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谐音
在高铁站候车,响亮的导乘广播声是三种声线的女声杂糅而成的,听得人牙痒痒!这种破坏全国铁路客运的形象“细枝末节”,大概从铁路广播电脑化那时起就在那里日夜折磨亿万乘客的神经了!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上面”有个明白人意识到了,下了命令,下面费点心思重做,哪有做不好的道理?

                                                                          一出《厚黑女人》“广播剧”
进得车厢,一条响亮的南方口音的女声更加让人抓狂——有个自我感觉好到天上的女人对着手机没完没了地教导团队成员;大概职场商战的电视剧看多了,一腔一调完全在效颦三线女星。好笑的是,尽管话语中间不断夹杂着“长话短说”的声明,但是四个小时不到的行程中,足足倒有三个多小时是她的SOLO。三弟和我对视,摇摇头,一声叹息:“13点,做得出!”终于三弟不耐烦了,问我:“电话那头的人就这样听她胡诌啊?”我回答:“也许根本就不是对着那头的‘人’讲的——她是希望这一篇传销式的宏论能打动这节车厢里的哪个非特定的老板^_^”

我的手机安装有噪声计APP,一测量,峰值81分贝。在声学中,规定测量距离是1米,距离每增加1倍,测得的声压级就减少6dB。我们二人回头用目光搜索,没有找到发声点,估计相隔至少4米开外。准此,“传销女优”旁边的乘客要忍受多大的噪音,就不难算出了!
 
                                                                                    对商丘人的观感
这趟旅行至此结束了。下面我想以夏邑那位服务员与眼前这个形成强烈反差的女人做由头,说说“人”。似乎全国都在排斥河南人,我因不了解全体河南人,不好为他们分辩。但是,单就商丘这个城市的河南人而言,给我的印象很好——毕竟是沈家能够成为显姓望族的地方,民风必不会堕落凋敝!

我们接触的普通市民,人品都不错,明面上不曾遇到那种幼而失教、坏到根子里的痞子。在开往夏邑的班车上,一位青年助手认真地验票(还果真给他查出一位上错车的乘客)、点人数、检查安全带、发呕吐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50IMG_20171124_124218.jpg
一位老妇,携带两大包加工原料搭车;司机也不嫌弃,打开中门让她上车

从他身上,我们推想:在当下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势之下,一个男人(和一些女人,像上述那位老人家)若是全心全意为了自家的生活谋划和下力,挣得个全家衣食无忧应该不是太大的难事。

一个例子是主动上来与我们攀谈的一位操算卦营生的残疾人。他说自己到各地周游,也去过上海。家里种着田,农闲时做点副业,让生活更滋润。收入么,看季节,每月进帐大约在五千到一万。
350IMG_20171122_123945.jpg

另一位烧饼师傅没到过上海,但在无锡设过摊。他说他卖的烧饼是自己发明的制法,口味独特。果然,他的主顾很多;我买了一个,回家试吃,确有别具一格的风味。
350IMG_20171125_121559.jpg

只是在有些地方,他们的观念和行事方式显得落后了。举个例子:服务业的窗口,讲的大都是土音浓重的官话(夏邑汽车站问讯处那位大姐除外),有时说几遍我们听不懂——比如买票,到夏邑,里头问:“#¥%&?”问到第三遍,三弟还不明白,我总算“详”出来了:是问“快车慢车?”。在南京时,常听人评价北边的人说话“侉得很”,不知什么意思;这次身临其境,似乎体会了一点。

再举一例:马路上有少数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我们乘坐的公交车刚起步,左边斜刺里一辆手推车毫不迟疑地抢到我们车头前,一直推到慢车道才罢休。机动车只得无奈地重新发动。

传统深厚的百姓,有着丰富的生存智慧和生活经验(走笔至此,我想到了扬州的《皮五辣子》)。但是,他们所熟稔的种种社会规则,已经与当今的社会结构和治理规则格格不入,遑论去适应信息革命之后的那个不可知的社会。若要为这种矛盾找个注脚,《秋菊打官司》里那个自诩『我写过十几个活告材料,官司都打赢了;还写过六个死告材料,四个判了枪毙,两个判了无期徒刑。收你二十块钱,最便宜的了』的张老汉很典型。这也无可厚非:越是行之有效的社会经验,越舍不得轻易放弃。只要土壤、气候、人缘合适,凭着旧规则照样呼风唤雨——且看那个混成副部级的中学学历个体老板卢XX。

普通百姓的素质并不差:好几个当地人(有男有女),听到我们的口音后,会问我们是哪里人;听说是上海的,就热情地告诉我们:“我(或我老公)是在上海打工的”;有的还详细地“汇报”:“刚乘高铁回来,3个半小时,381元……”我们看TA们带着小孩,少不得勉励几句:“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上海的小学借读了。你们辛苦一点,把孩子带到上海去读书”云云。

他们像一块璞玉,欠缺在于琢磨不够。他们受到的熏陶,在传统社会中庶几够用了,但在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的触碰中,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的起因是,他们在接受新的思想和秩序方面,往往有慢一拍的习惯,无法迅速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规则。可是这种矛盾的产生并不能怪罪于他们——“文明”难道一定代表了社会主流吗?谁知道“文明”的表象下隐藏着多少坏东西!再举个例子吧:一些地方公然排斥河南人;但兴许没过几天,主持其事的官吏却“双规”进去了。在这种顶针续麻式的人生游戏中,你能判断谁文明谁落后呢?

根据我的观察,在社会形态落后的地方,民众也有求上升的愿望,只不过他们找到的榜样其实并不对头——见过不止一个人,打电话时把薄薄的手机夹在耳朵与肩头肉之间,模仿的是外国电影中办公室文员边弄电脑边接听座机的模样。

真正的好榜样不是没有,却因为其不可企及,反而乏人问津。鲜活的例子是孔子:怹周游列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行道”,即推行“仁政德治”思想。14年间先后到六个国家推行怹的治国方略,但是从君主到黎庶,对之都没有兴趣,因为那种神圣的主张太高远、太难行了。因此,怹不断碰壁、不断涉险,到了也没有被接受。从古到今,“这一届百姓”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这一届官吏”,自不待多说。三弟分析:现在掌权的,多是1976年以后入党的一批,信仰乎?机遇乎?唯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

当然这其中还有深层次的问题:教化。在开往永城的车上,前排坐着一个3岁的小孩,聪明、伶俐、文静、礼貌;可是我却察觉了他的暗毛病:挖了鼻孔后,把手指放进嘴里嘬了良久!那一刻,我心里冒起了一丝悲哀……

【延伸阅读】
据20171201《香港01》——
       『内地手机品牌Meizu(魅族)今年的销路平平,有业界人士甚至以“濒临死亡”形容魅族。魅族让人期待如何绝地反击之际,却闹出用”偷“字”歧视河南人的风波。
       11月27日晚,魅族在官方微博推送了关于“睡前魅聊”的话题。本期话题是“关于你所在省份,外界都有怎样的迷思”
       这条微博配了九张图,分别涉及到广东、东北、河南、山东、云南等9个地区,每张配图上面都有一句话。河南的那句话是:“我们真的不偷那啥”,而图片中则是井盖。』
30076781cb6bea1409ab212aa93cb17c95c.jpg

有人为之辩解:『人家的意思是大家总黑河南那啥,然后澄清其实并不是,没看到图上写“我们不偷”么?』当即遭到反驳:『说一句极端的——你妈没有和别人偷情!!!这么说,你很开心是么?』

【我评】以反话正说的手法来地域黑,嘴欠!

我不知道最早那些混帐编剧是哪个省的,他们的坏笑料使得“偷井盖”成了河南人的名片;现在,还在不负责任(对河南人,也对自己)地使用这个“哏”的,则是珠海公司!

                                                                                          缺憾
@桐桐介绍商丘的“游”——
       商丘名胜众多,星罗棋布。这里有三皇之首的燧皇陵,有文字鼻祖仓颉墓,有五帝之一的帝喾陵,有中华民族最早的天文台,有宋氏始祖微子墓,有葵丘会盟台,有纪念孔老夫子的文雅台,有爱情悲剧的青陵台,有道家大师庄子墓,有风景如画的三陵台,有闻名中外的芒山汉墓群、有纪念巾帼英雄的木兰祠,有纪念大唐忠烈的张巡词,有颜真卿手书的神品八关斋,有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白云寺,有赵匡胤避暑的清冷台,有范仲淹读书的明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有明清黄河大堤“水上长城”,有天下奇观“八卦城”,有侯方域故居壮悔堂,有春秋两季祭孔的大成殿,有佛教胜地小南海,有李香君住过的翡翠搂,有古朴典雅的明清四合院,有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有中原二月会议会址,有西式圣保罗医院,有洋式西班牙教堂.商丘还有众多的古木园林。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梁园遗址,有木瓜园奇观,有西陂别墅,有南园风光,有申甘林带,有风景迷人的黄河故道,有两千余年的梁园古木,有张飞、赵匡胤的拴马树。
     商丘文化灿烂,轶闻趣事丰富多彩。这里有“相思树”的悲剧,有“月下老人”的喜剧;有“闹龙街”的幽默,有“葫芦诗”的戏谑;有“桃花扇”的传奇故事;有“高祖斩蛇”的神话传说。可谓包罗万象,枚不胜收。
       商丘是中华民族的祖居地之一。帝喾高辛氏之后裔数千年来繁衍生息,已多达千余姓氏,遍布海内外。汉民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2个。千余个姓氏的“根”在商丘。
       商丘主要旅游景点:归德古城、白云寺、芒砀山、壮悔堂、梁孝王墓、孔子还乡祠、汉高祖斩蛇碑、陈胜墓、阏伯台、张巡祠、帝喾陵、微子墓、仓颉墓、木兰祠、伊尹墓、商均墓、崇法寺塔、八关斋、造律台遗址、张飞寨、隋堤、梁园、龙岗遗址、商丘人民公园、商丘古城、黄河古道。

