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杂记之后记,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

不无留恋地告别已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孙女孙儿,回到我们原有的生活中来。本文从踏进“出港通道”开始,说说我和夫人先后做的一些事。

一,解开安全带的同时,把手机打开,并把振铃声开到最响(在那边,为怕吵到半半睡觉,大家的手机都开振动档)。


二,弯进厕所,便后狂按洗手液而不得。相比之下,在慕尼黑郊区一处公共绿地(人工湖和周围的森林)【下图】,我曾特意到边上的公厕去“考察”,见皂液、卷筒纸、感应龙头和擦手纸一应俱全。

身临其境的我回忆起《翠堤春晓》中“维也纳森林”那段经典场景.jpg

 身临其境的我回忆起《翠堤春晓》中“维也纳森林”那段经典场景

 

P.S.
1,『《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对于便器外便溺等行为,有关部门将处以100元罚款。公众质疑如何取证执法,回应称不会真装摄像头取证。』
2,『深圳老汉村姑走街串巷卖“尿不歪”称避免罚款
       在男厕内,“发明人”还向记者试验了一次“尿不歪”:他用一根皮筋将“尿不歪”绑在脖子里,边使用“尿不歪”边玩手机,悠然自得。(新闻来源:羊城晚报)』


三,带刀“闯”卡子——回来时带了中西式菜刀和瑞士军刀各一把;为了避免被地铁挡驾,我和来接机的妻妹(几个人中,她最具一往无前的气概)约定:由她先把装刀的箱子搬上传送带,轧轧苗头——这箱如能通过,再搬其余3箱。鉴于刀具放在箱子的最上面(当初是想办退税时方便取出交验),遂吩咐她把箱子拎上传送带后顺势合扑,借以干扰安检员的审视角度。不管是不是这个诡计起作用了吧,反正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去了!


四,那天算是比较凉快的,我们的长袖衬衫还穿得住。但是,各到各处的空调都勤奋地开着。空调室外机发出的轰鸣声、焦糊的气味和冷凝水的特殊气味(水在烧热了的铁器上浇过,产生的气味)扑面而来,令安静了3个月的我们感到狂躁!


五,夫人开始有了用小费的习惯。下地铁后,拦了一辆“海博”出租车。一趟起步价的生意,却要上4个人和62公斤行李,我们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司机。所以,夫人准备了20元,下车时递给人家,不要找头还不要发票。司机推却不了,就主动地出手,帮我们把两个大箱子搬到6楼。夫人更觉不好意思,又是掏钱又是拿巧克力的,可是这次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一个厚道的北方汉子,真不错!


六,关于自来水的怪味,月月她们来上海时就指出过。我们因久在鲍鱼之肆,始终分辨不出。这次,经过90日的口味“净化”,我们终于在开初的几天觉察出了水中的,包括“净水”中的异味。


七,嗣后,分派礼品的事,夫人一手操办,与我无涉。唯我在帮助沈潋搬新家的过程中吸取了经验,并加以活学活用。开始大规模的“扔、并、升、加”的工程。比如扔掉了按惯例保留一个月的各种电子产品的包装盒、用蓝光机兼容了DVD机的功用……


八,夫人在月月家主厨两个多月,已经视“戒味精”为理所当然的事;我则迫不及待地与我久违了的“高汤精”小别重逢。


九,家庭的金钱观受到了异化,只不过我们二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我在花钱的大方面,态度开始松动,但具体落实到每件物品上,“1比2”(前文谈起过)的意识仍十分强烈。只要寻遍市场而找不到优惠价的“黑马”,就无奈地中止采购计划(尽管于心不甘)。夫人则不然,她仍然坚持那个1比8的汇率,觉得什么都不贵,天都是蓝的——买7只无花果(远不如在慕尼黑吃到的土耳其品种那么大),16元,夫人还直说:“还好呀,勒拉伊拉伊面,只要两块洋钿呀。”


