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屏幕上跳出一档节目预告,说下一辑的话题是《四喜烤麸真与杜月笙四姨太有关吗?(当场默记事后默写的,容或稍有差异)》我很怕,不知是不是会听到“四姨太喜欢吃的,所以叫四喜”的蠢话,所以还是退避三舍为妙。

 

遥想杜“先生”气焰熏天之时,假设有个帮闲,到他面前“夹嘴舌”(沪语,搬弄是非之意),说既然四姨太欢喜的,就叫四喜烤麸吧……你猜那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会落得个什么下场?看过电影《开枪为他送行》吗?还记得黑老大对欺师灭祖的徒子徒孙怎么处置的?对,捆扎好了以后扔到黄浦江“下馄饨”!

 

一句马屁话而已,何至于此?非也!熟悉小书《描金凤》的听客都知道:“四喜”是过去大户人家给家里奴才起名时用得最多的花名——『无非是三财、四喜、五福、六寿之类……』哪个冒失鬼胆敢把下人贱名同尊宠丽人联系起来,却不被人“做脱”(流氓切口,灭口之意),那才是咄咄怪事哉。

 

那么杜月笙听到这话是否应该确知“四喜”之说是在“触伊霉头”呢?当然应该知道——此人痴迷大书(评话)和小书(弹词),是有记载可查的。比如他对陆耀良的赏识,又比如『据说解放前上海闻人杜月笙不听“祁调”他就难以入睡。(引自《穹窿穹窿的个人空间》)』“四喜”这样一个在一部书里出现过几百遍的名字,他怎会木而觉之?

 

最后引述武侠小说《短刀行》(于东楼著)中的一个细节为本文作结:扬州一品居厨子孟小花要去做武林盟主沈玉门的替身,在决战前夜把一份新近捉摸出的做“丸子”的秘方交给小学徒四喜。后来这道菜做出了名,业内就把功劳记在小学徒帐上,将之命名为“四喜丸子”——在满汉全席(从相声《报菜名》间接知道)里,它还傲然在列。

posted @ 2015-4-19 19:18 Sunday sslab 阅读(531) 评论(0)

4月14日,网上披露了一封辞职信。呈交人是河南省的一位中学女教师,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据悉,领导最后真批准了她的辞职。

 

4月18日,一则新闻山寨了这封信,起个标题叫『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内容是关于一个未直呼其名的主持人的行止——
       @谭媛园:【传央视知名主持人已辞职离开】今天下午原CCTV《中华情》导演、中国年度娱乐星锐榜总导演汤礼爆料称:“据可靠消息:央视近日在风口浪尖上的某知名主持人已经辞职离开央视了。”

 

接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一幕:也不知是谁,挖掘出一张西藏大妈的肖像;她与那位主持人,达到了极高的匹配度!

 

做文人想做出头,就要达到这等挖空心思的地步——像前面一则新闻中的教师,像后面一则新闻中的编辑。用当红网络潮人杜甫先师的话来说,这叫“语不惊人死不休”。

形神酷似.jpg 

 

【附告】:一个署名@作业本的网络大V,轻薄邱少云烈士的陋文(发于2013年)曝光,暴露其语出惊人死方休的文品。我紧急排查,发现曾引用此人2段评论;为表示对这个出格网虻的鄙视,决定在修订工程启动后,删除这2段文字。

posted @ 2015-4-18 23:15 Saturday sslab 阅读(549) 评论(0)

自从同时玩上两三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发现:同为液晶屏,显示效果的差别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手边看着最不吃力的是一台老式东芝笔记本,15英寸4∶3,分辨率800×600,磨砂屏幕,查不到是哪家的面板。这台机器只要把亮度设为8~10/10(共10个档位),不需其他调校。一直满意地使用至今,舍不得报废,现作为夫人的“游戏专用机”。后来买了一台14英寸笔记本,又得了一台二手15英寸笔记本,发现不调校都根本无法上手,于是就开始探索液晶显示屏的个性化设置问题。

