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苍翠正谷雨(四)

                                                                  过其门而不入
下山后来到四明山镇。看到路边有卖土产的摊贩,停车,三弟下去询问树苗事,然后有点懊恼地回来。别处没停留,一脚开出去。

下一站是溪口。大家以前都来过,所以这次不停了。下次再有机会我们要反向走一遍: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走宁波绕城高速,到达溪口后就一路上山。到那时,可能会逛逛四明山镇。

在溪口老街泊车,各家买一袋千层饼。我上次来时,整条街上香气扑鼻,盛况直追1980年代后期上海的鲜肉月饼;现在这两种吃食的味道都大不如从前。内中有什么窍槛,因没有证据,不敢大嘴巴瞎讲。

我上一辈的社会人,常把一句很海威的话挂在嘴边:『游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看到旁边一家店里就陈列着好大的芋艿(个头可比大号柚子),就让他们帮我拎一只。

                                                                       山寨沟
接着,大家商议:下一个景点定在那里?查高德地图,见[浙东小九寨沟]比[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近上几公里,就直奔前者而去。

门票50,而且残疾证和身份证(70岁以上)都不尿你。我们心一横:“来也来了”,就被这帮人斩进。哪知进门一逛,才发觉这里是人造景区中最“夜夜壶”的:就一条山沟,铺点路、造点桥,别说“九寨”,连特色排挡也不满九个。我们在各地钻过一些本色的山沟,景色各异,还免费畅游。

这样的山道,走多了也乏味。
3501这样的山道,走多了也乏味.jpg

满眼的无趣;唯独这座吊桥还入眼,我便冒雨掏出手机,照了这一张。

桥上有位百合花(青春、靓丽、活力四射,所以不是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正站在栏索边远眺。当我拍摄前的一瞬间,她转身向我走来。于是,画面中平添了千“按”难逢的活色生香!

感谢这位交臂而过的姑娘。祝愿你一生美丽和幸福!这次邂逅也可算得是这次上当之余的一丝补偿吧。

微信贴出后,沈潋宽慰我:『由于植物不同,树林的香气也不一样。每看见树木葱翠,就想起那气味。德国树再多,也没有同样的气味。』

小郭的期望值太高:『可惜不是撑着油纸伞。』我说:“我不泥古。她真要是身穿旗袍、撑着油纸伞施施然过来,我还会以为是林子里飘出来的离魂倩女。”
4002邂逅.jpg

                                                                        河姆渡
最后一站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导航指引我们走乡道抄的近路。一下车,我就直奔游客服务中心去寻求解惑。坐席是一位姑娘,我问她:河姆渡的“姆”,为什么不像天姥山一样写成“姥”?这可称是一个刁钻的问题,不过她一点没打格楞,清楚地回答我:这里原名黄墓渡,近代才改名,所以使用了大家都看得懂、读得正的“姆”字。

提到天姥山,还有一段佳话——上一篇连载刊出后,沈潋留言:“既然可以梦游天姥山,李白再做个梦,也没什么不可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按,句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见吴越他都是梦到路过的。”

诗很长,我就不引; 诗中所说的几个地方,镜湖即今鉴湖,在绍兴市;往南约二百里可到天姥山(在新昌县)。天姥山东接天台山。关于剡溪,重名的较多;谢公(谢灵运)游览天姥山时曾寄宿的剡溪在嵊县(今嵊州市)的南面。

准此,我完全同意沈潋的说法。把我俩的观点融合一下,就是:李白听到『越人语天姥』以后,就产生了『梦吴越』的念头,夜间(或酒醉假寐?)梦游吴越一带。至于四明山,与镜湖和天姥山分别相距约一百一十里和七十里(直线距离——『飞度』不是直线的吗),因此把它们归为同一场梦,应该没有不妥。

河姆渡人住的是就是这种楼房。不但景点,教科书也是这样说的,反正我信。
4003河姆渡人住的是就是这种楼房。教科书说的,反正我信.jpg

博物馆免费,但照样每人发一张门票。这一点更反衬出前面那个点的偻睺(常州土话。形容贪婪的样子)相,所以我把那边叫作“山寨沟”。鉴于他们讹了我们一百元,我们决定到处做反广告搅黄他们。在河姆渡的渡口已成功策反了一车四人,心里稍觉安慰。

【值得记一笔的两件事】

一,在王国维塑像前,刚用手指“梳”完头发,手放下到一半时快门按下了。倒像是在宣誓入党。

4004刚用手指“梳”完头发,手放下到一半。倒像是在入党宣誓.jpg


二,在景点看到卖一种“茉莉膏”(也有写作“茉莉冻”、“木梨冻”的),不知何物,就点了一份。这是一种浇薄的透明无色啫喱,盛在一次性小碗里,浇上冰薄荷水和绵白糖。我一尝,并无茉莉花的香气,就问是什么做的,跟茉莉有什么关系?女摊主说:大家侪格样叫,讲是用山上产的“木梨”做的。

昨天刚温习过“格物致知”的圣训,所以我有兴趣对之探查一番。

有人说这东西叫做海石花、石花冻,我首先排除——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也跟着人家做过类似的“冷饮”,用的是鸡脚菜、糖精片和零拷冰水。但那吃局有海腥气,不怎么讨人喜欢。

一篇网文报道,鞍山文化宫一位大叔和宁波大娘子还在卖绝版木梨膏。不过没写原料是什么。

倒是在网络小说中找到了线索——虽说现在有各种食用明胶可采购,但我觉得作者所描述的,很可能是“木梨冻”的真正起源——
       『木栗子,可不是栗子。这是一种栎树木上长出来的果实,学名叫橡实、橡子,松鼠等小动物以此为食,人类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吃这玩意儿的,或者说,一般人都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吃!这玩意儿,咬下去比中药还苦,而且还有毒!
       在大西南地区,食物最匮乏的阶段,老乡家里吃用这木栗子做出来的食物。
       木栗子之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毒素的成分,主要是鞣酸。只要去除掉其中的鞣酸成分,这玩意儿就能吃,而且还算是比较有营养——当然了,这个比较有营养,自然是相对于草根树皮这些玩意儿来说的! 

    先去除木栗子外层的那一层木质硬壳,露出了其中的果肉,然后将这果肉用木槌捣碎,加水,浸泡,沉淀,过滤;反复几次,再压实,便得到了一块豆腐状的东西——“木栗子豆腐”……』

博主上一篇:«《梁祝》之父
博主下一篇:»烟笼苍翠正谷雨(三)
posted @ 2019-5-13 22:53 Mo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