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普洱和金茯,我作主

【事件回放】日前,有人发文《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称,普洱茶中普遍含有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喝普洱茶有致癌的风险。我盘点家当,知还贮存着两块普洱茶饼和一大块安化金茯(黑茶),俱是发酵茶。这些茶还敢不敢喝?我心里有点“de de 较”(沪语土话,谓心存疑虑。暂时无法落实哪一个字),几乎就要弃精品如敝屣。

后来在20171014的《光明网》上读到一篇《喝普洱茶,真的会致癌吗》,才把心放回腔内。

【正文】光明网的专题文章,据实反驳了那个危言耸听的命题。其中包括——

一.『理论上,在正常情况下,普洱茶并不是黄曲霉菌的适生基质。因为每种生物都有它的适生环境,黄曲霉菌喜欢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物质中生长和繁殖(如玉米、花生),并形成毒素,而普洱茶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

【我评】我相信专业的分析。

我还要进一步指出:生物种群的生长具有排他性,比如有蝌蚪的池塘里不长鱼。又如青霉素被发现,是因为弗莱明观察到青霉菌能够杀死葡萄球菌;但是有人指出,弗莱明能遇到青霉菌的溶菌现象,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为假如培养基上先长满细菌,那么青霉菌就无法“轧一脚”了!

以安化黑茶为例,它的精华部分是内含的“金花”,亦即益生菌群落(业内以“金花普茂”来描述)。在早期研究中曾有人把金花菌误认为黄曲霉,经过反复的毒理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冠突散囊菌(金花的学名)无毒。

『据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称,该校研究团队2012年就通过模拟发酵实验证实,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虽然初期有黄曲霉生长繁殖,但在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终止时,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对此我的推测是:金花不仅无害有益,而且很有可能在茶砖内的菌落竞争中,是金花战胜了黄曲霉。!

二.控方的“证据”是:『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市场上的70份普洱茶样品,全部检测出黄曲霉毒素;2013年,南昌大学一位研究生从市场上采集了60份普洱茶样品,也全部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问题在于,上述两项研究中的对象是『来自湿仓储存的普洱茶,而非正常的普洱茶,旨在研究在湿仓这种潮湿的储存环境下,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上述广州市疾控中心研究项目的参与人员-广州市疾控中心毒理学检验科医学博士朱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采样的茶叶“很多都有发霉的白毛”,而且闻到“很强烈的霉味”,正规的茶店买不到这种茶。南昌大学的研究项目也类似。“这样的茶叶本身品质不佳,仓储卫生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不足为奇了。”钟凯认为。』

我只想说,设或知道这一内情,却假痴假呆地把两个案例拿来作为论据,那是学术不端!

更有甚者,在控方补充提交的『普洱茶普遍含有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证据”中,『有部分样品为了验证黄曲霉菌能否在普洱茶中生长,而进行了茶叶上黄曲霉菌的人工接种,这些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并不是自然生产条件下产生的。』

还是那句话:假如知道这一内情,仍旧把这部分样品也拉到篮里充数,那就更下乘了;说得不客气一点,是科学道德出了偏差。

三.各方的风险评估指出:按照检测到的最高值,每天饮用量取世界最大饮茶量的2倍,假设天天大量喝这种高污染的茶,因此而诱发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可能性为万分之2.7~3.2。

我一贯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看待毒性问题。如果“飞蛾扑碟”的结果是这个比例,那么我偶尔品品发酵茶,何足惧哉。

说实话,相比于普洱茶,还有数不清的通过发酵生菌作用生产的食品;尤其是用大豆(属于『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做的腐乳、大酱、酱油……这些,倒是应该披露一下它们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数据的。

*     *     *
至此,思路已经理清,三块好茶也不扔了。
博主上一篇:«两上一下
博主下一篇:»求学口号
posted @ 2017-10-20 14:12 Fri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