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发了『习近平春节前视察驻西安部队 登战机体验操作』的新闻。一批网编没有图片可用,便采用截屏的故伎应付差事。以下是其中一张被几家媒体(比如《中华网》)选用的照片——
附图.jpg

 

【我评】由于电视新闻是逆光拍摄,人物的容貌拍得很不理想,显得苍老。不过这还不是大事;不应该的是,在截屏的这一瞬间,画面上方的两块圆斑恰巧处于头发之上,看上去好像习大大戴着一顶帽子——而且是酷似某动画片主角造型的帽子!

 

这是不是有点大不敬的味道?!我不想知道这糙活是谁干的,也不想知道这张照片是怎样闯过壁垒森严的审查关的;不过有必要提醒这几个马虎的媒体人:以这样不敬业的态度厕身新闻界,早晚会给自己吃药的——须知觊觎你们好位子的人,所在多有。

 

P.S. 20150219
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为了突出显示,我修掉了与“高帽子”不相干的绿色)——

异曲同工之妙.jpg

 

posted @ 2015-2-19 1:54 Thursday sslab 阅读(557) 评论(1)

据20150217《人民网》——
       『预测死期的时代即将来临了!芬兰和爱沙尼亚的科学家发现新的血液测试方法。令人惊讶的是,这项发现只要透过简单的血液测验,无论生病与否,都能预知寿命。
       科学家发现,这些亡者都有4个类似的生物标记。他们血液中的血浆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颗粒大小与柠檬酸盐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血液中这4项数据上升,就代表未来极可能在5年内死亡。
       而这些指标排在前20%的那些人,死于心脏病或癌症的可能性是含量最低的那20%人群的19倍。研究者认为这种生物标记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警讯。』

 

【编辑评论】:『担心保险公司是否会利用这些信息来修改投保人的保费。』

 

【我评】:以前报道过“验血查癌症”和“查基因预测寿命”等医学成果;我对此持一贯的态度:敬而远之——年轻人怎样我不好说,但对我这样的老人来说,本来还保有一点点长寿的梦想;万一轧闹猛挤进去“测验”,那么从得知“残生”长短(不管是长还是短)的那一刻起,以后的每一天都活在倒计时里。能在这种等候死神降临的生活状态中撑到预期的阳寿而不愁死、吓死,那真得有钢铁般的意志了。

posted @ 2015-2-18 19:20 Wednesday sslab 阅读(558) 评论(0)

【说明】:从羊年开始,《几句话评论》的序号从“1”开始重编。

 

据20150217《大河网》——
       2月17日下午,马年除夕前一天,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带队慰问了口岸工作人员,并来到南山区荷兰花卉小镇逛花市、问民生,兴致勃勃地各买了一束 “勿忘我”鲜花……
       卖鲜花的姑娘听说是书记、市长买花,立马表示要免费送两束花,并说书记市长“没有忘记我们老百姓就好”,引来现场一阵欢乐的笑声。

 

【我评】:凭这位姑娘的思想和口才,她进修进修就可以去当官方发言人了。

posted @ 2015-2-18 19:19 Wednesday sslab 阅读(518) 评论(0)

本文记叙我在芦墟回上海的途中尝新Vi-Fi的始末。

 

芦墟汽车站规模极小、极简陋,连售票带候车,只有一间房。根据交通行业标准,应属于“简易客站”的等级。这里的墙上也公示着免费Wi-Fi的口令,我们试了,但上不去。上车以后见[本车有免费Vi-Fi]的告示,心说这趟车乘着了!连上网络后用UC浏览器搜索“索尼笔记本拆解教程”、“上海汽车南站周边餐饮”,均有搜索结果。可是想要点开标题细看网页内容,却不行:要么长久黑屏,要么自动跳转到Vi-Fi的首页。于是我不再痴心妄想,随遇而安地浏览Vi-Fi。见它具有新闻、游戏、生活等六七个栏目。随意点开几条阅读,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上面的所有内容(包括“新闻”),都是去年8月5号建立的——这一天大概是该网剪彩的日子。也就是说,自从开张大吉以后,这些内容就再也没有更新过!罢了,罢了,我还是关机闭目养神吧……

posted @ 2015-2-17 14:09 Tuesday sslab 阅读(513) 评论(0)

