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仲、盐官“验收”记(下之二)

写到这里按一下暂停钮,插叙一个关于我摄影的话题。我拍摄照片是为了记录,迄今不曾出于艺术创作目的而专程出行过。手机是每次都带的(这一点不言而喻),此外根据对对象“有料”程度的预估,决定带不带单反相机。由于挂机的狗头二代镜头解像率不够理想,因此去年开始,尝试只挂一只50毫米人像镜头(因其成像质量稍好)。要拍特写凑近些;拍大场面则用“接景”摄影(180度环摄是家常便饭)。手机也是有接景功能的,但我没空演练娴熟,所以仍用我的成熟工艺:人像头+I.C.E软件。

大场面的接景照,地平线基本是直的,这一点,鱼眼镜头望尘莫及。像格桑花海,设或不用接景,不知另外还有没有不复杂的设备可选。
7006格桑3.jpg  

我不钻研摄影创作的原因是,自己的修养不足以支持我做一个摄影艺术家。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我拍照姿势很不专业。谷声他们好几次要帮我拎那只购物袋,我说我在外旅游、拍照,拎一个袋子才觉得踏实,否则会手足无措^_^

4001mmexport1509196066976.jpg

(袁雍文老师拍摄)


开始游览“百里钱塘生态绿带”。
3503.jpg

第一站到的“影視城”。我对它的渊源和烂没烂尾都无甚兴趣,只注意到杨柳:它们到处都能长得很好,在路仲肯定也会繁衍。
2-400.jpg

九里桥距盐官古城约九里,故得名。据说越剧《桑园访妻》唱词中“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即出典此处。村口的路标做得俗不可耐,令我为之唏嘘。如今,装置一面大屏幕LED显示墙能用得了几个钱?可以在这里循环播放《何文秀》,播完越剧的再播婺剧的。伴音要轻,感兴趣的游客可以扫一个二维码后用手机收听。将来的某一天,这里也能像庐山放映《庐山恋》一样,申请连续放映多少场的吉尼斯纪录。    
3504.jpg

此处现在叫“3号口联丁村”。谷声介绍:村里预留了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意欲照样建一座“新农村”,还没有得到批准,当家人灵机一动,全部种上格桑花。格桑花海现在是百里钱塘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我拍完特写照,深感这一趟单反机没有白背。可惜没带偏振镜,好几张照片的天空一片惨白。
4005单反机没有白背.jpg

格桑花的花期长,而且据说6月、10月花开两度。卫平采撷了一些花籽,送给我一撮,我回家后已撒进花缸,不知明年可有小苗出土。   

一些景区的主事人抓住游客眼皮子浅的特点,种些虞美人、薰衣草等“贱”(指容易养活)的花卉,以多取胜,就敢自称花海。

假如公务员考试有一道题,问钱塘江生态绿带上有一块45亩(等于3万平米)的空地,规定只能种植,为了弘扬景区的名声,你建议种什么植物?这题目叫我来答,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海水稻!人怕出名猪怕壮,环绕海水稻有种种套路,我都不掺乎。我引种海水稻就图个新鲜别致:一年两季(甚至三季,反正不在乎产量),水稻抽穗开花,这边有人吟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词作),那边又以“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遥相呼应……

倘若思路发散一些,再研究海水牧草,散养一批马、牛、羊(放养密度需要科学测算),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美景在钱塘江畔重现。

脑洞再开大点,还可以开展各种植物海水栽培的研究,如饲料和专供酒精提炼、油料提炼、稀土提炼、贵金属提炼的植物……总之,各种经济作物都深入开发。到了22世纪回眸一看,人类的海水农场这项伟大事业,首先要感谢的是陈日胜(研究海水稻三十余年)和袁隆平,其次就是钱塘江岸边有眼光的决策者。

下一站是大缺口。我们的车正开着,一辆摩托车追上来,车主逼近车窗发问:“师傅,一潮三看要去伐?”谷声解释:摩托车快过潮头的速度;客人看过一波潮水后,摩托车载他抢一个时间差,赶到下一个、下下个观潮点等候。这就是“一潮三看”,一百元搞定。沿江百里绿带隔成许多段,分归各家管理,摩托车需要抄小道、逃卡子。据说也有“五看”或“十看”的,全视乎摩托车手的钻营能力。

来到4号口。这里有个雕塑公园,我们没兴趣,径直往前走,到江边徜徉。正走着,一位手拎头盔的女子忽然像对我,又像自言自语地对着我身后高呼:“来了!来了!”我看她的装备,忽而意识到她也是一位揽客的摩托手;继而意识到“来”的就是海潮!
4007潮头.jpg
潮头

欣赏罢第一波潮水,跟着潮水行进的方向,赶到“大缺口”,正好看到回头潮和交叉潮。
4008回头朝(本片经过PS).jpg

回头潮


4009交叉潮.jpg4009交叉特写.jpg
交叉潮                                                   交叉潮特写

我一面观潮,一面在心里理出头绪:钱江潮水是每天下午、凌晨各涨一次;每月初三、十八前后是大潮;每年八月半的潮水最大。今天我们本以为潮讯还要晚一会儿,因此没有心理准备,完全是不期而遇的。现在不但窥见全豹,还把来龙去脉也摸清了,特大潮不看也没有遗憾了——每年电视新闻里都要重复一遍的。

这里的海塘『在清咸、同年间频频被冲毁,咸水一度侵至桐乡乌镇;此后多次出险,至1957年,大缺口修复完竣。』我们特意看了堤坝后面堆叠的护堤“石阵”,亲身感受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力量。
40010护堤.jpg

至此,游程圆满结束,返回进口处的停车位。中间遇到某次赛跑比赛的“折返点”,大家觉得这个具有象征意义,就请游客帮我们拍一张合影。

40011mmexport1509196124816.jpg

(热心人拍摄)


晚餐是在海宁梅园路一家食肆品尝海宁双臭。海宁要发展“臭”的饮食元素,把臭豆腐和海菜gu(这字怎写,没研究过)合起来上蒸笼。还在攀比,现已叠加到“四臭”^_^

回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卫平和谷声把我们两位“验收组老专家”分别送到小区门口。


P.S.
维昌兄指出:『恐怕仅仅一条被填埋成路的河道,开辟不出“一个偌大的、国家级的、高档的住宅带”。』,这怪我写得过于简略了。当下情况如下图:人民路西侧的一列街区和东侧的大片房屋已基本扒平(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
400人民路西侧的一列街区和东侧的大片房屋基本扒平(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jpg
400mmexport1509171321073.jpg

博主上一篇:«夫子在上(之四·商丘)
博主下一篇:»路仲、盐官“验收”记(下之一)
posted @ 2017-11-13 20:21 Mo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阿昌
2017-11-17 00:53
“一潮三看”原来不是“一鸡三吃”,而是一鸡吃三次。有点意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