产品,然后从速检测该厂全部产品的安全性……


我没有条件讨论第一种可能性,且把它留给公安部门去侦察。所能做的,是在我家的三洋套缸洗衣机上做一系列的类比实验;而内心的目的,其实是想要证明:幼童碰巧打开洗衣机的可能性是丝毫不存在的!我这台洗衣机的内桶尺寸是:直径40公分、深40公分,能否塞进两个幼童,我不知道;暂且假设它能吧。


条件A:进水龙头关闭,电源开关打开,上盖掀起,默认标准程序

在此条件下,启动/暂停钮可以按下(假设她们依靠模仿准确地按中了电源开关和启动钮)。但是,由于检测不到水位,洗衣机无法工作。我在“嗡嗡”声中耐心地等待,直至听到机器内部发出“嘣”的一声响,才不得不关闭电源。


条件B:进水龙头打开,电源开关打开,上盖掀起,默认标准程序

在此条件下,启动/暂停钮可以按下(假设她们依靠模仿准确地按中了电源开关和启动钮)。但是,由于标准程序默认的是最高水位(45升),故而自来水需要好几分钟才能放到位;然后波轮才能转动。这几分钟时间足以让女孩子们逃生或呼救。


条件C:进水龙头打开,电源开关打开,上盖掀起,默认标准程序,水位钮按一次(假设她们依靠模仿准确地按中了电源开关和启动钮,在这两次按动中间又无意中准确地按中了水位钮),跳到最低水位(14升)

在此条件下,即便我家供水管道使用了增压泵,也需105秒才能放水到最低水位。同理,这1分45秒时间足以让女孩子们逃生或呼救。


条件D:上盖掀起,程序调到“自编程序”的“脱水”步序

在此条件下,即使按下启动/暂停钮,洗衣机只会发出“上盖开启”的警告声和错误代码,脱水桶根本转不起来!

更何况,必须将面板上的3个钮按照正确的顺序按动19次,才能到达“脱水”这一步序。我们家在购入这台洗衣机的最初几个月,我、夫人和沈潋都要认真研究了说明书以后,才能直接进行衣物脱水的!


P.S. 20131115
今天,在夫人手把手的教授下,我掌握了只按5次键钮就能进入脱水步序的设置方法。


条件E:上盖关闭,程序调到“自编程序”的“脱水”步序

就算我们认可微小概率事件(至多几百亿分之一吧?!)终于发生,女孩子们无师自通地调好了“脱水”步序,拉下上盖,然后——没有“然后”啦:谁来按下启动钮呢?

我再放宽条件,在“脱水”步序下,把上盖掀开1公分,模拟“孩子在关闭上盖以后,把手掌伸过头顶、伸出机外,依靠盲目操作,准确地按中了启动钮”这一特定情景,倒是能开始脱水。可是,脑子还没脱水的人们,谁会相信这样的天方夜谭会发生呢???


有一次我和沈潋在聊到武汉一位女工程师在洗衣机上触电致死的事件时,觉得十分可疑。我假设:“我是与电子有关的专业领域里的高级工程师,假使触电的事故发生在你妈妈身上,最可疑的是谁?那还用问吗?!”

posted @ 2013-9-26 18:40 Thursday sslab 阅读(696) 评论(1)

“补药碧莲”是我生造的,所依据的蓝本是最近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药店碧莲吧”——要点B脸吧。原话是一帮人攻讦另一帮人的口号,出发点是政治道德(假如兲朝有这门东西的话),与我无涉;我讨论的是私德。


我看晚清谴责小说,觉得最好玩的是人模狗样的场面人物,聚会的头一件大事是“写条子叫局”;现在你看这里的官德、商德、“知德”,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可谓变本加厉、回光返照。按照我的概念,这类人就属于补药碧莲——不要B脸。


由满清往后数,辛亥风云人物也大都是一些补药碧莲的人物。在长三堂子里指挥革命的陈XX之流自是英名远播,他们的带头大哥孙博士则自诩:除了革命最喜欢女人。及至“革命尚未成功”之时,花边新闻就更多了:有虽然鄙视戴笠却又中了军统美人计的元老于XX,还有暴毙于女人床头的小诸葛白XX(采纳《文史精华》观点)……


关于北邻“老大哥”的事一向懵懂,只是有选择地飘来若干鸡零狗碎的“阳光面”。比如,曾听说他们的导师反对“杯水主义”——它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欲的需要就象喝一杯水那样简单和平常。据《回忆列宁》说:『列宁指出:“我认为这个出名的杯水主义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社会的。”』但是近年来关于这位导师死于梅X的传言(见《维基百科》),使人不由怀疑他的初衷或许是着重于性安全……


CP中也不乏喜好这一口的大佬。@假装在纽约:『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八大胡同嫖娼,事发后被北京大学解除职务,从此与北大决裂。第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此后90余年,前赴后继地石榴裙下醉甚至牡丹花下死的补药碧莲者大有人在,他们中有的人,“业绩”和记录都大大超越了革命先驱。曾经有一阵是禁娼的,但宫墙内不禁“嫔妃贵人常在答应”……


简单回顾历史之后,说说各方对于前一阶段公众人物被“捉双”乃至捉三事件的看法。


有人提出:“抓嫖式整人很下作”,说:『借男女之事抹黑对手,在政治伦理上令人不齿。《著名牧师马丁路德金招妓美国媒体拒绝刊登》:性爱录音带被寄给美国的媒体,媒体却出奇一致地拒绝发表这些资料,认为性丑闻与金领导的黑人民权事业无关,相反是胡佛搞的窃听之类更可恶。』但是@周永坤反对这一说法:『我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民抓官、特别是抓法官嫖娼,尤其是抓法官群体嫖娼,就很高尚,是一种公益行为。』


我一贯的态度是:男人偷女人,正常的,不稀奇,若有机“遇”,某也会“艳”上一把。对于普天下的白丁,只要他有潘小邓驴闲,他搞女人,别人咬得着他的球?!但是——特别要强调这个“但是”——谁想要在兲朝的社会舞台上人模狗样地风光一番,那就千万别做这档子事;哪怕是“保证”不会露馅的,也别玩这一腿——谁真的保得了证?食堂仓库里上演活春宫总“保险”了吧?谁知还有电视墙直播了呢!


基于国情,在这里做舆论领袖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药店碧莲、油店碧莲。凡夫俗子想要装扮“仁义大爷”,就得保证自己屁股上从来不曾有过屎尿,而不是擦不擦干净的问题。《中青报》说『薛X子嫖娼与大V身份无关,属个人行为』,这话大错!须知,这类人所遭遇悲剧的起因不是发生在“特殊性癖好”之时,而是从他们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一刻便已开始。谁若是又要玩婊子、又要立牌坊,就必须为东窗事发后沦落为政治相声、社会滑稽的下场准备好一张特厚的脸皮。


【尾声】可笑的是,就在薛X子此次春光乍泄之前,他还曾用微博调侃过上海法官嫖娼——
       『薛X子微博:笑死了!!!今年看见的最正能量的一句话:当上海的法官们想拼命甩掉“嫖客”身份的时候,李XX梦X夫妇在竭力为孩子争取一个“嫖客”的名分! 所以:人活着要知足!』

 

于是@长江直播来个落井下石——
       『薛X子被抓后最关心的人是谁?是梦X,因为她想知道薛X子是如何弄到“嫖客”身份的。』

posted @ 2013-9-25 23:19 Wednesday sslab 阅读(570) 评论(0)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