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辑怎能不长记性

在《留园网》上看到台湾的一条关于洪秀柱的报道。原文应是繁体字的,大约编辑给转成了简体字。用心虽好,你倒是校勘一遍呐,他不!于是,“会得干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的字句也出来了。
 
诗句是唐朝张固《独秀山》中的一联。照情理判断,洪秀柱的高堂洪老夫子显然是根据这首诗的篇名和诗句为他女儿命名的。连外行人也能看出:句中的“干坤”二字不问可知是“乾坤”之误。
 
用过文字处理软件的人都知道,无论Word还是WPS,它们都有“繁转简”、“简转繁”功能,但是又都大高而不妙——虽说“刷”一下,成千上万的繁(简)体字瞬时变成了简(繁)体字,但其中难免包含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差错,就像“乾坤”变“干坤”。究其原因,在于上述软件的开发者没有输入足够的特殊规则让工具变得稍微智能化一点。特殊规则很多——
 
一种情况是,一个字有两个用途,在其中一个用途中可以简化,而在另一个用途中却不能简化。比如乾湿的“乾”能简化成“干”,而乾坤的“乾”则不能。第二种情况是,两个不同的字,却被不负责任地简化成了同一个字。比如髮髻的“髮”与發展的“發”,就都变成了“发”。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形声字被简化得只剩了声部。比如酒qu的“qu”,旧时写作“麯”或“粬”,现在若想把酒曲转为繁体字,只能随文字软件的高兴选择最冷僻的写法“酒麴”(错倒是没错)……由于这种种特殊情况的存在,电脑这死物件儿有时难免会搞混。
 
有鉴于此,我在文章中使用繁体字时,不管是网上拷贝的、手打的还是简转繁的,无一例外地要再三检查,才稍放心。同理,在把网上的繁体字转成简体字时,也要核对多遍才歇手。凡是当编辑的,只要做过繁简、简繁转换的,莫不有过“一朝被蛇咬”的经历;这次的这位编辑,不知怎地就学不乖……
 
P.S.
我对“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的意译:【我领会了昔日女娲氏熔炼五色石的目的:是为了浇筑天柱。最高的一根天柱在南方,独秀山可以与之相比。】

博主上一篇:«回忆“打弹子”
博主下一篇:»拟语文考生的答辩(小小说)
posted @ 2015-6-17 23:27 Wedne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