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慧能

这篇跟上一篇类似,也是试图套用西方哲学的概念,解释佛家故事。本篇一共分两个部分。

神秀与慧能斗禅机的故事,流传很广。但是他们在争什么呢?应当是“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

我们看到各种马,于是在思想里形成了马的概念。那马的概念,被称为“共相”;而世上看得见摸得着的马,被称为“殊相”。

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就在于共相是不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存在。就是说,我们脑子里的那匹马,是不是一匹真的马;还是说,那是所有马匹的特征,被抽象出来,得到的一个概念。

哲学家们为这个争论了千年,各有道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实在论始于柏拉图,中世纪的时候,可能是基督教为了维护上帝的可靠性,就比较强调实在论。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唯名论的创始人。

神秀以为,菩提树、明镜台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会落上尘埃,于是要勤加拂拭。慧能则认为,那些只是概念,哪里能沾上灰尘。

以上只是粗浅的介绍了”唯名论”“实在论”之争。到后世还有各家的变种。比如,到底是先有共相还是先有殊相。再如,共相到底是否存在于殊相之中。诸如此类,我就不麻烦收集罗列了。

那么神秀与慧能到底谁赢了呢?

从古到今都没争明白的事情,哪里会有赢家。而故事里,显然他们的师傅更偏爱慧能的说法,据说把衣钵传给了他。

上人小小的偏颇,到了徒子徒孙手里,就会被放大。后世有些僧人往往变得荒诞不经,认为一切都是虚无,世事再无意义。于是重又堕入怀疑论的窠臼。

殊不知,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实在也好,唯名也好,明明是有的。空不是无。倘若空就是一无所有,如此成佛悟道也太容易了一点了吧。

CATEGORIES: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