@亲亲玥玥介绍商丘的“吃”——
       1.清汤-疙瘩汤-面筋汤-蛙鱼:这些都是在兵荒马乱年代产生的简单饭食。战事吃紧,民不聊生,贼兵四起,百姓弄点面粉就地生火撒点面粉于开水中,就是清汤。现在也有这种做法,名字叫“解放汤”---免费不花钱。 面粉多了,需要搅和,搅不开的就是疙瘩--疙瘩汤。兵乱过去,百姓慢慢的搅面,就有了面筋,在锅里使劲搅和,面筋就像鸡蛋絮一样漂亮,再加上海带丝,香菜,调料,真是美味佳肴。冷凉后加上蒜泥和醋,调和好,味道会更美。尽管名字也叫胡辣汤,但不一样,真的。特别是在搅面筋时候。把面筋在筛网上漏到滚锅里,活像小蝌蚪和小鱼一样在沸水里翻滚,就叫“蛙鱼”,后来改成了粉面。味道就不一样了。 
       2.毛蛋--刚花--水蛋:鸡蛋孵小鸡没成,本地穷,不舍得扔,就在咸水锅里煮,就叫毛蛋。
       3.砂糖馅:用豌豆剥了皮,加上红枣,白糖,在锅里煮成糊糊,冷凉。味道特别好,而且败火,增寿。
       4.窝窝蘸酱:商丘人喜欢吃豆和豆类食品,特别是豆杂面窝窝。把做好的酱倒入窝窝的坑里,慢慢品尝。酱的做法是将鲜木耳、蘑菇、虾米、辣椒面、面粉烧成糊糊,但绝对不能糊锅。 
       5.油茶和蛇(sha)汤:商丘油茶已经没有几家比较经典的,接近失传了。在乐意购东面的那家还可以。蛇汤只有夏邑城人民路口那家有,味道最好。用瘦牛肉、蛇肉,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熬制的。因为夏邑有城湖,湖区多蛇缘故. 
       6.团子:商丘团子意思就是团圆。做的时候要用杂面做,有小麦面,玉米面,豆面,高粱面等等.让各种面粉“团圆”,里面装上红薯豆馅。

此外,我在车行中途还瞥见[白衣圣母庙]路牌;一查,说那这是民间对白娘子的尊称。

对照上列好玩好吃的品类,我只游览三个景区,特色食品则一样都没尝过。我不由得反躬自问:我到底来过商丘吗?!惆怅之余,只得把这些内容重新载入《愿望清单》,今后如果条件合适(比如有像上述两位博主一样通晓家乡“卖点”的人导游),希望还有补游的机会。
posted @ 2017-12-7 18:39 Thursday sslab 阅读(543) 评论(0)
                                                                                夏邑寻访还乡祠
推开客房门,就见飘落两张小广告。现在这行古老的性职业也用上二维码了,更能开辟时代青年的客源!
1img640.jpg
  
安顿好以后,我急着洗澡、换衣——火车上那一身黄汗,令我浑身不自在。完毕后神清气爽,然后就乘车去夏邑。

夏邑汽车站问讯处的座席是一位大姐,她的服务是我们历来遇到的最热情和气的:不但详细告知换乘步序,还为我们规划最便宜的路线。这位服务员成了我探索商丘人民品德的动因,在文末我将会就此发表一些议论。

经她指点,我们才知道刚才应该在“孔子像”下车的,现在只能打车坐回去——花了6元冤枉钱。

说起“孔子像”,还有一段公案:我误听作“孔子巷”(因为史有“颜回巷”典故),三弟却听明白了,因为他在后方的一个路口见过一座塑像,由于不像常见的孔子造型倒像一位将军,故而当时没在意。我回家后查网,竟更疑惑了——那座孔子像所在的大转盘,因阻碍交通,已于去年被拆,像也移走了。那么,三弟看到的塑像究竟是谁的呢?我发了两张照片让他辨认,他说看到的好像是右边的那座。
3502-1.jpg 3502-2.jpg
孔子像(采自网上)                                                                    彭雪枫像(采自网上)

从地图得知,这条路现在叫雪枫东路和雪枫西路,以原来矗立孔子像的路口为分界。“雪枫”是为纪念名将彭雪枫,他在夏邑牺牲。想来孔子像迁移后,这里新立了一座彭雪枫塑像——这一段推论毕竟是“想来”,缺乏直接证据。夏邑网青的网品不大好,“夏邑吧”里有人吁请:“麻烦好心人,给几张高清的孔子像照片。我拿来做PPT,介绍咱夏邑”,结果不但无一人响应,还有好事之徒乘机插科打诨。我因没有亲见立像,也只好遐想一番,然后罢休。

终于到了祠堂门前,此刻忽然想起了杜甫的名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在还乡祠的见闻,已写成《夫子在上(之四·商丘)》,此处从略。

拜谒结束,我们在路口等郊区班车,同食品摊的老板聊聊风土人情。忽听一个女性在朝我们喊;扭头看去,见一辆出租车停在马路中央,女司机下车向我们走来,询问要不要乘她的车回城。我们一问价钱,只比换乘公交车贵1元,那当然合适咯。司机的目力不差,刚才揽了我们,进城后又敏锐地接上一个新客人,谈成一单30元的大生意。

路上攀谈,她说自己花了30万,认购一辆办好一切手续(包括电调平台)的低档车(新价6万左右),月缴2百多元管理费。由于这一行还有得做,所以随时可以原价30万出兑她的旧车。

                                                                                 从芒砀山到永城
当夜,第一段深度睡眠尚未完结,凌晨2点一刻,听到三声急促的碰门声。我睏势懵懂地吼一声:“啥人啊?”,无人应答。三弟有过类似遭遇,告诉我:大概是神女做完了“一码”(扫码么!)生意,依据着“撞撞木钟看”的宗旨,“下钟”走人时逢门就敲,意在拓展业务;如此肆无忌惮,其心可诛!我再也睡不着,闭着眼睛复习路书。

早早地起床。已知在旅店附近是不指望吃上适口的早饭了,我吃袋子里的点心碎屑、三弟喝八宝粥充饥。整装下楼,在酒店大堂看到卖品中有“归德府酱菜”,就想:如有能人,在各城市的车站码头开设粥店(比如十几年前很红火的“粥天粥地”),再销售各种嗒粥菜,包括代客邮寄。只要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理念接待异乡客,想来是不难做成驰名品牌的。

早上不十分冷;另一方面,中午在外活动也不出汗,是旅游的好天气。

今天到芒砀山瞻仰孔子圣迹。一应见闻也已记入《夫子在上》专文,不再赘述。有一个旁枝细节,要插叙一下:主峰南麓的高祖斩蛇碑为复制品;据称夜间光照石碑会显现刘邦的魅影。对此不但民间传说纷纭,连有的大人物也惊叹不已,题词『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我善于思考,不会大惊小怪,倘无天大的理由,是决不会夜半时分进芒砀山查验的;但我已猜想到这个神奇现象的原理(设或是有意为之的)或者原因(如果是偶尔所得的)是什么了——不同于坊间已有的解释。将来若有时间兼有兴趣,我就来做个验证试验。
3503df6e9dbfbc068f9858c3.jpg

有人说,永城市就是三国时“古城会”的古城。我们在老城里转悠一圈,见到处都在翻腾:崇法寺塔铁铃齐鸣,但塔下已无庙宇,观音娘娘长期在烈士陵园安身。
3504.jpg3505IMG_5029.jpg

眼看三国的遗迹了然无痕,我就拍几张兴旺市场的照片,借以联想当年在张飞铁腕治理下古城的繁华。
3506.jpg3507.jpg

                                                                                     天沐湖景区
第三天早晨,洒水车依旧遵循古训,忙碌地“洒扫庭除”。它从窗下经过时,喇叭声把我惊醒。气象预报说今天气温0℃~6℃,郊区的路上偶尔看到有些碾碎了的薄冰。
P.S.
八天后,12月2日,陕西西安。西二环高架桥上38辆车连环连撞,2人受轻伤。交警部门称系市政洒水路面结冰所致;市政部门解释:“城市道路洒水为城管部门进行”。气象资料显示当天气温为-1℃~10℃。

商丘黄河故道建有三大生态旅游景区,天沐湖是其中之一。『现存的黄河故道起源于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官职)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东决夺泗入淮。至明万历初年,潘继训治河成功,把黄河主流固定下来,成为下游唯一河道。黄河流经商丘727年,到清咸丰五年(1855)从铜瓦厢决口北流,这里才成为黄河故道。』

我今天按计划来此探访,目的很单一:就为了给商丘北面的黄河故道拍几张照片,俾作为线索,留待日后有空时研究黄河在哪个朝代是从商丘南面流过的——我写过一篇博文,指出关公北渡黄河后,“按理”不可能与张飞在古城相会,因为商丘在黄河南岸;但是某一天突然想到:难道不作兴是黄河在汉朝末年改从商丘南面流了吗?!鉴于黄河决口导致改道之事在历朝历代层出不穷,所以三国时的商丘极有可能处于“河阳”(即黄河北岸)——也就是我没挑对刺而不是罗贯中写错了。

进入景区大门,仔细观察导游图,决定先向西出发,沿着道路环绕一周。这时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注意注意比例尺!走了大约一公里,四顾茫茫,而前路望不到头。我们觉得不对头,又返回到起点。见到一位开着电动三轮货车的老人,问路,说应该往东,大约有十五里路程——三弟听得清楚,是十五里,不是四五里!接着我们又犯了第二个错误:没有雇他把我们拉过去。

走了大约20分钟,后面过来另一辆三轮货车。我们问讯,车主大嫂肯定了方向,又主动提出带我们一段。车上还有一位女学生,是她女儿,今天是要返回曲阜师院去上课。我少不得赞扬一番,并按照我一贯的理念建议她把外语学习放在首位。

开过几公里,车到交叉路口,那位母亲说她们要左转了;如果我们需要,也可以把我们送过去。我们不愿耽误人家的正事,就坚拒。下车后,三弟把早已悄悄抽出的10元钱扬一扬,然后用车斗里的凳子脚压住,道了谢,就快速离开,不给她们客气推搡的机会。

