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倘若响应不好,就表明微动开关的弹性片疲劳了。我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把左键开关与中键或右键开关调换后,继续使用(我没有按中键的操作习惯,右键稍有不响应则无所谓)。东芝笔记本在用的这只无线鼠标,已经是第二次换开关了。

 

日前这只鼠标的老毛病复发了——没办法,廉价鼠标用的都是最低档的微动开关。我到网上去找替换品,标准照例是廉价。我买过罗技的“5年质保”货,用了4年多点就坏了,彼时人在南京,也没法回来找发票、找原经销店……

 

这个型号的质量不行,我决定换一个品牌。找到一款玛尚V19,2.4G的无线鼠标,价格49元,月销量将近1万件。再一看,正在降价促销,现价……对,你没有看错,只要9.9元,而且包邮!二话不说,马上下单——只要能点亮,3只微动开关接替着用,撑上两年是绰有余裕的。
TB2N.F8dXXXXXbFXpXXXXXXXXXX_!!1798928518.jpg_460x460.jpg

两天后货到了,从“快递驿站”取了货,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见硕硕大大的挺体面。一试按键,坏了,右键没反应。仔细一检查,发现是装配问题:面板有点歪,使得右键的指板卡住了。用指甲抠一下,故障迎“刃”而解。回家开机试用,握持舒适、移动滑润、击键的手感嘎嘣琉璃脆,而且自动关闭电源很可靠——蓝牙接收器是双工的,鼠标自动进入断电状态后,必须在笔记本开启的情况下方可激活鼠标。除了是“红光”(现在时尚的鼠标流行蓝光),没其他缺点。这次的便宜货,让我淘着了!


 

posted @ 2015-7-17 13:21 Friday sslab 阅读(464) 评论(0)

我和夫人都喜欢吃面。一般每天烧一顿热饭,剩饭热热再吃一顿;饭剩得不多的话,就吃面条。平均一个月吃十几次,约4至6斤。我们吃面条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用剩菜放汤。如果没有剩菜,只能吃清汤面,就加几滴麻油或者挑一筷子猪油。

 

2.筛选出最合口味的一家面铺(在菜场角落里),只买他们的2元8一斤的“小宽面”。假如这家一直保持面条品质,就不换别家了。

 

3.一次买两三斤,回家后分成一份份,装入食品袋,贮存在冷冻室。每袋的分量从前几年的130克减到现在的110克。

 

4.煮面条的水也用净水。水要多放(26cm汤锅,水放到三分之一高)。水烧开后投入冰冻面块,5秒钟后翻身,用筷子把面条拨开。等重新煮开后,滚半分钟即出锅。

 

5.等面条煮好,面汤已经不烫了。我偷一记懒,把“过冷河”工序省了。

 

6.捞面条时,注意把锅底的断面汤捞净——一段1cm长的面头就等于好几粒麦子,我是舍不得浪费的。

posted @ 2015-7-13 21:59 Monday sslab 阅读(499) 评论(0)

据@央视新闻——
       『【今年已查证42万吨走私“僵尸肉”】截至6月23日,全国海关共查证走私冻品42万吨,包括牛肉、鸡肉、三文鱼、银鳕鱼等,不少冻品因超保质期腐败变质,有些甚至是“二战时期一些国家战争储备品”。一些牛肉进入西餐厅一小块就卖三五百,网购平台也成为走私冻品“集散地”。
       ……世界各国每年都需储备一些战略储备肉,超期后会对这些肉销毁或掩埋,但因为涉及环节较多,导致少数国家的战略储备肉流向销售环节。』

 

【我评】虽然有人在质疑这则新闻,但我可以讲两个百发百中的判断:一,只要发生“僵尸肉”运进冷库的事件,那么无论流出还是流入的国家(和地区),其内部肯定是纪纲败坏、贪腐成风!二,鉴于世界上法制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有的是,所以“僵尸肉”和其他各类“高龄”走私物资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以下简略回顾一段历史,大家可以借此对比各个国家的国格:日本投降后,集结于西太平洋的美军大部分回撤;数量庞大的作战物资就地处理,名唤“剩余物资”。亚洲其他城市的情况有待考证;上海的事,史家多有记载——

       『1945年底,一些流动小商贩聚集在中央路(今沙市一路)中央弄(今九江路100弄)摆设地摊,逐渐形成一个“弄堂市场”。美国剩余物资大量倾销,品种有军用罐头食品、电器、钟表、唱片【沈注:以及玻璃器皿、指甲钳、眼镜、打火机,但没有凤爪!】……』

 

这个市场起初叫“中央市场”,后来,『小商小贩猛增,摊地扩大到中央路和新康路(今沙市二路)一带。1948年,在新康路16号又开设新康联合商场,在场内设柜台租给商贩近100个,形成固定的露天市场,统称为中央商场。(以上均引自“食砚无田”的博客)』

posted @ 2015-7-12 22:33 Sunday sslab 阅读(570) 评论(0)

据20150711《新华网》——
       『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
       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XX还是显得非常愤怒。他说:“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

 

【我评】我找出小品看过,一般,但并不『令人作呕』。在“作呕”方面,比台湾那位“hold住姐”弗如远甚。

 

我们至今连花木兰姓什么也不知道,专家讲了七八个可能,莫衷一是。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人物较真,犯不着,不是有“三个自信”呢吗?

