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杂记之廿五,别解“礼失求诸野”

在天鹅堡旅游时,看着摩肩接踵的游客、人满为患的巴士,听到纠察说要排4个小时队的预告;我和沈潋对望一眼,不约而同地叹口气。他说:“人多弄不好。”我答:“礼失求诸野。”

等一个的机位.jpg
天鹅堡景区,在最佳观景处看“老堡”,人满为患,我等待了四五分钟才候到一个好机位。【其实没有“老堡”这个称呼,是国人根据“新堡”反推出来的。我开玩笑说:“还有没有大茶壶呢?——“堡”字多音,城堡的堡,读bǎo;我由“老堡”的谐音“老鸨”,联想到龟公这一职业。】


“礼失求诸野”是一句古话。读书人都以为这话是孔子所说;可是倘若你真的在《论语》里翻找,会失望的。原来这是汉朝的刘向伪托圣人的“语录”:“仲尼有言礼失求诸野”。这句连同上下文的原意是:“天下有诸子十家。假如这些人士得遇明君,又能将自己的学说加以折中,那他们全是栋梁之材了。孔子就说过:‘庙堂上失礼可以从江湖中寻回’。那些诸子,难道不比江湖人强吗?”我引用这句话,是给了它一个“别解”——想得到礼遇,就要到荒村野店去寻求。

人满为患.jpg

用餐区的1/4象限


中国自古有个观念,叫“通都大邑人情薄”。为此,我一生坚持尽可能不往人堆里轧;万一出于无奈不得不挤进去(比如1960年代之初跟先母去菜场买紧俏蔬菜),也决不指望混杂在一群蚂蚁中还会获得“上帝”的待遇。这次在慕尼黑的几个著名景区和萨尔斯堡游览,最深切的感受是人多,而且某些景点里讲汉语的人所占的比例还挺高。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是招待员的服务态度,尤其是对于中国人的服务态度,普遍沉浮于及格线上下。这也难怪——以中国人在国外的表现,想赢得尊敬和奢望礼遇,那是不现实的。

天体爱好者也收敛了.jpg
大概是怕中国人围观,英国公园(中国旅游团必点的项目)里的“天体”爱好人群也做忌了(可能不好意思吧?)。


剖析社会,推究人心的事,均非我的长项;外国人我未曾接触,更无从谈起。我只能以对人性的体会和对同胞的了解为出发点,思索一下中国人多了以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一,不同于外国人的自我意识,中国人素喜扎堆。哪儿有点好处,哪儿人就多;哪儿人多,就有更多的人闻风而往。而且,当条件许可时,中国人尤喜拉帮结派——这也是在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下,草苠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途径,怪不得老百姓的。

火车站席地而坐.jpg
外国人在中央车站候车,也不往人堆里挤;高兴了,就地一屁股坐下。乘客们则绕道而行。谁也不碍着谁,谁也不抱怨谁。


二,不同于外国人的“普世”家教,绝大多数活着的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如何豁出命去,“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走到天涯,吵到海角,这是我们的“传统”。


三,不同于外国人行事有尺度、有底线,中国人奉行的是“张瑞敏法则”——先窥探,后对付:今天叫他擦6遍桌子,他擦了;明天擦5遍试探;若没人指正,后天就4遍。6天以后,他心安理得地一遍也不擦了!


四,不同于外国人泾渭分明,中国人会丧失立场。对于自家人所做的不合礼制的事,往往是默认、纵容、帮对方隐匿、为出轨者找借口……举例来说:旧军队,包括刘备的兵和黄巢的兵,都有过以死人充作军粮的劣迹,对此,我们学过的历史书何曾揭发过?


最后说一句:我在这里数落我的同胞,并不是为了证明外国人样样好。在德意志艺术馆的男厕所里,小便池上方搁的是一份博物馆的免费说明书。对于这种收门票的典雅艺术博物馆,中国旅行社大都不会安排;所以这臭事有99%的可能性是外国人干的。

邪性.jpg
谁在亵渎艺术?

博主上一篇:«小黄鱼,大黄鱼
博主下一篇:»恶教猛于虎
posted @ 2013-11-9 19:58 Satur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