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半半爱“动手”

每次与月月一家视频通话,都看到半半手脚不停地在“做事”。最近大半年来,他越来越喜欢摆弄机械和电子的玩具和用具(比如电钻、照相机、手机、遥控器……)。据我观察,他已经把各种工具(都是玩具)的使用融合到玩耍之中,自己创造出各种玩法。沈潋说,这个小家伙的发散性思维也很不错;我对此也有同感:一旦提到一个主题词,比如“连接”,他就会“咚咚咚”跑到房间、厨房等处,取出(不是寻出)相关的物品,像绳子、螺丝钉、粘胶纸之类。我说这非常符合我倡导的培养目标:“双爱型”学生——兼有爱因斯坦的动脑特质和爱迪生的动手能力。月爸说将来引导他去学德国的强项——机械制造。

 

学习机电专业,“幼功”是不可或缺的。要在反复摆弄、一遍遍拆装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爱动脑和动手的书呆子,到老也成不了一个优秀的机电工程师。比如手电钻,现在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率很高,假如我就此问一个常识性问题,不知有几人能正确回答:“用电钻在薄铁皮上打洞,要注意什么?”——答案是:根本不能这样做,因为这会使得钻头因局部过热而退火!

 

我看《极速汽车》的一部纪录片,介绍特斯拉电动汽车从图纸到新车下线的诞生过程。印象最深的是:总裁聘请专家吉尔伯特·帕辛担任生产主管,要他负责在一座闲置的旧厂房里建成一家“全世界最棒的”汽车制造厂,并在规定时间内造出“最棒的”汽车来;结果,帕辛和他自己组建的团队不负众望,如期完成了任务!我对半半给予厚望,希望他将来就朝着这个“造厂的专家”的方向努力。

 

去年以来我受小郭启发,一直在琢磨“爬楼机”这个题目,希望发明出一副每个老龄家庭都买得起(目标价格是一个月的退休金)、用得上的“外骨骼”。外骨骼,美国、日本都已有商品应市,但售价是5位数的美元;我设想的这套设备,是一辆变形金刚式的电动滑板车,外出“骑”滑板车,到家后取下几个部件,就是电动外骨骼,穿戴以后就能轻松登楼……我且慢慢地做原理验证,等我们衰老到爬不动高楼了,半半也已长成一个小“工程生”了。到那时,实际制造的任务就由他来完成啦。哈哈!

 

P.S.
顺便提及,我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定义是“燃油汽车的电动化”,『革命』、『颠覆』等说法,不过是溢美之词,不足为信。我倒真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设想,能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先进性。我的思路迄今无人想到(连蛛丝马迹也没有);十几年后,假如基于§(sslab的徽标)原理的轿车依旧没有问世,我就把想法交代给半半。

博主上一篇:«做新闻和看新闻
博主下一篇:»我对“中国情人节”的异议
posted @ 2015-8-23 13:21 Su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阿昌
2015-08-24 01:37
期待“§”车早日问世,让我也来得及潇洒一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