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年昏则国……

【题解】一,“骚年”者,少年也,本系网络语言;用到我以下要敲打的那个色令智昏少年身上,甚切,故偶一采纳之。


二,本文题目是引申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反其意而用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话说昨夜偕夫人在地铁口候车,见一外地人,搂抱着一个姑娘,在她耳边炫耀他的博学多才:“11万人在天安门扔下5吨垃圾,平均每人44斤。中国政府他X的吹牛不打草稿……”我一听,心说不好了,莫非脑漏之疾也具有传染性?!


事情源于新浪的一篇微博,用意是评论一则央视新闻:『请国人好好算算数据!11万人留5吨垃圾,5吨=5,000千克,110,000人÷5,000千克=22千克/人=44斤/人,11万人看升国旗,难道每人扛了一袋约50斤的大米去的吗?』我虽老而昏聩,自知尚未彻底痴呆。看到这条,知道是某个狡黠的好事者在捣浆糊,所以便像余则成听到“谢若林卖给我的”录音一样,一笑置之。当时认为,世间“决无”痴如我,有谁会拿这种搞笑算术来“夹嘴舌”(吴语,谓搬弄是非)呢?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了……


这对数字,若做成一道应用题,大概就不会有人算错了:“今有110,000名脑漏骚年,分住5,000垃圾箱。问每箱要装几名?”


顺便说一句,“梁文”(戊戌变法时期士子对梁启超鼓动文章的爱称)确实值得一读。君若有意,在各大搜索引擎,比如《百度知道》中,都能找到。

博主上一篇:«细节即命运
博主下一篇:»浅论吴方言口语的记录、溯源和保存
posted @ 2013-10-6 10:09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