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另一头

前几天有两件事引得我思考道路交通问题:一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隆重举行,二是我在泰州城郊见识了乡道上空架设的快速道路。

我当真属于“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一族——看到“一带一路”正红火,我却在想:丝绸之路上的外国人富了,奔波在乡间小路上的中国农民,他们靠什么摆脱贫困? 

秉承“要致富先修路”的方针,中央政府确实作了了不起的工作:伟大的“村村通”系统工程,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其中的“公路”一项,指的是修建到各个行政村的“乡道”。

据查询,得知村村通水泥路有如下特征:一,修村里的主干道,村里如果想修小路到户的话只能向村民集资。二,以河北为例,规定『村道建设标准为路面宽度不得低于3.5米』。
P.S
一.河北网民通过“阳光理政”平台反映问题:『各个行政村,有的村3米水泥路面,有的3.5米,路面高低不平,车辆上路颠簸得厉害。两个微型面包车、三轮车都错不开,两车相遇要等上好长时间,才能通过,又费时间费油,本身农民起早贪黑不容易挣钱,怎么就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何谈快速致富路?』

二.“村道”不是规范的定义。我国《公路等级划分标准》规定,公路根据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其中第四级为乡公路(乡道)。

据此我认为,倘若说在全球发展的天平上,“一带一路”放在一个秤盘中,那么另一个秤盘中盛的,就应该是“一道”——乡道。我在溧水农村住过两年多,目睹许多农户有经济条件,但“最后一公里”的不畅往往消弭了他们的购车意愿。

怎样解决乡道的通过性问题?想在宽度标准上找出路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乡道已经建成的条件下,应当采取逆向思维,倡导“靠自个,先通车”的思想:让农民能用上价廉物美、皮实耐用的“家—镇”机动车,这样他们在生产和运输上就增添了得力助手;特别对于年逾花甲的老农民,不啻是老骥添翼!

我把课题中的任务对象分成三个层次:1.即将在全国普及的乡道;2.村外、山里、荒原的烂泥、石头、斜坡、台阶、河滩、戈壁“路”;3.类似“茶马古道”那样的“秦·五尺道”。

当务之急是破解第一个层次:需要研制行驶在乡道上的农用车。我把这种车的主要参数(和依据)分述如下——
       动    力:电池(凡通村道的,均已同步通了电)
       速    度:20千米/小时(确保1小时以内到达镇上。参考系为蒙古马,正常行走速度7.5千米/小时)
       续航里程:60千米(镇上来回,加上保险系数)
       额定乘员:二人
       额定载重:200千克(参考系为以驮载为主的优良品种山丹马,平均驮重100千克)
       车辆宽度:1.25米(据《不同车速时交会的横向最小安全距离》,当两车车速各20千米/小时,横向最小安全距离为0.5米,车轮至路边最短距离为0.5米。现假设乡道宽3.5米,交会时里档距离减至0.25米,那么这种车的极限宽度应为1.25米)
       销售价格:扣除各种补贴后售5000元(国内经济型马匹的价格4千至6千元)

这样一辆车,只要有厂家想造,一如囊中探物般轻松。假如大老板们都没有这个意识,那么请耐心等待——10年后,我家半半的课外科技小组一定会把我的愿景变成现实。

至于后两个层次的任务对象,也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我发明的§型电动车正是它们的克星!
博主上一篇:«《江南四里·同里》的外一篇
博主下一篇:»江南四里·同里
posted @ 2017-5-18 18:36 Thursday sslab 编辑

评论:

郭金峰
2017-05-19 08:19
这样的电瓶汽车乡下何其多!
问题是:
1、交通部门不允许上路,目前乡下属于灰色地带,交警睁只眼闭只眼,到城里一律扣车。
2、车辆安全性能比较差,没有强制的安全标准。
3、驾驶车辆的人员不知道交规,因为电瓶车不用考驾驶证,所以道路上行驶增加了安全隐患。
sslab
2017-05-19 19:22
@郭金峰:一.我希望的是德国标准、德国技术的超微型车。
二.§型电动车有两个技术要点,目前没人采用;它们又是一听就明白,所以我不能透露。
阿昌
2017-05-19 02:23
下一篇应该是见赏你发明的§型电动车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