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仲、盐官“验收”记(上)

【题解】两位老同事邀我们两个40后作一次海宁自驾游。谷声兄是老土地,对海宁的风物十分熟悉,早早拟好了路书(精细到列出潮汛时间)。我建议:在行程中增加路仲这个点——我去年游罢庆云桥就回家,本打算今年从路仲开始继续接龙游。他们欣然接受,于是启程后的第一站就来到路仲。谷声在刊发照片时,起了一个“视察组”的笔名;我开玩笑:视察组的权力还不大,不如叫“验收组”吧。大家一致通过,爰有这篇游记的玩笑式的题目。

卫平兄说,路仲古镇在去盐官的一条线路上,经过几次,但没有去过。谷声说,海宁人也不大知道路仲,因为大家普遍称呼它的旧名:亭溪。

吃“早中饭”时分,卫平驾驶的斯柯达抵达。这车的内部空间相当宽敞,用来短途旅游真是贴配。穿过牌坊,见到一长排空关的新房。后来查网,见到两个版本的说法,有的说这是拿来与原住户置换老宅的;一说这里叫[文化苑],是商品房『8000元现房赠送大露台』。
400IMG_20171026_111955.jpg

从楼盘名称,我咂摸出这里的开发者同别处古镇一样,打的是“文化牌”——张子相宅、朱淑真故居、管庭芬藏书楼、钱君陶祖居等,是宣传的重点。看来,农民企业家的高参们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我好事,等一会儿少不得咸吃萝卜淡操心,替他们构想一个别致的规划。

从镇民口中,我们大致了解到造成这副败景的原委:当初的盘子是55亿投资、35个博物馆,竞标老板不考虑自己实力,先下手为强签下再说。现在资金难以为继,正在洽谈转手事宜……

进镇游览,见处处透露出缺钱的窘迫,不但博物馆只看到两个半,连我最看重的朱淑真故居也仍是素面朝天。


400mmexport1509024665875.jpg

(谷声拍摄)


凋敝的茶馆里,三桌老人在斗牌。对拍客来说,这种“慢生活”场景是讨巧的题材,但其实这间接反映了古镇经济的不景气——一旦旅游业蓬勃开展,这些半老头儿个个都有赚不完的钱,谁还会在这里瞎泡?话又说回来,到那时茶馆一翻新,三五十元一壶茶,哪还有老茶客的位置?
400IMG_20171026_113418.jpg

写文前重看茶馆隔壁这一家的照片,把它纳入我的“规划”中。我在想,有胆色的话,在这里倒是可以布置一组蜡像,效仿“潘金莲杆打西门庆”的旧事,设一个“情挑”景点。
400IMG_20171026_114121.jpg

有一户人家财力雄厚,已经翻建好三上三下的楼房。征得主人同意,我们进入宽敞的客堂拍照。他家的宝贝儿很讨人欢喜;我建议他家等旅游成气候以后开个饭店,让他做小开。大人们连声说好,我不失时机地约定:“我们来吃饭要给打折的奥!”
400IMG_20171026_121425.jpg

看来这里居民对吉庆喜幛、牌匾很喜欢,所以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售品仓库。
400IMG_20171026_122040.jpg

在东街尽头,看到河对岸有一所漂亮的濒水雅居,委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大家都赞叹这家是我们力所能及地建设舒适宅邸的样板,我也艳羡不已,说倘若修一个小埠头、系一只小舢板,就完美了。卫平说:出门过桥走几步,树荫下就有一只小划子——他们早就考虑周全了。未来先说,游览结束后,将出镇时,卫平竭力动员我们多走几步,到它的正门去看看。哪知这一看被我们看出了外快——这里竟是一座朱淑真纪念馆!
700朱淑真纪念馆。初时以为是濒水民居,都赞叹这家是我被力所能及地建设舒适宅邸的样板.jpg

开始寻找朱淑真遗迹——我们本以为,宋朝的古人、故居,能有半砖片瓦流传下来,就已可庆幸了,所以特意去找一位老者(居民少,找到一位也挺不容易)请教。谁知此公以为我们是去收旧货的,答道“前两年还有一点,现在都没有了。”我们不死心,便向随后见到的一位大姐打听,居然问对了人:她不但清楚地指路,还愿意带我们前往。我们见她身旁的坐车里有一个婴儿,自然不好意思麻烦她,就谢绝了。

