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他乡食性裹粽子

明天是端午节,夫人在厨房有条不紊地准备裹(本地人都叫裹粽子)今年的第二茬粽子。我插不上手,就写点掌故助助兴。

裹粽子的重要材料是箬叶,吴地称作箬壳或粽箬壳,“箬”的读音如沪语“虐”。

后来有互联网了,才知道箬叶并不是唯一的“壳”,各地的粽子还有很多特色和讲究——
       『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过去,粽子叶都是老人们去自己摘的,现在北京城周边没有芦苇荡了,这粽子叶也只有去超市买了。
       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为好。
       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五芳斋粽子把江西靖安作为专用箬叶的采摘和加工基地。
       奉贤网民说,我们这里用的是“芦娘”,芦头【按:芦苇也】的叶子。
       据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孟博士介绍,粽子之所以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离不开箬叶与生俱来的一种含天然植物香料的挥发性物质。更重要的是,箬叶的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钠、钙、镁、硅、磷等, 而且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如锌、硒、锗、铁等。尤其珍贵的是从箬叶中提炼出来的黄酮,是抗肿瘤的良药。箬叶还因其抗菌性强,被誉为食品的"天然防腐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箬叶保证了粽子的品质,包出了粽子的清香。』

在溧水时,校区内有一片水凼,征地前是种芦苇的。农历四月底,苇叶长得很兴旺;夫人见了心动,就起了裹粽子的念头。于是向老乡打听:这叶子可以包粽子吗?筑室道谋的结果是,“踢派”说“这是‘水芦’,不能用”,“支派”则讲“‘旱芦’、‘水芦’一样,我家一直用‘水芦’的”。那时还没有养成事事上google查询的习惯,凭着对言者的信任程度,决定试一回。

先裹的是赤豆粽,刚裹好十几只,想起那些否定的意见,夫人又犹豫了。我说儿子讲过第一批留德学生派两个人吃野韭菜饺子试毒的事,我来学他们,这批粽子我先吃^_^但是夫人还是下不了决心,一咬牙把它们全拆开,煮赤豆粥吃。

眼看只好进城买“五芳斋”了,这时却出现了转机:学校里的一位女同事,原是上海的下乡知青,见我们采苇叶,见猎心喜,过来问夫人能不能换工——她们采摘和清洗,夫人包裹。夫人欣然答应。就这样,那一年和次年(然后我们就回沪了),我们都吃上了自家裹的粽子。
博主上一篇:«“不幸福指数”
博主下一篇:»“屁帘”
posted @ 2016-6-8 21:13 Wednesday sslab 编辑

评论:

沈潋
2016-06-08 22:40
箬不也是竹子吗?
sslab
2016-06-09 22:00
@沈潋:1.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65479592&ver=1&signature=GHUvwEWfk7LewfjTE8Kxl6wUDxXUpxHpO7jaHO-bwGmRrKiapQq6mdhtOMQfsgifyFrVuCTowPM3mga3aSzV-r0qZopcpWl7D6YmDqaixB0jjhrGpqVmcaPGA1rYlhYae7MYwmtts4a4QmzxjIwFcxrVndY6doPXDgEp*e4CJEE=
据《 植物之家》介绍,包粽子居然可以用这些叶子:箬叶、芦苇叶、槲树叶、荷叶、芭蕉叶、玉米叶、柊叶、竹笋皮、露兜树叶、椰子叶。

此外,《百度经验》说还有菠萝叶。

2.上海也有名牌的竹叶粽,我忘了品牌,但记得哪叶子宽而短,很粗糙,与箬叶大相径庭。

3.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为禾本科箬竹属下的一个种。这种竹的竿用于制作毛笔和筷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