搭车尝过甜头之后,我们盼望再遇到好心人。又走过大约20分钟,后面驶来一辆轿车,我立定,向后转身,心说轿车估计呒啥花头。哪知车到身边居然停了下来,驾驶员摇下车窗等待我们发问。乘客和驾驶员是父子俩,他们仔细回答了我们的咨询。我试探:“能搭我们一程吗?”二人不约而同地爽快答应了。

车到他们本应转弯的路口,那位父亲对开车的儿子说:“把他们送到门口吧。”又行驶了十几分钟,才到。他们指明了回城公交车(不是来时乘的61路)的停靠站。我们再三道谢——以他们的身份,硬给钱反而不合适了(上车时言明不要钱)。

景观引人遐想。我少不得用我娴熟的接景技巧多角度摄取。
35010IMG_20171124_101037.jpg
70084349.jpg
7009.jpg

野味烧烤和乡村农家餐饮为景区二绝,我本可以尝几口,但三弟没有胃口,就作罢了。投资者自然也知道像我们这样的野游者少之又少,所以把景区定位往本地居民的游乐区方向靠拢;其中儿童乐园占了很大区域。
35011IMG_5042.jpg   

三弟向在景区里下棋的一群老者打听公交车的间隔时间,却问出了大问题:原来这路车是只在双休日才行驶的!看见我们紧张地商讨赶紧循着原路返回,再凭运气扬招代步车辆,他们指着一位穿大棉袄的壮汉热心地介绍:“你们坐他的车吧。”“车”也是电动三轮货车,没有车棚,也没驾驶室,大家都暴露在冷风中。曲折穿行了一个大镇子,一直把我们送到郊县车的发车站。有感于车老板的憨厚,三弟主动加了他10元车资(打车时仅开价二人10元)。

这趟郊县车行驶路线中接近进城的那一段正在翻修,致使交通拥挤不堪。
350IMG_20171124_112825.jpg

确实也亟需翻修了“那是我经历过的最颠簸的路面,毫无争议地可以获得“人流路”的雅称!
35013IMG_20171124_112212.jpg
因在行驶中的车上隔窗拍摄,所以不但模糊,而且坑洼的路面被“抹平”了,变得不那么怕人。

还要说一个遗憾:在黄河故道入口处四望没有正常行驶的公交车,相距数公里的庄子故地因此无法前往了。
P.S.
庄子故里具体在什么地方?史学界历来有争论。商丘将此处定名为“故地”,不争“故里”,似有避其锋芒的意思。

                                                                                      商丘古城
回到火车站,在一家昨天在车上看好的小店吃一碗兰州拉面。店里正在搞促销,8元的牛肉面还奉送盖码,实惠之中见诚意。至若遇见[无饿不坐]之类矫揉造作的店名,我们是不会送上门去挨宰的。

回家的高铁车次是下午5点多的,还有半天时间,我们决定去商丘古城转转。在问讯时,辅警提醒我们:“都拆啦!”我们回答说,是古旧的就好,废墟也值得看。

商丘古城以前被改造成四不像的“文化旅游区”。根据街道的破败程度估计,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吧。
35014IMG_20171124_131215.jpg

可以想见,其商业效益肯定有限。现在城里城外全部推倒重建,造“商业街、民国风”的假古建——据我看其实质无非是高端房地产开发而已。
300IMG_20171124_130601.jpg35016IMG_20171124_131510.jpg

老住户告诉我们:商丘古城从前有“八大家”、“七大户”之说。八大家当时官宦人家,为首的是沈家(沈鲤之后人);七大户是殷实家庭,领头的是陈、蔡二姓。这次全城改造,就按照他们那个样式盖。
400IMG_20171124_131737.jpg
P.S.
读到“陈蔡”,我不由得记起《庄子》说的:『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孔子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七天没有开伙。没粮食,连野菜羹也无法做。夫子虽然面露饥色,仍在课堂上奏琴唱歌】。』同为陈蔡,真是巧合!

这样脱胎换骨的大手笔改造,必须是政府行为。虽说我也祝愿这座曾以沈家作为首善之家的城池繁荣,但是理智告诉我,旧城拆了,哪怕日后再后悔,也回不到往昔去了。由此可见,商丘对自己城市的文化定位一直存在偏差。

还有一个佐证:多年前,商丘还参与过“二乔故里”的争夺。这就显得品味低下了——若说乔父的祖籍是商丘,那只是“籍贯”,而“故里”是要住过的。


我在上一篇游记中曾戏称自己是“验收组专家”,正经讲,很多机构或企业,倒是真的应该礼聘有资格(不是有头衔)的资深人士来捉捉BUG。


我的态度是:商丘古城所坐落的睢阳区,还有更需要修葺和重建的历史遗迹。像张巡祠,就应该加大宣传规模、开辟公交专线,并且可以恭迎王铭章将军的灵位和国军122师牺牲将士名录,公祭合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P.S.
保卫睢阳之战,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势之下,以不足万人守城,在睢阳苦撑了十个月——“草人借箭”的事迹即出于此役。史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的精锐兵力)十余万。后人评价:『巡蔽遮江淮,沮敌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台儿庄之役,122师师长王铭章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壮烈殉国。其所部官兵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滕县一役,122师以5000余人的伤亡毙日军4000余人。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赞扬:『睢阳之后,一人而已』。
posted @ 2017-12-6 21:43 Wednesday sslab 阅读(633) 评论(0)
网上说,央视做了一档《国家宝藏》,展示九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首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选出的国宝中有一件『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
400147279580701822517.jpg

就因为这个玩意儿,有人揶揄乾隆是“农家乐审美”。

沈潋和我都不看好。我倒不是从玄虚的“审美”角度来“拍砖”,实在是因为这件东西太过局促了,不合帝王身价。

接着我们开始做游戏:说假如我们做帝师,应该出个什么主意,撺掇乾隆做些有价值的事,而把造瓶的馊主意彻底挤兑掉。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凑成一个《金銮宝殿营造计划》——
       大殿东厢—九野之木:安放九座盆景,植全国的名木;
       大殿之南—一统之火:建一座火神台,燃社稷之火;
       大殿西厢—九州之鼎:重铸九鼎,用九州之金;
       龙椅之后—四海之水:置四口大瓷缸,盛渤、黄、东、南四海海水;
       大殿中央—五色之土:微缩的地坛,供奉五色土。
99a7997dd3352859.jpg
西双版纳火神节。主体建筑是一座竹楼,其形制于壮观之中透着奇巧,值得仿建。

这些新添的台、架、器皿,皇帝老倌儿想涂多少画、刻多少字,都有的是地方。何况这一套陈设中含有明的“九五”和暗的“九五”,是个皇上都会龙心大悦。

当然,欲讨得天子欢喜,单单一个口彩是不足凭的,关键还在于主子的格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审美趣味问题;当一个人能够为所欲为之时,看他欲些什么、为些什么,便可测出他的城府有多深。
posted @ 2017-12-6 13:26 Wednesday sslab 阅读(522) 评论(0)
谚云“*(*可代入六、七、八)十岁学吹打”,我在七十岁上,则买了一副护膝。

买护膝不是为了打球——我从小没有培养体育细胞。盖因人生有惰性的存在:无者恒无;直至有一天开了头或开了口子,随后便有者恒有。举例说明:我以前从不用护膝,也没有想过它除了打球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家里弄基本建设,经常爬高落低的。爬高用人字梯(那还是在几年前听从沈潋建议购进的,以前是靠椅子、桌子“搭浆”);落低呢,一直不曾规范过,顶多用一叠报纸加几块抹布垫垫。说来也奇怪,从十来岁到三天前,从未想过要备一件什么正规的装备来保护膝盖。

我虽年届七十虚岁,家里若有让我看不过的瑕疵,仍会习惯性地动手整治。上个月卫生间的门槛脱落了,我用“传统”的办法跪地修好后,觉得膝盖生疼,心里开始琢磨:有没有帮助跪下的东西啊?脑子顿时像过电一样清明起来:买副厚实的护膝不就成了嘛!于是,等剁手节的虚火下降后,就买了。

TB2lx0DdH1K.eBjSszbXXcTHpXa_!!770656777.jpg

posted @ 2017-12-5 19:54 Tuesday sslab 阅读(632) 评论(0)
去商丘旅游、接续(由后往前)《夫子在上》系列游记的念头,是旧年的11月下旬就有的,但适逢济南一化工厂爆炸致多趟高铁停运的事故;紧接着,华北、黄淮又发生大面积雾霾;再后来,执行计划的冲动减退了,几经蹉跎今年春季就过了。
P.S.
据澎湃新闻——
       『11月29日上午,济南范庄工业园一工厂发生爆炸,导致相邻的京沪高铁桥接触网断电,多趟列车晚点数小时。11月30日,记者再次深入事发工厂看到,这家工厂本身更像小作坊,作为该工厂生产主要原料的丙酮,被存放在厕所旁的一个地下罐体内。初步估计,事故厂区内存有25吨左右丙酮。』

今年五月份借张杰的小车去泰州为夫人祝寿时,不知招谁惹谁了,在华西村的村口被拍到一次闯红灯——三弟的驾车风格如得孔子嫡传,稳重而大气,故而当场完全没有意识到违章,后来张杰才在网上查询到。我知道后就许诺:等天气凉快了就到无锡去销掉(江苏牌照在江阴违章,要到南京或违章城市处理)。
P.S.
古代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通五经贯六艺”,六艺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语文)、数(田地和收成管理,如方田、粟米等)的总称。其中御有五个科目——
       『鸣和鸾:“和”、“鸾”都是车上装饰的铃铛,车行时,要使它们的发音协调;
       逐水曲:沿着曲折的河岸驾车而不坠水;
       舞交衢:交会车时驰驱自如;
       过君表:经过国君的仪仗时要遵守礼让的规定;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将之赶往左辕,以便射获。』

3501.jpg

(图片采自网上)