 

一,东芝笔记本,14英寸16∶9,MVA面板(友达屏)

       亮度5/7,对比度不可调,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
       屏幕分辨率设为标准(1366×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较大(150%)]。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4mm宽,不戴老花镜基本可以辨认,但有点费劲。
       最常用的“记事本”软件调用3号字体,连一个英文句号也纤毫毕现。
       网页放到大110%,在保证有用信息全部显示的前提下,兼顾字体大小合适。
P.S.
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在页面右侧可设置。如果没有[较大]选项,可在左侧找到[设置自定义文本大小(DPI)],打开,即可设置。

 

二,后来改用大宇显示器来取代东芝笔记本的显示屏,17英寸5∶4,TN面板

       亮度100%,对比度80%,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
       屏幕分辨率设为1024×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中等(125%)]。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5mm宽,不戴老花镜能看得很清楚。
       “记事本”软件调用3号字体,小3号字体也合适。
       网页不必再行缩放。

 

三,索尼VAIO笔记本,15.3英寸16∶9,索尼SNY05FA显示屏
索尼笔记本的这个显示屏,似乎不适合于老年人观看——同样是1366×768的分辨率,这个屏幕上显示的网页文字看上去觉得笔画比较纤细。加之它的对比度较弱(大概是为了使显示的图像显得柔和、细腻吧),机器机器刚到手时我几乎无法正常观看。

 

这台笔记本之前曾重装过操作系统,我不知道是否因此影响了显示驱动;想重装的,但该机是在德国购买,在索尼中文官网上没找到这个型号,因而也下载不到任何驱动软件。无奈之下,只得尝试调校,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亮度100%,对比度不可调,使用Win7自带工具校正屏幕。在对γ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后,画面显示效果的改良比较明显。
       屏幕分辨率设为标准(1366×768),[放大或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设为[较大(150%)]。此时,桌面上文件标题的单个汉字约为4.5mm宽,不戴老花镜能看清楚。
       软件调用3号字体。
       网页不必再行缩放。
       此外,针对网页文字笔画纤细、对比不硬的特点(不能算缺点),又在网页属性中修改了两项设置:其一,开启浏览器(以IE为例),在[工具]→[Internet属性]→[外观]→[颜色]里,去掉[使用Windows颜色]前的对勾,然后把[文字]设为最黑,把[背景]设为白色。其二,在[Internet属性]→[外观]→[字体]里,选择两种笔画最粗的字体。由于本机的操作系统不是在中国发行的,因此能供挑选的字体较少。经过对比,[网页]选了Arial Unicode MS体,[文本]选了SimHei体。

 

经过数次精心打造,现在这三块屏幕的显示效果可以称得是“各有所长”了。这个过程完成后,也形成两点看法:其一,不要纠结于显示屏的“出身”。日产、台产、韩产的几“代”面板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只要细心调校,基本都能适合自己的偏好。其二,在台式机时代,一些用户(主要是图像制作领域的)之所以罢黜百家、独尊“苹果”,主要原因是“苹果”电脑前期只选配索尼一家的CRT显示器(后来增加了采用索尼专利的三菱显示器),显示效果既适合于广告、出版业者,又具有一以贯之的延续性。到了液晶显示的时代,索尼笔记本是否还被上述这类专业人士专宠?我没有调查过;但对我这个专注于文字工作、眼光又不济的用户来说,索尼笔记本并不是最合适的。

posted @ 2015-4-16 13:43 Thursday sslab 阅读(665) 评论(0)

夫人开信箱,捡到一封寄给我的印刷品。她抑制不住好奇,拆开一看,是一份邮购目录。邮购不是新鲜玩意儿,15年前,我朋友小D(上次说起的就是他)就参与过邮购业务的筹划;后来大概邮政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境地,这事再也未见下文。

 

我随手翻看;谁知一翻翻出了邮政的老底——内中用整整6页的篇幅,推出了30余种性用品,不但有功能、性能介绍,还有用法宣传。比如:『真人一比一/全实体娃娃/支持20多种做爱姿势/口X、阴X、肛X、乳X』……你想:不是穷疯了,何至于自甘下流至此!

