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杂记之M,归巢

【题记】手边一系列琐碎而又必罢不来的事务,是在飞机上就开始计划要做的。昨天基本上把它们处理完毕,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重新操觚。在德国陆续记录的札记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慢慢打开;这里我先把回程中发生的事情和回来以后的所做所想写出来。鉴于博文的序列暂时无法编号,故以M、N等代表,待整个系列完成后再行调整。本篇从月月和月爸把我们送到机场说起——

月爸都拍暗了,月妈拍了唯一一张却很好.jpg

月爸拍了不少,都拍暗了,月妈拍了唯一一张却很好


沈潋赴德十数年,回国也有多次,居然没有办过一次退税。这次夫人买手表时,店家出具的,就是可以退税的发票。我们说:既然要办,不妨把为朋友捎带的刀具、香水等拿出来问问能不能也退点。得到的答复是:当初购买时,就应当向商家索要专门的退税发票(能退税的就肯给),现在晚了。唉,接受教训吧,下次若要沈潋他们带物品回国,要让他学学乖了!


出关的过程很不顺利。先是海关的电脑里调不出我的信息,我被足足留难了一刻钟以上。害得我和夫人不断地向身后想要接着排队的外国旅客连连打出虚引的手势,委屈他们到别的窗口等候。


接着是安检,我的随身行李里有一只月爸淘汰的手机(我拿来准备应急用),一支云台(三脚架更新了,长柄云台适于DV机使用,我舍不得扔掉),这两样东西无巧不巧偏偏“搭配”在一起,在X光屏幕上恰好组成了一具完美的“大功率遥控器”。安检员指着图像要我说明,我却想不起那会是什么。于是包囊被拿回传送带入口,以各种角度重复走了4次,他们还是心存疑惑。我就索性拉开拉链,准备掏出来验看。直至此时,他们才放了一马,挥手让我们进入。至于“遥控器”的本来面目,我是回家后仔细检查,才恍然大悟的。


坐在X光机前的女读图员摇着头嘟囔了一句:“#$%^& chinese(我想,她们心目中的中国人,肯定不会冠以大写的)”。那定语我没听清;可能是什么,读者朋友自己发挥想象吧。


在慕尼黑和萨尔斯堡的好多处地方,都遇到态度极差、对中国人颐指气使的老外,包括洋妞。我和月爸聊过这个问题:面对受歧视的局面,我们怎么办才好?要么将来期望孙女嫁个德国小伙子啊?那也不是个事儿——说不定还要受男方亲戚的白眼!所以我还是秉持两句老话:一句是“人穷志短”——理解同胞之所为,有时自己也略略表现一下“中国风”,比如乱穿马路、高声喧哗之类;另一句是“世皆浊兮我独清”——不让自己滑过底线,一切贼形狗势的丑事决不可为。


另一方面,外国人做涉及中国的事,似乎也“很不得劲”;只要没人较真,他们乐于得过且过。举个小例子:“飞行表演”中有两幅示意图,上面的北京城,一标Beijing,一标Peking,也没见谁指出或纠正过。


不过总体来讲,有关中国人的事,德国人可称处置得当,大面上亮得过去——前文讲述过我的同胞抢购奶粉的豪举;8月14日,我们去买回国要带的礼物,顺便看一下奶粉柜。见已是货源充足;半半要吃的那种牌子,适用于三个(全部)年龄段的配方奶,都摆满了。香港梁记傀儡的蠢举,德国人显然不屑效仿。


在候机大厅的座位上不能用电,又打算把笔记本的电量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就起身走向“信息埠”。到了那边,才想起不曾带一只电源转换插(其实沈潋已从香港网购了好几个)。于是只好回到原座位,眼观鼻、鼻观心、深纳徐吐,“善养吾浩然之气”。


在这里枯坐时,回忆起阿瑟·黑利的《航空港》和《08号跑道》中的一些情节。我非常喜欢他的书,可能把他作品的中译本全部收集齐全了。他的超级现实主义者的写作风格,令我十分钦佩。下次再有坐飞机的机会,我会上网搜索他的小说的电子版。如果没有,或者OCR得粗糙,我会自己扫描、转换一遍——这次带的云中岳小说全集,很多部都是谬误百出,令人不忍卒读,往往读了一两页就“格过去”了。不知那些小网站的主管在动什么脑筋?!


德国人大约太寂寞了,普遍有点话唠的毛病。在沈潋的新房子,每天总有几个工人、工头前来做修补工作,往往是说不完的叽里咕噜……工头派完活,就叉手立在人家门口,逮着机会聊一通,一天很快过去了。在飞机上也是“情景再现”:机长的欢迎辞同样的罗哩罗嗦。


用过晚餐,眯一觉。醒来后把舷窗的窗帘掀开一条缝,看看高空景色。回程派到的座位在机翼上方,虽然挡住了视线,但看着那宽大的“翅膀”和灵巧的襟翼,觉得自己是被“实物”而不是空气托着,顿时充满了安全感。北京时间中午时分用“早餐”,过一会儿再听一次机长冗长的欢送辞,然后飞机落地,整个探亲之旅就此结束了。

机翼前方的地平线.jpg

机翼前方的地平线


P.S.
据《华商报》:『德国《明镜》周刊7月9日刊登该报旅游编辑斯戴凡·奥尔特的亲历文章,题为“旅馆的中国人警告”。据奥尔特称,他最近在德国巴伐利亚一家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当面收到一张“中国人警告”……被告知:第二天早上6点半至7点半有一个大型中国旅游团用餐,可能会夹杂“有别于欧洲传统餐桌礼仪的高噪音”。“中国人警告”上写道:“其他客人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嗒吧嗒地吃出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

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来到餐厅,看到中国游客用勺子拍打小面包,拿了椒盐脆饼后又放回去,蹩脚的英语很难理解,也没有对服务员说“请”和“谢谢”。一个厨房员工偷偷对一名德国客人说,“他们走时,我会很高兴”。文章称,对于为什么提前派发“中国人警告”,该酒店经理解释说:“如果我们提前指出,就不会收到投诉!”』

博主上一篇:«旅德杂记之后记,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
博主下一篇:»旅德最后半月情况汇报兼答维昌兄
posted @ 2013-9-17 21:26 Tuesday sslab 编辑

评论:

沈潋
2013-09-19 20:44
退税只是给短期来德人员的优惠。对于常住德国的人不适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