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杂记之卅七,我的旅游模式

在本系列的最后几篇杂记里,将恢复第一人称“我”。

中国人安土重迁,绝大多数人缺乏真正游客的素质——我说的“游客”,是那些不畏路途艰险、旷日持久的职业游历人,比如徐霞客。这也就是为什么“7国10日游”之类浮光掠影的游法一统中国旅游业的原因——集数载(乃至半生)之积蓄筹措游资,好不容易出门一次,总要游得“值当”;因此上,不惮车马劳顿、不顾畏水恐高,跟着小三角旗颠沛流离。我笑话他们是“急应河阳役,‘不’得备晨炊。”

前已说过:沈潋多次问到“人家要问:雫到德国来做啥?”我当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来感受感受雫现在所过的日脚(沪语,即日子)。”至于游山玩水,我觉得家门口的乡间小路、树林里的小溪急湾,信手拈来,皆成妙谛。由此推广开去,我旅游的宗旨是四句话:“感知生活、触摸历史,积小胜(名胜)为大胜、殄时间而畏空间”——后两句是仿委员长的抗战口号而制的。
让孩子们见见世面.jpg

活化石马车

旋转木马.jpg

百年旋转木马

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jpg

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在新开的埃及馆门前看到的塑像,我借用弹词人物的外号,叫他“吐血四倌”。将来有机会,再进去探究一下这尊像的意义

最后特别要谈及我对一些中国人在德国游览中坠入的两个误区发一点感慨——

一,景点,何谓值当?我的标准是要选择中国没有的,并且求其荦荦大者。准此,博物馆是上上之选。值得付出一两天时间,以朝圣的态度,逐一瞻仰,或者瞻“俯”(有不少展品和教板,需要俯下身去细细端详,甚至亲手操作)。  

可是现在,旅行社为了压缩成本,只让旅客在闭馆前免费开放的半小时走马“闻香”(连“观花”也不可能!)地跑个几百米就打道回府。为了这一点,我为几乎所有的中国观光客同胞叫屈!    
    
二,现在,常见有人在“幺倪角落”拍点“微型小品”。例如一座钟楼、一盏门灯之类,然后发微信宣传他的发见,争做舆论领袖……我在慕尼黑也见到过这种黑头发黄皮肤的有闲阶层,真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有这般闲情逸致!总之,说《德国必去》或《慕尼黑必游》的指南是由这班人炒作出来的,大抵不会有错。
莫扎特小道.jpg
月月崇拜莫扎特,月爸答应下次带她专程拜谒莫扎特故居。我们这次在萨尔斯堡,只在“莫扎特小道上”行走一段,然后在步行桥上回眺城堡
博主上一篇:«旅德杂记之终篇:我的中国梦
博主下一篇:»旅德杂记之卅六,半半囧事4
posted @ 2013-12-29 16:11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