朱宅前面本来有一座德风桥,现已不存。望着废址,觉得在日后重建时,它应该怎样定位,倒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
400IMG_20171026_122831.jpg

我第一次在网上查到路仲是朱淑真故乡时,颈后的汗毛顿时竖起,心里盘算在廉价慢车停开前,无论如何要去故址(“故居”是不指望了)凭吊,与这位真性情的才女做一次心灵的邂逅。到了一看,是一个不完整的小院落,也不过就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居所,显然,宋朝的任何真迹肯定已经没有了。
40IMG_20171026_123756.jpg

同行的袁老师唤我一同上楼一探,也是满屋杂物蓬尘,进不得人。只能远看前方正屋,猜测哪一间是小姐闺房。
400这间或许就是小姐闺房.jpg

院墙外有一口旧井,估计疏浚以后还能汲水。卫平马上发挥他的商业创思,说可以仿照各地的“智泉”、“聪明泉”,予以开发。我深以为然,而且名字也为它想好了,就叫“忘情水”,或者“忆情水”。

这不是我们奸猾!张杰曾经举“莫斯利安”文案的例子对我说,产品推广,全在于“讲故事”的本事。我想旅游产品也是这个道理。

像这处小景,高手妙笔一生花,说这里就是幽栖居士(朱淑真的号)未嫁时与情哥哥约会之处,游人怕不摩肩接踵地要来过一过、坐一坐?而且这里还蕴藏着一座巨大的金矿:遴选适当的树种,专门种植一片留名柳树林;另开发一种激光刻树装置,恭候情侣们前来认领柳树和镌刻爱情宣言。只要不大的投资,你不妨想象日后赚钱的景象吧……
400IMG_20171026_133856.jpg

小河边已经建好一条可供游客徜徉的长廊,是已经建成的最有旅游价值的景点。不远处是一幢在建的仿古建筑。没人施工,我们就入内一探究竟。我上文说的“半个博物馆”, 指的就是此处。看工地的老汉说工程下马是因为“没钱”,其余也说不出什么了。我们进内参观,见是徽派二层大屋(须知,朱淑真的祖籍正是歙州);除了白色塑料水落管略微破相外,其余都好。希望将来真的建一座博物馆,而不是隔成小间做客栈赚快钱。 
400IMG_20171026_132840.jpg

最后来到文首提及的朱淑真纪念馆。如事先预料的:没有实物,连拓片也拿不出,只有图片;不过布置得很好,将来可以作为古镇的文胆加以宣传。我很激动,连呼“赚了”,把每一块展板上的内容都拍摄下来,待回家后细细研读——也亏了现在的数码相机,要是还用胶卷的话,我怕是要“卖马”才能回家了。

400IMG_4743.jpg


游罢,已过晌午。刚才进镇时卫平要买大包,我们三人发嗲,都没要。据他说,包子甚好,售价也克己,才卖1元一只。再寻回去,人家已打样。卫平敲开门扉,我在旁边转,路人对我说:他家3元一碗的馄饨也很好吃的。我们在街上只发现这家正常营业的点心店,因此我猜想网上介绍的路仲鳝片面也出在这家。因过了饭口,我们不想过分麻烦老板,就没有点馄饨或面。将来,这家老店要发扬广大,做成品牌膳食。

