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跳火车”的思想实验

我有些“专业后遗症”,不管有事没事,总喜欢遐想,说得老实些就是瞎想。我的专业方向是影视文学,即所谓的编剧。一个靠谱的编剧,就要成天在头脑里演戏,让主角配角们颠来倒去地折腾;等那“戏”演得无懈可击了,再写出来供真人搬演。

 

由于常遐想,因此我也常做思想实验。“跳火车”命题曾经是其中之一。这类实验的结论,大多数是人的一辈子都不大可能用得上的,但设想一个预案,也未必是多此一举的事:它能提高人在遇事时的反应速度,有时或能下意识地消弭灾祸于电光火石之际。

 

自从电影《铁道游击队》公映以后,“跳火车”就被人们作为经常性的话题。怎样从飞奔的火车上跳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向前派”,说要向火车行驶的同方向跳车;也有“向后派”,说要向火车行驶的反方向跳车。我的思想实验却强烈警告我:这两派主张的“方法”都是不顾死活的假说!

 

先说“向前”跳。当年的火车车速大约60千米/小时,即16.7米/秒,按照常情估算,人舍命跳跃的速度应在10米/秒左右。人若在火车上向前方跳出,两速相加,人飞行的时速超过96千米,落地时无论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基本上已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反之,假如向火车行驶的反方向跳车,可算出相当于飞行时速24千米——一正一反,速度下降到了四分之一。但是且慢!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还应考察“向后”跳的致命缺点:跳车人在落地的瞬间,因惯性而仰面摔倒,后脑着地,也是凶多吉少。

 

“向前派”为什么会得出足以害命的理论?我加以倒推,揣测他们的思考是基于这一个出发点:要保证跳车人在落地的瞬间,必须面向前方,才有可能紧接着采取一系列自我保护的动作:抱头、前滚翻、尽可能让肌肉和脂肪厚实处着地……

 

“实验”至此,结论自然得出了——人在火车低速行驶的情况下跳车,保险系数最高的方法是:面向火车前进的方向,使劲向后蹦达;在双脚触地的同时,做一系列自我保护的动作,以化解向前的冲劲。还有一点,“跳车”姿势可以借鉴跳远姿势:双腿适当前伸(亦即身体在空中向后躺倒一些)。

博主上一篇:«窗边小景
博主下一篇:»狗狗总动员
posted @ 2015-5-16 22:41 Satur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