 

不管咋说,幸亏花木兰没活到抗战时期,不然贾玲肯定被众多5毛罗织成汉奸罪。

posted @ 2015-7-12 12:29 Sunday sslab 阅读(549) 评论(0)

家里的窗帘破旧了,我看中了合用的(花色稳重、价钱只二百多点)替代品,议定挑选吉日良辰换新的——日子定在儿孙一家回沪前。十几天前夫人掯出三幅一组的搁置的新窗帘,告诉我:当时定做的时候,没有经验,不知道应该选择不透光的品种;挂上后发觉清晨日出后房间里太亮了,就紧急更换目前在用的这一组。我说这事好办,待我来补救,就行动起来。

 

在网上找到“遮光窗帘布料”,不贵;加上我又节约,只选单面涂银的品种,因此总共只花了42元(含运费)。到货后,分三天(不能一鼓作气,老毛病了),把涂银布料作为衬布缝到新窗帘背面。这窗帘的缝工很差,歪进斜出的,衬布也只能跟着牛牵马绷地“随行就市”。不管怎么说,总算弄成了,至少遮光效果极好。问题是,在布料的折缝处,涂层被蹭掉了,形成一条透光带——下次再买新窗帘,要选衬布是双面涂银的那种。

 

窗帘的总宽度比实际需要超出60多cm,夫人要我用传统方法处理:每隔几只,让一只挂钩多跨过一条布槽,使形成荷叶边。我做完后觉得不够“一一〇”(付出110%的努力,争取110%的成绩),就卸下重来。我的方法是:取消荷叶边,窗帘全绷直;把左幅的右侧40cm和右幅的左侧40cm钩到外侧导轨(原用来挂纱窗帘)的滑轮上。这样,它们与中间这幅的两侧各形成了约30cm宽的“叠门”(服装术语,不是建筑术语),又好看,又不漏光。

posted @ 2015-7-12 11:12 Sunday sslab 阅读(509) 评论(0)

我做“音像博士”主笔时,向无数读者讲授过怎样调节电视机。所以,大多数人家看电视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我这里不会发生,因为我是这样调节的——

 

1.转换数码有线电视后,电视机只起到一台音视频播放器的作用,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它的遥控器是闲置不用的。我们调谐频道和调整音量,都使用机顶盒的遥控器。遥控器上“四向调节键”的左、右键,是机顶盒对每一个频道分别设置音量,并把状态记忆下来。如无特殊情况,不妨一律调到70%高低(如32格行程的21格)。我家的康佳LCD电视机音频输出功率较小,所以都调到25/32。

 

首次调整完毕,以后很长时间里可以不必去动它。假如家里有人用不惯机顶盒遥控器的音量+、-键,那就只好隔几天就把状态调回来。

 

2.个别节目,如上海有线电视的17和19频道,伴音电平超出其他所有频道,就调到20/32.。

 

3.以后看节目时,临时要升高或降低音量,应该用机顶盒遥控器“电视机按键区”里的音量+、-键。这是“总调”,它一旦调高(或调低),所有频道的伴音都会升高(或降低)。
P.S.
“电视机按键区”的按键都具有学习功能,即向电视机遥控器“学习”后能调节电视机的音量等参数。机顶盒首次启用时,应让它学习好,最低限度要把音量+、-键激活。

 

假如不遵守这个定式,硬要用“四向调节键”的左、右键调音量,它的害处是:假设在深夜看电影频道,为怕干扰别人,用左、右键把音量调到5/32;看了一会要转到另一个台,声音一下子就震天响了!

