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白的错字

古代文人书写牌匾,有时会留下一个不解之谜:其中的某个字,会缺掉一笔。比如民间故事中书家写“点心店”的店招,故意将“心”字少写了一点。再有南通的大生码头,牌坊上的四个字写作“大生馬頭”(民国以前,码头都写作“馬頭”),不过“馬”字只点了三条腿!还有著名的“全聚德”招牌,仔细看那个“德”字,会发现:非但不见“四”下方的那一横,而且“四”上面的横折,也缺了半笔,致使“门”关不住了。

P.S.
这“书家”是谁,说法各一:有说徐文长题字后小店生意大好;或曰郑板桥写来讽刺掺杂使假的黑心老板的。

大生馬頭.jpg

  

全聚.jpg

  

我想,书家既然肯于见示墨宝,大约总不会嫌润笔不丰而偷工减料,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我妄加猜测,提供一条理由:用文字换取利禄,是不是怕仓颉先师责罚,才故意缺划少点,以示自己没有欺师灭祖拜倒在财富脚下?

博主上一篇:«《芦墟怀旧游》外一篇
博主下一篇:»“生活家”辨
posted @ 2015-2-15 21:55 Su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沈潋
2015-02-19 17:23
乾隆的花港观鱼。
最近刚看到的,邓小平的南浦大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