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父

【备注】因博客系统不能直接上传音频文件,故本文附件“小梁祝”只得暂时欠奉。我在微信转发时,采用迂回的方法:另外开辟一篇帖子转贴合用的网页。这个附件,同时收于我发布博客后存档的《吉光片羽》文件夹以及《增补》文件夹里,日期为20190517。将来结集时请注意收录。

【前言】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首次公演。今年是60周年纪念。对于梁祝这部作品的署名,我一直有个观点要说,趁此庆典之际,一吐为快。

先请聆听一首曲子:首度曝光的1959年何占豪等四位首创人员合演的四重奏——后来改写定型的《梁祝》的雏形(圈内呼之为《小梁祝》)。

听完满足吗?不满足。为什么不满足?盖因缺少灵魂。

着啊!

《梁祝》的灵魂是什么?自然是呈示部那一唱三叹的爱情主题“米 索拉 多来 拉多 索……”

就像高考作文必须在9至12秒(一篇作文卷的平均阅卷时间)之内抓住阅卷教师的心,各种通俗的文艺样式都要磨练这种先声夺人的本事。无论你在情景、情感、气势、韵律、节奏等的哪一方面着力,都要迅速地让你的诉求对象折服,最好是直接逼出TA们的眼泪或者笑声。

在此过程中,触及灵魂的那一句(或一记、一笔、一抹)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下是本文的“展开部”。

关于《梁祝》,一向有一段公案:两位作者的署名怎样排列先后?我估计,二位之间并无一个“协议”在,所以见诸电视和报端的排名法分为势均力敌的两派:有的以何占豪领衔,有的把陈钢的名字挂在前面。

我和陈钢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他同我探讨是持有还是卖出美元),得知这是一位谦和善良的音乐人。我相信,他是不会与另一位作者争夺这个首署权的;要说坏事,可能就坏在那些众星捧月(我不说“抬轿子”)的好事者手里。

现在要用到我在本文开头种下的根了:《梁祝》之所以长久占据了听众的心田,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部有灵魂的乐曲。

至于何占豪的署名在前,那是实至名归的事情——越剧《梁祝》里的千句万句,都比不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一句主题旋律来得凝练和好听。所以,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何占豪是《梁祝》之父;没有他,就没有这一句;没有了这一句,《梁祝》就没有了灵魂。而没有灵魂的《梁祝》,是不可能流传半个多世纪的——“大跃进”年代,中国催生过200多部大型协奏曲,而今安在否?

说句触类旁通的话:我一直很感慨演员贺小书:演了那么多人物,都不及[黑芝麻糊广告]里那个摊主大婶几秒钟的形象让人牢记不忘。

最后要衷心地说一句:向经典致敬!

【延伸阅读一】  
@青梅煮酒君:家里有这张黑胶,上面题目是《俞丽拿小提琴独奏》,一直以为演奏家叫俞丽/拿/小提琴演奏^_^

【延伸阅读二】
为《梁祝》主旋律填词,已有多人为之。我不揣浅陋,也来奉献一篇——

草桥初识邀月三结拜,切磋琢磨一双好同侪。
促膝共席两无猜,兄友弟恭皆成才。

敦厚书生情窦尚未开,痴情佳人含羞荐九妹。
十八【里】送罢期婚配,谁知永诀在楼台。

生不同衾死亦求同墦,姻缘虽断留得真爱在。
蝴蝶花间常徘徊,【是】山伯瑶池永伴祝英台。

山伯永伴祝英~台。

【附录】
我转贴的这首四重奏非常好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庄严和生活的美好。开始几遍欣赏时,我的眼眶都是微微湿润的。我已决定:将它选定为我的追思会上的背景音乐之一。
博主上一篇:«摆渡:贝聿铭晚年曾遭看护虐待 伤害英雄的往往是他们(图)
博主下一篇:»烟笼苍翠正谷雨(四)
posted @ 2019-5-17 0:24 Fri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