 

4.收看一般的频道节目,应使用4∶3幅型——我为了适应外接老式大屏幕显示器,连笔记本电脑也调节为4∶3幅型。宁肯让左右两侧各留下一条黑边也不要勉强将图像撑满(即硬拉到16∶9)而导致画面失真(每张人脸都会像患了浮肿病一样虚胖)。

 

5.偶尔看电影节目,如片源是16∶9的假宽银幕,可以把电视机调到16∶9幅型。但是,倘若播放的是真宽银幕电影,宽高比为2∶1或者更宽,那么在16∶9模式下,屏幕的上下两端又会各露出一条黑边,这是没有办法圆满解决的,不必钻头觅缝地改用特殊显示模式。

 

6.为了不让等离子电视机的中间区域过早老化,厂家采用了一个让图像在屏幕上渐渐左右移动的技术。这是很好的功能,不过应该知道:这功能只有在4∶3幅型时才会启动。

posted @ 2015-7-11 18:52 Saturday sslab 阅读(502) 评论(0)

打开一篇网文,看到的是一片模糊——中灰的底色上,堆砌着小5号的黑字。我只能借助放大镜,逐字逐字地辨识。看得不耐烦了,只得[全选]→[拷贝],然后粘贴到txt文件中再读。翻用郭德纲的一句台词问一句:“你是让我看啊,让我看啊,还是不让我看?”

不让我看说一声.jpg

 

似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脱同样的命运:不断地被后来的演绎者加上各种“提高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原创者的本意渐行渐远。假如把事物比作“鸟”的话,很多“鸟”是给周身镶嵌的钻石黄金压得飞不动而摔死的。

posted @ 2015-7-9 14:17 Thursday sslab 阅读(512) 评论(0)

2015年7月,上海气象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冷夏天的纪录。以下是7月1日以来徐家汇地区的天气情况——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20150701  25℃    19℃     小雨~阴
      20150702  29℃     22℃     多云
      20150703  30℃     22℃     多云~阴
      20150704  24℃    21℃     阵雨~阴
      20150705  24℃    20℃     阵雨
      20150706  22℃    19℃     中雨
      20150707  23℃    20℃     小雨
      20150708  26℃    22℃     小雨~阴

 

我根据每天下午散步体验得出的穿衣指南是:无雨时,穿长袖衬衫和长裤是“正常”的;在风雨中赶路,应该穿厚的长裤,上身还需要加一件两用衫。

 

我在写这几句话的时候,窗外的小雨还在下着。根据气象预报,未来6天里,将始终是小雨、中雨、大雨、阵雨的天气,最高气温28~31℃,最低气温25~27℃。

posted @ 2015-7-8 20:17 Wednesday sslab 阅读(532) 评论(0)

我家的家务劳动,夫人承担得多,比如拖地板等。我主要在烹茶时偷闲洗涤碗盏;还有就是偶尔上灶炒只把菜。我在生活琐事上习惯于于粗线条地速战速决,不愿花费过多的心思和时间。

 

我做家务有四字真言,就是“举重若轻”——要做得开心,别过于投入了。比如烹饪,只掌握若干条基本原则,如“生葱熟韭”、“咸鱼淡肉”,“炖猪爪加点醋”、“黄鱼要撕去癞头皮”等等。一旦点火,就进入“自由心证”阶段了——加什么配料和调料、加多少,都随心所欲,同样的菜品,每次烧出的味道都不一样。

 

引申一下:足见我这样的“若烹小鲜”者若是去治国,铁定不行!

 
另一方面,我家在一些事情的宏观做法上形成了固有的“定式”——首回合做一件事(比如张挂防蚊的门帘和窗帘)时,动脑筋把路子走通、把事情弄妥帖,以后再做同样的事情,就驾轻就熟了。一直照此办理,不再妄加改动。


我把这些定式记下来,供自己查考,就有了这一章。

posted @ 2015-7-7 21:46 Tuesday sslab 阅读(528) 评论(0)

听到国母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和《梁祝》,不禁见猎心喜,也想试试器乐曲填词。设想先拿《二泉映月》练手。

 

要填词,先要确定乐谱。我经过慎重分析,决定把阿炳原谱的引子、第一段、第五段的后半部分和尾声重新组合起来。简述理由:第一段是基调;第二段至第四段的变奏忍痛割爱了;第五段的华彩乐段是万万舍弃不得的。

 

接下来就是找一个较好的演奏版本,以供剪辑。经与阿炳的原始录音反复比较,选定了蒋巽风的演绎。我何以不选名家(包括令小泽征尔感叹『这样的音乐只应跪下来听』的姜建华)的演奏,独独中意这个少有人揄扬的版本?因有以下五个理由——
       一.演奏忠实于原谱。
       二.Zero Style(零风格)。
       三.没有卖弄“小活儿”(反例像王国潼的引子第一句)。
       四.演奏用的二胡中低音音色好,泛音足。
       五.录制还可以:除了华彩乐段的高音区有些擦弦的噪声,别处的声音比较干净。

 