十,也树立了家事处置的新概念,要求顺手、可靠,可修的弄舒齐、该买的不吝啬。


在“开冷车”(车间里节后重新生产,叫开冷车)的过程中,就渗透进了这套家事新概念。举一块砧板的例子来说明:这块砧板已用了五六年,正面甚是光洁,但反面(原先的正面,曾翻面使用)有生霉形成的黑斑。以沈潋的风格,肯定要扔了换新的;我呢,先评估还能不能修旧利废。修理的预案由易及难:先试用快刀把黑斑扦掉,反正在反面,即使扦得坑坑洼洼也无妨。如除不尽,再考虑用砂轮磨掉一层。正巧,我因要在瓷砖上打洞,需添置一台手电钻,其中既配有瓷砖专用钻头,又加订了增加角磨机功能的套件……


又比如,我立式办公用的书架,比起厨房的多宝架略大;把二者对调,然后让微波炉和新买的烤面包机等“上架”,料理台的桌面顿时“盘活”了:可以放砧板,也可以摊很多待洗的碗(不好意思,说漏嘴了!)


十一,比较令人踌躇的是空调滴水管:回来后想开空调时,发现室外的一段管子酥了;但帮我们管理房间的阿姨(前里弄干部)却告知:千万别花钱——小区马上要大修楼栋的外墙,将安装统一规格的空调滴水管!但前两日天气燥热,空调必罢不来;于是我只好最大程度地发扬巧手精神,翻出百宝箱里的烂管子,努力接好并保证没有跑冒滴漏,度几天“死日”再说。


十二,有些东西出门之前藏得太好了,现在全然记不清躲在哪里,要慢慢查找。比如旧笔记本的硬盘上有备份文件。行前我为了预防万一,把它巧妙地藏了起来——过于巧妙了,连我自己也压根儿想不起藏在了哪里。最后只好用“逆向推理”——当时是想着找个角落一扔,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扔在哪个角落呢?此刻灵光一现,我终于记起来了:原来那天是把硬盘塞进了堆积废旧电子器材的百宝箱!


十三,前文已表,我和夫人决定改变饮食结构。回来十多天,经过上下求索,终于配齐了西式早餐的四大主力:面包片、西式火腿片、奶酪片和黄油【下图】。照片上的这几样,是我经过广泛试吃,从同类食材中精选出来的,品质接近于在德国所吃过的,所费尚能接受。除了面包,基本上属于不二之选——面包的价差很大:400克/11片的曼可顿最便宜的卖4元,静安面包房的300克切片则要12元。按照我们的食量匡算,再配以水果,每月约需增加七八百元的开支。我打算通过比价,降低采购成本,再在网购时鲜食品(今年上半年已开始,大致每7至10天从“美味77”等网站采购一次)方面节省一点;二者相加,争取每月的额外支出不要过于超出1千元。

早餐新“四大金刚”.JPG

 早餐新“四大金刚”

 

P.S.
本文定稿时,适逢央视3套的《文化大百科》在介绍胡适,于是想起了他的一首提到面包的新诗:“黄油面包颇新鲜,家乡茶叶不废(我确切记得不是“费”字)钱,吃饱喝足活神仙,唱个蝴蝶儿上天。”我最早读到这首诗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好小伙子;四十年光阴,就这么倏忽而逝了……

博主上一篇:«秋虫不可以语于冰
博主下一篇:»旅德杂记之M,归巢
posted @ 2013-9-18 22:09 Wednesday sslab 编辑

评论:

sslab
2013-09-19 18:33
小小解释几句:关于改吃“锉刀”的原因,我只说“前文已表,我和夫人决定改变饮食结构”;其实那“前文”还没贴出,甚至还没写就呢。欲知端的,慢慢等吧。
沈潋
2013-09-19 15:08
早饭啊,当然是豆花、生煎,豆浆、锅贴,小笼、小馄饨,山东煎饼、菜汤面之类来的可口。吃到嘴里,咽下肚去,多顺溜啊。我早上是很难得吃面包黄油的,那个东西,咽下去的时候,好像有无数的小手,拿着锉刀,在喉头辛勤打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