待到天凉后,私人的和国家的生日庆典接踵而来,等静下心来策划赴锡兼旅游的事宜时,就只能订到最早11月21日无锡至商丘的夜班车硬卧票了。

在上海到无锡的火车上有两件事需要简略记录:一是车厢角落里,到处有人在偷抽“出棚烟”。二是三个外国小赤佬,占踞我们的座位;我上去询问,其中一个不答话,用手一指过道对面。我勃然大怒,叱责了几句,这才有一个“胖翻译”站起说要求换座。我又说了几句有关教养的话,他诺诺,我们就不再计较。乘坐这种D字头列车的,都是脚碰脚的平头百姓,叵耐有人总是想着要扎同侪的台型,甚至还有外国人也改不掉对“我中华”颐指气使的神气。殊不知,江湖中藏狼卧狈,触犯了他们,早晚不免惹祸上身……

张杰帮我查到了十几个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的地点(后来经办的女警官告诉我:无锡交警的各大队、中队都接受缴纳——那是应该的,全面创收嘛)。下车后,我和三弟(他当时是实际驾驶人)商量:鉴于晚上要在无锡站再次登车,所以我们向车站问讯处请教:哪个地点既近又可以一部车到达;得到的建议是东亭中队。上车后三弟向驾驶员问路,才知道那里已搬迁!我们说死马当活马医,到了地头再打听新址。幸亏下车后发现马路对面就是交警分局,这才得到“可能是某处,要不你们去看看”的答复。

怎么找到的,又怎么站着排长队,都忽略了;只说里边的拉卡设备坏了,要我们自己到几家指定的银行缴款。东亭旧有华太师故居,一般游人除非是《三笑》迷,肯定不会来此穷乡僻壤转悠。今天我们也算来巧了,就找地方先吃午饭,顺便找家交通银行把款缴了,然后到镇上兜一圈。拐过一个路口,见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想起通知单上注明这家也可以代收,于是就去办妥了。

P.S. (本博贴出3小时后)
张杰来,读处罚通知书,发现处罚决定是“记0分”;查三弟的驾驶证,确实未被扣分。阿弥陀佛,那位女士,为我们省下了6分,功德无量啊!

走出银行,我们的游览“余兴节目”才算正式开始。

东亭带点旧貌的,只有一条短街,没有丝毫看点。原先这里号称足浴一条街,如今特种服务行业已消失殆尽,只在新街上看到一家明的,其余的估计化整为零了。
3502.jpg

我们正准备撤退之时,见一家鑫仁源面馆较“齐楚”(整洁。《水浒传》的写法,今天总算用了一回),就进去要了肥肠面(12元)和雪菜黄鱼面(15元)。面的味道和吃口都可以,价钱也说得过去。
3503.jpg

                                                                                              韶华已逝的无锡
溜达到地铁口,临时决定回程改乘地铁。在地铁站从进口走到站台,得出大致的印象是规划不够人性化、服务没有活力。遵照站务员指点,去买“三阳广场”的票;刚站到自动售票机前,相邻的一台机器吞币,吓得我们呆在旁边“看山势”(轧苗头也)。偏巧管理员脱岗,于是一等就是十来分钟。

后来又遇到一件值得吐槽的事:公交站牌的塑料外膜由于老化加摩挲,已经变得完全不透明了,好像患了“白内障”,里面的乘车提示连一个字也看不清。
3504.jpg

在三阳广场地铁站,我们先不忙出站,在标示周边景区的大地图前研究一番。方针是以夜班车开车时间为坐标点,向前倒推计划。选定离开阿炳故居最近的那个出口,上到地面,转个弯就是。平常旅游不会选择这个区块,这次机会天赐,不稍犹豫便入内进谒。故居的布展不尚奢华,但很接地气,我们参观以后,都说精神上很有收获。
4005.jpg 

然后,在崇安寺一家关门打屋(老派沪语,意同关门闭牗)的店铺,读到一副很有“味道”的对联:“治若烹鲜唯老子,才同宰肉有陈平”。这是饭庄酒楼的通用楹联,联语用典精当非凡。上联是老子的主张:以道治国,就像按照规程烹鱼一样,不须折腾【按:各家解释不同,此为我的见解】;下联语出《史记》,说丞相陈平早年为乡社宰,『分肉食甚均』,陈平说:『让我治国,我也会像分肉一样公平』。

“治若烹鲜”的典故,据《百度百科》:『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有的地方将上联改成『治若烹鲜唯庄子』,说是『《老子》一书夸庄子有才干,说他「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我没查到依据。
3006.jpg

特意拐到三凤桥肉庄。三十几年前,我骑车旅行来过一趟,今次抱着怀旧的心情旧地重游。

旧时县学已修葺一新,我以读书人的习惯,趋步而入,巡礼一遍。一块《锡学重修五先生祠记碑》引起我的兴趣。这碑在原有石碑的背面刊刻,又将原碑面砌没墙中,反映了宋元理学不同学派之间的纷争,令人觉得有时候理学也不是那么理性的。
3507.jpg

接着乘车来到锡惠公园,在初冬的细雨中,沿着开放区域慢慢徜徉。游罢,开始返回。三弟有过从这里步行到火车站的经验,于是我积极响应,决定边看夜景边往火车站方向靠拢。途中吃了一客小馄饨当“早夜饭”。8元,挺贵的。

无锡继续在发展;但在另一层面,这里看来有些忽视了基础管理。说句不着边际的话:南京人曾经憧憬过自己升格为直辖市,并且瞎操心地探讨省会的盘子交给谁^_^无论谁来当接盘侠,据我这次所见,无锡肯定不具备这个资格。
4008.jpg

候车没有太多可说的;无锡站在改造,临时候车站很小;规定持开车前2小时以内的车票方可进站。我们是划归老年的人,不必言讲就得到了照顾。

                                                                                             卧铺上层
我出门在外,总体是比较内敛的。比如我们床铺对面的壁上正巧没有电源插座,我又不想占用别人铺位的,就没充电。

3点一刻醒来,发觉大事不妙:由于睡下时只脱了皮夹克和外裤,再盖上被,导致捂出了一身汗。没有办法可想,只能躺在被子下(上铺,坐不起),一寸寸地把上衣全部剥光,再擦干,然后换上干净内衣。

我在家时。对睡眠“参数”相当讲究:床垫的软硬、盖被的厚薄、被笼的宽窄、手臂支起掀开的透气缝隙的大小,都有规范。中断几十年后再乘卧铺,已经再也无法适应那种小环境。于是,当即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此番是今生最后一次乘坐硬卧,从此把“上中下铺”这一页永远翻过去。基于同样的理由,明年尝试“夕阳红旅游专列”时,将只考察软卧席位的价格能否接受。

在卧铺上还完成了一次蓄谋已久、或成绝响的试验——在被窝里用尿罐接尿。那晚,当尿意起时,火车正巧临时停车;没了“狂气狂气”巨响的掩护,不敢让叮咚的泉声惊吓一车厢的无辜者,只好隐忍;等到重新开车、加速之际,抓紧机会实施。顺利完事后以两层塑料袋扎起,塞入行李袋,带到宾馆,倒空、洗净后扔进废物篓。整个过程严谨、私密,没有出错。

迷糊到早晨6点,大多数乘客已经起床,走道另一边折叠凳的弹起声此起彼伏,但下铺的一位睡神照样鼾声雄伟,令人羡慕。我的灵感被激起,创作了一句应景的公益广告:[文明在你的屁股上!] 

                                                                                            住宿和膳食
商丘火车站的一条欢迎横幅几乎说明了一切:商丘还没有开发旅游的自信——尽管它的文化底蕴几十倍于那些靠零打碎敲的景点赚大钱的小镇。
3509.jpg

先找住宿。我们还想故伎重演,找如家快捷。一路问讯,在几个街区外找到了它。抬头一看,见天线密布,好一似布莱奇利公园(二战时英国的密码破译中心)。这情景令我产生多方面的恐惧,赶快开溜。
35010.jpg

“7天”的店员在内讧,无暇搭理住客;汉庭的前台说自己没有打折的授权;最后入住格林豪泰。这家店标榜“100-1≡0”的经营理念,但在我看来,这话说得太满了——且不说摇摇欲坠的电视机,还有必须用放大镜观看的Wi-Fi告示,单说墙上张贴的登录指南,无端地在数字之间插入一个短划,造成了我们三部Wi-Fi设备不时地掉网……
11.jpg

街上,车辆稀疏,古董级的红绿灯堪堪够用了。
35012.jpg

早晨还在火车上时,曾请教过邻铺一位商丘居民:这里有什么特色早点?回答是没有,本地人早餐一般吃烧饼、馒头和板面(裤带面)。走进一家较有人气的铺子,三弟见价目表上有他正在惦记的豆腐脑,就点了一份;店家却说早已不做了,他就只好饿着,看我吃糊辣汤(后来他吃了小妹馈赠的“皇家面包”)。我吃,是要做一个对照实验:看“原产地”的糊辣汤与我自制的(用网购的速食品)“老杨家糊辣汤”相比,有多大的不同。结论是,远不如后者细巧——面前的是一大碗“粗物事”:充斥着豆腐皮条和海带条(切成4~5mm宽,便不能叫“丝”了)的糊糊。相传“袁大头”好这一口,我难以发挥想象:能让准皇上成瘾的糊糊,又能翻出哪些花样呢?总之,与如皋精致的早点相比,不可望其项背。

网上介绍正阳小馆和它的招牌菜爆炒小公鸡,可惜这里没有这家的分号。后来看准了一家“沈记水煎包”。说好晚饭就是他家了。可是傍晚走到店门口,瞄见店堂里又脏又乱,食欲一下子被打消,只好去对面“德克士”解决一顿。至此我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商丘的旅游餐饮服务尚不如人意,游客(不是本地人!这点我以前分析过)在各景区都没有适口的简餐吃。

乘势集中回顾一下接下来三天的各顿,都吃些什么——
       第一天:面包—枣泥麻饼(上海带去的)—德克士
       第二天:八宝粥—烤红薯—炒面、炒饭(在黄焖鸡米饭店)
       第三天:面包—兰州拉面—八宝粥+烤面筋
35011.jpg35013.jpg 

