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踏青记》的外一篇(之二)

这次趁着到海宁春游的机会,我专程到斜桥镇及其卫星村庆云去了一次,目的只有一个:考证一下本地人是怎样念这个“斜”字的。

 

关于方言方音,我以前经过观察,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语言这种口耳相传的功能,居家的女人担任传承的角色;“外场人”丈夫则通过与别种语言的交流,使本地方言产生演变。这次在斜桥和庆云,我向数十位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居民讨教“斜”字的念法。事实再次证明,我的断言是正确的。

 

首先,一个粗浅的的印象是:平湖、海盐、海宁三个县市,应该与上海划分在同一个方言区(嘉善、嘉兴、桐乡三地,这次来不及考察,以后再讲我的感觉)——他们用乡谈,我说上海话,双方交流完全没有障碍。一位海宁人说:上海话基本能理解;但是萧山、杭州话就不易听懂了。我过去一直认为上海话是长三角地区的“普通话”,现在看来这话要修正:“上海话是沪、平(平湖)、盐(海盐)、海(海宁)地区的普通话。”

 

其次,简单回顾海宁斜桥与上海南市斜桥的历史沿革:海宁斜桥的形成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上海叫“斜桥”的地方有几处,名闻遐迩的是南市斜桥(架在陆家浜上),存在年代自明弘治年间(1488~1505)至民国15年。如此看来,上海南市斜桥应该是“小弟弟”啦,难怪海宁的不少老人口中有“上海小斜桥”的说法。
P.S.
上海吴江路,过去叫“静安寺斜桥”。上海松江区还有一条“斜桥路”。

 

交代了以上两个背景后,现在可以言归正传了:在斜桥的三位女店主(一位开点心店、两位开花店)那里,我听到她们把“斜”字念作“ziá”(音如沪语尖音“借”),“桥”则念入声。此外,其中的一位还告诉我一个有意思的语言知识:“斜”字另有一个读音,作“ciá”。比如方言“斜近路”(直插的近路之意思)。对于这亲自调查得来而非寻章摘句的结果,我欣然接受。

 

至此,对“斜”字读音的查考,暂告阶段性休止。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考察计划中还有张家港市的“斜桥村”(现在好像叫“斜桥社区”)和靖江市的“斜桥镇”两处。下次有机会,请张杰带我去……

博主上一篇:«早春踏青记(三)
博主下一篇:»早春踏青记(二)
posted @ 2015-3-29 21:32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