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国米”

据《西部网》——
       『2月25日,一名网友给一家网站上传了一张照片,是一条横条纹的连衣裙。她觉得裙子的颜色是白色和金色相间的,而她的朋友们则很坚持地认为是蓝色和黑色。双方争执不下,又都说服不了对方,她只好将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这张照片迅速地火了起来,这不,昨天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有不少人被一条其貌不扬的裙子刷屏,又有多少人傻傻地盯着手机屏幕,为这条裙子的颜色争论不休?
       昨日,为了给这条裙子“正色”,很多网友分为了两派,“白金派”和“蓝黑派”。而据一家调查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来看,白金派占了上风,有97万多人,占73%;蓝黑党则只有36万人,占27%。』
2015022715443695119.jpg

 

随后,一批科学家出来了,对这个现象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对于其中一些不着四六的“科学”呓语——诸如『灵长类生物学(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实质内容)』、『你的大脑在捣鬼(一个笼统的断论,没有实质内容)』、『经过不同的白平衡调整后(一个模糊的解释,没有实质内容)』等等——我一概嗤之以鼻,因为这些纯属闭着眼睛说瞎话。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刘是的解释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时候,他对颜色的认知都是不同的。跟背景光也有关系,背景光强的时候,背景光暗的时候,背景光有互补色存在的时候,它都会对目标颜色的判断产生影响。所以产生对不同颜色的理解,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来源:《陕西新闻网》』

 

【我评】:这是典型的理论脱离实际:就这张具体的图片而言,背景光是强还是弱?背景光的颜色与什么颜色存在互补色?这些因素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判断产生了什么影响?谈话者(或者记录着)都不负责任地“省略”了。

 

另一位学者的“道理”比较高深:『威尔斯利学院研究颜色与视觉的神经科学家Bevil Conway表示:“当你看见这张照片时,你的大脑正在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所以如果人们忽视环境光源中蓝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白色和金色;而如果他们忽视金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蓝色和黑色。”(不过,Conway自己看到的是蓝色和橙色。)』

 

【我评】:这根本是在无的放矢——须知大家都在看屏幕,而不是图片,完全可以忽略或躲开日光,并不存在“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的问题。

 

至此,我开始不甘寂寞,希图依靠我的科学素养,也来提供一个解释。至于这一家之言是否能得读友之心,那就随缘吧。

 

我从拍摄、视觉和显示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曾经记叙过:在一次现场表演中,一位美国摄影家运用不同的灯光,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把一块红色丝绒的背景板拍出了红、黑、白三种颜色,而对前景的模特儿的曝光和颜色还原却始终正常。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在当时的光照条件下,拍摄者的手机把裙子拍成了什么颜色——别的暂且不论,至少我没有看到“黑色”。

 

二,73%的人看作“白色”的部分,我乍看之下见到的是很浅的蓝色;等“游戏”正酣时,显然视网膜上感受蓝色的细胞受到了激发,越来越敏感,此后就见到浅灰蓝色,再也回不到“很浅的蓝色”的视觉感受了。次日再测试,仍是根深蒂固的浅灰蓝色。

 

三,73%的人看作“金色”的部分,我乍看之下见到的确实是金色;此后,如上所述,随着蓝色感光细胞的活跃,金色变深了:在没有其他辅助照明的条件下,它们在我的“大宇”显示器上呈现中度棕色至深棕色;而在我的东芝笔记本上显示褐色至灰褐色——不管怎样,都不是黑色。

 

我的结论——
1,原照片没有拍到黑色;
2,在屏幕上呈现什么颜色,与屏幕的显色性能有很大的关系,这点不统一,就是典型的“鸡同鸭讲”;
3,观者看到什么颜色,又与其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有很大关系,从道理上讲,27%一眼看到蓝色的受试者,应该以视觉退化较小的年轻人居多。

 

P.S.
1,我用“国米”(国际米兰队)指代“蓝黑色”,想来大家都懂的。

 

2,一个署名阿X的人趁机贩卖起“心灵鸡汤”:『一件禮服的顏色被熱烈討論,將近各一半的人,分別看到兩種配色。奇怪的是,我怎麼都看不見對方說的「顏色」。科學說是背景影響了白平衡,後來想想,每個人生背景,都生成了不同的人生白平衡:「我們其實都被決定過」。也許重點不在哪種配色為真,而是你願意理解差異如何形成,並以心去感受對方的不同。』

 

【我评】:真是一个无聊的弄文者。你说『也許重點不在哪種配色為真』,为什么?莫非你的高论就是建立在这样模棱两可的基础之上的?!

博主上一篇:«重新领会“君子不器”
博主下一篇:»为自由思想留一扇“安全门”
posted @ 2015-3-3 0:11 Tue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