学本事要靠幼功;从小练就的技艺,可以管一辈子。中年以后“学吹打”,在一定条件下,照样可以学得很快:只要关乎吃饭,“临时抱佛脚”的事往往能够以不可思议的高效率办成——我以前讲过:夫人为了到雅芳公司面试,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学会了复印机、传真机的操作!可遗憾的是,这样学来的技能,一旦搁下不用,往往忘记得很快。

 

我是30岁以后学的电脑;近年来,在使用电脑软件中屡屡发生“失番儿”的情况:有时忘记了某项功能在哪里打开,也有时不记得某个工具(尤其是英文版的)怎样使用。这两天兴起,要用Power Point把我为小朋友们编写的《摄影讲义》做一版PPT格式的教程,可是打开软件一瞧,陌里陌生;试着东点西击,竟然毫无用处。

 

其实我应该算是已经“掌握”了这款工具的:以前在“亚申”科技公司打工时,我负责过演示文稿的校阅。我在教书时,没有做过PPT“课件”——我是反对在大学课堂采用这种讲课方式的,所以一直拖着没做;系里的教学秘书也不好意思来查我,打个马虎眼就让我蒙混过关矣^_^这次不行了:在公司副总裁手下干活,必得“吃啥饭生啥心”,逃是逃不过的。我只好从头学起(还要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在短短两天之内,从一窍不通“升级”到能够熟练运用Power Point软件——幸好Office软件包里各软件的操作习惯是相通的。

 

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道理,我不准备半途而废,决定从零开始恢复“番儿”,譬如从新学一遍Power Point吧。于是吸两撮鼻烟醒醒脑,然后屏息凝神,一点一滴地回忆曾经掌握的技能,终于勾出了记忆,做出第一张幻灯片……

posted @ 2015-2-16 23:45 Monday sslab 阅读(477) 评论(0)

贾岛有一首《送无可上人》,内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联。诗人还在诗后再题一首诗——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这两句诗苦吟了三年才写就,每当读起总要双泪长流。“粉丝”们如果还不赏识,我只好回转故乡做隐士度残年去了。】

 

我曾在溧水校区的角落里,寻得一个荒凉的所在。看着眼前枝叶扶苏的树木和反射寒光的深潭,贾岛的这两句诗从我的脑海中跃然而出。我横竖来回吟诵了好多遍,有一丝顾影自怜的哀愁,不过倒也不曾潸然泪下。
P.S.
此潭不知是矿洞还是彗星坑。后来才知道,其深不见底。建校时,潭中曾溺毙过一个贪凉游泳的民工;所以大家都不敢来。只有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生人,才大大咧咧地来此探幽!

 

所以说,文人观景的感受,最好的响应者就是自己——自己被感动,便心安理得了;剩下的,只是能不能打动编辑的问题。过去,没有编辑的通过,就谈不上“知音”的赏识。在自媒体时代,只要不指着文章求名求利,这一道卡子事实上已经坍塌了。有鉴于此,我现在写文只求自己认同。眼眶湿润已是最高境界,“双泪流”就不奢望了。

posted @ 2015-2-16 22:01 Monday sslab 阅读(471) 评论(0)

古代文人书写牌匾,有时会留下一个不解之谜:其中的某个字,会缺掉一笔。比如民间故事中书家写“点心店”的店招,故意将“心”字少写了一点。再有南通的大生码头,牌坊上的四个字写作“大生馬頭”(民国以前,码头都写作“馬頭”),不过“馬”字只点了三条腿!还有著名的“全聚德”招牌,仔细看那个“德”字,会发现:非但不见“四”下方的那一横,而且“四”上面的横折,也缺了半笔,致使“门”关不住了。

P.S.
这“书家”是谁,说法各一:有说徐文长题字后小店生意大好;或曰郑板桥写来讽刺掺杂使假的黑心老板的。

大生馬頭.jpg

  

全聚.jpg

  

