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休养记(三)

我在南尖岩和神龙谷向巡山工打听到工作情况:每天巡逻两遍,工资1400元或1300元。我觉得到这里来应聘这个岗位挺好:1千多元,用于吃住、网费将将够,“白赚”了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此外,四姨打赌说:假如我拉得下面子来做杂役,她请愿再补贴我1400元——这样,还能请个女工来辅助中馈(我知道自己在写什么)^_^只是南尖岩爬山太累,我肯定没有这点力把;神龙谷是一路下山,然后乘班车从公路返回,自忖这还可以应付。问题是,附近缺少一个像样的医院,我想久居却无后盾保障……

 

中间休息一日,偕夫人观赏市容。在遂昌中心菜场,见大排档员工在用啤酒瓶敲猪排,大受启发,认为我购买木榔头的计划可以中止了。回上海家里,夫人立马买来大排供我试验。结果是:不行,力道拿捏不准——我胆小,不敢使劲,怕敲碎了瓶子,所以敲上去没有反应。还是只能沿用我的穷汉法子:在金工榔头上套一只干净的塑料袋,狠命砸。

 

当日吃冷面,我提议买芝麻酱、辣酱油、青椒和绿豆芽。她们坚决反对绿豆芽,说是用氨水催发的。我很不爽,就决定回沪后立即买一台自动豆芽机,俾我能吃着,她们还说不着。回家后还记得这个话题,便在淘宝上找了一家新开的店铺(一般来说,新开店要赚信誉,会格外认真点),下单后的第二天夜里,还不见发货。一查,告诉我“宝贝已下架或转移。”没说的,赶紧退款!接着到天猫上一家累计评价18000次以上的旗舰店,再次下单。孰料这单货发出后,在金华分拨中心变成了“留仓疑难件”。至本文贴出前数小时,宝贝刚到货。看着很正规,不疑有他。立即用赠送的绿豆开始试验……

 

第六日,去千佛山,上午9时到达。在停车场,见一班上海游客已在吆喝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了。我们很诧异,上前动问,方知旅行社根本没有把这个景点的门票纳入收费项目;导游带领她们于6点之前溜上山,到8点钟管理员上班时,已游罢下山了。于是我们商量:人家能,我们应该更能了。今天不登山了,往回走,改道去鞍山书院和金矿!

 

鞍山书院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位于长濂村南部的马鞍山缓坡处,故名鞍山书院。这是一片明代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正厅堂前两壁高悬一副对联,甚有气势——
       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摩詰畫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霧巫山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

 

按这原是襄阳隆中武侯祠中的楹联,学界认为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拟。围绕这副对联,后世有很多传抄、篡改,致使版本众多,也引起许多笔墨官司。这位书家所写,当为原版或与原版最为接近(“拖一个尾巴”的理由是:我没有亲履武侯祠考证,不能精确断定原版是怎样的)。只是有个比较大的问题:这联的左右挂反了——照例,以坐在厅堂的朝南位子而论,左首和右首应分别贴上联和下联;但就我有照片为证的例子来说,这里拧着贴的对联还真不在少数。
对联.jpg

也是贴反的对联

 

 一块介绍状元杨守勤的展板,上面出现衍文:“从此,杨守勤就成哦了读书人的楷模。”怪异的是出错的形式——“哦、哦”是不少浙江人的话搭头!

 

这座免收门票的鞍山书院,是一处非常值得光顾的休闲胜地——它地处小山上,环境幽深清净。在这里的客房小住一两天,解乏、休养皆宜。此地有茂林花径、碧水轩亭,晨起可散步、饮茶。两顿正餐到餐厅品尝土菜,有几十种丰俭随意的菜肴,甚至可以随意提出“混搭”方案而交厨房去烧。我们打尖求快,要求吃面条。请服务员推荐面品,然后要了8份。小姑娘笑道:“一大碗呢,你们吃不了的。”我们问:8个人要几碗比较不浪费,她告诉说2碗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使劲吃,最后也没吃到碗底朝天。接着她又带我到点菜牌(有大幅样照)前,应我的要求,推荐了最具本地特色的土豆片和“豆腐酿”。大家一致认为这两道菜很可口,远不是“农家乐”里的重油水所能比拟的。夫人结完帐,让大家猜一猜:总共吃了几钿?有猜200元多点的、有猜平均20元一人的,正确答案是:79元!

 

这里小妹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对不愿大肆消费的客人毫无微词,反而帮食客出主意。此外,她们还拿出店里的好茶叶为我们中的几个人沏茶(倒掉便携茶杯里的,泡上新鲜茶)。当夫人称赞她们店里的青辣酱好吃时,她请示过店主,又帮我们从冷库取来一大瓶,以进价加微薄的手续费卖给我们。

 

后来在路上,见一家农家乐的门前写着:“青菜萝卜各所爱,这里总有你的菜”。看来在遂昌,你到处能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脾胃。

 

到金矿,购票并请导游。二连襟要导游“给我们省掉几个点”,我听见,坚决制止——虽说这是此行第三次登山,但这里一共只有2个爬山的景点,你省掉哪几个呀?!

