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我和TA也都是“人们”

我没有坐出租的习惯——平生扬招的次数用一只手的手指便可数清。在柘塘时,有一次“集体所有制”的中巴罢工,我宁可走着来回县城(单程约15公里),也不打车——安步当车,权当秋游了。

媒体里关于打车软件的争论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因着上述原因,我没有兴趣关心。但今天看到一名《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写的一篇高论,那标题大得吓得煞人:『“限软令”,权力不让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就这个标题(亦即作者的论点),我有几句话要反驳。

作者对“不让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后果提出了责难,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口中的“人们”是个怎样的范畴呢?显而易见,那不是全体“人们”,而是类似邓氏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的那“ 一部分人”。进而追问:哪一部分人?不言而喻,是能玩“科技”的那一部分人。

我的观点很明白:出租车行业,是用全体公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兴办的服务资源,凭什么把没有或不会或不想学(比如区区不佞)打车软件的这大多数人推开去,而让科技专去“改变”那一小部分能从他们身上榨取到额外利润的人们的生活呢?虽说每逢讲到社会公平原则,必定会有一小撮人跳出来叫嚷“社会从来不是绝对公平的”,但是,已经建立和存在的公平,总应该保护好,不要轻易地让“科技”给毁去吧?

邓氏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有人先富了,然后他们移民开溜了。然而借助于打车软件改变了生活的那些人,基本上还应归于贫贱不能“移”之属。难不成他们永远走不成,我们就一直被他们挡着而“改变”不了?——想想春运期间在“科技”购买火车票的网络面前无奈又无助的那些农民工兄弟,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博主上一篇:«新疆人,你懂的
博主下一篇:»献媚王的桂冠谁当之无愧
posted @ 2014-3-1 20:51 Saturday sslab 编辑

评论:


2014-03-02 09:58
其实可以略加限制,高峰期不得使用似乎上海准备施行,非高峰期出租车供过应求;自然不会挑客;乘客也不会去加价;非高峰期间;限制其价格杠杆作用,出租车司机用不用都一样;其实打车软件背后主要看中移动支付的功能;打车软件是集聚人气与改变支付习惯的工具
sslab
2014-03-02 21:08
@张:言之有理。“凤凰”本就该礼请几个像张杰这样门儿清的内行,开展富有建设性的讨论。现在让那种裹藏着非理性企图的“特约”、名嘴来昭示自家的亲“民”色彩,实在是败笔。
沈潋
2014-03-02 01:36
这跟网络订票相同。不会上网的人,只能干瞪眼。

2014-03-02 00:11
打车软件不是不好;而是拒载的多了;很多出租车司机看着路边乘客不停了;直接奔软件上加价多的顾客去了;我曾在武汉;路费18元左右到车费;直到同事加价了20元;才有车过来;人们都有趋利的习性;间接增加了全民交通费用;让一部分不涌软件的乘客很难打倒车;在高峰时刻;当然非高峰时刻;并无太多区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