我想,书家既然肯于见示墨宝,大约总不会嫌润笔不丰而偷工减料,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我妄加猜测,提供一条理由:用文字换取利禄,是不是怕仓颉先师责罚,才故意缺划少点,以示自己没有欺师灭祖拜倒在财富脚下?

posted @ 2015-2-15 21:55 Sunday sslab 阅读(589) 评论(1)

近年有人提出了一个“生活家”的说法,这个概念很不错,我是接受的。日前在地铁上读小报,见一位作者把他心目中“生活家……进化”后的状态归结为一种低俗的境界:“一手好字,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由此看出,此人的思想无疑是十分浅薄的。
P.S.
这种《十字令》的最初版本见于清朝笔记小说《把势十全诀》,其为混迹于官场中的人“绘制”了一幅“标准”画像——
       『一笔好字,两首歪诗,三等围棋,四季衣服,五斤酒量,六张叶子,七笔呆画,八套清曲,九归算法,便是十全秘诀。』

 

此后有很多“改编版”,比如张季鸾的《做官十诀歌》——
       『一笔好字,两撇小胡,三斤酒量,四季衣裳,五官并用,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玲珑,九尾仙狐,十寸脸皮。』

 

我又查网,见现在打着“生活家”旗号的众生,大都是卖货的、卖书的。尤其黑龙江卫视的一档《大生活家》,号称养生节目,实质是“教授”以“还不好出门叫车撞死”的罚咒方式推销膏方的电视购物——想不到一个好词汇就这样给糟践了!

 

我既然认同“生活家”的提法,也愿意以我的刍见来探讨其应有的内涵。

 

夫生活是个万花筒,包罗万象。吃喝嫖赌是“生活”,家长里短也是“生活”,但这样子的俗人都成不了“家”。我对生活的定义是: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活着。对生活家的理解则是: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品行”、“交际”和“衣食起居”),追求值得追求的精神、物质享受;其格调之高,应足以被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奉为楷模。

 

至于有谁如果执迷不悟,非要修炼《十字诀》;准保用不了十年,就是僵尸一具!不要怪我说话尖刻——想想“白相人”总根的“杜先生”:才过50岁,已经着人用滑竿抬着上堂子;熬到63岁,就迫不及待地归西了。

posted @ 2015-2-15 2:18 Sunday sslab 阅读(854) 评论(0)

沈潋托朋友带回一台笔记本电脑给我。那位便人其实不是十分的“便”——他在苏州工作。夫人和我与他约好后,日前乘火车去苏州火车站与他交接。

 

上海到苏州的火车票,应该是全中国最容易买的一类了吧?可是适逢春运期间,这话就不能讲了——首先是票价问题:上月我做预案时,还查到有票价7元的车次,这次“自然”没了。沈潋他们一开口就是“高铁”,我是想等以后走长途时再开高铁洋荤的。上海到苏州是半小时与一小时的差别,就乘慢车惹惹吧。其次是“过路车”不卖苏州票:本来,上海站的K290(到成都。08:43开)、K376(到西宁。08:50开)都是非常合适的车次;可是现在要么登录不进去,要么显示不出苏州站。后来夫人的外甥女发现上海南站出发的K470还有余票,提醒我们,于是赶紧订下。

 

沈潋的朋友很客气,在通电话约时间时就提出用车带我们观光;我因另有打算,所以婉拒了。“另有”的打算是:我要借这次出门的机会,到芦墟去一次。这个心愿由来已久,算得上是“夙愿”了。

 

白居易有一首《忆江柳》诗,诗云——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我年轻时没心没肺(其实现在仍旧没心没肺),读这首诗觉不出好来,所以不怎么在意;可是想不到步入老年之后,自己也会为了几棵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柳树而时常魂牵梦萦——这些柳树,就栽在芦墟的汾湖公园。

 

在2000年前后,我经常陪沈潋作短途旅游以散心,曾到过芦墟。当时拍了一些风景照,其中汾湖公园外的一排柳树的照片我自己非常得意。后来照片不知归到哪里去了,几次都遍寻无着。我心里一直搁着这事,十几年来时常魂牵梦萦,想候个机会重游芦墟,再见那些柳树。这次查得:苏州汽车南站有开往芦墟的班车,所以就决定趁便重游芦墟。