使用mp3 direct cut软件,按照计划剪去中间一大段,剩余内容的演奏时间为2分58秒半,将来作为一首歌曲相当合适。歌词我将慢慢琢磨,这里有一个原则性的观点,先发布出来与读友交流。这是我日后进行二度创作的理论基础——音乐的风格取决于表演者的诠释。

 

我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是:电影《大腕》里那个老总命令把哀乐『来个欢快点的』,于是在加快两倍速度后,活生生地把催人泪下的哀乐变成了喜气洋洋的快板。另一个是:一首讲述妓女生活的轻佻歌曲《Bahama Mama》(巴哈马妈妈),『据那时某记者听“外国友人”讲,这首歌曲由于歌词里有太多的色情用词,国外的大众电台都不允许播放。(引自“挚爱林姐一生”的评论)』但是此歌1980年代被改造成中文版《梦中的妈妈》,几乎人人都以为它是“怀念妈妈”的深情歌,到处传唱;直到其被定义为黄色歌曲之后才销声匿迹。可是近年来它死灰复燃,摇身一变与广场舞绑上了……

 

我强调这一观点的原因是:我认为有必要对《二泉映月》进行全新的诠释。如所周知,此曲自诞生以来,对它的演绎一直遵循着两条路线:一条是营造泉水淙淙、静影沉璧的意境,突出二泉之美,歌颂山河之壮。另一条可称为“主流派路线”,他们坚持诉说『艰难挣扎』和『断肠身世』,以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他们认为必须回归盲丐艺人的伶仃之叹和内心独白,不得夹杂『闲情逸致』,为此还几近迂腐地论证『处在局促空间的“二泉”,从没有映月』。此外,还有人回避以阿炳为主共商曲名的事实,说《二泉映月》的标题是『失神韵、误导众生』,试图用改名的方法为阿炳遗响“正名”。

 

我说这几位的思想过于狭窄了。他们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位艺人的数百首乐器是从哪里来的?是阿炳在“长街行”、“长夜行”(有人说应改名《长街行》,也有说要更名《长夜行》)中凭空苦吟出来的吗?当然不是!须知阿炳曾是风采飞扬的“小天师”,彼时他演奏的道教音乐,肯定充满着积极向上、及时行乐的诉求和宣泄。后来,随着他的落拓,他一遍遍地依照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加入了消沉和悲怆的成分——有人说,《二泉映月》曲谱上有些音符标有“带起符号”,这是一种指法,演奏时要用手指轻轻搔弦,奏出叹息声的效果。今之艺术家,再一次地“旧瓶装新酒”,利用原曲深沉悠远的基调,加以明朗化的处理,突出其“正面美”(相对于残缺美、忧郁美而言),我认为是做得不错的。

 

进而言之,我认为还应当允许别的艺人变奏出更多的意境来。我个人就从此曲中听出了另一个迥然不同的主题:一个从探索人生和生活,到豁然开朗的思辨过程,在明亮、激昂的高潮中展示了思想和精神上的一次飞跃。或曰,原曲中毕竟还有一些表现艰难困苦和无奈挣扎的成分,这与你的主题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你将如何统一?我说很简单嘛:我们每一个人,若想从混沌中得到解脱和升华,都必然经过一重关卡;这关卡用马克思的话来定义,就是“地狱之门”!此外还有一个附带的问题:二胡的音色在高音区表现都不佳,不符合我的“明亮”的要求;以后有机会演绎我填词的《二泉映月》,建议还是改为小提琴伴奏为好——当然,此是后话了……  

*     *     *

这是我贴出的最后一篇博文。此后这个园地将停止更新了。

 

在完整聆听了几十遍各种版本的《二泉映月》后,似有神明点化,指示我趁着脑子还清醒、脚力还坚挺,抓紧把文集的框架建立起来。我如奉纶音,决心自即日起把精力放在《漂客》草稿的誊清上。以前提到过:这是我结束漂泊生涯之前一百天的日记。那时正值04级学生进入毕业阶段,我又担了一个“摄影学院院长”的虚名,时间不够用,日记都是潦草字迹涂鸦的草稿。这七年来我常常敦促自己快把这一卷“何不早问”的“天书”整理出来,但因博文正在“写得兴起”,所以这项工作一直无计插进来。现在好了,脑子一热,快刀斩乱麻,将个人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我于2005年5月在MSN上试水,2006年4月开始正式写作博客,倏忽已10年有余。博文总数1246篇;总字数尚未统计,算入有待完稿的二百余篇,估计当在百万之数。这些平淡无奇的拙文,一直承蒙各位读友垂青下读,令我不胜惭愧!在我有生之年,如果还有机会,我或会重作冯妇,继续我的贴文生涯。专此布达  即颂


台安!

 

posted @ 2015-7-2 15:15 Thursday sslab 阅读(716) 评论(2)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