 

进门后见两块展板。一曰《草鞋换粥》:『据典籍记载:“矿每箩二十五斤,得银三、四两,少或二、三钱。”可见经选矿后,精矿品位最高可达10000克/吨。冶炼场中,这些含金银很高的矿砂、炉渣自然也会撒落在地上。故老相传,当年有一精明商人,在矿洞至冶炼场的运矿小路旁开设粥棚,让挑运矿石的矿工免费喝粥,并用新草鞋免费换取矿工脚上的旧草鞋,以此收集金银矿砂。』我告诉导游:这故事上海也有:过去银楼的学徒,每天放工后出门,都会有熟客上前,拿竹刀在他的鞋底刮下灰泥,然后塞给几个铜板的小费……

 

第二块上写着:『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曾有黄金诗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意思是说:通红的烧矿之炉照亮了天地,炭火红星飞溅,紫烟升腾,矿工们艰苦劳动,在朗朗月光下,吼出的劳动的号歌,使寒冷的山川为之动容。我们现在所处的唐代金窟山腰,古代就曾经是这么一个场景。』这个介绍有点欺负读书不多的游客,我要说两句——

 

所引的这首诗,是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四。据《百度百科》,秋浦,『唐代地名。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是唐代银和铜的重要产地之一。』由于金银矿往往是伴生的,说秋浦出金且本诗是“黄金诗”,也勉强说得通。

 

但是,文中所称的“赧朗”,历来各本均作“赧郎”,不知这里这样改有什么依据。《古诗文网》解释道:『“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也就是说,即使不用“赧朗”,原诗依然『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出处同上)』所以,这一笔之改是蛇足!

 

一个展台上放着几块真的金矿石样品。矿石表面有星星点点金色,如果你以为这是金子,那就上了老天爷的当了——这是二硫化铁,俗称“愚人金”!在矿石里,白的是银,黑的才是金。
金矿.jpg

 

老矿井里还留着当年矿工采用烧爆法采矿的遗迹。同行者不明就里,问我,我说了四个字:“热胀冷缩”。讲解员看了我一眼,问:“你是本来就知道的,还是正好看到牌子上的这几个字?”我答道:“这是传统的开山方法,民间到现代还在使用——比如河南的林县红旗渠、郭亮‘壁挂公路’等几项工程的修建。”

 

门票(老人优惠)加导游费(每人10元)共80元。我说,单单听到一个知识,花这钱就值了——古人找矿靠看山上的植物:有野葱的,可能有银矿;有荞头的,就有找到金矿的幸运。夫人马上联想到:过去溧水校区内的小山上能拔到野葱野蒜,我们还用来煮荤菜去腥;而且,山脚边还有一个圆径数丈、深不可测的直洞,不会也是古代的金矿入口吧?

 

在金矿的一段巷道里,有两块巨石把路挤窄了。导游介绍:这是古人因嫌弃它们的品相,认为不值得开采,所以绕过了它们继续挖掘。现代经化验,知道这两块“石头”的含金量是216.7克/吨(矿石),含银量是3677克/吨(矿石)——如今,含金量在3克以上的矿石都已开采了!据估算,这两座名副其实的金山共可提炼黄金6公斤、白银50公斤;但为了保留一道可遇不可求的风景线,它们被保护起来,它们的故事也在导游口中被反复演绎。
富矿.jpg

 

出金窟下山,一行中有人说山在动。大家异口同声地反驳他:“是侬自家的腿在抖!”

 

接连几天登山、挤车,中了不少热毒。我以前讲过:以往每年高温天气来临之初,脚面上会生出一层细水泡。这些水泡只要烫过以后用干硬毛巾搓破,再抹上抗痒搽剂,通常一两天之后就会结出无数细痂。等细痂脱落,每年的自我化湿排毒“治疗”就完成了。今年比较麻烦的是,只有腰腹部(360度全方位)比较大块的汗斑和脚面上的痱子。汗斑和痱子隔几个小时就需要烫一次,不然,痒得人抓耳挠腮的!我回沪后四五天后,汗斑得助于“红屁股药膏”之功,基本褪尽,而痱子依然顽固不化,每天要烫好几回……

 

这种药的商品名叫Multilind,是一种“宝宝过敏性皮炎湿疹止痒万用膏”,能有效抑制皮肤红肿瘙痒及炎症。婴幼儿(6个月以上的)也能适用。我本想通过媒体介绍它的确切疗效,但一查淘宝,吓了一跳:25克一支的最低售价都在100元以上!于是,只在读友群里介绍便了。

博主上一篇:«医之直道
博主下一篇:»遂昌休养记(二)
posted @ 2014-7-27 15:34 Sun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