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mple is the best

【写在前面的话】两周之前,发现“现役”的东芝笔记本陆续出现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障:桌面图标无故消失、USB接口降为2.0以下……我怀疑是硬盘有了隐患,于是立马把报废2年的台式电脑从几个角落“发掘出来”,迅速拼装好;接着又忙着装系统、装软件;最后费劲地把疑似故障机上的几十G资料转移到新硬盘上(强调一下,这是在USB2.0失效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切舒齐后,开始梦想下一步的行动:趁着SSD刚进入一轮降价潮,买一块240G的固态硬盘,把笔记本升一级……

 

可是,接下来的变故让我措手不及:新装好的台式机一直用得很“怨”——在安装软件的这几天里,出现了十多次这样的情况:上一次是正常关机的,但下一次开机后却不能进入系统而转为[自动修复]。好不容易启动成功,又通知你:[你没有权限打开指定的程序]。最后,干脆宣布:[Windows检测到一个硬盘问题。请立即备份文件以防止信息丢失……]我这才如梦初醒:显然反而是台式机的硬盘先坏了!

 

事情的结局很伤心:我用安装盘中的MHDD扫描硬盘,查实损坏在7千处以上!此时我气过头反倒笑了——转而赞叹数码技术的先驱们真伟大:这样一个烂硬盘,仗着纠错能力特强的编码技术,竟然还能启动、还能拷贝资料,简直是奇迹!闲话少叙,拔去电源,让它退居一隅,再次无限期地休养。可怜我十几天的宝贵时间,就这样做了一次无用功。而且不要忘了一句老话:“搬三趟家等于着一把火”,而我一来一回已搬了两次!

 

然后死心塌地地回到东支西绌的东芝,重新整治一番:运行开机杀毒,接着又重新安装一次主板驱动。目前看来,情况似乎稳定。我战战兢兢地继续以它作为现役机——医生告诉我:“老年人东痛西痛,反倒是是不要紧的”,我想硬盘似乎也可以这么看待。与此平行的是,我正在努力筹钱(包括克扣下原本打算升级的预算),日后瞅机会把沈潋的一台索尼VAIO笔记本盘过来。以上解释完半个月不见新帖子的原因,接着要切入正题了——

 

【题解】“the simple is the best”这句英文,可以翻译成“简洁即美”或“简洁至上”,是“发烧友”们挂在嘴边的一句箴言。过去我做《音像博士》时,就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宣传这一理念。这次重拾牙慧,是为了记叙我对于电脑硬件和软件所具备功能的一些看法。

 

先讲两个硬件的故事:一,今年以来,电脑测评机构开始关注笔记本无线网卡的效率问题。我开始也受了他们的导向,考虑下一台笔记本的网卡要怎样怎样,天线又要怎样怎样……后来有一天脑子突然间豁然开朗:干嘛非要什么3天线?我不用无线上网总可以吧?于是花半天时间从HUB拉了一条电缆到办公位,“退”到了有线上网时代。过去与沈潋他们视频通话时,一直抱怨图像模糊、声音卡顿,已经打算在今年年底更换宽带运营商;换成有线上网后,事情有了翻天覆地的转机:声音清晰可辨、图像质量起码提高1级(共5级)。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一扫而空!

 

二,偶尔在淘宝上见到落市的DVI连接线,品牌货、镀金头,售价才8.6元,还包邮。鉴于我的台式机和显示器都有DVI接口,自然不免心痒。买来一条,接上,开机。在自检阶段,显示器呈现黑屏;然后第一个出现的就是“欢迎”画面。看来,这条“24+1”的华而不实的连线只能用于传输图像信号;这可苦了我了!我在之前对于平台的配置、调试过程中,重新启动和“不能正常启动”(因而开启“自动修复”软件)多达二十几次,假如靠了这根银样镴枪头,岂不是“死蟹一只”了吗?!于是,试用了半天以后,就果断把它撤下——我这辈子也算是玩过DVI了。

 

再讲三个软件的故事:一,我在9年前,为与沈潋同步,开始使用MSN。当时溧水校区的青年教师都用QQ,要求我也加入他们的群;但我没有皈依。拒绝的理由很简单——MSN的功能够用、好用,简洁而不张扬;我没有必要去安装一堆几乎永远用不上的东西而自背包袱。别的不说,就说它的“有人上线”的通知声吧,是非常逼真的敲门声!平时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小老师们去课堂却依旧开着电脑,于是此起彼伏的“笃笃笃”时不时地响起,一向不望野眼的我常常头也不抬就应声:“请进!”一天下来,不知要浪费多少热情……后来我躲到自己宿舍办公、上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躲避这倒头的敲门声!