这里就顺势说到旅游地的餐饮。建设之初,在引进食肆时,必须要严格把握无一“家”无来历的标准——湮没的,发掘出来,没渊源的,依附一个民间故事。此处以“眼睛糕”为例,诠释何为“依附一个民间故事”:@曲江观涛写道——
       『海宁有一种点心,是糯米粉蒸的;在杭嘉沪一带都有见到,大家都称它“方糕”或“茶糕”。唯有海宁盐官称之谓“眼睛糕”。
       笔者不管怎么看,都没有看出个像眼睛的样子来。向点心师傅请教,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是我师傅这样叫的”。为什么这样叫?他们也回答不出个所由然来。
       偶尔在收集钱塘江海塘志史料的过程中,碰到三位原住盐官的九十多岁老人,叙旧时提到“眼睛糕”,他们讲:“此名出自李卫修海塘”。听此言,马上引起我极大兴趣,终于从阵年旧史中挖出了一个李卫与“眼睛糕”的轶事。
       雍正五年(1727)二月,海塘告急,雍正委派李卫任浙江巡抚,带十万银两来海宁,分发海宁、海盐、钱塘、仁和、萧山各县,作雍正四年与五年这两年海塘岁修银。当时上任的李卫在巡视海塘后,发现修塘的官兵与塘工尽责不够;而且还发觉在午后三、四时,塘兵与塘工,可能人饥肚饿,体力不支;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当即李卫就下令,决定用修石塘打灰浆之糯米粉,蒸方糕送往海堤,发给修塘官兵及塘工充讥。正因为送往修筑防海大堤和海塘的蒸糕是用修塘打灰浆的糯米粉做的,李卫称其“堰兢糕”。每当下午三点一过,李卫便派人往海堤上送点心。官兵塘工吃之即悟,“堰兢”之意;从此兢兢业业,每段海堤每个环节都小心谨慎地做好,不留祸根于堤中。所以大家都称这“堰兢糕”为“眼睛糕”。
       《两浙海塘通志》中有此记载:“雍正年间每砌一丈海塘条石用糯米2.5升打浆,而后,乾隆年间同样一丈海塘才用糯米0.44升左右”。原来浙江巡抚李卫把2升糯米给官兵塘工吃了。不管历史怎么评说,但“眼睛糕”的名称却一直留存到了如今。
       在海宁地方美食评选中,“堰兢糕”还被国内美食界的专家们评为了海宁地方特色点心金奖。』

400图片引自《风景网》.jpg

(图片采自《风景网》)

我有一点商榷:“堰兢”固然好,《诗·小雅·无羊》有“矜矜兢兢,不骞不崩”【小心谨慎,不空心、不散乱。】,用于筑堤工程,倒也合适;但是,每天用皇粮做花式点心,会不会太嫌靡费了?我意“堰竟”二字更为恰当。“竟”者,完工也——“有志者事竟成”么。在庆功会上,分发糕点馒头,这是历古到今的传统;散发一次,则比较合情理。

网上推介盐官的系列蜜饯、朱万昌糕点等,由于行程匆匆,我们在盐官都没有去刻意寻找。将来,在这里设立代销也有商机。

糕点当然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游客潮,要开几家中西餐饮。等我建议的那家饭店开张后,我要进一步建议他们以海宁本地的名菜为号召,如缸肉、庆云桥千张、双臭、榨菜肉丝、长安宴球、丁桥八宝鸡……这些基本都是家常菜,连聘厨师的钱也好省下。

面馆也要大肆扩张。我给它起名叫“鱼羊馆”,浇头面的品种少而精:鳝片面、黄鱼面、羊肉面、筋头巴脑面……每客面都加赠一勺(随客喜欢)号称天下第一鲜的海宁咸菜,一拌,就是鲜上加鲜的荤素双浇面;馄饨也加——馄饨要主打刀鱼馄饨。钱塘江产的“刀鱼”,学名凤鲚,与长江刀鱼(学名刀鲚)品种是一样的,两个同属鲚科。
400111.jpg

博主上一篇:«路仲、盐官“验收”记(中)
博主下一篇:»两上一下
posted @ 2017-11-5 22:09 Su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谷声
2017-11-10 05:37
没有抢到沙发,但看了几遍。沈先生讲,美文是不是指官文,我读此文有实有料、有叙有评、有典有引、有文有图、有诚有心。算不上美文,但一定是海宁不可缺的边角料,实料。
sslab
2017-11-10 20:03
@谷声:我们读过的教科书上的散文,都是平稳、工整,还带点矫揉造作和言不由衷,;文化人说,这些都是美文。我学习了一辈子,但最终写“残废”了,变成现在这样的文风,无法再回炉重来了,
沈潋
2017-11-08 22:24
看到咸菜,我流口水了
阿昌
2017-11-06 22:35
好游记!有文采,有血肉,有亮点。期待“下”,最好“中”的尽快发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