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之华

昨天月妈的微信记叙了半半挺身而出捍卫姐姐安全的勇敢事迹,我读后很高兴,给以“常棣之华!”的评语,又加注:【常棣是棠棣的假借字。华现多作花。棠棣之花:比喻兄弟相亲相爱。】沈潋回复说:『《北国之春》的第二段,想念兄弟,第一句就是“棠棣艳艳……”不过据说日文原本没那么复杂。』我顿时来了兴趣,到网上找到日文原词,不懂装懂地研读起来。

 

第三段(不是第二段)的起首似在模仿《越调天净沙》的“鼎足对”,不过它是四样景物并列,我们不妨称之为“台脚对”。这四样景物是:やまぶき、あさぎり(朝雾)、すいしゃ(水车)、ごや(窝棚)。《google翻译》按日语名称,把やまぶき翻成“山吹”。《百度翻译》则沿用中国叫法,翻成“棣棠花”。

 

中国有很多歌手唱过《北国之春》,其中邓丽君、刘德华等唱的都是填词版,略过。我查到的,只有蒋大为和朱之文采用了译配版。先查译配歌词,大都是“棣棠丛丛”,只有极个别版本作“棣棠艳艳”。再听蒋、朱二位的演唱,又有不同情况:蒋早年的演唱都没有问题,唱的是“棣棠”。后来,在《百年歌声》歌曲集中,不知经哪位高人点拨,他改唱“棠棣”,但网上所在多有的歌词却来不及修改,还是“棣棠”。朱之文从他穿“大衣”那时起,唱的一直是“棠棣”,无奈字幕打的,也一律是“棣棠”。

 

棣棠花是一种灌木,高1~2米;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瓣黄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日本都有分布。棠棣树则是一种乔木,高可达十余米;红心,木材可以雕刻或做梳子;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报载巢湖市有一棵百年棠棣树,树高约15米,树主干外围2米多,每年3月底,棠棣花盛开白如雪,吸引无数蜜蜂前来采蜜。
P.S.
另有一些说法,不一一考证了:一说,『棠棣就是山楂,山里红。河北地区的叫法而已。』再一说,『棠棣就是郁李、六月樱。』还有博文说,云南棠棣树,是梨树的真木【按应为“砧木”】,梨树只有在云南棠棣树上嫁接才能延续——上月我曾网购棠梨花做菜,那花倒确是白的。
巢湖市柘皋镇中学,一株野生百年古棠棣树花正盛开.jpg
巢湖市柘皋镇中学,一株野生百年古棠棣树花正盛开

 

《诗》有《常棣》篇,劝喻兄弟应该友爱。后人常用“常棣”(棠棣)以指兄弟——
       『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曹植)
       兴属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厚,帝德已光辉。(张九龄)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苏轼)
       棠棣久飘零,几回寂寂,闻鸟顿心惊。(沉鲸)

 

又,旧时书信多用“贤棣”指代“贤弟”。

 

中国文人不事稼穑,发生指鹿为马的事是难免的。把棣棠花与棠棣树混为一谈,就是一例。比如李商隐就写过“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我不知这个误会是否也传到了日本,使得棣棠花的花语具有了“兄友弟恭”之义。我宁愿相信,这种讹传是没有的,而它出现在这怀念兄弟之情的段落里,也只是一种巧合或曰天意。

 

那么,为了切合歌曲的意境,把棣棠改成棠棣,这样做是不是可以?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是或否,应先读懂原诗的意思——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小雅·鹿鸣之什》。鄂:“萼”的假借字。韡wěi韡wěi:光明、美盛。)』

 

诗经里的诗作,不但难懂,而且各家解说差异甚大。今取我比较中意的解释(不注明出处了)将这句诗翻译于下:棠棣的花下有萼,萼下有拊(器物的柄)。萼和拊共同支持着光鲜的花朵。同它们相比,如今有些兄弟太不像话了【古代“不”、“拊”同音,“不”是“拊”的假借字。】——至于为什么独独借棠棣来说事,我就不清楚了。

 

好,回到以上的设问。要说把棣棠改成棠棣,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不过这样一来就变成了部分填词版,有不尊重原作者之嫌。还有,“棠棣丛丛”也是不通的,不如直接唱“棠棣韡韡”,也省得乱翻字典找词儿。

 

P.S.
无巧不巧,昨夜的一档电视专栏节目中,提到一个台湾人,名叫叶常棣。

博主上一篇:«糟毛豆
博主下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
posted @ 2015-6-26 16:18 Fri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