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口好空气

一.切肤之痛
我年青时曾患肺疾,故对空气污染恨之入骨。在江宁时,《纪录片》专业课的学生交来的考试作品,有相当比例拍的是环境污染;看着片子里的臭水沟:白沫翻滚、雾气蒸腾,我仿佛觉得自己像是在演《时迁偷鸡》的吃鸡一场,喉咙口烟熏火燎的。后来到了溧水,校区旁边一家台资拖鞋厂庞大的废料堆场里,隔三差五地有人点火焚烧。只要风朝我们这边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日子是这样的),就见到滚滚黑烟把校区笼罩。辛辣的气味把我逼到校外避风头——可悲的是,2千来名学生居然安之若素,没有任何骚动……

2009年刚搬来淞虹路时,这里的空气还勉强过得去,每年只有(说得多轻巧^_^)二三十天,空气中弥漫着似曾相识的焚烧塑料的气味。我不得不跑前跑后“嗅探”,看毒空气是从南边还是北边吹来的,然后决定是紧闭南窗还是北窗。

嗣后我开始踏上了“技防”的漫漫长路。最初的措施是在空调机回风过滤网上加覆一层过滤膜(在《第二季》中已写过)。当初没有测试仪表,但看着每季两次替换下来的滤膜,都变作黑乎乎的一片,我心头战栗不已。暗想:假如肺也变成这副模样,那该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情!

二.初试牛刀
第一次染指空气净化装备是在2014年初,读了《166元自制空气净化器》的实验报告后,按照文中的精神做了一个样机进行验证。结果证明:HEPA滤网置于出风口的方案存在着极大问题,未臻实用。我不愿扫人家的兴,因此用比较和缓的语气否定了这种设计。

14、15两年整年在忙;空气净化实验中止,实验器材被塞到了远离“手边”的角落。对付受污染空气的手段,仍然只有空调机加覆过滤膜一个办法,为此我一次就订购了20包过滤膜,做足了长期抗霾的物资准备。

三.曲高和寡
去年底,微群里有一位“言论正生”,就《166元自制空气净化器》发了一番高见——
       『我早就这样用了,那是在扫地时房间里有扬灰,这样蒙几张面巾纸开一会鸿运扇,还是有效的。现在为了2.5用这个办法,我不相信的。这是2.5哦,又不是扬灰;再说了这里还有一个吸收率的问题,我们的房间永远脱离不了雾霾的大环境,就好比房间不可能抽成真空一样。永远不要期望在发展中国家里能摆脱雾霾,这是每个国家发展都会经过的阶段,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总要有那么几代人为了后几代人而承受这种代价。看看世界经济史或者科技史就明白了,比如伦敦的绰号是雾都。现在笑话我们的国家其实就是在笑话他们的老祖宗哦。人有时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感叹人生正逢时[呲牙]
       在雾霾悲观主义的前提下,我提供三个措施仅供参考:1,出门戴口罩,经常更换。无论什么口罩都戴双层,使之间隔有空隙,可减缓2.5进行速度,回到室内就洗鼻;2,少开或不开窗,每周通风一两次即可,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开厨卫脱排和洗手间排风扇;3,多吃蔬菜水果。我觉得这三条足矣,再用别的办法,其效果不会比这三条更有效[偷笑]』

想不到,附和的大有人在——
       『有道理,同感。
       查了一下HEPA,即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所以此DIY的关键在于有货真价实的HEPA过滤网,当然未必当真,或许只是心理上的一些安慰而已。』

如果说这一派是“右倾”,那么另一派就“形左实右”到变态的程度:抛出『现代半导体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净化室』的空气标准,警告『直接用高效空气过滤器很快就会堵死失效,那你就不断地换高效空气过滤器吧!』

我受到这些欧吉欧巴们的刺激,漏夜撰文,赶写空气净化器(正巧那几天购置了一台)的试用报告并贴出。但是这样一篇精心之作竟连但一滴水花也没有溅起;而且没几天就被和谐,连我这个发帖人自己也打不开了……

四.痴心不改
我没有气馁,再次投入实验,在张杰的启发下,利用HEPA滤纸改造房间空调机,使其增加空气净化的功能。实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使一般居民有了一举两得地降低室内PM2.5颗粒数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简便措施。

这时读到一篇《评测空气净化器?不需要专家你自己来》。文中贬低“风扇+滤网的DIY流”,说是“外国友人几年前开的玩笑而已”。接着,显现了它的广告软文的实质,开始指名道姓地推荐起商品来了——说是『我们找几台测试机真的很难。不过最后我们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或买或借到了』,怎样的笨鬼才会相信这话?

对上文的主旨,我不以为然。我的理念十分简明:不必吹毛求疵,在财力、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空气质量改善一分,你的呼吸就会顺畅三分(别忽视了心理作用)。反之,看了他们的雄文,就像听到蝲蝲蛄叫唤罢种庄稼,连气也快不敢出了。我们既不要因无所事事而坐等癌症侵袭(谁敢保证十年二十年里能根治雾霾?),也不要被一堆数据吓得一蹶不振。治霾的关键是行则灵、诚则灵。我不揣简陋,还会继续摸索下去。若问我的动力是什么,一句话的答案:因为我现在气顺了许多!

经过两轮的实验,我已把室内PM2.5视作疥癣之疾,何足道哉。战斗正未有穷期,接下来的实验计划将作滚动升格,调整为“实用的新风系统”,“低价高效的过滤材料DIY”和“便携式个人户外空气净化器”三个项目。
博主上一篇:«几句话评论(46)
博主下一篇:»当免费已成常态……
posted @ 2016-1-7 14:57 Thur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