 

那一排柳树的情况是这样的:它们是有年头的垂柳,树径约有40至50公分。像一队卫兵,间隔约六七步,整齐地矗立在湖边,记得我们去的时候是初春,所有枝条被朔风吹刮了一冬,全部向背湖的方向偏斜了十几度,而且在无风的时候依然保持同样的“姿势”(像下图左下角枝柳条的样子)。看到其苍老的风貌,钦佩它们具有一种坚韧能忍的品质;不由背诵起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圣训。
4用.jpg【说明:这图片经过PS】

 

车到芦墟已是正午,我顾不上午餐,带着夫人一路“摸”过去。十五年过去,很多细节的记忆已经很淡薄了。靠着勤问讯,幸而没走冤枉路。汾湖公园的门里门外已经模样大改,我常常牵挂的柳树踪迹全无——大概是哪个不开眼的规划者,把它们当作歪树枯枝“清除”了。浅薄啊!无知啊!践踏了真正的可以入选“汾湖八景”的好景致!我寻找了一棵略能反映旧景风采的幼树,拍一张照片作为博文的配图;然后叹口气,默念了一句“沈园非复旧池台”(陆游词句),黯然神伤。然后出门,打听到一家点心店(这里见不着饭店和水果店),随便吃了点,就悻悻然返回上海。

 

P.S.
1,我请教当地居民,知道“芦墟”的念法近似于沪语“楼觑”。

 

2,汾湖旧名“分湖”,就是柳亚子诗中提到的“分湖便是子陵滩”的那个分湖。据《分湖史话》载——
     『宋朝张尧同《分湖》诗:“我本沧浪叟,闲来系钓艭。如何一湖水,半秀(指秀州,即今嘉兴)半吴江?”
       元代杨维桢《游分湖记》说得更明白:“湖东西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一属嘉禾(即嘉兴),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
       ……历史资料总说这里是“吴根越角”,“吴、越在此分界”。直至今天仍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因此,由吴、越两国分界得名“分湖”,是本义。
       ……明朝以来文人学士大多喜欢写成“汾湖”。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或许……后世已无战乱,写成“汾湖”大家乐意。』

 

3,柳亚子的家乡在分湖北隅的吴江县北厍乡。“分湖便是”句出自他那首著名的《感事呈毛主席》的牢骚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尾联的意思是说:等到江南解放,我就回分湖去隐居了。中间两联的用典不去说他,惟首联引起的一段公案值得记两句:有人(还不在少数)把“说项依刘”解释为“在刘邦项羽之间摇摆徘徊”,或者“说服项羽依附刘邦”。我只能把这些望文生义的人归入陋儒一党。

 

其实,“说项”和“依刘”也是典故。前者是说唐朝国子监祭酒杨敬之赏识项斯的诗才,“到处逢人说项斯。”后者是三国王粲的故事:王粲投奔刘表,因其其貌不扬,得不到重用。这里柳的意思十分直白:“你们口惠而实不至,我得不到重用,只好回家吃老米饭喽!”

 

posted @ 2015-2-14 23:07 Saturday sslab 阅读(479) 评论(0)

家里的洗衣机已使用了8年以上。机器没一点毛病,但夏天用完后开盖晾干时,在“缸”里不免能闻到一丝有机物腐败变质的坏味。我一直想用清洗剂对洗衣机槽彻底除垢,无奈这类产品多为广东的家化厂出产,价格偏高(一般三四十元);网购加上邮费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这事儿就一直搁置下来。

 

昨天去超市前罗列要买的货品,把清洁剂这话头记起来了。进超市,特意弯到家化产品区域。不等搜索,见“上海家化”出品的一种“第2代洗衣机槽清洁剂”赫然摆放在醒目的地位。它内装4小包,意味着可使用4次。再看售价,只10.99元。于是不假思索就买下了。

 

今天依照说明书的提示,不打折扣地进行了一次除垢。效果的好坏一目了然:最后放出来的废水中,漂浮着数不清的瓜子片大小的垢泥!估计今年夏天,洗衣机不会再散发异味了。

posted @ 2015-2-13 21:08 Friday sslab 阅读(519) 评论(0)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