在回商丘的车上向外张望,见到[北京烤鸭]的店招,连口水也被吊出来!可惜天色已晚,我们下不了决心下车去“满口流油”^_^

《商丘旅游网》说——
       『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几千年了,也许当年作为烹饪鼻祖伊尹所创立的烹饪技艺和菜肴在别处已经失传了,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创它的原创地商丘还可以吃到,还可以品味到来自远古的滋味。
       地方特色各类名吃有千余种之多。品尝颇具古风的菜肴和小吃也就成了许多游客来商丘的目的之一。』

虽不能断定他们大言炎炎,但至少在传统食品的平民化和普及化方面没有花力气,导致这些美食藏在星级宾馆里为中外豪客所独享。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是徐州,不知那里的饮食业如何,易牙之术流传至今还剩下几分?
posted @ 2017-12-2 14:38 Saturday sslab 阅读(598) 评论(0)
【楔子】在写正文之前,需要先探讨一下“孔”这个姓的来源。

一,据新郑黄帝故里刊印的《中华姓氏起源》载:『黄帝时有史官孔甲,为孔姓之始。位于新郑。』

二,出自「子」姓,与“戴、华、来、禄、时、石、曼、邓”等姓同源。一说:黄帝的裔孙“契”以“子”为姓;传到商汤,他的字为“太乙”,其子孙就把“子”和“乙”合起来,变成“孔”姓。

史学家认为,孔子即为这一支的后代,怹的祖籍在宋国的夏邑。

三,『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四,『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有孔宁,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五,『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六,『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以上三、四、五、六诸条引自《孔姓历史来源和孔子溯源》)

据此可以相信:孔子周游列国,估计到哪儿都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孔姓“族人”可以相认。在大多数国度受到民间的热情接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此外,到达宋国后,孔子还曾返乡祭奠过先祖。本篇就着重追溯孔子还乡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大檀树”
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孔子率弟子由曹国来到祖居地宋国,等候觐见时,在宋国都城东北大檀树下与弟子演习礼仪。宋国大司马桓魋因孔子曾经斥骂他大逆不道,一直怀恨在心。现在报仇的机会居然送上门来,他就派人砍掉大檀树以示警告。弟子敦请孔子快躲避,孔子说:“上天赋予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

宋国都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隅。2006年,宋国故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梁孝王修梁园时,在孔门弟子习礼之处建了一个小园林。文人们经常召集在这里饮酒作赋。后人称之为文雅台。史有文雅台赋歌:天德于予,宵小何能奈我;圣心在此,风骚自可弘文。

大檀树的树桩自然早就腐朽了,文雅台则与圣迹并无关联。诚然,如果条件许可,到一到、看一看,也未尝不可;但是,商丘古城的城里城外正在大兴土木,公交行驶不正常、路面情况比驾校的“起伏路”厉害多了!尽管带着晕车药,我们还是怕自己受不了这般折腾,决定放弃。
3501.jpg
归德府城墙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砖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200米,东西长1000米。1996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乡祠
孔子祖先为春秋宋国人,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的王公楼村,有孔子的祖坟。公元前680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孔子成人以后知晓此地为自己的祖籍,至少有过一次回乡祭祖省亲。
400IMG_20171122_120053.jpg

当我们经历好事多磨的行程,终于来到孔子还乡祠时,见大门上锁。到游客服务处的窗口一张,见里面有人,就在窗户上笃了几下。看门的小伙子鉴貌辨色,知道我们是专程而来,就狮子大开口,要20元(原来票价5元);听我们说有老年证,才减为10元一人。我因写作需要,这里面非进一进不可,只能被他活生生斩一刀。

这里是典型的新造古董,本地人不会来,外地人没兴趣。我们不说高中状元、榜眼,至少也应位列殿试名额(前十位)之中。证据是:厕所里的马桶尚未启封^_^
300IMG_20171122_115945.jpg

大殿中陈列着关于孔子家族的谱系。鉴于在网上能查到准确的资料,我这里就不抄录了。
400IMG_20171122_121001.jpg

当然我只说网上查阅,而不讲自己到祠堂里阅览,因为我们都相信,我(三弟是陪绑的)这样的呆子行径,是不可能有人复制的。三弟打赌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敢断言我们二人是唯一付钱【我按:不知以后会不会印门票】的游客!”
3505.jpg

临别,对圣人立像行礼。
400(三弟拍摄).jpg
P.S.
我作揖的动作,按《说文》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也』来,形象一点,类似古代酒爵里的爵柱。电视剧《大秦帝国》里也是这样的姿势。
3507.jpg

【又一个楔子】按下次日游历夫子崖的过程不表,先来解释一个疑问:孔子是从曹国来到宋国的;查地图,知从曹国(今山东定陶一带)往南直下,便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古城一带)。从宋都往东,可到夏邑。孔子祭祖完毕欲往韩国(今河南新郑一带),应该回辕向西;可是他老人家为何继续驱车一百里(直线距离35公里。魏晋时,一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50米,比照折算,正好百里),颠簸到芒砀山呢?因此,有人对孔子在芒砀山遇雨和晒书的经历表示怀疑或者否认。
400路线.jpg

夫子崖文庙的《孔子周游列国路线示意图》暗含了一种解释:说孔子是舍近求远,从曹县拐向东南,先到永城;然后才到达商丘;却对夏邑视而不见。这个观点显然是站不住的:来到另一个国家,不是急于朝见君主,而是到人家乡下去淋雨晒书;完了又顾不上顺路去故乡瞧一眼,这是圣人的行事之道吗?!
350IMG_4992.jpg

对于这个疑点,我的见解是这样的:能让孔子西辕东辙的理由肯定非止一端。比如:一,大概怹的岳家就在今芒山县附近。二,可能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已经东迁到那一带;三,怹或许要到那边去拜访贤士——别看宋国国君不怎么样,民间可是诸子辈出,最显赫的有老子(家族世为宋国贵族,老子是宋国大将老佐的遗腹子)、墨子、惠子和庄子等大家。若说山野荒郊隐居着若干可师可友的高人,完全合乎情理。
P.S.
孔子妻丌官氏是宋国人。宋朝时被追封为郓国夫人。儒家后世尊为圣母。

                                                                                       夫子崖
车票是头天下午买好的,仅此7点20分的一班。这倒头的瘟车,弯弯绕+站站停+扬手上+招呼下,足足辣辣开了3个小时才到芒山县。问清了下午回程车的时刻,就转身向“汉兴源”进发。其实我们在返回商丘这事上并无后顾之忧:商丘汽车站的问讯处告诉我们说,万一脱班,可以搭上去永城的公交车(据说十几分钟一班),到了永城,回商丘的班车就多了——这正中我的下怀:我的计划就是抓紧时间结束夫子崖游览,省下时间去勾掉下一个景点——永城,就是三国“古城会”的那座古城。

汉兴源,不言自明是刘邦斩白蛇、兴汉室的地方。到售票处一问,方知芒砀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汉文化旅游”的通票要卖100元。我们没有那个时间一一光顾,也没有兴趣去大墓中领略葬制的雄伟,所以决定继续步行2公里,直接去夫子崖拜谒孔子圣迹。

离开景点不到1公里,见好几排刚建好的民居。向户主打听,说是从景区的迁出的原住户,现在住进这三开间两层的小楼,自己只要支付每平米700元的房价。
400IMG_20171123_102357.jpg

这处的单一票价是15元,老年享受半价;但他们又不准备7.5元的优惠票,所以必须凑满两个老人“捆绑”进场。

夫子崖又称孔子避雨处,是山脚下的一处塌陷,形成了天然“雨棚”。传说孔子在这里避过雨。
400IMG_20171123_105506.jpg

400引自《芒砀山导览图.jpg

(图片是向导游手册借用的。游客不能入内,拍不出这样的意境)


待到天色放晴、太阳高照之后,弟子们又在石崖旁边的石台上摊晒竹简。这块石台也因此得名“晒书台“。
700晒书.jpg

浏览各处介绍的、导游的文字,发现官方的口径已经把“夫子崖”全部改作了“夫子山”,可见志在深度开发。怎奈地方局促,大兴土木之余,不免有“盆景”的观感。
400IMG_20171123_105830.jpg
400IMG_20171123_105922.jpg
400IMG_20171123_112107.jpg

有个别景点还是有可观之处。像这座桥,我命名其为“白虹步云桥”。
400IMG_5013.jpg

“夫子苑”内号称有『“六艺”祥云柱』,可是听大喇叭里,却是二泉映月和山东柳琴轮番播放,无诗也无应景之乐。诶,决策者的识见有限啊!
300IMG_20171123_111707.jpg
posted @ 2017-11-28 16:29 Tuesday sslab 阅读(949) 评论(0)
写到这里按一下暂停钮,插叙一个关于我摄影的话题。我拍摄照片是为了记录,迄今不曾出于艺术创作目的而专程出行过。手机是每次都带的(这一点不言而喻),此外根据对对象“有料”程度的预估,决定带不带单反相机。由于挂机的狗头二代镜头解像率不够理想,因此去年开始,尝试只挂一只50毫米人像镜头(因其成像质量稍好)。要拍特写凑近些;拍大场面则用“接景”摄影(180度环摄是家常便饭)。手机也是有接景功能的,但我没空演练娴熟,所以仍用我的成熟工艺:人像头+I.C.E软件。

大场面的接景照,地平线基本是直的,这一点,鱼眼镜头望尘莫及。像格桑花海,设或不用接景,不知另外还有没有不复杂的设备可选。
7006格桑3.jpg  

我不钻研摄影创作的原因是,自己的修养不足以支持我做一个摄影艺术家。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我拍照姿势很不专业。谷声他们好几次要帮我拎那只购物袋,我说我在外旅游、拍照,拎一个袋子才觉得踏实,否则会手足无措^_^

4001mmexport1509196066976.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开始游览“百里钱塘生态绿带”。
3503.jpg

第一站到的“影視城”。我对它的渊源和烂没烂尾都无甚兴趣,只注意到杨柳:它们到处都能长得很好,在路仲肯定也会繁衍。
2-400.jpg

九里桥距盐官古城约九里,故得名。据说越剧《桑园访妻》唱词中“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即出典此处。村口的路标做得俗不可耐,令我为之唏嘘。如今,装置一面大屏幕LED显示墙能用得了几个钱?可以在这里循环播放《何文秀》,播完越剧的再播婺剧的。伴音要轻,感兴趣的游客可以扫一个二维码后用手机收听。将来的某一天,这里也能像庐山放映《庐山恋》一样,申请连续放映多少场的吉尼斯纪录。    
3504.jpg