 

我暗暗庆幸:还好是我先发现了,然后用讲笑话的口吻告诉她,大家哈哈一乐,相安无事;假设是她先翻到,戳在我眼前大声责问人家为什么独独把这烂货寄给你(她又不知道客户资料是到处有卖的),我需要怎么自辩才洗得清?

 

沈潋曾经怀念过快递兴起初期的那种“门到门”的快件交递服务。其实现在,邮政爷字辈完全可以回过头去拾起快递业扔掉的这项业务,只要放得下身段——春药也卖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马云设想动员社区大妈完成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邮政大可把这个理念拿过来,扩展成“最初200米和最终200米”:由大妈们取件和递交,由大爷们完成邮政支局(以及便利店)到大楼(以及商铺、小区)门口的传送。如此,凭着邮政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有钱大家赚、用户得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posted @ 2015-4-15 13:36 Wednesday sslab 阅读(513) 评论(0)

香椿芽上市了。夫人十几天前已开始“椿椿欲动”,它却一直稳固地守在每斤35元的高位上。本来还指望:“过几天,等它卖不掉时,价钱自然会跌下来。去年这时候,最后卖到5元5左右。”但是今年,自从日前电视里做了一集关于香椿芽的专辑之后,此物的地位扶摇直上,不曾滞销,更未见跌价。夫人最终犟不过市场规律,一咬牙买了一把回来炒蛋。

 

前几日有一次出去散步,见一道围墙之内有两个妇女手持晾衣竿在一棵树下胡乱挥舞。近前一看,是在打香椿芽。但见她们不问青红皂白,一打就是好大的一簇;有的掉在围墙外边,我细看,能吃(假如它不是臭椿的话)的嫩芽大约只占十之一二。不知正规的采椿芽是不是也这般靠乱打的,又不知这些芽打掉后对树的正常生长有无“负能量”——若有,那就比较缺德了。

 

再过一周,就是上巳节了。我想起周柏春的一段很精彩的说唱《连花落》——
       三月初三上龙华,
       上龙华,看桃花,
       奉请不要采桃花。
       侬亦采桃花,伊亦采桃花,
       弄得花瓣满地落,
       弄得桃树赤膊绿。
       侬啦【在】笑,花啦哭,
       倘若诸位上龙华,
       千万不要采桃花!
P.S.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在汉代以前上巳节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改为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粗人不去说他;我辈有点文化的人,在私下里不应该做蝇营狗苟的事,这就是加强“慎独、慎初、慎微”修养的意义。

posted @ 2015-4-14 22:05 Tuesday sslab 阅读(549) 评论(0)

我曾经出过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我的老式微波炉用了近十年了,现在发现它的功率不降反升——过去把花生米焙熟要3分钟加3分钟(中间翻一次身),现在只要2分半加2分半。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揭晓答案:因为老旧的机械定时开关拖不动了,定的是3分钟,实际走时要超过很多。

 

近来碰到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在冲调藕粉或葛粉时,过去是加2片süßstofftabletten(甜味剂片)。现在发现,加2片依旧索然无味,只好增加到3片。
P.S.
为了打这个德文单词,我和特地从网上查得德文变体字母的输入法。

 

我当然不会归罪于甜味剂片功效下降,知道这是因为味觉系统产生了“耐药性”,因而越来越难以“骗倒”的缘故。

 

另一个可以比拟的例子是一句老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posted @ 2015-4-13 19:33 Monday sslab 阅读(505) 评论(1)

【题解】:这是一句沪语,意思是:舍不得什么,或者有什么舍不得。

 

网上有一篇《十个【按:其实是九个】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为九句俗语做了翻案文章。我对这种东西向来鄙视;一般不以为然,偶尔“话到嘴边”就横戳枪反驳一下(如此前批过“忘八端”)。这次,要对“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评论两句。作者说——
       『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我说这有点扯犊子了。倘若这个解释可以成立的话,那世间万物都可以套用这句话了,如此还有意义吗?比如,媒婆可以说“舍不得鞋子套不住孩儿他娘”——我不跑断腿,你的老婆哪里来?腐官也可以说“舍不得鞋子升不了正副省长”——省长不都是“跑”出来的吗!

