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槛外论

【前言】
我素不涉猎佛学;偶有浅近的接触,会趁势深入思考一番。概而言之,属于愚者十虑,或有一得之辈。

近与一位居士朋友纵论她在佛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我不揣浅薄,发几句妄语(佛陀慈悲,我犯了五戒!)。自觉还能有几分自圆其说,辑录于兹,记载我识海的一部分。

【对话】
居士:我辞职后,想专心考博士。

同参:即心是佛。
理想和行动属于“心”的一部分;有理想、有行动,并持之以恒的人,终能集其大成。

居士:我想考的专业正是佛家文化哲学。

同参:很好很好!
要提高英语水平,理由有三——
       一,印度通行英语;
       二,开阔视野,了解和比较世界各大宗教;
       三,做一个国际级的学者。

居士:老师的思路特别清晰,是这样的。我现在正在加油雅思刷分。
当老师自己比较喜欢,而文化哲学是我一直感兴趣的方向。
清晰的思路,准确的预见性,师者的至美仁心……这些都是您示范给我们的,也是我追求的!

同参:师渡有缘人。
我对你有两个建议,谨供参考——
       一,目标是做学者。教书,只是学者工作的很小一部分;
       二,研究佛学,要抓住其本初。切记:佛教不是为修心养性而创立的,而是为了治国!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大德们都没有意识到。
你从一开始,不妨树立一个自己的专业方向:《佛与治》。这想法藏在内心深处,不断地酝酿、提纯,等到自己有了发言权,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体系……
到那时,别说各院校、寺庵竞相求你开课,单单高层请你开讲,恐怕都忙不过来……

居士:我自己拟的攻读博士的课题是《人间佛教》,致用于美学教育的方向。

同参:佛教有三个对象,依次是民、官、王。
《人间佛学(“佛学”比“佛教”好)》是第一层,很正确,只不过主题要更拔高、更明确:启迪众生,怎样在当世的社会环境中,过得幸福。
“美育”是象牙塔,信奉者不会多;而幸福生活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追求。
当然还是那句话:自己的想法,埋藏心底,不要过早透露出来。
博主上一篇:«小提琴实验报告(六)
博主下一篇:»小提琴实验报告(五)
posted @ 2018-12-11 17:02 Tuesday sslab 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