此处现在叫“3号口联丁村”。谷声介绍:村里预留了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意欲照样建一座“新农村”,还没有得到批准,当家人灵机一动,全部种上格桑花。格桑花海现在是百里钱塘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我拍完特写照,深感这一趟单反机没有白背。可惜没带偏振镜,好几张照片的天空一片惨白。
4005单反机没有白背.jpg

格桑花的花期长,而且据说6月、10月花开两度。卫平采撷了一些花籽,送给我一撮,我回家后已撒进花缸,不知明年可有小苗出土。   

一些景区的主事人抓住游客眼皮子浅的特点,种些虞美人、薰衣草等“贱”(指容易养活)的花卉,以多取胜,就敢自称花海。

假如公务员考试有一道题,问钱塘江生态绿带上有一块45亩(等于3万平米)的空地,规定只能种植,为了弘扬景区的名声,你建议种什么植物?这题目叫我来答,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海水稻!人怕出名猪怕壮,环绕海水稻有种种套路,我都不掺乎。我引种海水稻就图个新鲜别致:一年两季(甚至三季,反正不在乎产量),水稻抽穗开花,这边有人吟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词作),那边又以“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遥相呼应……

倘若思路发散一些,再研究海水牧草,散养一批马、牛、羊(放养密度需要科学测算),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美景在钱塘江畔重现。

脑洞再开大点,还可以开展各种植物海水栽培的研究,如饲料和专供酒精提炼、油料提炼、稀土提炼、贵金属提炼的植物……总之,各种经济作物都深入开发。到了22世纪回眸一看,人类的海水农场这项伟大事业,首先要感谢的是陈日胜(研究海水稻三十余年)和袁隆平,其次就是钱塘江岸边有眼光的决策者。

下一站是大缺口。我们的车正开着,一辆摩托车追上来,车主逼近车窗发问:“师傅,一潮三看要去伐?”谷声解释:摩托车快过潮头的速度;客人看过一波潮水后,摩托车载他抢一个时间差,赶到下一个、下下个观潮点等候。这就是“一潮三看”,一百元搞定。沿江百里绿带隔成许多段,分归各家管理,摩托车需要抄小道、逃卡子。据说也有“五看”或“十看”的,全视乎摩托车手的钻营能力。

来到4号口。这里有个雕塑公园,我们没兴趣,径直往前走,到江边徜徉。正走着,一位手拎头盔的女子忽然像对我,又像自言自语地对着我身后高呼:“来了!来了!”我看她的装备,忽而意识到她也是一位揽客的摩托手;继而意识到“来”的就是海潮!
4007潮头.jpg
潮头

欣赏罢第一波潮水,跟着潮水行进的方向,赶到“大缺口”,正好看到回头潮和交叉潮。
4008回头朝(本片经过PS).jpg

回头潮


4009交叉潮.jpg4009交叉特写.jpg
交叉潮                                                   交叉潮特写

我一面观潮,一面在心里理出头绪:钱江潮水是每天下午、凌晨各涨一次;每月初三、十八前后是大潮;每年八月半的潮水最大。今天我们本以为潮讯还要晚一会儿,因此没有心理准备,完全是不期而遇的。现在不但窥见全豹,还把来龙去脉也摸清了,特大潮不看也没有遗憾了——每年电视新闻里都要重复一遍的。

这里的海塘『在清咸、同年间频频被冲毁,咸水一度侵至桐乡乌镇;此后多次出险,至1957年,大缺口修复完竣。』我们特意看了堤坝后面堆叠的护堤“石阵”,亲身感受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力量。
40010护堤.jpg

至此,游程圆满结束,返回进口处的停车位。中间遇到某次赛跑比赛的“折返点”,大家觉得这个具有象征意义,就请游客帮我们拍一张合影。

40011mmexport1509196124816.jpg

(热心人拍摄)


晚餐是在海宁梅园路一家食肆品尝海宁双臭。海宁要发展“臭”的饮食元素,把臭豆腐和海菜gu(这字怎写,没研究过)合起来上蒸笼。还在攀比,现已叠加到“四臭”^_^

回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卫平和谷声把我们两位“验收组老专家”分别送到小区门口。


P.S.
维昌兄指出:『恐怕仅仅一条被填埋成路的河道,开辟不出“一个偌大的、国家级的、高档的住宅带”。』,这怪我写得过于简略了。当下情况如下图:人民路西侧的一列街区和东侧的大片房屋已基本扒平(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
400人民路西侧的一列街区和东侧的大片房屋基本扒平(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jpg
400mmexport1509171321073.jpg

posted @ 2017-11-13 20:21 Monday sslab 阅读(537) 评论(1)
【说明:前面的路仲游记已把“上篇”、“中篇”占了,预算有点豁边;鉴于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只能把下篇一拆为二了。将来结集时重新分篇。】

下午,开始按照原计划游览。由于谷声安排的节目丰富多彩,以下的景点,我按照“有感则发,无感一笔带过”的办法来记叙。像南关厢,我以前已有游记的,这里就不重复了;只说戴张二位的一个朋友供职的一个综合文化场所(我理解是“养性馆”)。里外参观一番,觉得用琴谱装饰的柱子很有特色。
4001.jpg

听说这里过去的定位是文人雅集之所,后来号召力渐失。目前在筹划办国学班,以寻求新的生机。问题是,这条街走过去几家门面,就有另一家更像样的“专业”国学馆,而且那家的规模更大。光看所租房子的等级之高,就足可忧虑:能否从他们手里掳下一些傻帽学生来……
4002.jpg

综合网络报道——
       『苏州一对80后夫妻,在东山镇一处江南园林开了家私人书院,尝试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不学数理化,穿汉服读经典……书院神奇地招满了学生,很多父母把孩子送过来接受传统读经教育。』

这里边有个浅显的道理:在各个地方,脑子拎不清的家长所占比例是差不多的,亦即生源大致是一个常数;办一家另类学校,开始或许能“招满”图新鲜者和逃避考试者(二世祖,会认男女厕所就行,考什么试?),天长日久,就到了庙多和尚少的境地,那时,不黄才怪!

离开南关厢,下一站是梁家墩新农村样板。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里设有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他们正常运营了,到这里租一辆车,把“百里钱塘生态绿带”从头至尾,细细到到地游览一遍。
4003.jpg

在村里的江边观赏到钱塘江落日,我们很激动,感觉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4004.jpg

我的土制遮光盒首次亮相时,他们三位都觉得好奇。卫平说它是“全手工的、原创的、独一无二的奢侈品”,我加上一个定语:“难以仿冒的”。   

4005_20171109153425.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此刻我又拿出它拍照,谷声螳螂捕蝉,袁老师复又黄雀在后^_^

4006mmexport1509196156626.jpg

(谷声拍摄)                                                             

4007mmexport1509196029636.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到达盐官后,在一家“钱塘渔村”用晚膳,上的都是海宁特色菜,只是“双臭”售罄;好在谷声说后面的行程中还有机会吃到。

在微醺中,到马路对面的观潮区。照片中牌楼是入口,晚间免票,入内便是乾隆观潮台。然后下到江边,听夜潮声,比较江水高度(与2小时前梁家墩的江水相比)。
4008.jpg

兜了一圈,尽情想象大潮讯时人满为患的盛景。然后乘兴夜游海神庙。卫平指出:眼前的一条官道上,城门与牌楼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我一看,顿时泄了气,再怎样“规制宏丽”(导游牌上自诩的),也没了兴趣。据说这里是杭州商人来接手的,那就难怪了。   

一宿无话,直抵来朝。

在一家“水石间”茶餐厅用早点,点了海宁著名早点咸菜面。我体会到在餐桌上拍菜品的流行病传播起来真快,很快自己也不能免俗。
4009mmexport1509196087705.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这家的老板很四海,特意赠送一壶不错的品种茶(他说的茶名我们听不懂)。我们查阅茶座价目,知道这茶若是端到楼上茶座喝,一壶(4客)要价上百元。


接着逛盐官古城的开元酒店,得到两个印象:一,门口张贴的《不得不做的十件事儿》展板总结得面面俱到;二,以后月妈胖爸若来观潮,这里订个庭院式的房间倒是不错。
35010.jpg

这种庭院有4套房;要是有养老院也具有这等格局,约齐素无芥蒂的兄弟或朋友,四家一起入住,堪称宜居。
40011袁雍文老师拍摄.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巧遇一班女生在写油彩、试行头,一请教,方知是海宁大学中文系的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古装剧。
40012.jpg

谷声带我们去拆房废墟采风——这条街两边的房屋要整体重建,扒下的断墙残垣全堆在路中央,当地居民恭维这是与上海外滩齐名的“石滩”。
35013.jpg

据说规划已定,是重新恢复河道(当年便是填河筑路)。我说这个主意有头脑:河一开,一下子就能开辟出一个偌大的、国家级的、高档的住宅带;若本地人“吃不落”,还可以高梧引凤,吸引“用来住的”外地客。


至于废弃废墟和路基,倒也不必辛苦运出,可以仿照德国人的办法,在河尽头堆一座“垃圾山”,又平添一个景点。


谷声知道一处“侵华日军司令部”,带我们去吐一口唾沫——衮衮诸君,撒一泡尿也挺合适。
35014侵略军司令部.jpg

刚开始拆迁时,他曾在这条旧街上挨家挨户地拍照记录;这次得卫平的建议,决定马上开始拆卸被遗弃的门牌留作历史见证。

然后返回,逛宰相府第风情街。因没有买套票,陈国老故居等景点过而不入。  

袁老师买来真空包装的八宝鸭馈赠我们。回家后切了一角试味,吃出一粒瑶柱来,看来“八宝”不虚此言。此外味道也很适口。缺点有两个:第一,像所有著名熟禽一样,烧得太酥——这些鸡鸭名闻遐迩之时,烂牙还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现在不同了,九十多岁二次换牙的新闻也有所耳闻,还煮得像素鸡一样干什么?我一贯主张与色香味并重的那个词应该是“口感”;但这些熟食,离味同嚼蜡也就隔着一张薄纸。