 

所以说,这句俗语的精髓就在于“孩子”二字,换掉了就变成一句“甘草”式的大水词——到处可以用,用了也白用。另一方面,俗语中拿孩子说事的决非仅此一端;还有更厉害的呢:“卖了孩子买笼屉,不蒸包子争口气(汽)”——那个还只是做诱饵,这个直接就卖了^_^

posted @ 2015-4-12 20:47 Sunday sslab 阅读(546) 评论(0)

前两天的老B公案引起不少人议论告密恶行。我来追述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与告密者有关的事情。

 

我在读书时,一个姓邵的贬官到我们学校来落草。他开的课好像叫《文艺批评》一类。那门课的中考是针对话本小说《碾玉观音》写一篇评论。我一向腻歪古典文学评论中肉麻的“爱情”标签——比如说唐明皇与杨贵妃有着“可歌可泣的爱情”,这不是要把人的牙酸倒吗?!为此,我根据小说的结束语『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写了一篇分析这四人悲剧性格的论文。在批评郭排军时,着重抨击了他两次告密的可耻行径。

 

嗣后,课代表告诉我,说邵某人对于我不歌颂爱情却批评郭排军之举,怒不可遏,给我的论文打了不及格。我对此感觉不可思议——这个被一些人称作『充当旗手、鼓手、打手』、『精通中国政治』的落魄文人,惧怕别人对于告密者的诟病为何到了如此气急败坏的病态程度?他内心里到底哪一根神经被戳动了?他曾经是一个受害者还是加害者?这些,我至今没有弄明白。

posted @ 2015-4-10 21:26 Friday sslab 阅读(562) 评论(0)

在社交圈的饭桌上,往往会看到一种段子手:他们的嘴很贱,北方人叫“嘴欠”——我的解释是:“嘴巴欠揍”;他们把自己降为小丑,油嘴滑舌,卖弄段子,以表示自己多么的挺身于潮头之上。

 

我很少机会“与有荣焉”;就我看到的场面,饭桌上的段子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绿”段子,不偏不歪,无伤大雅。比如模仿变调的浙东方言,让人听着像东洋话。第二类是黄段子,有点荤,却不避女宾。比如说本单位搞不好的原因,一是像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二是像妓女睡觉,上面老换人;第三类是黑色幽默段子,带有政治、军事色彩,比如从潜艇失事说起,以“不经打”作结的“海军实力内参”

 

有一次在酒筵上,我们的女校长讲了一个绿段子,大抵是讽刺王洪文老婆的,讲一个苏北籍女干部主持追悼会,因没有文化,只能操一口“大白话”。比如最后的“瞻仰遗容”,在她口中变成了“看看死鬼的nian!”段子讲完,籍贯南京的校长自嘲:“伊是‘全钢’,我是南京人,‘半钢’。”

 

我“顺杆爬”,接着她的话头说:“南京话过去是官话,不算‘半钢’。我来讲讲真的‘半钢’是哪能样子的。”然后说了一个笑话(我没有段子:要么记不住,要么说不出口)——

      
从前有个假苏州人,其实伊是“苏州北门外的人”【苏州人是这样称呼苏北人的】,但是硬要说苏州话。苏州有条“护龙街”,老苏州都叫它“马龙街”。这个假苏州逢人便讲:“窝老早勿是住拉格搭块呃,窝住勒拉马桶间【马龙街】呃。马桶间格地方小呀,一到立体【热天】立是立得来。呒没法子想,只好搬场,一搬搬到太平间【太平街】。”

