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校庆片的“法门”

复旦校庆一百十周年的形象宣传片抄袭事件,顶在杠头上的,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学弟』。我是做过校庆片的,有些儿体会;所以一方面怒其不争,另一方面也哀其不幸——做这种片子,是一桩有九十九弊而只可能有一利的苦差事,落到谁的头上,谁都要做足“处处不讨好”的思想准备。以下谈谈我做《工技大十周年校庆》片子的一些轶事。需要申明:我的片子是供一个三流地方大学“自娱自乐”用的,所有原则和具体做法都不能推广到复旦这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大学。

 

这种片子,我叫它“歌德片”——在中国的大多数单位,这个东西只是为歌功颂德找个由头。就如同《诗经》的艺术性不在《颂》上面体现一样,在这种片子里追求“创意”,实在是极大的冒险。幸得从撰稿到制作,我一个人“一手落”,没有掣肘之徒,只要把书记校长赞扬到六脉调和,任务总是能交差的。

 

准此,我定下了24字的方针“上层面面俱到,中层无一‘漏网’,优点多多益善,欠缺‘下回分解’。”第一句是指每位上层领导都要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当然出镜的时长要依照职务高低递减。第二句则提醒自己:中层干部都是“第三梯队”的潜在培养对象,一个不能落下——你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哪天某人突然提上去了,说不定TA还要感戴我的片子为TA的仕途做了铺垫呢(这就是我认为的“一利”)!

 

接着是撰稿。这个阶段,还不到领导发“调头”的时机,所以我写完剧本后,把校办主任的署名放在第一,然后呈送给他。此君欣然接受,略作修订后刊登到校报上。至此,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做片子的过程没有什么曲折。我是把百把部素材带(记得好像是99部)全部看过几遍并做了详细的札记后才动笔的,因此哪句话要用哪几个镜头去印证,我早已了然于胸。

 

最大的问题是送审!原因是我们当时使用的是模拟式剪辑设备,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片子剪辑完毕后,不能增加一个镜头,也不能删减一个,至多只能找一条长度相等的素材去置换片子上已有的、却需要撤下的一个镜头(哪有那么巧)。可是头头们哪管你这个,他们以为的“剪接”就是剪剪接接!另一个问题是每拷贝一代,视频质量就下降一次;像这类重要的片子,只能是第一代(由素材剪辑而来)成品带存档,再拷贝几部第二代播放带应用。
P.S.
后来用上了Premiere等电脑剪辑软件,我一直赞叹美国人把电视制作中的难题一扫而光!

 

影视公司拍广告片时,每一版都要客户签字认可;我们“给领导拍片”,谁会给你签字?!只能做完一版就在校级例会上播放一次,记下各人的“指示”(这种时候,最能表现领导的高瞻远瞩,谁也不肯错过),然后回去做修订版。

 

复旦校庆片自鸣得意地宣扬什么“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的定位,我这个明眼人一眼就看穿:这显然是“各房婆婆”自说自话一套,让“小媳妇”无所适从,于是不得不兼收并蓄,捡到篮里就是菜,最后煮成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罢了。

 

我先后做了六个送审稿,都是靠“拷贝第一版的有用的大段+新添素材=第二版”和“拷贝第一版的有用的大段+拷贝第二版的改毕的小段+新添素材=第三版”……的方法做成的。到了最后一稿,片子已经改得“糊沓沓”了。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就从头做起:重新从几十盘素材带中提取镜头,做一版“无损的”成品带。

 

在做终极的那一版时,我连续开了两个夜车(白天有课)。由于机房有多普勒红外探头保护,我还特意找到了破解办法(文集中有专文提及,此处不赘述),以免深夜里每次进出都要通报保卫处。

 

就这样,没有抄袭(其实根本不需要),不需借鉴,无过无功地完成了任务。我自己心中衡量,则认为无过即是有功。

博主上一篇:«迟早被这些人精卖了
博主下一篇:»几句话评论(11)
posted @ 2015-6-1 20:49 Mo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