 

二,我在教数码图像课程时,宣布过一条纪律:交来的作业,必须使用Photoshop 的基本工具做,不准使用程式化的“滤镜”功能。比如做“霓虹灯效果”,网上有很多插件,打开它,普通字体“唰”一下就变成霓虹灯广告;但我要学生自己一步步摸索,即使最后做出的效果不如插件做出的逼真,也不要紧。为了防止作弊,还规定要把操作步序记录下来,作为附件一并交上。我这样的“死板”做派,招致一些非议,但我的理由是无可辩驳的——这些“滤镜”确实很花哨,能吸引不明就里的外行;但是,你能“唰”一下变过去,别人同样能唰一下。那请问:用人单位(那里面可都是行家!)有什么非要请你不可的理由呢?

 

三,电脑软件的基本功能中,我们没有认真用过的好东西还多着呢——以Word为例:尽管它一度也堆砌一些小伎俩,比如“花式标题”之类,但若仔细查找,还是有不少沧海遗珠深埋其中。前一阵子为小朋友写摄影讲义,觉得Word的“超链接”非常实用,但我这次使用竟是“处女作”。又,我在三流和不入流大学里读过的毕业论文何止二百篇,但其中使用Word的“目录自动生成”功能的,只有一篇!

 

*     *     *

 

专注于电脑设备和工具的基本需求面,是硬件、软件开发的一条康庄大道。能把这个理念上升到原则高度的,就是这句the simple is the best。在溧水教书时,我曾经通过一次演示实验,告诫学生要重视发掘软件的基本功能——Windows的“录音机”功能,够简陋了吧?可曾有谁青睐过它?但我用它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鉴于Win 7的“录音机”已经“瘦身”,不能进行这个实验;有Win XP平台的读友,不妨拨冗几分钟,来玩这一个很有味道的游戏——
       1,插好外接话筒;
       2,准备一只奶粉罐(吊起)、一把长螺丝刀;
       3,在Win XP中点击附件→娱乐→录音机→录制,用螺丝刀敲击奶粉罐,把这声音录下来,存为文件;
       4,在“录音机”中点击效果→减速(点击2次),此时刚才录制的那段素材的播放时间会增加为4倍;
       5,再播放,你听到了什么?敲击声是不是变成了“古刹钟声”?!

博主上一篇:«家有拖把
博主下一篇:»压饸饹
posted @ 2014-9-14 1:09 Sunday sslab 编辑

评论:

郭金峰
2014-09-16 10:44
说两个问题:
1、SSD硬盘一旦损坏,数据很难恢复,目前就算恢复部分,代价也很大。
2、无线的速度问题还算多种因素 决定的,不仅仅是无线路由,跟无线网卡、CPU等硬件的速度也有关系,如果要想理顺还要一步步从入户的速度开始测试找到瓶颈。当然有限稳定且速度快,但那是平板、手机、WIFI打印机等没有网线接口的设备都无法使用。另,现在有好多WIFI设备比较有意思,如WIFI的SD卡,WIFI的灯泡都挺好玩。
sslab
2014-09-16 19:48
@郭金峰:1,这个提醒很及时,促使我调整了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我原本是渴望一台跑得飞快的电脑,处理日常事务;现在加以修正:沈潋要给我一台没有硬盘的笔记本(硬盘他留作存储盘了),我买一块小容量的SSD配上,作为工作电脑。我延续以往事事、时时备份的习惯,这台机器里将不放任何资料过夜。

所谓小容量SSD,128G的可以考虑。64G的现在没人做了,在卖的又多是SATA2规格的,找不到合适的。

2,我怕烦,曾经想过上NAS,但通过沈潋的分析,最终放弃了。Wi-Fi SD也不会考虑。目前正在测试云端办公的速度,发现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上传平均250kB/s,下载基本保持在1.3MB以上。不过Wi-Fi灯泡是一个好玩意儿,我家孙儿最喜欢的玩具是遥控器,让他玩手机遥控,很有意思。
阿昌
2014-09-15 22:33
很有同感。除了:1、十几天的宝贵时间,并不会成为无用功,虽然对年近古稀的我们来说,可以“花销”的时间确实不多;2、有线虽好,怎么对付没有 USB 的那些“苹果们”?
sslab
2014-09-16 19:20
@阿昌:在家里无线上网,关键是三个字:离得近。我电脑的无线系统在探测可用网络时,自家网络的信号强度是3至4格,隔壁两家邻居的信号反而是5格!我曾经想把无线HUB移进房间,只因碍于要打墙洞、装搁板、拉电源,工程量大得令人畏惧,所以选择了难度相对较低的“拉网线”方案。
沈潋
2014-09-14 07:00
论文要有目录、图表索引和参考文献。一般有模版。你们专业倒是应该自己设计模版。
稍大型的论文用word写很不靠谱。
第一,word的断字(拉丁语系)功能比较弱;
第二,修改多了有垃圾,速度极慢,还常造成丢失,十分不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