 

大家哈哈一笑,我也算护了驾。

posted @ 2015-4-10 14:33 Friday sslab 阅读(525) 评论(0)

 

据20150408《新浪微博》——
       『【中央电视台声明:对毕福剑言论认真调查并依规处理】毕福剑作为央视主持人,在此次网络视频中的言论造成了严重社会影响,我们认真调查并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中央电视台办公室)』

 

据2015年0409《中国青年网》——
     『4月8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发布了撤销毕福剑形象大使的声明。声明称,毕福剑在网络视频中的言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革命老区红军小学群众家长和广大师生中造成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研究,决定撤销毕福剑全国红军小学爱心大使称号。』

P.S.
为了让后人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特将事情起因简述如下:央视主持人毕福剑被曝在饭桌上唱改编版的《智取威虎山》,假想了一段少剑波唱、李勇奇接口的唱段,严重的是其中有这样两句:『共产党、毛主席……/哎呀,可别提那个老XX,可给我们害苦了。』有媒体获悉:因影响了央视形象,央视的第一反应是决定暂时停播4天毕福剑在央视的节目【注意:这4天是本周已公告的节目】。 

     
对于这一则丑闻,网上有各种评论,主要集中在“怪谁”这个关键点上。我浏览了一些,觉得很不到位,所以也来发表一点刍见。

 

首先,怪谁?那只能怪他自己——他自称“老毕”惯了,已然麻木,脱口而出“老毕X”的,当在情理之中。问题是他缺少智慧啊:学学广东版韦小宝,把这句扬州脏口改成“biàng biàng 生的”,问题的严重性不就降下来了吗?!
P.S.
我在课堂上举这个例子解释汉语的“反切”规则,苏北籍的学生马上心领神会。

 
其次,怨不得上司下刀子——别跟我说这是私德,可以与公干彻底切割;那不可能的!3年前央视头牌小生患艾滋病死的消息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别忘了老B是那起事件的男二号),连huo累gai时任台长一起倒霉,以至于酒桌上平添了一个段子:『一个男人的成败,往往跟三样东西分不开:嘴巴、尾巴,还有鸡巴。』这次视频中的席面上,没见央视的领导;既然如此,盖着、包着它干嘛?谁惹的祸自己去搪呗。

 
最后,多数人归罪于那个子虚乌有的“卖友求荣者”,我觉得他们有点天真。我敢说,这里面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同桌”!谓予不信,且听我对这段视频加以剖析——

 

1,何时拍的:从走过的女服务员的中袖T恤加中裙的打扮来看,时间以初秋或初夏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事情是之前的某个时刻发生的,这次有需要(!)了,证据便被抛了出来。

 
2.用什么拍:这是一架4∶3画幅的拍摄机器,所以不是任何智能手机。它能“摇”,证明不是简单的摄像头。画面的左右各被一块反光物遮着,可以判断它隐藏在金属或镜子的缝隙后面。

 
3,是谁在拍:机器在拍摄过程中向左摇摄过一次,证明它是有人操纵的;根据情理分析,可以推断拍摄者是在监控室里对高级包间中早已有之的专用摄像机进行远程遥控。

 
4,为了拍谁:画面的焦点对准的不是老B(画面右方不断的闪光,才是在拍他),而是画面前景的那个盘子的花纹。也就是说,这次拍摄的真正主角是使用这只盘子的人(人、盘子与镜头差不多等距离)。

 

5,此人来头:镜头没有向右摇摄,却专门拐向左边去“锚牢”一个外国人;足见此人才是这次拍摄的重点。据网上讲,此乃美国大使馆一等政治秘书-中情局高级特工白丹利——不待人肉,已把他的老底兜得一清二楚,显然这是录像持有者“打包”抛出的。

*     *     *

【结论略】

posted @ 2015-4-9 14:39 Thursday sslab 阅读(573) 评论(0)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