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的几点感悟

微群里传说,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与我做过同桌)于上月仙逝,不胜唏嘘。去年9月老同学聚会时,几十年不曾会面的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侬现在还勒拉做伐?”,然后转到自己,说因为有几个老客户放不脱、有几个小青年要带,所以还在执业云云(他做律师的)。

 

死生亦大矣!结合上次寒喧的几句交谈,想到他英年驾鹤,顿生无限慨叹和感悟。平静下来后整理思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要对得起自己
我从来秉持一个观点:人到世上走一遭,殊为不易!父精母血,几亿分之一的生存权,让我们侥幸“得中”,能够降临这个花花世界。有多少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品类在等着我们去见识;有多少领域邀请我们去奉献绵薄之力……一定要抓住岁月的躯干和尾巴和影子,好好吃、好好看、好好玩、好好贡献,力争让自己的这一生少一些缺憾、多一点精彩。将来临终之时,庶几可以欣慰地自我论定:“这一辈子,应该属于我的‘嚼谷’,我都尝过、受用过了”。

 

二.吃点、着点,遗产少点
晚年要过得有质量,全靠身体作“老本”。老本的厚实与否,只有自己最清楚,医生的诊断和配偶的关爱基本上只有隔靴搔痒的功效,上海话讲“勿着肉呃”。有了这个思想认识,我很注重善待自己——想吃、想玩的事,只要花费小于“私房”的三分之一(我一贯给消费额度划的一条红线),就咬牙舍得。比如换块PAD、添个镜头,挑一两千元元的,还在预算之中。老一辈的格言是“吃点、着点,棺材薄点”,如今的时代,连平民都不需要这等破釜沉舟的“气概”了。

 

三.不要停不下来
“人过四十天过午”;到了六十岁,基本上就是夕阳和秉烛的关系,就是牙口与花生米的问题。所谓老当益壮,只是一种精神嘉许,不可信以为真。人老了,一方面经验和智慧相对足一些,但另一方面也暗藏着跟不上趟的危机。所以,老年人还要善“用”自己:退居幕后,快速充电,力争不要被历史甩得太远;冲锋拚命的事儿,让年轻人去做,那才是上策。披挂上阵,“挖山不止”,那是愚公在不得已境遇下之所为,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必须选择的。
*     *     *
我私下里有个想法:人活得“得法”了、过得滋润了,向谁去倾诉自己的成就感和荣耀感?最好的对象是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我偶尔(比如在竹墩的沈氏祖地旅游时)也会向祖宗祝告:不肖子孙幸未辱没家风。虽在“辉煌”方面难追先贤之万一,然我已尽我所能维护和延续了家族的荣誉,自感已经于心无愧了。

博主上一篇:«小议改歌词
博主下一篇:»观阅兵后三愿
posted @ 2015-9-7 21:08 Mo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阿昌
2015-09-08 00:54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说不完的感悟,听不完的劝慰。吾等还是各自为“政”,好自为之吧。
sslab
2015-09-09 13:16
@阿昌:祝愿大家都硬硬朗朗的。廿年之后,生者为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