第二个问题是内塞的糯米欠火候,有点夹生。这两个问题似乎可以结合起来一并解决:撤销压力锅、缩短烹制时间、“八宝”先用上一锅的高汤煮得半熟……反正,只要多试验几次,工艺总是可以跟得上潮流的。

海宁桂花年糕卖13元一块,端的是良心价。可惜我过日子不上心,忘了次日是重阳节,居然没有带一块回来——幸亏还有网购,过一阵子不太忙了,买他两块弥补缺憾。

上宣德门城楼转一圈,凭垣远眺。我觉得这个景点还有深入开发的余地。比如招请学生们粉墨登场,表演列队、操练、骑术、扯起吊桥等;还可以让游客一起参与,以我好奇的性格,是会上前试一把的。
40015IMG_20171027_111840.jpg

接着去参观王国维故居。走马观花一通,感觉是策展不甚严谨,值得说道的地方颇多。主要问题是抹杀了王父的存在——第一,正房竟布置成王国维的书房,而把他的高堂挤到边上去,这在知书达理人家是无法想象的忤逆行为。第二,“娱庐”的名字和客堂的集名句联[舊書不厭百回讀(苏轼),至理真能萬事忘(陆游)] ,俱是乃翁王乃誉老夫子所题、所攒,这一点也没有清楚地告诉参观者。 
40016IMG_20171027_115640.jpg

参观王氏故居,于我们不是重点,以后也未必有兴趣专程来作学术考证;一应瑕疵,还是寄望于将来的严谨学者来纠正吧。
posted @ 2017-11-12 18:25 Sunday sslab 阅读(554) 评论(2)
说完吃食,现在言归正传,正式披露我为路仲设想的中兴计划。    

首先,必须强调两句千古绝唱的署名权——《生查子·去年元夜》的作者,莫名其妙地落在了欧阳修头上,真是“红萝卜划到蜡烛帐上”!

话说古代诗词,指鹿为马的事并非绝无仅有。其中有的是咏吟的对象弄错,比如陆游的《钗头凤》,有人瞎缠三官经,说那是诗人邂逅前妻有感之作;但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样的“疯话”,加诸一个已无瓜葛、嫁作别人妻房的正派女子,陆游就不怕遭砍吗?!

更多的情况是作者名字被张冠李戴,比如《题临安邸》的作者,各刻本有作林升的,也有作林外的。当然这或许是无心之过——对于像我一样的草书外行,稍不留神还真不容易分清升外二字。
350王铎草书.jpg
王铎草书

正如仅凭一首《题临安邸》,林升或林外就能位列于中国古代诗人的“第一方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也足以使其作者流芳百世,当得古代第一“情诗圣手”(我恭议的)的尊号。

可是,这两句至情至性之作的版权旁落,已有坐实之势;而且这破事的发生,并非朱氏与欧阳两造的纷争,却是源于后世文人的无事生非。这是一桩历时几近千年的无头官司,我只能简单复述最基本的脉络和几个主要时间节点——
       从南宋直到明朝,《生查子·去年元夜》的作者归属基本无异议。杨慎评之曰:『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道耶?』权威如斯人,已肯定了朱淑真的作者身份。
       杨慎过世后不久,冯梦龙开始作怪了,他编的《古今小说》,载《张舜美元宵得丽女》,生生地把这首词作判给『秦少游学士』。
       此后的各种争辩纷纭,有秦观作、李清照作等说法,这里一笔带过了。
       到了乾隆朝,纪昀开始“拨乱反正”——他在《断肠词》简介中说:『此本由掇拾而成,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欧阳修作,在《庐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编录者妄行采入,世遂以淑真为泆【yì。放纵之意】女,误莫甚矣。』

杨升庵“排朱”属于迂腐;一向视女性为床伴的纪晓岚不知怎么想起来要挺身而出“维护女权”的。我们从最善良的角度设想他的出发点:为了保全朱淑真“名节”,为之“开脱”,把“脏水”泼向名声本已不佳、绮艳作品甚多、更兼词集中有不少好事者、群小或仇人的『鄙亵之语厕其中』的欧阳修(有人说『他的二百多首词作当中竟然有七十多首在时人看来就是地地道道的“涉黄”作品』。 )^_^

杨才子说的“岂宜”、纪才子说的“为泆女”,都是失之偏颇。这样一首词作就让卫道士受不了了?笑话!请朝的梁绍壬就反驳:『《生查子》一阕,亦未见定是淫奔之词。』陈廷焯更是从诗词作法上加以分析:『余谓古人托兴言情,无端寄慨,非必实有其事。此词即为朱淑真作,亦不见是泆女,辨不辨皆可也。』对此明白人,我不由得赞一声:好!以今天理性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朱淑真,既不存在被贬低的理由,有人也没有受到曲线保卫的需要。

【我的小结】老实不客气地说,“一代道宗”欧阳修是写不出这般肺腑之言的。理由很明白: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古代的士大夫,包括文忠公(欧阳修的谥号),大都淫逸奢靡、声色犬马,断不了花酒狎妓、对女人予取予求,他们何曾有过柳下苦候情人的体会?欧阳修在情字一道上也有过波折,但那只是“手慢无”的懊恼:『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撷芳亭上留诗)』。纵观他的《六一词》,或许能读到千般风情,但唯独缺少一种“真情”。历来对于他的词品,有过浅近、艳俗、浮艳、风流、旖旎、缠绵、香艳等评价,却从没有提到纯真情愫!不客气地说,醉翁写艳情是高手,而与纯情,委实相隔一条鸿沟。
         
反观这首系争词作,清新纯朴、天真烂漫、憧憬幸福、自作多情,洋溢着小女子天然的风情;醉翁词作与之相比,二者怎可同日而语?!若还有人谓予不服,我只问你一句:“宣言‘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女诗人,泆不泆?!”

好了,“正名”这场重头戏,至此可以收场了。淑真故乡,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这位才女词客。目前几乎不需投资就可开展的,是在镇内各处雅静景点张挂她的“诗词录”。让『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和『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之类的绝妙好辞迅速脍炙游人之口。

400IMG_4726.jpg


接下来,所有工作就都依循两条主线展开:柳和情。

先说“柳”。制定好计划后,在全镇大规模栽种柳树。要搜罗各个品种,分片造林,使得“月上柳梢头”的美景随处可见。卫平说,农村不像城市有机构定期喷药水,所以估计本地人不会专程去种杨柳。我认为,“洋腊子”与树的品种有关,应该能觅到具备抗虫性的柳树。胖爸家里庭院中栽种的柳条屋,好像没听到他们抱怨刺毛虫么;半半还把柳条圈当乾坤圈背身上——即使有虫,等规模栽种了,专人管养、除虫,该不是难事。
400mmexport1509839385825.jpg

此外,还要装置人造月亮、开辟观星广场,便于游人拍夜景、拍星轨。
400(网上免费图片).jpg
(图片采自网上)

再说“情”。古往今来,以杨柳寄情的篇章所在多有,读诗人随口即可吟出许多。比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诗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杨巨源)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按:我对“无赖”的解释是:不顾别人的伤感,一味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
40085302116_1.jpg
(图片自网上)

这些诗句,从同一个角度(杨柳)寄托了乡情、友情、亲情、春情、恩情、豪情、温情、衷情、风情、棠棣情、袍泽情、爱国情、触景伤情……极宜择其中情深意长者,敷衍故事,布置成各种表现形态的(平面的、泥塑的、蜡像的、真人演出的、多媒体演示的……)展览。准此,则35个景点恐怕是不够安置的。

与别处规矩迥然不同的是,路仲要号召情侣们来折柳,而且去年来过的那一对今年重游,要给予种种优惠!

照此执行,没准不久之后,路仲将博得一个“柳镇情都”的美称、“路仲折柳”也逐渐成为年轻几代的新民俗……
2011400531_da188e7cd9fc330992caELgYJDv6yFtp.jpg
(图片自网上)

作为路仲游的小结,我想说几句题外话。卫平说:海宁的特产是郁闷文人——你看,前有朱淑真,后有王国维、徐志摩……我想说的是,文人忧伤,未必是地域性的,而是在一个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问题。文人敏感而又脆弱,社会不能待见TA们,TA们就会了无生趣。  

我对于社会有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准:什么时候,治于人者不感“淤塞”(憋屈、窝囊也),治人者不敢妄为,就表明这个社会发生了质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里,忧郁症自然就不会成为普遍的社会病了。

posted @ 2017-11-8 13:29 Wednesday sslab 阅读(587) 评论(2)
【题解】两位老同事邀我们两个40后作一次海宁自驾游。谷声兄是老土地,对海宁的风物十分熟悉,早早拟好了路书(精细到列出潮汛时间)。我建议:在行程中增加路仲这个点——我去年游罢庆云桥就回家,本打算今年从路仲开始继续接龙游。他们欣然接受,于是启程后的第一站就来到路仲。谷声在刊发照片时,起了一个“视察组”的笔名;我开玩笑:视察组的权力还不大,不如叫“验收组”吧。大家一致通过,爰有这篇游记的玩笑式的题目。

卫平兄说,路仲古镇在去盐官的一条线路上,经过几次,但没有去过。谷声说,海宁人也不大知道路仲,因为大家普遍称呼它的旧名:亭溪。

吃“早中饭”时分,卫平驾驶的斯柯达抵达。这车的内部空间相当宽敞,用来短途旅游真是贴配。穿过牌坊,见到一长排空关的新房。后来查网,见到两个版本的说法,有的说这是拿来与原住户置换老宅的;一说这里叫[文化苑],是商品房『8000元现房赠送大露台』。
400IMG_20171026_111955.jpg

从楼盘名称,我咂摸出这里的开发者同别处古镇一样,打的是“文化牌”——张子相宅、朱淑真故居、管庭芬藏书楼、钱君陶祖居等,是宣传的重点。看来,农民企业家的高参们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我好事,等一会儿少不得咸吃萝卜淡操心,替他们构想一个别致的规划。

