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春光

一.早春二月就在眼前。早晨开窗闻到春的气息,脑海中自然而然地飘入了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既质朴又形象,确是应时吟咏的佳句。

然后思绪发散到了剪刀:唐代的剪刀,以并州(今之太原)出产的最有名,故而剪刀时称“并刀”。
001oECD5zy76eqUutEx15&690.jpg

二.自兹伊始,后世诗人经常以剪刀或并刀入诗,来描绘景色。比如宋代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又清代金农的《柳》——
       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

又乾隆的《剪秋萝》——
       秋萝底把并州剪,应制仙人霓羽裳。

三.也有人想去剪瀑布的。比如元·杨维桢的《庐山瀑布谣》——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佳句!】。

四.更有很多骚人墨客把剪刀或并刀作为描绘各种非实在的对象或难以捉摸的情感之道具。比如宋·陆游的《感旧》表达愁思——
       闲情【这里指闲居中的各种回忆】何计都除尽,为觅并州快剪刀。

又陆游的《秋思》表述秋景——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又宋·姜夔的《长亭怨慢》表达离愁——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又宋·黄孝迈的《湘春夜月》表达愁痕——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又宋·汪元量的《卜算子》表达相思——
       安得并州快剪刀,割断相思路。

又清·陈维崧的《南乡子》中形容秋风——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又清·顾太清(女)的《金风雨露相逢曲》表达思念——
       并州快剪寄将来,剪不断,相思萦绕。

又清·周婉如(女)的《蝶恋花》表达旧恨新愁——
       妙句如仙因病懒,归【按:疑为“旧”字之讹】恨新愁,事事思量遍。云髻半欹帘半掩,此情欲借并州剪。

又近代·齐白石的《秋藤》表达秋光——
       老年笔胜并州剪,剪取秋光上剡藤【一种著名画纸】。

又近代·张琴的诗句表达保卫国土——
       劝君莫试并州剪,一寸河山一寸金。

五.由并刀又联想到上海:其一,上海土产日杂中没有好剪刀(张小泉品牌创于杭州),但出过名刀——《上海县竹枝词》写道:“清初刀造濮元良,家住南城善制钢。近日用场钢倍火,精锻制造法非常。”老上海人给予“濮万顺”铁匠铺打制的菜刀一个美名,称为“濮刀”。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外地人不知原委,望其形、谐其音,写作“薄刀”。

第二个联想更是把并刀与上海联系在了一起:先是晋索靖,他观赏顾恺之画作,赞叹不已——
       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 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接着是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用了这个典——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最后还有明朝的大文人陆深,致仕后回到浦东隐居(其地因之得名陆家嘴)。在他家里,推窗即见吴淞江水,所以自豪地写道——
       黄浦湾湾东转头,吴淞江下碧如油。不用并州剪刀快,水晶帘下上西楼。

六.@刚哥指出:『上海有“半凇园”的地名,应该是取杜甫诗意来的。研究党史的朋友应该知道1920年湖南新民学会的人在上海开过有名的“半凇园会议”,青年毛泽东在场。』
博主上一篇:«知之好之乐之
博主下一篇:»几句话评论(52)
posted @ 2017-2-26 21:23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