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义》外一篇

《发乎情止乎礼义》完篇后,我对于“礼义”(意义最接近的时髦叫法应该是“游戏规则”)作了深入思考,并陆续补充几条想法。现把这些附文抽出来,单独成篇,作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外一篇。

 

一,我们总要求这个社会同书里描绘的一样理性,甚至要求人人像学校要求的那么纯洁。这本来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但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里,这些都是引起别人对抗从而使得自己活不好的原因。

 
二,要甄别“书上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于我,除了一些圣贤如孔孟,其他的都不足以成为行为楷模。有一种人(现在越来越多),他们表面看来十分光鲜,甚至让黎庶惊为天人。可是有朝一日撕开他们的“皮”,才知道不过是一个人品比你我都不如的装B高手罢了。
 
三,即使是圣人“发于本性做的”,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对孔子说:「我们乡党中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牵走人家羊,他出来告发了。」孔子说:「我们对正直的认识和你讲的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便在其中了。」)对此我只须问一句:父亲或儿子吸毒了(孔子那时没有摇头丸,我们就说“好饮鸩”),家人也“隐”吗?隐的话,不就是家败人亡的前奏吗?!
P.S.
叶应念古音shè。至于这位叶公是不是那个“好龙”的“叶公”,有待考证。

 
四,我反对无条件地歌颂母爱和过分夸赞家教。有史以来的无数事实证明,愚昧的母爱,不知戕害了多少无辜的儿童(包括这些儿童长成的大人)!至于家教,君不见:许多在家教中“执教”的村妇愚夫,活生生地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扭曲成了难以存身于社会的另类分子!

 

我的先父先母都不善教育,为此我很庆幸!幼而失教,有时未必是坏事——与其学了一脑门的歪或傻,不如什么也没学到。教育,其实只需要家长的一丝开明:放任小孩自己在社会、在学校磨练自己,比自己瞎“教”要好得多。

 

五,我主张,有些职务,必须挑选心地尽可能单纯、良善的人来担当。比如教师、“牧”(直接面向草苠的官吏)、一线医生、商企CEO……基于这个信念,我鄙视范跑跑之辈——这种东西,只配做“补药碧莲”的典型形象。

 

六,我的教育方针之所以强调“同国际接轨”,就是因为对中国社会的种种礼义颇多非议;勉强贯彻了,也始终不能适应,遑论融合!外国的许多理性、直捷、自由、能动的行事规范,对我具有无上的吸引力。

 

*     *     *

夫人在乡下住了十几天,回来白描了如今“农村”的一些现状——

一,最现实的权力是痞权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我在30年多年前开始深入农村后发现:现实中的农村还产生了第五种权:“痞权”。我定义的“痞”,是连村干部也混不上,却能在村庄里出头露面的“场面上人”,无一不是说话有人和、行事有人跟的“人物”。而且,往往有这样一个规律:这样的痞若是接近良民,则一个村庄以良民居多;他们倘若刁民的成分多一些,整村的人就学着刁蛮成风。

 

乡下的狠角色现在还在藐视法制,遇事碰碰讲“拷耷一顿”(敲他一顿)。不过怪的是,对于打工的异乡人,他们往往不敢逞凶——那些只有一条穷命的可怜虫,无家无业,奈何了你再一跑头,你只好咬泡!

 

二,赌已成为全民的“事业”
在常州这种二线城市的乡下,家财万贯的勤劳致富者多如过江之鲫。富裕以后的农民,脑筋用作赚钱上的比例很小了;大多数人(一点不夸张!)的心思就放在一个“赌”字上。

 

举她们村上的“毛狗”为例:毛狗的儿子五毒俱全,毛狗的老婆还要护短:“糟蹋也是糟蹋自家的钞票,要‘尼蛊’(你们)来管哒?!”。在两次替儿归还了共1千3百万高利贷以后,债主们依旧紧盯不放;毛狗夫妇弃家逃遁,那败家小子赖在戒毒所里不敢出来……

 

三,男女关系公开化、普遍化
也不能说男女关系混乱,因为一妻、一(或几)妾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纳妾、姘居等等过去要竭力隐瞒的事,现在变得“光明正大”了。最难以解释的是:大家都相安无事。做妻子的对畸形的家庭关系不但很适应,有的还很觉荣耀。在既成事实的三角中,没听说主妇有不从的或者闹别扭的。

 

四,尊老风气怎样不甚清楚
但有一条:出殡时做女儿的只须“跪台”(我比照明星“站台”而创)即可,嚎丧早已委托给“做戏佬”(上门唱白事堂会的演员都会加演一出《哭七七》)。看着她们在台上哭得死去活来,大家都心满意足,纷纷品头评足:“会哭嘚!”、“一包餐巾纸一歇歇侪用完!”……

 

*     *     *

最后要贴出的8幅图片,是1952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的招贴画。月妈的微信转发了这个专辑。辑录者的按语说:『所讨论的理性和健康的教育,在60年后的今天,尚未成为常识。』月妈的转发标题是:『这样好的理念为何没有得到应该的传承?!』我留言:“接下去的14年,人们发现:只要高调一个比一个唱得响,就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到手。贯彻也好,传承也好,谁做谁被别人骂傻子。”我把这些图片拷出来,插入本文;目的是请大家看看:如果我们的社会未曾遭遇钝刀子割肉式的摧残,更没有陷入一场空前的浩劫,那么今天的礼义应该是怎样的。
全图.jpg

博主上一篇:«豆芽机和面条机
博主下一篇:»《岩多必诗》浅析
posted @ 2014-8-29 21:52 Fri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