从镇民口中,我们大致了解到造成这副败景的原委:当初的盘子是55亿投资、35个博物馆,竞标老板不考虑自己实力,先下手为强签下再说。现在资金难以为继,正在洽谈转手事宜……

进镇游览,见处处透露出缺钱的窘迫,不但博物馆只看到两个半,连我最看重的朱淑真故居也仍是素面朝天。


400mmexport1509024665875.jpg

(谷声拍摄)


凋敝的茶馆里,三桌老人在斗牌。对拍客来说,这种“慢生活”场景是讨巧的题材,但其实这间接反映了古镇经济的不景气——一旦旅游业蓬勃开展,这些半老头儿个个都有赚不完的钱,谁还会在这里瞎泡?话又说回来,到那时茶馆一翻新,三五十元一壶茶,哪还有老茶客的位置?
400IMG_20171026_113418.jpg

写文前重看茶馆隔壁这一家的照片,把它纳入我的“规划”中。我在想,有胆色的话,在这里倒是可以布置一组蜡像,效仿“潘金莲杆打西门庆”的旧事,设一个“情挑”景点。
400IMG_20171026_114121.jpg

有一户人家财力雄厚,已经翻建好三上三下的楼房。征得主人同意,我们进入宽敞的客堂拍照。他家的宝贝儿很讨人欢喜;我建议他家等旅游成气候以后开个饭店,让他做小开。大人们连声说好,我不失时机地约定:“我们来吃饭要给打折的奥!”
400IMG_20171026_121425.jpg

看来这里居民对吉庆喜幛、牌匾很喜欢,所以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售品仓库。
400IMG_20171026_122040.jpg

在东街尽头,看到河对岸有一所漂亮的濒水雅居,委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大家都赞叹这家是我们力所能及地建设舒适宅邸的样板,我也艳羡不已,说倘若修一个小埠头、系一只小舢板,就完美了。卫平说:出门过桥走几步,树荫下就有一只小划子——他们早就考虑周全了。未来先说,游览结束后,将出镇时,卫平竭力动员我们多走几步,到它的正门去看看。哪知这一看被我们看出了外快——这里竟是一座朱淑真纪念馆!
700朱淑真纪念馆。初时以为是濒水民居,都赞叹这家是我被力所能及地建设舒适宅邸的样板.jpg

开始寻找朱淑真遗迹——我们本以为,宋朝的古人、故居,能有半砖片瓦流传下来,就已可庆幸了,所以特意去找一位老者(居民少,找到一位也挺不容易)请教。谁知此公以为我们是去收旧货的,答道“前两年还有一点,现在都没有了。”我们不死心,便向随后见到的一位大姐打听,居然问对了人:她不但清楚地指路,还愿意带我们前往。我们见她身旁的坐车里有一个婴儿,自然不好意思麻烦她,就谢绝了。

朱宅前面本来有一座德风桥,现已不存。望着废址,觉得在日后重建时,它应该怎样定位,倒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
400IMG_20171026_122831.jpg

我第一次在网上查到路仲是朱淑真故乡时,颈后的汗毛顿时竖起,心里盘算在廉价慢车停开前,无论如何要去故址(“故居”是不指望了)凭吊,与这位真性情的才女做一次心灵的邂逅。到了一看,是一个不完整的小院落,也不过就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居所,显然,宋朝的任何真迹肯定已经没有了。
40IMG_20171026_123756.jpg

同行的袁老师唤我一同上楼一探,也是满屋杂物蓬尘,进不得人。只能远看前方正屋,猜测哪一间是小姐闺房。
400这间或许就是小姐闺房.jpg

院墙外有一口旧井,估计疏浚以后还能汲水。卫平马上发挥他的商业创思,说可以仿照各地的“智泉”、“聪明泉”,予以开发。我深以为然,而且名字也为它想好了,就叫“忘情水”,或者“忆情水”。

这不是我们奸猾!张杰曾经举“莫斯利安”文案的例子对我说,产品推广,全在于“讲故事”的本事。我想旅游产品也是这个道理。

像这处小景,高手妙笔一生花,说这里就是幽栖居士(朱淑真的号)未嫁时与情哥哥约会之处,游人怕不摩肩接踵地要来过一过、坐一坐?而且这里还蕴藏着一座巨大的金矿:遴选适当的树种,专门种植一片留名柳树林;另开发一种激光刻树装置,恭候情侣们前来认领柳树和镌刻爱情宣言。只要不大的投资,你不妨想象日后赚钱的景象吧……
400IMG_20171026_133856.jpg

小河边已经建好一条可供游客徜徉的长廊,是已经建成的最有旅游价值的景点。不远处是一幢在建的仿古建筑。没人施工,我们就入内一探究竟。我上文说的“半个博物馆”, 指的就是此处。看工地的老汉说工程下马是因为“没钱”,其余也说不出什么了。我们进内参观,见是徽派二层大屋(须知,朱淑真的祖籍正是歙州);除了白色塑料水落管略微破相外,其余都好。希望将来真的建一座博物馆,而不是隔成小间做客栈赚快钱。 
400IMG_20171026_132840.jpg

最后来到文首提及的朱淑真纪念馆。如事先预料的:没有实物,连拓片也拿不出,只有图片;不过布置得很好,将来可以作为古镇的文胆加以宣传。我很激动,连呼“赚了”,把每一块展板上的内容都拍摄下来,待回家后细细研读——也亏了现在的数码相机,要是还用胶卷的话,我怕是要“卖马”才能回家了。

400IMG_4743.jpg


游罢,已过晌午。刚才进镇时卫平要买大包,我们三人发嗲,都没要。据他说,包子甚好,售价也克己,才卖1元一只。再寻回去,人家已打样。卫平敲开门扉,我在旁边转,路人对我说:他家3元一碗的馄饨也很好吃的。我们在街上只发现这家正常营业的点心店,因此我猜想网上介绍的路仲鳝片面也出在这家。因过了饭口,我们不想过分麻烦老板,就没有点馄饨或面。将来,这家老店要发扬广大,做成品牌膳食。

这里就顺势说到旅游地的餐饮。建设之初,在引进食肆时,必须要严格把握无一“家”无来历的标准——湮没的,发掘出来,没渊源的,依附一个民间故事。此处以“眼睛糕”为例,诠释何为“依附一个民间故事”:@曲江观涛写道——
       『海宁有一种点心,是糯米粉蒸的;在杭嘉沪一带都有见到,大家都称它“方糕”或“茶糕”。唯有海宁盐官称之谓“眼睛糕”。
       笔者不管怎么看,都没有看出个像眼睛的样子来。向点心师傅请教,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是我师傅这样叫的”。为什么这样叫?他们也回答不出个所由然来。
       偶尔在收集钱塘江海塘志史料的过程中,碰到三位原住盐官的九十多岁老人,叙旧时提到“眼睛糕”,他们讲:“此名出自李卫修海塘”。听此言,马上引起我极大兴趣,终于从阵年旧史中挖出了一个李卫与“眼睛糕”的轶事。
       雍正五年(1727)二月,海塘告急,雍正委派李卫任浙江巡抚,带十万银两来海宁,分发海宁、海盐、钱塘、仁和、萧山各县,作雍正四年与五年这两年海塘岁修银。当时上任的李卫在巡视海塘后,发现修塘的官兵与塘工尽责不够;而且还发觉在午后三、四时,塘兵与塘工,可能人饥肚饿,体力不支;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当即李卫就下令,决定用修石塘打灰浆之糯米粉,蒸方糕送往海堤,发给修塘官兵及塘工充讥。正因为送往修筑防海大堤和海塘的蒸糕是用修塘打灰浆的糯米粉做的,李卫称其“堰兢糕”。每当下午三点一过,李卫便派人往海堤上送点心。官兵塘工吃之即悟,“堰兢”之意;从此兢兢业业,每段海堤每个环节都小心谨慎地做好,不留祸根于堤中。所以大家都称这“堰兢糕”为“眼睛糕”。
       《两浙海塘通志》中有此记载:“雍正年间每砌一丈海塘条石用糯米2.5升打浆,而后,乾隆年间同样一丈海塘才用糯米0.44升左右”。原来浙江巡抚李卫把2升糯米给官兵塘工吃了。不管历史怎么评说,但“眼睛糕”的名称却一直留存到了如今。
       在海宁地方美食评选中,“堰兢糕”还被国内美食界的专家们评为了海宁地方特色点心金奖。』

400图片引自《风景网》.jpg

(图片采自《风景网》)

我有一点商榷:“堰兢”固然好,《诗·小雅·无羊》有“矜矜兢兢,不骞不崩”【小心谨慎,不空心、不散乱。】,用于筑堤工程,倒也合适;但是,每天用皇粮做花式点心,会不会太嫌靡费了?我意“堰竟”二字更为恰当。“竟”者,完工也——“有志者事竟成”么。在庆功会上,分发糕点馒头,这是历古到今的传统;散发一次,则比较合情理。

网上推介盐官的系列蜜饯、朱万昌糕点等,由于行程匆匆,我们在盐官都没有去刻意寻找。将来,在这里设立代销也有商机。

糕点当然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游客潮,要开几家中西餐饮。等我建议的那家饭店开张后,我要进一步建议他们以海宁本地的名菜为号召,如缸肉、庆云桥千张、双臭、榨菜肉丝、长安宴球、丁桥八宝鸡……这些基本都是家常菜,连聘厨师的钱也好省下。

面馆也要大肆扩张。我给它起名叫“鱼羊馆”,浇头面的品种少而精:鳝片面、黄鱼面、羊肉面、筋头巴脑面……每客面都加赠一勺(随客喜欢)号称天下第一鲜的海宁咸菜,一拌,就是鲜上加鲜的荤素双浇面;馄饨也加——馄饨要主打刀鱼馄饨。钱塘江产的“刀鱼”,学名凤鲚,与长江刀鱼(学名刀鲚)品种是一样的,两个同属鲚科。
400111.jpg

posted @ 2017-11-5 22:09 Sunday sslab 阅读(648) 评论(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